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福建海岛型新石器遗址出土陶片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指示意义
1
作者 卫俊杰 靳建辉 +6 位作者 左昕昕 范雪春 王晓阳 危长福 任永青 邱俊杰 谭典佳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101-1112,共12页
福建平潭是华南地区新石器时期海岛型遗址的主要分布区之一,也是南岛语族从福建向南太平洋岛屿传播的关键区域。该时期典型遗址出土的陶器作为最直接的文化遗存,对于研究区域内文化交流和传播过程有重要作用。基于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 福建平潭是华南地区新石器时期海岛型遗址的主要分布区之一,也是南岛语族从福建向南太平洋岛屿传播的关键区域。该时期典型遗址出土的陶器作为最直接的文化遗存,对于研究区域内文化交流和传播过程有重要作用。基于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以福建平潭海坛岛北部壳丘头遗址、东花丘遗址和龟山遗址出土陶片为研究对象,分别测试了10件典型陶片和52个土壤样品的地球化学元素,以此为基础分析区域内不同文化时期的史前文化交流特征。同时结合闽东沿海地区的地理环境演化和史前人类活动,探讨这一文化交流特征产生的原因。结果表明:①陶片化学元素组成分析显示壳丘头、龟山、东花丘3个遗址的陶土原料和产源地离散性弱,说明3个遗址在制陶取土环境上存在相似性;但龟山遗址D01号陶片化学元素组成与剩余陶片和遗址土样存在较大差异。②主成分和聚类分析结果指示出自壳丘头文化期至黄瓜山文化期平潭地区有人类活动范围扩大和文化交流增加的趋势。③海平面波动、史前人类文化的延续和陶器烧制技术的提高是福建沿海地区文化交流增加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片 化学元素 文化交流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福建平潭海坛岛
下载PDF
长汀县赢坪史前遗址发掘简报 被引量:2
2
作者 范雪春 王芳 +13 位作者 危长福 赵兰玉 李水常 林凤英 张闻捷 王新天 孙青丽 彭伟楸 袁庆玲 张玉妍 朱康 傅欣荣 吴泳红 江祖泉 《福建文博》 2013年第4期4-12,共9页
2012年福建博物院对赢坪两处遗址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获得了一批包括石器、陶器、铜器、石范等内涵丰富的文化遗物,这批遗物可进一步了解闽西地区的史前文化发展序列及文化面貌,并且对于多地区文化间的交流研究也有一定的作用。
关键词 长汀 赢坪遗址 史前 文化交流
下载PDF
福建将乐县岩仔洞遗址 被引量:3
3
作者 王晓阳 周振宇 +3 位作者 黄运明 危长福 郜骅 林薇 《福建文博》 2018年第3期25-27,共3页
岩仔洞遗址位于福建省将乐县城东南面约8公里,发现于1988年。经2014年、2015年考古发掘,共发现墓葬2座,房址2座,沟1条,灰坑、柱洞十余个,以及陶、石、骨器千余件,取得了重要的学术成果,为了解福建地区史前人类的建筑模式提供新的证据,... 岩仔洞遗址位于福建省将乐县城东南面约8公里,发现于1988年。经2014年、2015年考古发掘,共发现墓葬2座,房址2座,沟1条,灰坑、柱洞十余个,以及陶、石、骨器千余件,取得了重要的学术成果,为了解福建地区史前人类的建筑模式提供新的证据,对研究新石器时代中晚期中国东南地区人群流动、文化交流等方面提供了重要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仔洞遗址 闽西北地区 新石器时代
下载PDF
南靖县东溪窑封门坑窑址2015年发掘简报 被引量:13
4
作者 羊泽林 栗建安 +19 位作者 危长福 廖富魁 宋蓬勃 简荣伟 王建能 简伟鹏 陈芳玲 蔡福水 刘淼 胡舒扬 李蜜 黎民露 叶开建 陈建国 朱砚山 朱滨 肖凡 陈昕 姜武威 熊仁寿 《福建文博》 2015年第3期2-15,共14页
东溪窑是闽南地区明清时期的一处大规模外销瓷窑场。2015年考古发掘表明,封门坑窑址不仅产品类涵丰富,而且保存有较好的窑炉、作坊、居住以及瓷土矿洞遗迹,对研究明清时期的制瓷工艺流程以及聚落形态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 南靖县 东溪窑 封门坑窑址 发掘简报
下载PDF
闽侯县碗窑山窑址Y2、Y3发掘简报 被引量:5
5
作者 温松全 栗建安 +8 位作者 羊泽林 王芳 廖富魁 蓝秀 和奇 任瑞波 危长福 华锋林 郑辉 《福建文博》 2011年第4期22-27,共6页
碗窑山窑址所在的碗窑山位于闽侯县南屿镇双龙村和窗厦村的交界处,距双龙村东北1公里,坐标为北纬25°55′0.15",东经119°10′58.03",海拔66米,相对高程36米。碗窑山东临福(福州)永(永泰)公路(省道203线),西倚大象山... 碗窑山窑址所在的碗窑山位于闽侯县南屿镇双龙村和窗厦村的交界处,距双龙村东北1公里,坐标为北纬25°55′0.15",东经119°10′58.03",海拔66米,相对高程36米。碗窑山东临福(福州)永(永泰)公路(省道203线),西倚大象山余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掘简报 Y2 Y3 黑釉瓷 西窑 双龙村 南屿镇 楔形砖 相对高程 圈足
下载PDF
浦城县大口窑调查勘探报告 被引量:4
6
作者 羊泽林 廖富魁 +12 位作者 邓雨 危长福 杨秋琳 施佳钰 毛建安 杨军 赵真友 罗森辉 陈寅龙 郑斌军 陈建国 姜武威 吴紫辉 《福建文博》 2018年第4期11-21,共11页
浦城县大口窑是宋元时期闽北地区一处著名的窑场,以烧造青白瓷为主,此外还兼烧部分酱釉瓷、少量绿釉瓷等。器型种类丰富,质量较高,窑业技术与江西景德镇窑关系密切。其产品在东亚、东南亚等地有发现,是福建一处重要的外销瓷生产地。
关键词 大口窑 青白瓷 外销
下载PDF
长乐市东洛岛沉船遗址水下考古调查报告 被引量:1
7
作者 赵嘉斌 邓启江 +23 位作者 王亦晨 孟原召 聂政 路昊 朱砚山 陈建国 栗建安 羊泽林 楼建龙 宋蓬勃 陈浩 危长福 林果 朱滨 郑茜 赵荣娣 张红兴 傅恩凤 薛彦乔 欧东海 邱秀华 甘慰元 陈昕 姜武威 《福建文博》 2014年第4期14-23,共10页
长乐东洛岛沉船遗址是2014年度福建水下考古调查的重要收获。从出水瓷器标本来看,该遗址不仅年代跨度长,而且历史内涵丰富。对研究我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形成、变迁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东洛岛 沉船 水下考古 调查
下载PDF
2015年屏南下厝洋遗址发掘简报
8
作者 林恭务 黄运明 +7 位作者 危长福 王伊霏 陈浩 赵苗樵 林华珠 余慧君 王晓阳 段臣晖 《福建文博》 2019年第4期2-6,共5页
下厝洋遗址位于屏南县南部,甘棠乡甘棠村西北1公里的山丘上,年代距今4800年,为一处新石器时代遗址。发现遗迹包括1处火塘和2处石堆,遗物为石器和较多陶片,推测遗址应为一处古人有意识选择的临时性的聚集场所。此次发掘不仅是屏南地区首... 下厝洋遗址位于屏南县南部,甘棠乡甘棠村西北1公里的山丘上,年代距今4800年,为一处新石器时代遗址。发现遗迹包括1处火塘和2处石堆,遗物为石器和较多陶片,推测遗址应为一处古人有意识选择的临时性的聚集场所。此次发掘不仅是屏南地区首次开展的正式考古发掘工作,也为探索闽东内陆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面貌提供了珍贵的考古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屏南 下厝洋 新石器时代
下载PDF
福建明溪县南山遗址4号洞2013年发掘简报 被引量:9
9
作者 周振宇 黄运明 +13 位作者 范雪春 傅宪国 王晓阳 危长福 俞其宝 李水常 邓建勇 郑云峰 顾小丰 王明辉 林叶辉 张六英 吴秀华 邓雨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3-22,共20页
南山遗址4号洞2013年的发掘,共发现新石器时代墓葬5座、灰坑8座、活动面4处、火塘12处和大量的文化遗物、动植物标本。遗址中的新石器时代遗存可分两期。此次发掘,第一次明晰了南山遗址4号洞新石器时代遗存的早晚关系,为完善闽西北地区... 南山遗址4号洞2013年的发掘,共发现新石器时代墓葬5座、灰坑8座、活动面4处、火塘12处和大量的文化遗物、动植物标本。遗址中的新石器时代遗存可分两期。此次发掘,第一次明晰了南山遗址4号洞新石器时代遗存的早晚关系,为完善闽西北地区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序列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建省明溪县 南山遗址4号洞 炭化稻 新石器时代晚期
原文传递
福建明溪县南山遗址 被引量:9
10
作者 周振宇 黄运明 +4 位作者 范雪春 傅宪国 王晓阳 危长福 俞其宝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5-27,共13页
南山遗址发掘了山顶区域及3号、4号洞,山顶发掘区发现了蓄水池、墓葬、灰坑等,3号、4号洞内发现了火塘、墓葬、活动面等,出土遗物包括陶器、石器、骨器及炭化稻谷、粟、黍等。该遗址的发现填补了闽西北地区新石器时代中、晚期至青铜时... 南山遗址发掘了山顶区域及3号、4号洞,山顶发掘区发现了蓄水池、墓葬、灰坑等,3号、4号洞内发现了火塘、墓葬、活动面等,出土遗物包括陶器、石器、骨器及炭化稻谷、粟、黍等。该遗址的发现填补了闽西北地区新石器时代中、晚期至青铜时代考古学文化的缺环,为探讨闽台史前文化渊源、南岛语族的起源与扩散等提供了重要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建明溪县 南山遗址 闽西北地区 新石器时代文化
原文传递
华南地区海岛型史前沙丘遗址的时空分布与全新世海平面和风沙活动 被引量:1
11
作者 靳建辉 凌智永 +7 位作者 李志忠 左昕昕 范雪春 黄运明 王晓阳 危长福 任永青 邱俊杰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SCIE CSCD 2022年第6期1157-1176,共20页
The lower reaches of the Minjiang River and its adjacent areas were among the most active prehistoric archaeological areas in Fujian Province.The accumulation types of Neolithic archaeological strata are roughly divid... The lower reaches of the Minjiang River and its adjacent areas were among the most active prehistoric archaeological areas in Fujian Province.The accumulation types of Neolithic archaeological strata are roughly divided into dune sites and dune/shell mound sites.The sites can also be roughly divided into estuarine,coastal,and sea-island sites based on their geomorphic features.The cultural development of these prehistoric sites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understanding the migration and spread of Austronesian civilization.Based on luminescence dating of typical Neolithic sites on Haitan Island,their quartz-OSL(optically stimulated luminecesence)burial ages were determined.Synthesizing previously published results,the temporospati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ea-island sites on Haitan Island are discussed,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Neolithic human activities and regional geomorphic processes is analyzed.The results show that:(1)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distribution of the Haitan Island Neolithic sites are closely related to small-scale geomorphic features and are controlled by mesoscale geomorphic processes.The sites were mainly distributed in the foothills of two high hills along an NNE-SSW trend.With an increase in altitude,the features were distributed as“single site(I)–superimposed site–single site(II)”and appear successively.Single type sites(I)mainly appeared at low sea level,whereas single type sites(II)mainly appeared at high sea level.Superimposed sites were not subject to sea level changes.The relative elevation of the superimposed sites in the study area indicates the optimal residential area for human activities in the region.The single site with an elevation lower than the optimal residential area was mainly restricted by the lowest residential area,whereas the single site at a higher elevation than the optimal residential area was mainly affected by livelihood patterns.(2)High sea level caused by the“backwater effect”in low latitude areas in the southern hemisphere,and coastal aeolian sand activity influenced by sea level fluctuations in the middle Holocene correspond well with human activities recorded in the cultural stratigraphy of sea-island type sites.The altitude of coastal aeolian sand accumulation can be used as an indirect index to estimate the age of coastal dun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olithic period dune/shell mound site optically stimulated luminescence HOLOCENE sea level change aeolian activity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