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联疗法对老年Hp阳性胃溃疡患者血清SS、GAS及炎性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15
1
作者 危柳柳 刘有顺 +2 位作者 林晔 周凡 吴小娟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0年第19期64-67,共4页
目的:研究四联疗法对老年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Hp)阳性胃溃疡患者血清生长抑素(SS)、胃泌素(GAS)及炎性因子(TNF-α、IL-6)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3月进行胃溃疡治疗的患者86例,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 目的:研究四联疗法对老年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Hp)阳性胃溃疡患者血清生长抑素(SS)、胃泌素(GAS)及炎性因子(TNF-α、IL-6)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3月进行胃溃疡治疗的患者86例,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达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单纯采用常规疗方法,即给予患者口服呋喃唑酮、阿莫西林以及埃索美拉唑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服用聚普瑞锌治疗.通过尿素试验检查,比较两组Hp根除率,治疗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清SS、GAS及炎性因子水平进行.结果:试验组Hp根除率以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Hp患者血清中SS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GAS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炎性因子TNF-α、IL-6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老年幽门螺杆菌胃溃疡患者进行四联疗法能够有效治疗患者疾病,调节胃泌素和生长抑制素的水平,并且降低了患者体内炎性反应,促进恢复胃肠道正常功能,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联疗法 幽门螺杆菌 胃溃疡 胃泌素 生长抑制 炎性因子
下载PDF
超声内镜对胃良恶性溃疡鉴别诊断价值 被引量:4
2
作者 危柳柳 温建军 +2 位作者 谢俊锋 刘雪 邱荣锋 《现代医院》 2015年第12期85-87,共3页
目的 分析超声内镜在胃良恶性溃疡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自2012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80例胃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超声内镜检查,以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评估超声内镜在胃良恶性溃疡鉴别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目的 分析超声内镜在胃良恶性溃疡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自2012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80例胃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超声内镜检查,以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评估超声内镜在胃良恶性溃疡鉴别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经超声内镜确诊为良性胃溃疡45例,恶性溃疡35例,超声内镜诊断胃良恶性溃疡的符合率分别为95.55%、94.59%,漏诊2例,误诊1例,其中2例手术病理确诊为胃癌,1例良性胃溃疡误诊为早期胃癌,超声内镜诊断良恶性溃疡准确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内镜术前分期为T1期3例,T2期16例,T3期10例,T4期4例,其中T1~T4分期准确率分别为66.67%、83.33%、83.33%、75.00%,整体T分期准确率为81.08%。结论 超声内镜在胃良恶性溃疡的鉴别诊断中有其较高的应用价值,同时对T2~T3分期胃癌有较高的准确性,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可指导活检病理取材,对手术及治疗方式的确立有积极的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溃疡 超声内镜 鉴别 诊断
下载PDF
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与三联疗法联用对幽门螺杆菌性慢性胃炎患者的临床疗效评价 被引量:6
3
作者 张静智 危柳柳 +1 位作者 温建军 汤建华 《抗感染药学》 2017年第6期1253-1255,共3页
目的:评价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与三联疗法联用对幽门螺杆菌(Hp)性慢性胃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期间收治的慢性胃炎患者90例临床资料,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给... 目的:评价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与三联疗法联用对幽门螺杆菌(Hp)性慢性胃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期间收治的慢性胃炎患者90例临床资料,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三联疗法(奥美拉唑肠溶胶囊、阿莫西林胶囊以及克拉霉素胶囊)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和临床症状评分值以及Hp根除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97.78%高于对照组为84.44%(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评分值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症状评分值低于对照组(P<0.05),Hp根除率为86.67%高于对照组为62.22%(P<0.05)。结论: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与三联疗法联用治疗Hp性慢性胃炎患者的临床疗效较为确切,有助于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Hp的清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慢性胃炎 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 三联疗法
下载PDF
miR-21通过Bcl-2和P53对早期胃癌病理形态学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危柳柳 赖月亮 +2 位作者 朱方擎 林晔 谢俊峰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4期3545-3548,共4页
目的探讨miR-21通过Bcl-2和P53对早期胃癌病理形态学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早期胃癌患者切除的癌组织,将癌组织分为过表达miR-21组和敲低miR-21组各30例。分别采用免疫组化和苏木素-伊红(HE)染色病理切片检测癌组织中B细胞淋巴瘤(Bcl)-2... 目的探讨miR-21通过Bcl-2和P53对早期胃癌病理形态学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早期胃癌患者切除的癌组织,将癌组织分为过表达miR-21组和敲低miR-21组各30例。分别采用免疫组化和苏木素-伊红(HE)染色病理切片检测癌组织中B细胞淋巴瘤(Bcl)-2和P53的表达,采用Western印迹检测癌组织中miR-21对Bcl-2和P53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免疫组化法结果显示,过表达miR-21组Bcl-2表达显著低于敲低miR-21组,P53表达显著高于敲低miR-21组(P<0.05);HE病理切片结果显示,过表达miR-21组的病理组织学情况显著优于敲低miR-21组(P<0.05);过表达miR-21组中Bcl-2蛋白表达显著低于敲低miR-21组,P53蛋白表达显著高于敲低miR-21组(P<0.05)。结论miR-21通过调节Bcl-2和P53的表达,改善早期胃癌患者胃内理化环境,减少理化损伤,也可以作为早期胃癌检查的指标,对患者的临床治疗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21 B细胞淋巴瘤(Bcl)-2 P53 早期胃癌
下载PDF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和胃蛋白酶原水平与萎缩性胃炎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危柳柳 刘雪 +1 位作者 朱方擎 林晔 《临床医药实践》 2021年第2期100-103,共4页
目的:探讨萎缩性胃炎(AG)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和胃蛋白酶原的相关性,为萎缩性胃炎患者的早期诊断与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19年12月收治的萎缩性胃炎患者40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随机选取同时期进行体检的40例体检者作为对照... 目的:探讨萎缩性胃炎(AG)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和胃蛋白酶原的相关性,为萎缩性胃炎患者的早期诊断与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19年12月收治的萎缩性胃炎患者40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随机选取同时期进行体检的40例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胃蛋白酶原(PG)、同型半胱氨酸(Hcy)、叶酸以及维生素B 12水平,并对PG,Hcy与萎缩性胃炎发生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清PGⅠ和胃蛋白酶原比值(PGR)均低于对照组,而PGⅡ和Hcy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胃蛋白酶原危险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年龄、是否吸烟和饮酒以及是否有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型半胱氨酸危险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血清叶酸、维生素B 12水平和是否有Hp感染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GⅠ,PGR与AG呈负相关;PGⅡ,Hcy与AG呈正相关。结论:萎缩性胃炎与PG,Hcy的水平具有一定相关性,在对萎缩性胃炎患者进行早期诊断时,PG和Hcy联合检测有较好的辅助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萎缩性胃炎 胃蛋白酶原 同型半胱氨酸 诊断
下载PDF
康复新液联合益生菌对化疗相关性腹泻的防治作用 被引量:2
6
作者 危柳柳 朱方擎 +1 位作者 谢俊锋 周凡 《临床医药实践》 2021年第12期892-895,共4页
目的:探讨康复新液联合益生菌对化疗相关性腹泻(CID)的防治作用。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2月行化疗的CID患者8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含伊立替康方案化疗,化疗期间给予护肝、止吐、胃黏膜保护、维持... 目的:探讨康复新液联合益生菌对化疗相关性腹泻(CID)的防治作用。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2月行化疗的CID患者8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含伊立替康方案化疗,化疗期间给予护肝、止吐、胃黏膜保护、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和预防感染等对症支持治疗。对照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给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观察组则在上述治疗基础上给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联合康复新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腹泻发生情况、CID分级和卡氏(KPS)功能状态评分。结果:观察组腹泻发生率及用药后2级、3级腹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用药后2周KP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新液联合益生菌治疗CID临床效果显著,能有效缓解患者的腹泻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复新液 益生菌 化疗相关性腹泻
下载PDF
小檗碱联合美沙拉嗪对远端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疗效及对相关炎症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8
7
作者 危柳柳 《临床医药实践》 2019年第7期506-508,共3页
目的:探讨小檗碱(BBR)联合美沙拉嗪对远端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的疗效及对相关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0月-2018年3月收治的远端溃疡性结肠炎患者8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给予美沙拉嗪治疗,观... 目的:探讨小檗碱(BBR)联合美沙拉嗪对远端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的疗效及对相关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0月-2018年3月收治的远端溃疡性结肠炎患者8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给予美沙拉嗪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给予小檗碱治疗,分析两组治疗后患者大便性状、大便带黏液、大便带脓血评分以及疾病活动指数(DAI)、Baron评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用药前后炎症因子超敏反应C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白细胞介素(IL-8)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大便症状恢复良好,大便性状、大便带黏液以及大便带脓血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的DAI及Baron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7.62%,远高于对照组的80.95%;对照组患者的炎症因子Hs-CRP、TNF-α及IL-8水平均明显高于观察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BR联合美沙拉嗪对UC具有良好的疗效,通过抑制炎症因子的释放,保护肠黏膜屏障,促进黏膜的修复和其功能的发挥,改善大便性状,缓解脓血便和黏液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端溃疡性结肠炎 美沙拉嗪 小檗碱 炎症因子 临床疗效
下载PDF
食管巨大平滑肌瘤内镜下开窗剥离术治疗一例
8
作者 朱惠云 董元航 +3 位作者 陈泽宇 危柳柳 顾培源 杜奕奇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CSCD 2021年第5期404-406,共3页
食管平滑肌瘤是食管良性肿瘤之一,随着瘤体不断增大,可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其治疗从外科手术逐步发展至内镜下微创治疗。本文报道1例巨大食管平滑肌瘤行开窗式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瘤体完整切除,患者预后良好。
关键词 平滑肌瘤 食管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