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股骨近端外侧壁厚度的概念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
作者 卫禛 张凯 张世民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739-742,共4页
股骨近端外侧壁(lateral wall)的概念,由以色列骨科医生Gotfried[1]于2004年正式提出,是指向头颈骨块打入内植物的股骨近端外侧皮质。外侧壁对头颈骨块具有天然的支撑作用,同时,这一区域在内固定手术中,需要进行打入导针、皮质扩孔、安... 股骨近端外侧壁(lateral wall)的概念,由以色列骨科医生Gotfried[1]于2004年正式提出,是指向头颈骨块打入内植物的股骨近端外侧皮质。外侧壁对头颈骨块具有天然的支撑作用,同时,这一区域在内固定手术中,需要进行打入导针、皮质扩孔、安装头颈钉等操作,容易发生医源性损伤。而围术期发生外侧壁骨折,是导致手术失败或延误康复、功能效果不佳的最直接因素[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医生 医源性损伤 外侧壁 股骨近端 内固定手术 导针 手术失败 围术期
下载PDF
转子间骨折中股骨干近侧断面环周皮质的CT影像学测量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0
2
作者 卫禛 熊文峰 张世民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39-645,共7页
目的探讨转子间骨折中股骨干近侧断面环周皮质在CT三维影像上的形态学特征,为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皮质支撑复位提供结构基础和解剖学依据。方法收集80例AO/OTA分类31-A1、A2型股骨转子间骨折,通过CT扫描和三维重建,导入Mimics软件,进行骨... 目的探讨转子间骨折中股骨干近侧断面环周皮质在CT三维影像上的形态学特征,为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皮质支撑复位提供结构基础和解剖学依据。方法收集80例AO/OTA分类31-A1、A2型股骨转子间骨折,通过CT扫描和三维重建,导入Mimics软件,进行骨折块分割与模拟复位后,沿与股骨干轴线呈130°角方向的斜断面,测量股骨干近侧断面残留的环周皮质长度及其前侧壁、外侧壁、后侧壁构成的宽度、以及前后壁皮质断面夹角。结果 A1型骨折21例,环周皮质长度平均为88.7 mm;前侧、外侧、后侧皮质宽度为36.9,36.9,27.3 mm;前后皮质断面夹角16.2°。A2型骨折59例,环周皮质长度平均为60.0 mm;前侧、外侧、后侧皮质宽度为32.3,27.4,9.2 mm;前后皮质断面夹角40.2°。A2型骨折残留环周皮质长度显著小于A1型骨折(P<0.01)。其中后侧皮质宽度变异度最大,前侧皮质宽度变异度较小,基本维持稳定(C.V分别为75.5%、20.0%)。结论转子间骨折中股骨近侧断面残留的环周皮质长度在A1与A2型间存在显著差异。后侧皮质宽度明显为小且变异度大,但前侧皮质宽度基本稳定,可作为骨折复位中获得皮质支撑砥住的主要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转子间骨折 环周皮质 前侧皮质 后侧皮质 皮质支撑复位 CT测量
下载PDF
转化生长因子β信号在骨关节炎中的作用 被引量:16
3
作者 张立智 卫禛 张世民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2019年第9期727-732,共6页
骨关节炎(OA)是整个关节的退变性疾病,不仅有关节软骨退变,还有软骨下骨和关节周围组织的病变。研究显示,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参与了早期关节的形成,对骨、软骨的发育和关节重塑起着重要作用,是维持关节稳态的关键因子之一。近年的... 骨关节炎(OA)是整个关节的退变性疾病,不仅有关节软骨退变,还有软骨下骨和关节周围组织的病变。研究显示,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参与了早期关节的形成,对骨、软骨的发育和关节重塑起着重要作用,是维持关节稳态的关键因子之一。近年的研究还显示,TGF-β参与了软骨、软骨下骨的退变和滑膜的炎症,是关节破坏的重要因素。本文对TGF-β信号在OA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进行综述,以期为OA的研究和治疗探寻新方法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骨 软骨下骨 滑膜 细胞因子 骨关节炎 转化生长因子Β
下载PDF
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中前内侧皮质正性支撑复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4
作者 卫禛 陈时益 张世民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216-1222,共7页
目的介绍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治疗中的前内侧皮质支撑复位理念,总结其历史、特征、生物力学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提出存在的问题并展望研究方向。方法查阅近年来国内外针对股骨转子间骨折正性皮质支撑复位的相关研究,结合临床应用经验... 目的介绍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治疗中的前内侧皮质支撑复位理念,总结其历史、特征、生物力学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提出存在的问题并展望研究方向。方法查阅近年来国内外针对股骨转子间骨折正性皮质支撑复位的相关研究,结合临床应用经验进行归纳总结。结果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前内侧皮质正性支撑复位,作为一种稳定的非解剖骨折复位技术,具有力学结构支撑和生物学促进愈合的双重效果。皮质支撑复位对医生来说并不增加手术操作难度,对患者而言股骨颈长度丢失少,颈干角内翻发生率低,骨盆的正常力学结构得以维持,术后器械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低,肢体功能评分高。内侧皮质支撑的力学性能高于前侧皮质支撑,当两者均达到正性对位时骨折稳定性最佳。结论前内侧皮质支撑复位能分担内固定器械的力学载荷,提高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术后稳定性,作为一种功能复位形式,可作为解剖复位之外的次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转子间骨折 骨折复位 正性皮质支撑 前内侧皮质 内固定
原文传递
骨水泥材料在增强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5
5
作者 卫禛 张立智 张世民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84-87,共4页
如何对股骨转子间骨折、尤其是头颈骨块进行有效固定,进而稳定并支撑骨质疏松的骨折端,已成为当今创伤骨科研究的热点之一。为了减少固定失败率,临床上除了提高内固定的设计,应用骨增强材料提高固定的效果是另一个富有前景的研究领域。... 如何对股骨转子间骨折、尤其是头颈骨块进行有效固定,进而稳定并支撑骨质疏松的骨折端,已成为当今创伤骨科研究的热点之一。为了减少固定失败率,临床上除了提高内固定的设计,应用骨增强材料提高固定的效果是另一个富有前景的研究领域。因此,本文围绕骨水泥增强材料的研究历史、材料特点、目前其生物力学和临床应用研究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提高对骨生物增强材料进行内固定的原理、手术技术和应用范围的认识,进而为其临床应用的选择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骨折 骨质疏松 骨折固定术 骨水泥 骨增强材料
原文传递
股骨转子间骨折头髓钉固定术后头颈骨块旋转角度的测量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9
6
作者 杜守超 熊文峰 +4 位作者 张世民 胡孙君 张立智 陈时益 卫禛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228-1233,共6页
目的通过三维CT成像测量股骨转子间骨折头髓钉固定术后头颈骨块的旋转程度,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2018年10月采用头髓钉固定治疗的国际内固定研究协会/美国骨创伤协会(AO/OTA)31-A2型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并具... 目的通过三维CT成像测量股骨转子间骨折头髓钉固定术后头颈骨块的旋转程度,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2018年10月采用头髓钉固定治疗的国际内固定研究协会/美国骨创伤协会(AO/OTA)31-A2型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并具有完整术中透视和术后三维CT成像资料的68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21例,女47例;年龄68~93岁,平均81.8岁。AO/OTA分型为31-A2.2型31例,31-A2.3型37例。骨折复位质量按照Baumgaertner等和Chang等的标准评价。术后在T3DView软件上三维CT成像观察每例患者头颈骨块是否获得前内侧皮质支撑。将头颈骨块旋转分为无旋转、屈曲位旋转和过伸位旋转3种类型,测量各类型的旋转角度,分析头颈骨块旋转类型与前内侧皮质接触砥住的关系。结果 68例患者小转子骨块均未进行复位固定,骨折复位质量按照Baumgaertner等标准,优15例(22.1%),可接受50例(73.5%),差3例(4.4%);按Chang等标准,优31例(45.6%),可接受33例(48.5%),差4例(5.9%)。头颈骨块获得前内侧皮质支撑39例(57.4%),未获得皮质支撑29例(42.6%)。三维CT成像示,患者头颈骨块无旋转12例(17.6%)、屈曲位旋转39例(57.4%)、过伸位旋转17例(25.0%)。无旋转组、屈曲位旋转组及过伸位旋转组患者获得皮质支撑例数分别为7例(58.3%)、30例(76.9%)和2例(11.8%),旋转角度分别为(1.05±0.61)、(13.96±6.17)、(8.21±3.88)°,3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头髓钉固定术后,绝大多数患者存在头颈骨块旋转,其中屈曲位旋转和无旋转容易获得骨干前内侧皮质支撑复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转子间骨折 前内侧皮质 骨折复位 头颈骨块旋转 皮质支撑复位
原文传递
镜下边缘增强缝线桥全层修复肩袖分层撕裂 被引量:4
7
作者 张立智 胡孙君 +4 位作者 杜守超 Rujan Tuladhar 卫禛 熊文峰 张世民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925-928,共4页
[目的]介绍关节镜下边缘增强缝线桥全层修复肩袖分层撕裂的手术技术与初步临床疗效。[方法] 2017年8月~2019年04月对21例肩袖分层撕裂患者进行镜下修复。镜下探明肩袖撕裂的部位,并进行清创,磨钻打磨肱骨大结节,直至磨平、松质骨渗血为... [目的]介绍关节镜下边缘增强缝线桥全层修复肩袖分层撕裂的手术技术与初步临床疗效。[方法] 2017年8月~2019年04月对21例肩袖分层撕裂患者进行镜下修复。镜下探明肩袖撕裂的部位,并进行清创,磨钻打磨肱骨大结节,直至磨平、松质骨渗血为止。复位分层肩袖,应用单排固定或内排打结固定加强缝合固定肩袖撕裂两端的止点,全层修复分层撕裂,于足印区缝线桥压紧固定整体肩袖。[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手术,无感染等并发症。随访时间至少12个月,UCLA评分由术前的(13.86±1.77)分提高到最终随访时的(32.62±1.53)分,Constant-Murley评分由术前(35.05±4.25)分提高到(92.67±3.86)分(P<0.001)。[结论]镜下边缘增强缝线桥全层修复能很好地恢复分层肩袖的整体性和完整性,防治肩袖进一步撕裂,增强肩袖整体的初始强度,改善患者关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袖 分层撕裂 全层缝合 边缘增强缝线桥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