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在线检测用发酵液透析分离器的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张先恩 胡伟平 +5 位作者 赵国强 张治平 张晓梅 桂益群 张兴 危宏平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210-215,共6页
设计了一种膜透析分离器,以期用于发酵液中葡萄糖浓度的在线检测。对两种膜材料进行了比较,研究了压差、流速、温度和载流液种类对透析分离的影响。在给定的条件下,葡萄糖浓度在10—70mmol/L范围内透过率约为12%。透过率随操作压差、温... 设计了一种膜透析分离器,以期用于发酵液中葡萄糖浓度的在线检测。对两种膜材料进行了比较,研究了压差、流速、温度和载流液种类对透析分离的影响。在给定的条件下,葡萄糖浓度在10—70mmol/L范围内透过率约为12%。透过率随操作压差、温度而变化,重现性好,CV<4%,对酵母发酵液进行透析分离,葡萄糖透过率至少稳定48h。用于发酵过程在线检测,结果与离线检测相吻合,相关系数r=0.98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学 发酵液 透析分离器
下载PDF
一种免受乙醇干扰的GOD的酶电极 被引量:1
2
作者 胡伟平 张晓梅 +2 位作者 张先恩 危宏平 张治平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45-50,共6页
将酶电极应用于发酵糖的测定时,与糖共存的乙醇常常会影响测糖的准确性,通过对葡萄糖氧化酶(GOD)电极的研究,探讨了乙醇对测糖酶电极测定影响,进而研制出抗干扰的GOD酶电极,若是GOD电极的酶膜通过夹心法制备,在乙醇含量为0.1%(V/V)时,... 将酶电极应用于发酵糖的测定时,与糖共存的乙醇常常会影响测糖的准确性,通过对葡萄糖氧化酶(GOD)电极的研究,探讨了乙醇对测糖酶电极测定影响,进而研制出抗干扰的GOD酶电极,若是GOD电极的酶膜通过夹心法制备,在乙醇含量为0.1%(V/V)时,即产生显著的影响,使测定结果偏大4.3%,且乙醇的影响随浓度的升高而增大,若用尼龙网固定GOD膜,GOD电极在测定20mmol/L和5mmol/L左右的葡萄糖溶液时,含量高达9%的乙醇仍未对测定产生显著的影响,表现出良好的不受乙醇干扰的特性,并且,该尼龙网GOD电极具有良好的重复性、稳定的响应活性及较长的保存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糖氧化酶 酶电极 乙醇干扰 生物传感器
全文增补中
两种检测尼帕病毒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的比较与效果验证
3
作者 肖舒奇 师永霞 +3 位作者 夏菡 危宏平 袁志明 黄弋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03-308,共6页
目的 建立稳定可靠的尼帕病毒特异性检测技术和方法,对该病毒进行监测和检测、预警预报。方法 本研究对已建立的两种尼帕病毒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特异性与敏感性进行了比较和验证。结果 研究结果显示两种方法检测体外转录RNA时... 目的 建立稳定可靠的尼帕病毒特异性检测技术和方法,对该病毒进行监测和检测、预警预报。方法 本研究对已建立的两种尼帕病毒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特异性与敏感性进行了比较和验证。结果 研究结果显示两种方法检测体外转录RNA时灵敏度为10 copies/μL,检测活病毒的灵敏度为10 TCID_(50)/mL。特异性检测结果表明,两种检测方法均与登革病毒、日本乙型脑炎病毒、云南版纳病毒、艾比湖病毒、寨卡病毒、西藏环状病毒、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病毒和埃博拉病毒样本无交叉扩增,特异性良好。结论 本研究是国内首次利用尼帕病毒细胞感染样品对两种尼帕病毒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进行评估验证和比较验证,证明两种检测方法均具有较好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为建立稳定可靠的尼帕病毒实验室诊断方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帕病毒 实时荧光定量PCR 效果验证和比较 生物安全四级实验室
下载PDF
噬菌体裂解酶LysP53漱口水的制备与评价
4
作者 赵晓苇 陈方圆 +1 位作者 危宏平 李宇红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53-557,共5页
目的:开发一种含有噬菌体裂解酶LysP53的漱口水,并在体外评价其抗菌活性、细胞毒性和稳定性。方法:体外克隆、表达和纯化噬菌体裂解酶LysP53并制备成漱口水。通过杀菌活性测定、结晶紫染色试验、扫描电子显微镜等评价LysP53漱口水的杀... 目的:开发一种含有噬菌体裂解酶LysP53的漱口水,并在体外评价其抗菌活性、细胞毒性和稳定性。方法:体外克隆、表达和纯化噬菌体裂解酶LysP53并制备成漱口水。通过杀菌活性测定、结晶紫染色试验、扫描电子显微镜等评价LysP53漱口水的杀菌效果,细胞计数试剂盒-8试验(CCK-8)对其安全性进行体外评估,不同温度条件下对LysP53活性的影响评价其稳定性。结果:8μmol/L LysP53漱口水对主要致龋菌变形链球菌、远缘链球菌、内氏放线菌有杀菌效果(P<0.05),而对常见共生菌口链球菌、轻链球菌、血链球菌抗菌活性较差(P>0.05)。在已形成的生物膜中应用LysP53漱口水,可使生物膜结构崩解,并有效减少活菌数量(P<0.05)。CCK-8显示各组之间细胞活性无统计学差异(P>0.05),LysP53漱口水分别储存于4、37、43、60、95℃1 h后的杀菌效率无差异,且仍显示出优良的杀菌活性。结论:LysP53漱口水表现出良好的抗菌、特异性、稳定性和生物相容性,作为常规口腔卫生措施,在预防龋齿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龋病 变形链球菌 噬菌体裂解酶 漱口水
下载PDF
毛细管电泳-激光诱导荧光数字化检测分析
5
作者 康彦 危宏平 《计算机与数字工程》 2007年第11期147-149,175,共4页
计算机,尤其是微型计算机和微处理器,在现代各种实验仪器已经成为了不可缺少得集成部分。实验室所用的分析仪器乃至整个分析实验室的操作、通讯和管理日益自动化和智能化,将分析工作者从复杂、重复的数据控制和处理中解脱出来,从而可以... 计算机,尤其是微型计算机和微处理器,在现代各种实验仪器已经成为了不可缺少得集成部分。实验室所用的分析仪器乃至整个分析实验室的操作、通讯和管理日益自动化和智能化,将分析工作者从复杂、重复的数据控制和处理中解脱出来,从而可以致力于更富有创造性的科学研究并能快速反应在实际中所遇到的新问题和挑战。计算机技术在仪器分析中应用如此广泛,将借助在实验中利用毛细管激光诱导荧光检测的方法,对肉毒毒素A进行检测的例子。探讨在生命科学研究中,计算机数字化研究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仪器分析 毛细管电泳 激光诱导荧光检测 肉毒毒素A SDS
下载PDF
结核分枝杆菌微滴数字PCR检测试剂盒企业参考品的研制
6
作者 王诺 李小红 +2 位作者 周雪 李俊花 危宏平 《黑龙江科学》 2023年第8期109-112,共4页
为实现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核酸检测试剂盒的质量检验,研制了结核分枝杆菌微滴数字PCR检测试剂的企业参考品。将结核分枝杆菌减毒株H 37 Ra、BCG、耻垢分枝杆菌与海分枝杆菌分别在适宜的培养条件下培养,收集新鲜且充分混匀的培养物,计数... 为实现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核酸检测试剂盒的质量检验,研制了结核分枝杆菌微滴数字PCR检测试剂的企业参考品。将结核分枝杆菌减毒株H 37 Ra、BCG、耻垢分枝杆菌与海分枝杆菌分别在适宜的培养条件下培养,收集新鲜且充分混匀的培养物,计数后灭活、稀释和分装,对参考品进行稳定性评估。使用结核分枝杆菌PCR检测试剂盒进行验证,研制出了一套专用于微滴数字PCR检测试剂的企业参考品,其由2份结核分枝杆菌灭活菌液组成阳性参考品、2份非结核分枝杆菌灭活菌液组成阴性参考品,最低检出量参考品由10^(3)、10^(2)、10^(1)、10^(0)CFU/mL的结核分枝杆菌(灭活H 37 Ra)菌液组成,精密性参考品由10份10^(2)CFU/mL的结核分枝杆菌(灭活H 37 Ra)菌液组成,可稳定保存,用于结核分枝杆菌PCR检测试剂盒(微滴数字PCR法)的质量评价。本参考品具有较好的准确性、特异性及重复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分枝杆菌 微滴数字PCR法 企业参考品
下载PDF
新型纳米技术用于病毒侵染过程动态行为可视化
7
作者 张治平 崔宗强 +7 位作者 危宏平 王伟 樊晋宇 李娜 刘雅兰 李峰 李可 张先恩 《生物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1期74-75,共2页
病毒等重要病原对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在活细胞内对病毒的生命活动过程进行高灵敏、实时、原位、动态研究是极具创新且备受关注的课题。
关键词 量子点 活细胞 可视化 纳米技术 流感病毒 侵染过程 病毒粒子 动态行为 分子信标 相互作用
原文传递
裂解酶治疗的研究进展与应用前景 被引量:8
8
作者 杨航 余军平 危宏平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78-184,共7页
多耐药病原细菌的不断出现和传播给公共医疗造成了严峻的威胁和挑战,开发新的抗菌分子迫在眉睫。噬菌体裂解酶来源于噬菌体,具有独特的进化和选择优势,不仅能高效快速的杀灭多耐药细菌,而且不易诱导细菌产生新的耐药性。本文对噬菌体裂... 多耐药病原细菌的不断出现和传播给公共医疗造成了严峻的威胁和挑战,开发新的抗菌分子迫在眉睫。噬菌体裂解酶来源于噬菌体,具有独特的进化和选择优势,不仅能高效快速的杀灭多耐药细菌,而且不易诱导细菌产生新的耐药性。本文对噬菌体裂解酶的结构和功能进行了简要的介绍,重点综述了裂解酶在抗细菌感染中近年的研究进展和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噬菌体 噬菌体裂解酶 裂解酶治疗 病原细菌 抗生素耐药性
原文传递
噬菌体裂解酶专家共识——齐鲁公共卫生云讲堂 被引量:3
9
作者 顾敬敏 杨航 +10 位作者 李锦铨 严亚贤 卢雪梅 张炜 胡永飞 王冉 童贻刚 胡福泉 危宏平 刘玉庆 韩文瑜 《中国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451-1457,共7页
随着抗生素持续、不合理应用乃至滥用,使得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日益严重。特别是抗多黏菌素mcr-1基因以及耐万古霉素"超级细菌"的发现,标志着"后抗生素时代"的来临。为了应对细菌的耐药性、抗生素残留所导致的机... 随着抗生素持续、不合理应用乃至滥用,使得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日益严重。特别是抗多黏菌素mcr-1基因以及耐万古霉素"超级细菌"的发现,标志着"后抗生素时代"的来临。为了应对细菌的耐药性、抗生素残留所导致的机体免疫力下降以及环境污染等问题,我国正在全力推进"减抗、限抗、禁抗"战略的实施,这是破解抗生素长期应用引发系列问题的根本之策,是事关畜禽健康养殖、公共卫生安全和人类健康的一件大事。这一战略的实施也对"安全、有效、质量可控,无残留、无污染"的绿色新型替抗剂的研发提出新的需求,亟需在这些方面寻求新的突破口,其中噬菌体裂解酶是一个重要的突破方向。噬菌体裂解酶作为一类新型抗菌蛋白,在应对细菌耐药性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在减抗、降抗中具有公共卫生战略价值。为推动噬菌体裂解酶的研究与应用,现汇聚全国十多位从事噬菌体裂解酶研究的专家和相关企业,联合齐鲁公共卫生云讲堂、噬菌体国际研讨会和《中国兽医学报》,专题研讨国内外关于噬菌体裂解酶的基础研究成果和实际应用案例,对噬菌体裂解酶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研判,形成一系列共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噬菌体 裂解酶 专家共识 齐鲁公共卫生云讲堂
原文传递
埃博拉病毒感染的实验室诊断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0
作者 乔晋娟 罗俊 危宏平 《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00-106,共7页
埃博拉病毒病是由埃博拉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出血性传染病,具有极高的传染性,病死率高达90%,世界卫生组织已将埃博拉病毒列为对人类危害最严重的病毒之一,目前虽有一个被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批准用于紧急治疗的实验药物TKM-Ebola,... 埃博拉病毒病是由埃博拉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出血性传染病,具有极高的传染性,病死率高达90%,世界卫生组织已将埃博拉病毒列为对人类危害最严重的病毒之一,目前虽有一个被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批准用于紧急治疗的实验药物TKM-Ebola,但尚无批准上市的用于预防埃博拉病毒的疫苗。建立快速、准确、简便的实验室检测方法对及时进行临床诊断救治、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并最终控制其传播流行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埃博拉病毒实验室检测方法的原理、应用及进展,介绍病毒分离、电子显微镜观察、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抗原检测试验、抗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血清中和试验及其他检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埃博拉病毒病 埃博拉病毒 实验室诊断
原文传递
非洲猪瘟病毒间接ELISA抗体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19
11
作者 张蕾 董春娜 +3 位作者 李静 齐鹏 肖进 危宏平 《病毒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670-674,共5页
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ASF)是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动物传染病,其病原为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V),临床上以高热、网状内皮系统出血和高死亡率为特征,易感猪群病死率高达100%。为了建立一种基于合成... 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ASF)是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动物传染病,其病原为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V),临床上以高热、网状内皮系统出血和高死亡率为特征,易感猪群病死率高达100%。为了建立一种基于合成肽技术的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V)抗体血清学检测方法。本研究根据ASFV p30、p54和p72三种重要抗原设计3条合成肽,以此为包被抗原建立了ASFV间接ELISA抗体检测方法,并验证其敏感性、特异性、稳定性以及与进口试剂盒的符合率。结果显示,建立的间接ELISA方法的敏感性为91.4%,特异性为98.1%,批内和批间变异系数分别为3.7%~10.1%和4.7%~14.9%。与进口试剂盒比较,符合率为92.9%。结果表明该方法检测结果准确性高、且稳定性好,可检测ASFV特异性抗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洲猪瘟病毒(ASFV) 合成肽 ELISA
原文传递
用于MERS-CoV核酸检测的假病毒阳性对照品制备及鉴定 被引量:4
12
作者 周冬根 李云鹏 +3 位作者 罗洁 李军花 余军平 危宏平 《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杂志》 CAS 2019年第4期233-238,共6页
目的制备安全、稳定的含有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MERS-CoV)靶基因片段的假病毒颗粒阳性对照品。方法人工合成含up E、ORF1b以及N基因片段的MERS-CoV核苷酸序列,连入慢病毒表达载体,将重组慢病毒表达载体与包装质粒同时转染HEK293T-17... 目的制备安全、稳定的含有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MERS-CoV)靶基因片段的假病毒颗粒阳性对照品。方法人工合成含up E、ORF1b以及N基因片段的MERS-CoV核苷酸序列,连入慢病毒表达载体,将重组慢病毒表达载体与包装质粒同时转染HEK293T-17细胞,利用透射电镜观察重组假病毒颗粒形态,用荧光定量RT-PCR方法检测假病毒包装情况,并进行稳定性、均一性以及线性试验。结果测序分析显示,3个基因片段正确克隆至载体pCMVMCS-GFP-PURO,经大肠杆菌表达可形成直径约为100 nm的均一、球形重组假病毒颗粒。不同浓度样品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存放数日仍保持稳定,不同浓度样品、不同组别的Ct值的变异系数均小于0.1%。结论成功构建了含有upE、ORF1b以及N基因片段的MERS-CoV假病毒颗粒,可作为阳性对照品实现对核酸提取与检测过程全程监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 假病毒 病毒样颗粒 阳性对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