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深度学习的穴盘苗缺苗穴位检测 被引量:2
1
作者 曹丹丹 朱玉桃 +3 位作者 王寅初 张鑫宇 卫咏哲 崔永杰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10-215,共6页
密集性穴盘苗缺苗穴位的检测,是机械化移栽及后续管理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工作。为提高缺苗检测的准确率,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密集性穴盘苗缺苗穴位的检测方法。检测时,对采集的图像进行穴盘区域自动剪裁,基于YOLOv4卷积网络,提取正... 密集性穴盘苗缺苗穴位的检测,是机械化移栽及后续管理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工作。为提高缺苗检测的准确率,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密集性穴盘苗缺苗穴位的检测方法。检测时,对采集的图像进行穴盘区域自动剪裁,基于YOLOv4卷积网络,提取正常光照、较强光照、苗叶越界、蛭石泛青情况下的缺苗穴位特征进行训练。最后,在测试集上进行试验,结果表明:上述4种条件下缺苗穴位检测的准确率均值为95.2%。此外,与传统图像法相比,该检测方法提高了缺苗穴位在复杂条件下的检测适应性及准确率,能够为温室穴盘育苗模式下苗株个体的生长管理及后续的自动化作业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集穴盘 缺苗穴位识别 深度学习 图像处理
下载PDF
设施栽培营养液自动调控装置设计与试验
2
作者 王明辉 文双涛 +3 位作者 卫咏哲 宁普才 崔功佩 崔永杰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59-167,共9页
针对设施栽培中营养液调控缺少监测管理、自动化程度低、稳定性难以保证等问题,设计了一种设施栽培营养液自动调控装置。通过传感器对营养液指标值的实时检测、控制器对检测数据的处理、执行部件对营养液指标值的调整,实现设施栽培营养... 针对设施栽培中营养液调控缺少监测管理、自动化程度低、稳定性难以保证等问题,设计了一种设施栽培营养液自动调控装置。通过传感器对营养液指标值的实时检测、控制器对检测数据的处理、执行部件对营养液指标值的调整,实现设施栽培营养液的自动调控。同时,设计了各关键部件结构参数及传感器检测子系统、数据融合与智能决策子系统和协同调控子系统的硬件和软件结构。采用响应曲面法试验,研究了均匀混合机构的纵向安装位置、横向安装位置、作业速度对营养液均匀混合时间的影响,并进行验证试验。响应曲面试验结果显示:试验因素的显著性主次顺序为作业速度、纵向安装位置、横向安装位置,最优组合参数为作业速度110r/min、纵向安装位置50mm、横向安装位置150mm。验证试验表明:营养液自动调控装置完成1次营养液调控所需时间约为135s,完成调控后营养液指标值pH值、EC、K^(+)浓度、Ca^(2+)浓度和NO_(3)^(-)浓度的误差分别为4.73%、3.28%、4.44%、4.15%、3.54%%。所设计的营养液自动调控装置具有结构简单、调控误差小的优点,可为提高设施栽培作业自动化程度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施栽培 营养液 自动调控 响应面试验
下载PDF
基于圆柱凸轮的株距可调式取苗末端执行器设计与试验 被引量:12
3
作者 崔永杰 卫咏哲 +3 位作者 丁辛亭 崔功佩 何智 王明辉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04-114,122,共12页
穴盘苗疏植移栽是设施农业育苗的关键步骤,可为幼苗提供优良的生长环境,实现增产增收。针对疏植移栽环节中,可调株距设备自动化程度低,人工作业效率低下,易损苗伤苗等问题,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圆柱凸轮的株距可调式取苗末端执行器,可实... 穴盘苗疏植移栽是设施农业育苗的关键步骤,可为幼苗提供优良的生长环境,实现增产增收。针对疏植移栽环节中,可调株距设备自动化程度低,人工作业效率低下,易损苗伤苗等问题,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圆柱凸轮的株距可调式取苗末端执行器,可实现不同株距之间的疏植移栽作业。首先,对末端执行器整体结构进行设计,确定其工作原理;其次,通过理论分析确定圆柱凸轮与取苗手指各关键参数,并分析其作业状态下受力情况;然后,利用EDEM与Recur Dyn建立苗钵根土复合模型,进行耦合仿真单因素模拟试验,确定后续正交试验因素范围;最后,搭建了穴盘幼苗疏植移栽试验平台,以取苗针夹角、入土角、取苗针间距和变距速度为试验因素,以苗钵最大形变量和移栽成功率为试验指标,进行正交试验。在最优参数组合为取苗针夹角10°、入土角4°、取苗针间距8 mm、变距速度5 mm/s下,选取128穴至72穴与72穴至50穴两种疏植移栽要求进行验证试验,移栽后128穴钵体形变量平均值为(1.13±0.68)mm,72穴钵体形变量平均值为(1.51±0.64)mm。总移栽成功率为93.33%,整机移栽效率为22株/min,满足不同穴盘规格疏植作业需求,适用性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穴盘苗 疏植移栽 末端执行器 圆柱凸轮 耦合仿真
下载PDF
采后甘蓝单体排序定向输送装置设计与试验 被引量:6
4
作者 崔功佩 王京峥 +3 位作者 文双涛 卫咏哲 崔永杰 牛子杰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351-360,共10页
针对采后甘蓝人工上料及定向排序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人工成本高等问题,结合采后甘蓝商品化处理工艺及转动惯量特性,设计了采后甘蓝单体排序定向输送装置。该装置采用气缸传动对空间堆叠状态的采后甘蓝进行翻转卸料,随后在单层喂... 针对采后甘蓝人工上料及定向排序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人工成本高等问题,结合采后甘蓝商品化处理工艺及转动惯量特性,设计了采后甘蓝单体排序定向输送装置。该装置采用气缸传动对空间堆叠状态的采后甘蓝进行翻转卸料,随后在单层喂入辊和曲面缓冲轨道作用下采后甘蓝呈单层状态排出,再经限位辊和变螺距输送辊引导完成采后甘蓝的单体排序输送,最终基于转动惯量特性在4个锥形辊形成的稳定空间内实现定向输送。对翻转卸料机构、单层喂入缓冲机构、变螺距单体排序机构、锥形辊定向输送机构等关键部件进行了结构设计,并试制了采后甘蓝单体排序定向输送装置样机。以“中甘15号”甘蓝为试验材料,以卸料气缸运行速度、单层喂入辊转速、变螺距输送辊转速和输送链条线速度为试验因素,以单体排序成功率和定向成功率为试验指标进行了正交试验。结果表明,最优参数组合为卸料气缸运行速度10 mm/s、单层喂入辊转速50 r/min、变螺距输送辊转速30 r/min、输送链条线速度300 mm/s,在最优参数组合下,采后甘蓝单体排序成功率平均值为96.50%,定向成功率平均值为95.17%,标准差分别为2.54%、3.28%,单通道作业效率约为1004 kg/h。本研究为深入研发采后甘蓝多通道高通量单体排序定向输送装置、实现采后甘蓝商品化处理机械化作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后甘蓝 单体排序 定向输送 结构设计 性能试验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