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PECT与MCE在STEMI术后冠脉微循环灌注的相关性研究
1
作者 林玉萍 黄锦杭 +3 位作者 张海林 李盛 卫展扬 苏少辉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4期442-445,共4页
目的探究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术(SPECT)与心肌声学造影(MCE)评估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介入术后冠脉微循环灌注的相关性研究。方法选择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后的STEMI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SPECT组和MCE组,各4... 目的探究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术(SPECT)与心肌声学造影(MCE)评估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介入术后冠脉微循环灌注的相关性研究。方法选择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后的STEMI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SPECT组和MCE组,各40例。SPECT组采用SPECT检测,MCE组采用MCE检测。比较2组心功能、影像学诊断效果、冠脉功能、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以及出血事件发生率。结果术后,2组LVEF、LVESD、LVEDD、FFR、CFR均得到改善(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PECT组真阳性率(TPR)、真阴性率(TNR)、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与MCE组TPR、TNR、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SPECT组MACE发生率、出血事件发生率与MCE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PECT与MCE影像学检查手段评估PCI术后STEMI患者的冠脉微循环灌注情况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可提高评估心功能准确度,减少有创操作身体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术 声学造影
下载PDF
重组人脑利钠肽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再灌注后早期心律失常患者治疗效果及保护作用分析 被引量:14
2
作者 卫展扬 苏少辉 +1 位作者 林玉萍 曾国 《中南医学科学杂志》 CAS 2017年第4期378-381,共4页
目的观察重组人脑利钠肽(rh BNP)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再灌注后早期心律失常患者治疗效果及保护作用。方法选择本院行直接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术(PCI)的急性STEMI患者6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 目的观察重组人脑利钠肽(rh BNP)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再灌注后早期心律失常患者治疗效果及保护作用。方法选择本院行直接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术(PCI)的急性STEMI患者6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PCI术前30min给予rh BNP。记录两组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PCI术前及术后72天测定血浆脑利钠肽(BNP)及血清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术后24 h内及术后3个月测定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室舒张末期直径(LVEDd)、射血分数(EF)。结果用药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窦性心动过缓、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二度以上房室传导阻滞、窦性停搏、频发室早发生率显著降低;术后,与对照组比较,BNP、CK-MB、CRP、TNF-α、IL-6显著降低,LVEDd减小,EF显著增高。结论 rh BNP可有效抑制心室重构,抑制炎性水平过度升高,保护心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术 重组人脑利钠肽 再灌注心律失常
下载PDF
高维持量氯吡格雷对STEMI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卫展扬 苏少辉 林玉萍 《河北医学》 CAS 2017年第4期642-645,共4页
目的:探讨高维持量氯吡格雷治疗STEMI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28例STEMI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64例。两组均进行急诊PCI术,并给予抗凝、降脂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治疗当天口服氯吡格雷300mg,次日起予氯吡格雷150mg/d维持,对照组于... 目的:探讨高维持量氯吡格雷治疗STEMI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28例STEMI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64例。两组均进行急诊PCI术,并给予抗凝、降脂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治疗当天口服氯吡格雷300mg,次日起予氯吡格雷150mg/d维持,对照组于治疗次日起予氯吡格雷75mg/d维持治疗,持续治疗4周,观察两组的疗效及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8%,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2%,两组在治疗有效率方面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但观察组的治疗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为4.7%,对照组为10.9%,观察组的心梗再发率、梗死后心绞痛发生率及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在出血并发症发生率方面不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高维持剂量能够显著缓解STEMI临床症状,降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疗效优于常规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氯吡格雷 高维持量 疗效 安全性
下载PDF
阵发性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置入永久起搏器1例 被引量:3
4
作者 卫展扬 黄虔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6期2192-2192,共1页
关键词 阵发性心房颤动 射频消融术后 永久起搏器 高血压病史 置入 反复心悸 2009年 持续时间
下载PDF
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及室性期前收缩的射频消融治疗 被引量:4
5
作者 卫展扬 黄虔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10年第3期219-221,共3页
目的探讨射频导管消融(radiofrequency catheter ablation,RFCA)治疗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idiopathic ventricular tachycardia,IVT)和室性期前收缩(premature ventricualr contraction,PVC)可行性、必要性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IVT... 目的探讨射频导管消融(radiofrequency catheter ablation,RFCA)治疗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idiopathic ventricular tachycardia,IVT)和室性期前收缩(premature ventricualr contraction,PVC)可行性、必要性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IVT、PVC患者采用激动顺序标测和起搏标测法确定室性心动过速(ventricular tachycardia,VT)、PVC的起源部位并行RFCA治疗的资料。结果 3例IVT中2例起源于左室间隔部左后分支的蒲肯野系统,1例起源于右心室流出道(right ventricular outflow tract,RVOT)游离壁,同时合并另一种游离壁起源的PVC,3例消融均成功,1例复发。13例PVC中7例起源RVOT间隔部,3例起源于RVOT游离壁,1例同时存在两种形态PVC(分别起源于ROVT间隔部和游离壁),2例起源于左心室流出道,13例消融成功,1例复发。结论 RFCA治疗IVT及特定部位的PVC是安全、有效且成功率高的一种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律失常 导管消融术 室性心动过速 室性期前收缩
下载PDF
肺功能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LVEF的关系 被引量:2
6
作者 卫展扬 文红 欧雪珍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1年第8期921-924,共4页
目的 探讨肺功能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LVEF的关系.方法 选择2008年1月-2010年5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01例,指标根据LVEF水平分为两组:EF下降组(EF值<50%)和EF正常组(EF值>50%).观察肺功能FVC、FEV1、FEV1%、FVC%及P... 目的 探讨肺功能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LVEF的关系.方法 选择2008年1月-2010年5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01例,指标根据LVEF水平分为两组:EF下降组(EF值<50%)和EF正常组(EF值>50%).观察肺功能FVC、FEV1、FEV1%、FVC%及PEF%和TLCO-SB%在两组间的差异.结果 EF下降组肺功能的各项指标FVC、FEV1、FEV1%、FVC%及PEF%和TLCO-SB%分别为(1.39±0.7)、(1.10±0.5)、(66.2±11.9)、(66.5±17.8)、(61.2±16.9)、(61.4±16.2);EF正常组的分别为(1.95±0.7)、(1.50±0.5)、(79.2±10.4)、(76.5±15.1)、(73.5±14.0)、(72.4±12.0); EF下降组的各项肺功能指标均明显低于EF正常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 肺功能与LVEF存在相关性,可考虑采用肺功能指标作为心功能衰竭的间接测定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功能 心力衰竭 射血分数
下载PDF
尼可地尔治疗严重冠状动脉病变患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7
作者 卫展扬 黄虔 熊斌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5年第13期1870-1872,共3页
目的探讨尼可地尔对冠状动脉多支血管严重狭窄的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人选120例经冠脉造影确诊包括左主干在内至少存在双支以上冠状动脉狭窄〉70%且未行PCI术或CABG术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常规组和尼可地尔组均予以常规药物治疗,尼... 目的探讨尼可地尔对冠状动脉多支血管严重狭窄的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人选120例经冠脉造影确诊包括左主干在内至少存在双支以上冠状动脉狭窄〉70%且未行PCI术或CABG术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常规组和尼可地尔组均予以常规药物治疗,尼可地尔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VI服尼可地尔,5mg,tid。随访1年后,分别观察两组的心绞痛症状、左室射血分数、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急性冠脉事件发生率、再次住院率、病死率、冠脉造影结果(CAG)。结果治疗1年后,尼可地尔组对比常规治疗组,心绞痛发作次数明显下降f(7.5±1.6)次vs(10.34-2.7)次,P〈0.05],持续时间明显缩短[(1.9±0.6)min vs (5.7±1.5)min,P〈0.05],有效率(81.7%vs 63.3%,P〈0.05),左室射血分数明显改善[(60.18±3.17)%vs(55.79±4.85)%,P〈0.051,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生率明显下降(16.7%vs 38.3%,P〈0.05),再次住院率明显下降(8.3%vs 21.6%,P〈0.05),病死率明显下降(1.7%vs 5.0%,P〈0.05),冠脉造影慢血流改善的效率治疗组为50.0%,对照组为33.%(P〈0.05)。两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尼可地尔能够明显减少冠状动脉多支血管严重狭窄的心绞痛发作、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和冠脉病变程度,减少患者住院率和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可地尔 冠状动脉多支病变 心绞痛
下载PDF
同型半胱氨酸与房颤复发的关系 被引量:3
8
作者 卫展扬 《医学信息(中旬刊)》 2010年第5期1124-1125,共2页
目的:探讨房颤复发与血清中同型半胱氨酸浓度之间的关系。方法:入选2007-2009年我院心内科住院的房颤成功复律患者48名,记录临床资料特征及实验室检查结果,酶联免疫吸附法法测定血浆Hcy水平。结果:房颤复律前及复律后房颤复发组的血浆Hc... 目的:探讨房颤复发与血清中同型半胱氨酸浓度之间的关系。方法:入选2007-2009年我院心内科住院的房颤成功复律患者48名,记录临床资料特征及实验室检查结果,酶联免疫吸附法法测定血浆Hcy水平。结果:房颤复律前及复律后房颤复发组的血浆Hcy水平均显著高于窦性心律组(P<0.05),两组的Hcy浓度均较复律前显著下降(P<0.05)。结论:Hcy增高反映的氧化应激状态可能促进房颤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型半胱氨酸 心房颤动 复发
下载PDF
血尿酸对急性心肌梗死预后的影响──附206例报告 被引量:12
9
作者 叶健烽 陈展中 卫展扬 《新医学》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536-537,共2页
目的:探讨血尿酸水平对急性心肌梗死(AMI)预后的影响。方法:对206例AMI患者的血尿酸水平及其与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梗死后心绞痛、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的发生率及病死率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比较。结果:206例中正常血尿酸... 目的:探讨血尿酸水平对急性心肌梗死(AMI)预后的影响。方法:对206例AMI患者的血尿酸水平及其与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梗死后心绞痛、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的发生率及病死率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比较。结果:206例中正常血尿酸139例,高血尿酸67例。高血尿酸组CK-MB峰值较高,梗死后心绞痛、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的发生率和病死率均高于正常血尿酸组(P<0.01或P<0.05)。结论:高尿酸血症与AMI的预后不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尿酸 心肌梗死 尿酸 预后 肌酸激酶同工酶类 医院死亡率 AMI
下载PDF
慢性心功能不全住院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的改变 被引量:3
10
作者 文红 欧雪珍 +3 位作者 卫展扬 罗海波 张平 邓念强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47-649,共3页
目的:探索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的变化。方法:选取临床诊断的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49例,于治疗前后分别进行肺通气功能、肺弥散功能及超声心动图检查,分析治疗前后各项肺功能及心功能参数的变化。结果:81.63%的慢性心功能不... 目的:探索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的变化。方法:选取临床诊断的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49例,于治疗前后分别进行肺通气功能、肺弥散功能及超声心动图检查,分析治疗前后各项肺功能及心功能参数的变化。结果:81.63%的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存在限制性或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治疗后多项肺功能指标如1 s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占预计值%、用力肺活量(FVC)、FVC占预计值%、最大呼气中期流量(MMEF)、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均显著改善(P<0.05),治疗后FEV1、FVC、MMEF及DLCO较治疗前分别提高6.5%、9.9%、22%和11.5%。超声心动图测出左室射血分数(LVEF)显著改善(P<0.05)。结论: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治疗后肺通气及肺弥散功能显著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充血性 肺功能
下载PDF
起源于主动脉窦频发室性期前收缩的心电生理特征及射频消融治疗 被引量:2
11
作者 陈丽华 卫展扬 +2 位作者 黄虔 李大强 熊斌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12年第2期151-155,共5页
目的报道11例起源于主动脉窦的频发室性期前收缩(premature ventricular contraction,PVC)患者的心电生理特征、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catheter ablation,RFCA)方法及疗效。方法分析患者术前体表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PVC的特点,测量V1... 目的报道11例起源于主动脉窦的频发室性期前收缩(premature ventricular contraction,PVC)患者的心电生理特征、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catheter ablation,RFCA)方法及疗效。方法分析患者术前体表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PVC的特点,测量V1或V2导联r波时限和振幅,计算r波与QRS波时限的比值及r波于S波振幅的比值。术中行主动脉窦内激动标测和起搏标测确定PVC起源部位,并行冠状动脉造影辅助定位后行RFCA。结果11例均有频发PVC,5例有反复短阵室性心动过速。下壁导联QRS波呈R形且高大直立,V1导联呈rS型,胸前导联多移行于V3以前,V6导联多呈Rs型或无S波。V1导联r波时限(84.6±9.8)ms,占QRS波时限的50%以上;r/S振幅比值0.72±0.31。有效消融靶点局部电图V波较体表心电图的QRS波明显提前(35.6±8.9)ms,有效靶点放电2~8 s见PVC减少至消失。结论起源于主动脉窦的PVC其下壁导联QRS波呈R形且高大直立,V1或V2导联r波时限宽(>50%同导联QRS波),r波振幅高(>30%同导联S波);主动脉窦内PVC的射频消融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律失常 频发室性期前收缩 主动脉窦 导管消融术 射频电流
下载PDF
单纯房室旁道消融治疗预激综合征伴房颤患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4
12
作者 莫静兰 卫展扬 陈丽华 《中国实用医药》 2017年第23期59-60,共2页
目的探讨应用单纯房室旁道消融术治疗预激综合征伴心房颤动(房颤)的临床疗效。方法 34例预激综合征伴房颤患者,均给予单纯房室旁道消融术治疗,评估患者治疗的效果,观察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和房颤复发情况,比较手术前和术后3个月左心房内... 目的探讨应用单纯房室旁道消融术治疗预激综合征伴心房颤动(房颤)的临床疗效。方法 34例预激综合征伴房颤患者,均给予单纯房室旁道消融术治疗,评估患者治疗的效果,观察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和房颤复发情况,比较手术前和术后3个月左心房内径的变化。结果 34例预激综合征伴房颤患者全部手术成功,手术即时成功率为100.00%,其中1例患者出现二度房室传导阻滞,并发症发生率为2.94%,为希氏束旁道,术后1周恢复传导功能。随访3个月,术后其中有1例出现房颤复发,复发率为2.94%。术后3个月患者的左心房内径为(29.42±2.26)mm,明显小于术前的(34.25±2.41)m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纯房室旁道消融术治疗预激综合征伴房颤可有效消除房颤,且术后房颤复发率低、并发症少,安全有效,值得应用于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纯房室旁道消融术 预激综合征 阵发性心房颤动 疗效
下载PDF
单纯室上速消融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合并房性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4
13
作者 陈丽华 卫展扬 +1 位作者 莫静兰 叶健烽 《实用心电学杂志》 2017年第5期331-334,共4页
目的评估单纯室上速消融(旁道消融或慢径改良)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aroxysmal supraventricular tachycardia,PSVT)合并房性心律失常的治疗上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对36例经无创及有创电生理检查明确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合并房... 目的评估单纯室上速消融(旁道消融或慢径改良)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aroxysmal supraventricular tachycardia,PSVT)合并房性心律失常的治疗上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对36例经无创及有创电生理检查明确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合并房性心律失常的患者进行单纯旁道消融或慢径改良,随访5~48个月,收集患者心律失常的发作及治疗情况。结果 36例中2例室上速复发(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各1例),经再次消融后无复发;1例出现典型房扑复发,经电生理检查明确为右房峡部依赖型房扑,给予三尖瓣峡部消融处理;另2例有阵发房颤发作,均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其余31例未发作快速性心律失常;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明显手术并发症。结论通过单纯室上速消融可以有效减少PSVT合并房性心律失常患者的房性心律失常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阵发性室上速 房性心律失常 旁道消融 慢径改良
下载PDF
华法林治疗高龄非瓣膜性心房纤颤患者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5
14
作者 吴雪婷 万惠青 +1 位作者 丁少波 卫展扬 《广东医学院学报》 2013年第5期569-570,共2页
目的评估华法林治疗高龄非瓣膜性心房纤颤(NVAF)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高龄NVAF住院及门诊随访患者193例,分为华法林组(112例)和阿司匹林组(81例)进行抗血栓治疗,平均随访(30.0±4.1)月,监测并比较两组患者血栓栓塞事件、出血... 目的评估华法林治疗高龄非瓣膜性心房纤颤(NVAF)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高龄NVAF住院及门诊随访患者193例,分为华法林组(112例)和阿司匹林组(81例)进行抗血栓治疗,平均随访(30.0±4.1)月,监测并比较两组患者血栓栓塞事件、出血事件的发生情况及风险。结果 193例中,共发生血栓栓塞事件14例,其中阿司匹林组11例,华法林组3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出血事件9例,其中华法林组8例,阿司匹林组1例,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CHADS2评分系统进行比较,栓塞风险评分越高栓塞发生率越高;且在血栓栓塞风险CHADS2或CHA2DS2-VAS评分系统各自分值≥3分时,阿司匹林组的栓塞风险明显增加(P<0.01或0.05)。结论对于高龄NVAF患者,华法林预防血栓栓塞事件的效果优于阿司匹林;高血栓栓塞风险(≥3分)的高龄NVAF患者,使用华法林会获益更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华法林 阿司匹林 栓塞 卒中 危险评分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发生心肌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林玉萍 黄锦杭 +2 位作者 张海林 李盛 卫展扬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 2021年第32期11-14,共4页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发生心肌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将2018年1月至2021年6月本院收治的210例冠心病患者按照不同疾病类型分为心肌梗死组(n=120)和非心肌梗死组(n=90),收集所有患者一般临床资料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并进行多因素Logisti...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发生心肌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将2018年1月至2021年6月本院收治的210例冠心病患者按照不同疾病类型分为心肌梗死组(n=120)和非心肌梗死组(n=90),收集所有患者一般临床资料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并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性别、血压、糖尿病史、吸烟史、空腹血糖(FBG)、左室射血分数(LVEF)、高敏C反应蛋白(hs-CRP)、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血肌酐(Scr)、甘油三酯(TG)指标两组间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对组间比较存在显著差异的指标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s-CRP水平升高、高血压、糖尿病史与心肌梗死发病风险呈正相关(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发生心肌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是hs-CRP水平升高、高血压、糖尿病史,其中hs-CRP水平是新型危险因素,能够为预防发生心肌梗死新靶点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心肌梗死 危险因素 高敏C反应蛋白 高血压
下载PDF
心房颤动对踝肱指数测量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陈丽华 黄梓尧 +1 位作者 卫展扬 郭素峡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19年第5期540-542,共3页
目的研究心房颤动是否会影响踝肱指数(ankle-brachial index,AB)的测量结果。方法纳入了2016年7月至2018年9月在东莞市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的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138例(其中男63例、女75例),在心房颤动发作前后或心房颤动终止前后分别进行... 目的研究心房颤动是否会影响踝肱指数(ankle-brachial index,AB)的测量结果。方法纳入了2016年7月至2018年9月在东莞市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的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138例(其中男63例、女75例),在心房颤动发作前后或心房颤动终止前后分别进行ABI测定。每次ABI测定均测定3次后求均值。结果患者心房颤动时测得的ABI低于窦性心率下测得的ABI(左:1.113±0.073vs.1.147±0.069,P<0.001;右:1.114±0.061vs.1.149±0.058,P<0.001);在快心房颤动组中该差异更加明显(左:1.105±0.076vs.1.146±0.074,P<0.001;右:1.108±0.062vs.1.149±0.061,P<0.001);然而在慢心房颤动组中,该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左:1.151±0.044vs.1.154±0.043,P=0.070;右:1.144±0.040vs.1.148±0.043,P=0.095)。结论心房颤动对ABI测量的主要影响在于心房颤动时的心室率,快心室率时会降低ABI的测量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肱指数 心房颤动 周围动脉疾病
下载PDF
肺通气功能对左室舒张功能不全诊断价值的研究
17
作者 文红 欧雪珍 +2 位作者 卫展扬 张平 邓念强 《临床肺科杂志》 2012年第3期398-399,共2页
目的探索肺通气功能对左室舒张功能不全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左室舒张功能不全患者34例和正常对照组20例,进行肺通气功能检查,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各项肺通气功能参数对左室舒张功能不全的诊断价值。结果左室舒张功能不全患... 目的探索肺通气功能对左室舒张功能不全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左室舒张功能不全患者34例和正常对照组20例,进行肺通气功能检查,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各项肺通气功能参数对左室舒张功能不全的诊断价值。结果左室舒张功能不全患者中有70.59%存在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和对照组相比多项肺功能指标FEV1、FEV1占预计值%、FVC、FVC占预计值%、MMEF均显著降低(P<0.05),FEV1占预计值%和FVC占预计值%的ROC曲线下面积较大,分别为0.845和0.880。结论左室舒张功能不全患者的肺通气功能显著降低,肺通气功能检查可帮助左室舒张功能不全的诊断。FVC占预计值%可能是诊断左室舒张功能不全的较好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充血性 肺通气功能 ROC曲线 诊断
下载PDF
达比加群与华法林治疗心房颤动合并慢性肾病的有效性与安全性对比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卫展扬 林玉萍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 CAS 2016年第12期947-950,共4页
观察达比加群治疗心房颤动(简称房颤)合并慢性肾病患者有效性与安全性。选取2013年3月~2015年3月,东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240例房颤合并慢性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肌酐清除率≥30ml/min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和观察组1,肌酐清除率15~29... 观察达比加群治疗心房颤动(简称房颤)合并慢性肾病患者有效性与安全性。选取2013年3月~2015年3月,东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240例房颤合并慢性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肌酐清除率≥30ml/min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和观察组1,肌酐清除率15~29ml/min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和观察组2。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华法林治疗,初始剂量为3mg/d,根据INR调整华法林剂量。观察组1组和2组分别给予达比加群110mg和55mg,2次/d,随对照组复查时间复查凝血功能指标,治疗6个月。结果显示,四组患者凝血功能指标基线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422、0.613、0.713、0.425,均P〉0.05)。对照组治疗后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和血浆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均较治疗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338、3.506、4.822,均P〈0.01),观察组治疗后APTT和血浆凝血酶时间(TT)均较治疗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003、10.015,均P〈0.01)。对照组患者总体不良事件发生率6.67%(8/120),观察组总体不良事件发生率2.50%(3/12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382,P〉0.05)。四组患者血尿素氮(BUN),血β2微球蛋白(β2MG),血肌酐(Scr)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达比加群是治疗房颤合并慢性肾病有效、安全的抗凝药物,综合考虑患者多方面因素,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措施,加强健康教育,使房颤患者认识到抗凝治疗的必要性,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达比加群 华法林 心房颤动 慢性肾病
原文传递
Radiofrequency ablation for treating paroxysmal supraventricular tachycardia complicated by atrial fibrillation: A single-center retrospective analysis
19
作者 卫展扬 陈丽华 莫静兰 《South China Journal of Cardiology》 CAS 2016年第1期45-48,共4页
The effect of selective radiofrequency ablation for treating paroxysmal supraventricular tachycardia (PSVT) and its associated paroxysmal atrial fibrillation (PAF) was assessed. Methods Data were collected retrosp... The effect of selective radiofrequency ablation for treating paroxysmal supraventricular tachycardia (PSVT) and its associated paroxysmal atrial fibrillation (PAF) was assessed. Methods Data were collected retrospectively from patients diagnosed of PSVT and subsequently treated with radiofrequency ablation. Regular monthly follow-up by dynamic electrocardiography (ECG) was performed. Incident rates of atrial fibrillation before and after ablation were compared. Results 382 PSVT patients with 58 having atrial fibrillation were en- rolled. The order of complicated PAF from high to low in these patients was displayed as: atrial tachycardia (AT), atrioventricular reentrant tachycardia (AVRT) and atrioventricular nodal reentrant tachycardia (AVNRT). Among AVRT patients, PAF was more frequent in patients having accessory pathways. AVNRT patients had significant- ly lower PAF rate comparing to other patients. PAF incident rate was significantly reduced by radiofrequency ablation therapy. Conclusion We advise regular dynamic ECG for PSVT patients, especially those with atrial flutter, AT or pre-excitation syndrome. Selective radiofrequency ablation is a feasible approach for treating AF complicated PSVT pati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praventricular tachycardia paroxysmal atrial fibrillation radiofrequency catheter ablation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