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洗涤红细胞质量检查情况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危燕芬 林丽娟 朱仕清 《实验与检验医学》 CAS 2012年第3期262-264,共3页
目的分析洗涤红细胞质量及影响质量的原因。方法对2011年质检洗涤红细胞的红细胞回收率、白细胞清除率以及血浆蛋白清除率进行分析,并对10袋洗涤红细胞的洗涤次数进行对比。结果洗涤红细胞红细胞回收率为(84.9±5.7)%、白细胞清除率... 目的分析洗涤红细胞质量及影响质量的原因。方法对2011年质检洗涤红细胞的红细胞回收率、白细胞清除率以及血浆蛋白清除率进行分析,并对10袋洗涤红细胞的洗涤次数进行对比。结果洗涤红细胞红细胞回收率为(84.9±5.7)%、白细胞清除率为(93.7±4.1)%、血浆蛋白清除率为(98.5±0.99)%,洗涤3次与洗涤5次的上述三率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数据分析有助于及时发现产品质量问题,洗涤次数3次或5次对洗涤红细胞的质量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洗涤红细胞 红细胞回收率 白细胞清除率 蛋白清除率 质量控制
下载PDF
输血不良反应的分析 被引量:7
2
作者 危燕芬 朱仕清 《实验与检验医学》 CAS 2012年第2期178-179,182,共3页
目的分析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及特点,为确定输血不良反应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建立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制度,对发生的输血反应按输注血液的品种、患者性别、年龄以及反应的类型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有输血史的人群出现反应的比例较高;输... 目的分析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及特点,为确定输血不良反应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建立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制度,对发生的输血反应按输注血液的品种、患者性别、年龄以及反应的类型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有输血史的人群出现反应的比例较高;输注血浆的反应发生率最高,且男性对血浆的敏感性高于女性;25岁以下的人群发生反应的比例较低,其他年龄段比例相当;悬浮红细胞引起的反应以发热为主,血浆引起的反应以过敏常见。结论严格掌握输血指征,能有效降低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血 非溶血性发热反应 过敏反应 血液成分输血
下载PDF
酶联免疫检测技术与核酸检测技术在血液筛检中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危燕芬 《泰山医学院学报》 CAS 2018年第7期763-765,共3页
目的探讨酶联免疫检测技术(ELISA)与核酸检测技术(NAT)在血液筛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8月本地区11234例无偿献血者的血液样本作为检测对象,均实施酶联免疫检测技术与核酸检测技术检测。结果 11234份血液样本中ELIS... 目的探讨酶联免疫检测技术(ELISA)与核酸检测技术(NAT)在血液筛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8月本地区11234例无偿献血者的血液样本作为检测对象,均实施酶联免疫检测技术与核酸检测技术检测。结果 11234份血液样本中ELISA检测结果为阳性258份(2.30%),其中HBs Ag 241份,抗HCV12份,抗HIV 5份,阴性10976份(97.70%);NAT检测结果:EIA(+)258份中HBV NAT阳性238份(2.11%),EIA(-)HBV NAT(+)6份(0.05%),阴性10990份(97.83%),HCV和HIV均为NAT(-);EIA(-)HBV NAT(+)6份(0.05%)HBV DNA定量检测结果均<3×102拷贝/ml。结论酶联免疫检测技术和核酸检测技术对血液筛检均具有临床意义,但是核酸检测技术能够缩短血液病毒检测的"窗口期",直接对病毒本身检测,因此NAT检测技术能进一步降低输血传播病毒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酶联免疫检测技术 核酸检测技术 血液筛检
下载PDF
广州某地区献血者G6PD筛查情况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危燕芬 《实验与检验医学》 CAS 2017年第3期434-435,共2页
目的探讨献血者G6PD批量筛查的方法,分析献血者G6PD缺乏的比例。方法应用生化仪和血站全自动加样设备对献血者G6PD进行批量筛查。结果分别用常规方法和批量筛查法检测36例献血者G6PD活性,两种方法检测结果无差异(P>0.05);且G6PD缺乏... 目的探讨献血者G6PD批量筛查的方法,分析献血者G6PD缺乏的比例。方法应用生化仪和血站全自动加样设备对献血者G6PD进行批量筛查。结果分别用常规方法和批量筛查法检测36例献血者G6PD活性,两种方法检测结果无差异(P>0.05);且G6PD缺乏符合率100%。同时,在筛查的1000例献血者中,G6PD缺乏的比例为5.1%,男性和女性的患病比例没有统计上的差异(P>0.05)。结论献血者G6PD批量筛查的方法是可行的,献血者人群中G6PD缺乏的比例并不低,应当引起我们的警惕并对该类血液进一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献血者 G6PD 批量筛查
下载PDF
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引起交叉配血不合的分析及处理1例
5
作者 危燕芬 严康峰 朱仕清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1期103-103,共1页
目的分析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引起的血型鉴定困难及配血不合,探讨相应的处理措施,保证用血安全和提高输血疗效。方法回顾分析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配血不合1例。结果可以通过多次吸收放散试验解决自身免疫抗体引起的血型鉴定困难及配血不... 目的分析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引起的血型鉴定困难及配血不合,探讨相应的处理措施,保证用血安全和提高输血疗效。方法回顾分析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配血不合1例。结果可以通过多次吸收放散试验解决自身免疫抗体引起的血型鉴定困难及配血不合。结论自身抗体是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配血不合的重要因素,消除自身免疫抗体的影响是解决配血不合问题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性关节炎 配血不合 血型鉴定 吸收放散试验 自身免疫抗体 用血安全
下载PDF
影响RH检测的原因分析
6
作者 危燕芬 朱仕清 汪丽娟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2年第1期84-86,共3页
目的通过分析RH血型检测方法,探讨影响RH检测结果的原因,确保实验室血型检测快捷、准确。方法对106852例本血站献血员标本进行RH(D)血型抗原检测,通过盐水法、聚凝胺法、间接抗人球蛋白法对RH阴性血进行初筛、复查。结果受检者中检... 目的通过分析RH血型检测方法,探讨影响RH检测结果的原因,确保实验室血型检测快捷、准确。方法对106852例本血站献血员标本进行RH(D)血型抗原检测,通过盐水法、聚凝胺法、间接抗人球蛋白法对RH阴性血进行初筛、复查。结果受检者中检出RH(D)阴性316例,RH(D)阴性率为0.3%(316/106852),其中检出RHDu亚型的3例。结论盐水法对RH阴性血型进行筛查,间接抗人球蛋白法和聚凝胺法结合确证其阴性的检测,能有效保证RH血型检测的准确性,对输血安全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血 RH(D)阴性血型检测 临床意义
下载PDF
无偿献血者ALT不合格因素分析及干预效果评价 被引量:12
7
作者 朱仕清 危燕芬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6年第13期1718-1720,共3页
目的分析无偿献血者血液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不合格原因,采取干预措施并对实施效果进行评价,从而达到节约血液资源和降低成本的目的。方法收集花都地区2011~2014年无偿献血者资料,运用统计学分析ALT不合格率与献血方式、性别、体重... 目的分析无偿献血者血液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不合格原因,采取干预措施并对实施效果进行评价,从而达到节约血液资源和降低成本的目的。方法收集花都地区2011~2014年无偿献血者资料,运用统计学分析ALT不合格率与献血方式、性别、体重的关系,同时评价采取干预措施后的实施效果。结果 ALT不合格率街头高于团体单位,男性高于女性,高体重高于正常体重。通过对潜在ALT升高的献血人群采取干预措施:避免引起ALT升高的生理因素;对ALT初筛不合格者暂缓献血;对初次单项ALT不合格的献血者检测合格后献血,ALT不合格血液报废率明显下降。结论针对无偿献血者ALT不合格的原因,有针对性地制定干预措施用于指导献血者的筛查,可有效降低因ALT不合格造成的血液浪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偿献血者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因素分析 干预效果
下载PDF
花都区献血者RhD阴性血型表现型分布调查 被引量:3
8
作者 朱仕清 危燕芬 《中国当代医药》 2012年第13期168-169,共2页
目的通过对花都区无偿献血人群RhD阴性献血者的检测,了解RhD阴性血型不同的表现型分布,为建立RhD阴性稀有血型系统各表型献血者队伍提供依据。方法对花都区2008年1月~2011年12月的56369名无偿献血者血液样本采用全自动梯形微孔板法进行... 目的通过对花都区无偿献血人群RhD阴性献血者的检测,了解RhD阴性血型不同的表现型分布,为建立RhD阴性稀有血型系统各表型献血者队伍提供依据。方法对花都区2008年1月~2011年12月的56369名无偿献血者血液样本采用全自动梯形微孔板法进行RhD初筛,初筛阴性者再进行RhD阴性确认和表型检测,并建立Rh血型系统阴性表型数据库。结果 RhD阴性无偿献血者162名(其中弱D15名),所占比例为2.9‰。RhD阴性献血者各表型中ccdee比例最高,其后依次为Ccdee和ccdEe。结论掌握花都区无偿献血人群Rh血型分布,建立RhD阴性血型表型数据库,对保证合理计划用血,确保稀有血型患者临床用血安全及紧急供血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HD阴性 无偿献血者 表现型 调查
下载PDF
Rh(D)阴性冰冻解冻去甘油红细胞的质量分析及产科应用 被引量:3
9
作者 朱仕清 危燕芬 《中国实用医药》 2017年第22期90-91,共2页
目的分析本站冰冻解冻去甘油红细胞质量及临床应用疗效。方法采用ACP125全自动血细胞处理仪对48袋(96 U)Rh(D)阴性冰冻红细胞进行去甘油化和复苏洗涤,使用前检测血红蛋白含量、甘油残留量及游离血红蛋白含量等指标,检测32例产妇输注前... 目的分析本站冰冻解冻去甘油红细胞质量及临床应用疗效。方法采用ACP125全自动血细胞处理仪对48袋(96 U)Rh(D)阴性冰冻红细胞进行去甘油化和复苏洗涤,使用前检测血红蛋白含量、甘油残留量及游离血红蛋白含量等指标,检测32例产妇输注前后血红蛋白(Hb)、红细胞比容(Hct)、总胆红素(TB)、直接胆红素(DB)和尿胆原(UBG)水平,评估临床疗效。结果 48袋(96 U)冰冻解冻去甘油红细胞各项质控指标均达到GB18469-2012《全血及成分血的质量要求》。32例产妇输注后,均达到满意的疗效,无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输注后Hb为(86±3.2)g/L、Hct为(35.0±1.8)%,均高于输注前的(72±2.5)g/L、(27.5±1.1)%,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输注前后TB和D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输注前后UBG均为阴性。结论 ACP125全自动血细胞处理仪制备冰冻解冻去甘油红细胞质量合格,可以用于Rh(D)阴性患者的临床输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h(D)阴性冰冻解冻去甘油红细胞 质量控制 应用疗效
下载PDF
花都区无偿献血人群ABO、Rh血型分布调查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芳 危燕芬 朱仕清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4年第13期1961-1962,共2页
目的系统掌握花都区无偿献血人群ABO血型分布规律,为无偿献血招募和临床用血安全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7年至2012年花都区78952名无偿献血者的ABO血型检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对近3年AB型的使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花都区78952名无偿献血... 目的系统掌握花都区无偿献血人群ABO血型分布规律,为无偿献血招募和临床用血安全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7年至2012年花都区78952名无偿献血者的ABO血型检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对近3年AB型的使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花都区78952名无偿献血者中ABO血型为O>A>B>AB,ABO亚型10例,检出率0.0013%。另RhD阴性血液的有276例,所占比例为0.35%。结论 ABO血型亚型检出率为0.013%,与海南地区0.010%、上海地区0.015%没有统计学差异,RhD阴性比例与中国人群RhD阴性频率相吻合。系统掌握ABO血型和RH血型分布情况,有利于采供血工作的顺利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O血型 RHD血型 亚型
下载PDF
MCV和MCH对红细胞储存期溶血率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朱仕清 危燕芬 《泰山医学院学报》 CAS 2018年第5期550-552,共3页
目的通过对花都区无偿献血者人群进行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和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的筛查,统计两者低于正常值占总献血人数的比例,同时分析MCV和MCH对红细胞储存期溶血率的影响,探讨献血前增加MCV和MCH筛查项目的必要性。方法留... 目的通过对花都区无偿献血者人群进行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和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的筛查,统计两者低于正常值占总献血人数的比例,同时分析MCV和MCH对红细胞储存期溶血率的影响,探讨献血前增加MCV和MCH筛查项目的必要性。方法留取血袋留样袋剩余血标本2246人份做血常规检测,以MCV<82 fl和(或)MCH<27 pg的血液为实验组,MCV和MCH在正常值范围内相同数量的血液为对照组,检测红细胞在保存期14天和30天的游离血红蛋白含量,计算出红细胞的溶血率。结果 2246人份献血者标本中,共筛查108人份为MCV和MCH低于正常值,占总调查人数的4.81%;82袋红细胞在保存期14天时溶血率接近标准要求的限值,而在保存期30天时(红细胞的保存期为35天)溶血率已超出标准范围。结论在地贫高发区有必要对献血者进行献血前MCV和MCH的筛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CV MCH 红细胞 溶血率 影响
下载PDF
新白膜法制备浓缩血小板的质量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朱仕清 危燕芬 《医学检验与临床》 2015年第4期72-74,共3页
目的:探讨浓缩血小板的最佳制备方法,同时,对影响浓缩血小板质量的因素进行分析,以提高浓缩血小板的质量,确保临床应用疗效。方法:随机抽取6h内采集的400ml全血200袋,分别采用富浆法(PRP)及新白膜法(BC)制备浓缩血小板,以PR... 目的:探讨浓缩血小板的最佳制备方法,同时,对影响浓缩血小板质量的因素进行分析,以提高浓缩血小板的质量,确保临床应用疗效。方法:随机抽取6h内采集的400ml全血200袋,分别采用富浆法(PRP)及新白膜法(BC)制备浓缩血小板,以PRP制备的浓缩血小板为对照组(A组),用新BC法第一次离心后制备的白膜层,分别放置在血小板震荡仪中保存2h(B组)、6h(C组)、12h(D组)、26h(E组)进行第二次离心,制备出浓缩血小板,作为实验组。检测各组的血小板计数(PLT)、白细胞及红细胞残余量、pH值及细菌培养等指标,观察不同制备方法及白膜层不同存放时间对浓缩血小板的质量影响。结果:采用新BC法(B组除外)制备的浓缩血小板较PRP法含量高,其中,以D组制备的浓缩血小板含量最高,C、E组制备的浓缩血小板含量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各组浓缩血小板细菌培养均无细菌生长。结论:采用新BC法制备的浓缩血小板优于PRP法,且采用新BC法制备的浓缩血小板可以在传统的6-8h以外的时间进行,超过24h制备仍能达到质量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白膜法 浓缩血小板 质量分析
下载PDF
站内感染预防及控制措施在流动车采血车中的应用
13
作者 朱仕清 危燕芬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1年第23期3829-3831,共3页
目的探讨站内感染的预防及控制措施在流动采血车中的应用。方法通过在可能发生站内感染的各个环节,采取行之有效的预防及控制措施,以监测为主要手段,控制站内感染的发生。结果统计2009~2010年共在流动采血车中采集无偿献血10万人次,无... 目的探讨站内感染的预防及控制措施在流动采血车中的应用。方法通过在可能发生站内感染的各个环节,采取行之有效的预防及控制措施,以监测为主要手段,控制站内感染的发生。结果统计2009~2010年共在流动采血车中采集无偿献血10万人次,无1例献血者发生感染。结论实施有效站内感染的预防及控制措施,可以有效的避免医源性感染及细菌感染,确保血液质量,保证献血者及用血者的身体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站内感染 采血车 应用
下载PDF
ELISA法与免疫酶法检测EBV抗体的结果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吴小梅 危燕芬 《基层医学论坛(B版)》 2006年第7期631-632,共2页
目的比较分析ELISA法检测EBNA1-IgA与间接酶免疫染色法检测VCA-IgA定性结果对鼻咽癌NPC(CarcinomaofNasopharynx)的诊断价值。方法ELISA法和间接酶免疫法检测43例NPC病人、40例非NPC(鼻咽炎等)病人及40例正常人的EBNA1-IgA和VCA-IgA。... 目的比较分析ELISA法检测EBNA1-IgA与间接酶免疫染色法检测VCA-IgA定性结果对鼻咽癌NPC(CarcinomaofNasopharynx)的诊断价值。方法ELISA法和间接酶免疫法检测43例NPC病人、40例非NPC(鼻咽炎等)病人及40例正常人的EBNA1-IgA和VCA-IgA。结果以EBNA1-IgA和VCA-IgA的NPC诊断符合率作配对的卡方检验,两者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又分别作组内EBNA1-IgA和VCA-IgA的配对卡方检验,非NPC病人组的阳性率有显著性差异,其他两组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对NPC的早期诊断和健康普查ELISA法检测EBNA1-IgA优于间接酶免疫染色法检测VCA-Ig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ISA 间接酶免疫染色法 EBNA1-IgA VCA-IGA
下载PDF
荧光定量PCR检测性病的结果分析
15
作者 吴小梅 朱秋玲 危燕芬 《基层医学论坛》 2006年第8期731-732,共2页
目的通过荧光定量PCR(FQ-PCR)法对支原体(UU)、衣原体(CT)、淋球菌(NGH)、人乳头瘤病毒(HPV)检测数据,论证该方法在性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荧光定量PCR(FQ-PCR)法对疑有泌尿、生殖系感染及不孕的630例女性患者的宫颈分泌物做检测。... 目的通过荧光定量PCR(FQ-PCR)法对支原体(UU)、衣原体(CT)、淋球菌(NGH)、人乳头瘤病毒(HPV)检测数据,论证该方法在性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荧光定量PCR(FQ-PCR)法对疑有泌尿、生殖系感染及不孕的630例女性患者的宫颈分泌物做检测。结果630例样本中呈阳性的有292例,阳性率为46.34%,其中,支原体、衣原体、乳头瘤病毒、淋球菌分别占阳性总人数的34.28%、9.84%、1.75%、0.48%。结论采用荧光定量PCR(FQ-PCR)法,提高了检测的准确性,对临床治疗效果起到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定量PCR(FQ-PCR) 支原体(UU) 衣原体(CT)淋球菌(NGH)人乳头瘤病毒(HPV)
下载PDF
单核单层实验在Rh系统新生儿溶血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6
作者 危燕芬 严康峰 +1 位作者 汪丽娟 谢敬文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6期496-497,500,共3页
目的探讨Rh母子血型不合新生儿溶血病检测新方法——单核单层检测。方法采集Rh抗体阴性对照组和阳性组共30例孕妇的血液标本,分别采用血清抗体鉴定和单核单层检测两种方法进行检测并比较。结果单核单层检测的灵敏度为77.8%,特异性为90.... 目的探讨Rh母子血型不合新生儿溶血病检测新方法——单核单层检测。方法采集Rh抗体阴性对照组和阳性组共30例孕妇的血液标本,分别采用血清抗体鉴定和单核单层检测两种方法进行检测并比较。结果单核单层检测的灵敏度为77.8%,特异性为90.5%,阴性预示值为90.5%,阳性预示值为77.8%,准确率为86.7%。结论单核单层检测作为Rh系统新生儿溶血病诊断的辅助手段,有利于该病的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H-HR血型系统 幼红细胞增多症 胎儿 单核细胞 临床实验室技术
下载PDF
全自动血型检测系统在血型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7
作者 危燕芬 朱仕清 《中国当代医药》 2012年第14期85-85,87,共2页
目的探讨全自动血型检测系统在血型检测中的应用。方法应用血型血清学方法反应原理,利用120孔梯形微孔板的全自动血型检测系统对14869名受检者血液标本进行ABO血型检测。结果 14869人ABO血型检测准确率为99%以上,与试管法无明显差异。... 目的探讨全自动血型检测系统在血型检测中的应用。方法应用血型血清学方法反应原理,利用120孔梯形微孔板的全自动血型检测系统对14869名受检者血液标本进行ABO血型检测。结果 14869人ABO血型检测准确率为99%以上,与试管法无明显差异。结论采用全自动血型检测系统进行血液血型检测,检测结果准确且节省资源,值得广泛应用于临床血型检测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自动血型检测系统 血型血清学 梯形微孔板 应用分析
下载PDF
单核细胞单层试验在ABO系统新生儿溶血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8
作者 汪丽娟 危燕芬 +7 位作者 严康峰 卢秀娟 陈风华 谢丽明 林丽娟 谢兴奋 邓诗桢 马伟文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5期379-380,共2页
目的比较单核细胞单层检测方法(MMA)与血型血清学方法在诊断ABO系统新生儿溶血病(HDN)中的作用。方法对74名孕妇在孕22周、32周、36周以及新生儿出生当天的血液分别进行抗体效价检测和MMA实验,并对这两种方法进行评价。结果抗体效价检... 目的比较单核细胞单层检测方法(MMA)与血型血清学方法在诊断ABO系统新生儿溶血病(HDN)中的作用。方法对74名孕妇在孕22周、32周、36周以及新生儿出生当天的血液分别进行抗体效价检测和MMA实验,并对这两种方法进行评价。结果抗体效价检测的灵敏度为80.9%,特异性为73.9%,阴性预示值为65.4%,阳性预示值为79.2%,准确率为74.3%,而MMA的相应评价指标分别为89.4%,85.2%,82.1%,91.3%,和87.8%。结论在早期诊断ABOHDN时,MMA方法较抗体效价测定更为灵敏和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O HDN 单核单层检测法(MMA) 抗体效价检测
下载PDF
单核单层检测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3
19
作者 严康峰 邓诗祯 +2 位作者 谢敬文 汪丽娟 危燕芬 《实验与检验医学》 CAS 2009年第1期59-60,共2页
目的探讨单核单层检测(MMA)方法预判新生儿溶血病发生的可行性。方法对30例ABO系统产前检查标本进行MMA法实验,以及追踪新生儿溶血病(HDN)的发生,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30例ABO系统产前标本MMA法实验阳性19例,产后17例发生新生儿溶血... 目的探讨单核单层检测(MMA)方法预判新生儿溶血病发生的可行性。方法对30例ABO系统产前检查标本进行MMA法实验,以及追踪新生儿溶血病(HDN)的发生,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30例ABO系统产前标本MMA法实验阳性19例,产后17例发生新生儿溶血病,2例未发生新生儿溶血病;阴性11例,2例发生新生儿溶血病,9例未发生新生儿溶血病。该方法灵敏度为89.4%,特异性为81.8%,阴性预示值为84.6%,阳性预示值为90.4%,总有效率为86.7%。结论单核单层检测(MMA)方法可用于预判新生儿溶血病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核单层检测 新生儿溶血病 产前检查
下载PDF
空气消毒机用于流动采血车的消毒效果 被引量:1
20
作者 汪丽娟 侯满意 +1 位作者 危燕芬 汤志星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3期171-171,共1页
目的 探讨流动采血车内空气消毒机的消毒效果。方法 采用空气沉降法 ,在同样条件下 ,连续 30次对设置于流动采血车入口处和出口处的空气消毒机 ,分别消毒 1h、2h、3h后检测。结果  3个时间段空气消毒机放于入口处的平均细菌菌落数分... 目的 探讨流动采血车内空气消毒机的消毒效果。方法 采用空气沉降法 ,在同样条件下 ,连续 30次对设置于流动采血车入口处和出口处的空气消毒机 ,分别消毒 1h、2h、3h后检测。结果  3个时间段空气消毒机放于入口处的平均细菌菌落数分别为 5 0、30、2 0 ;放于出口的平均细菌菌落数为 6 9、5 3、4 7,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3组均P <0 0 0 1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血车 空气消毒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