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神丸对脾肾阳虚泄泻大鼠胃肠运动及Ghrelin的影响 被引量:8
1
作者 李霞 刘富林 +2 位作者 卿龙丽 邓娜 蔺晓源 《中医药信息》 2017年第2期55-58,共4页
目的:观察四神丸对脾肾阳虚型泄泻模型大鼠胃肠运动及Ghrelin的影响。方法:将72只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得舒特、四神丸高、中、低剂量组,每组12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均采用灌服腺嘌呤和番泻叶水煎剂复制脾肾阳虚型泄... 目的:观察四神丸对脾肾阳虚型泄泻模型大鼠胃肠运动及Ghrelin的影响。方法:将72只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得舒特、四神丸高、中、低剂量组,每组12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均采用灌服腺嘌呤和番泻叶水煎剂复制脾肾阳虚型泄泻大鼠模型。给药14 d后观察各组大鼠一般状态、腹泻指数、胃肠运动及血清Ghrelin含量变化。结果:模型组大鼠一般状态虽有所改善但腹泻仍持续存在,且胃残留率、小肠推进率及血清Ghrelin含量与正常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四神丸各剂量组、得舒特组上述指标均较模型组有所改善(P<0.05或P<0.01)。且四神丸高剂量组胃内残留率和小肠推进率明显优于其他各给药组(P<0.05),四神丸高剂量组血清Ghrelin含量明显优于中、低剂量组(P<0.05)。而四神丸中、低剂量组的胃内残留率和小肠推进率、以及高、中剂量组血清Ghrelin含量与得舒特组比较差异均不显著(P>0.05)。结论:四神丸能有效缓解脾肾阳虚泄泻大鼠症状,以高剂量组效果为佳,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胃肠运动及血清Ghrelin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神丸 泄泻 脾肾阳虚 胃排空 肠推进 GHRELIN
下载PDF
泄泻中医证型及证素分布规律研究 被引量:15
2
作者 卿龙丽 周娴 +1 位作者 蔺晓源 黄碧群 《中医药导报》 2018年第20期59-61,共3页
目的:探讨泄泻中医证型、证素分布与组合规律。方法:采用电子检索方法,检索2007年1—7月泄泻相关文献,建立数据库,进行证型、证素统计分析。结果:筛选出65篇合格文献,10,204例病例。泄泻常见证型有17个,频次前4的证型依次是肝郁脾虚证(2... 目的:探讨泄泻中医证型、证素分布与组合规律。方法:采用电子检索方法,检索2007年1—7月泄泻相关文献,建立数据库,进行证型、证素统计分析。结果:筛选出65篇合格文献,10,204例病例。泄泻常见证型有17个,频次前4的证型依次是肝郁脾虚证(28.44%)、脾胃虚弱证(18.37%)、湿热蕴结证(13.92%)和脾肾阳虚证(9.50%);频率在1%以上的病位证素分别是脾、胃、肝和肾,累计频率98.69%;病性证素10个,频率在1%以上的病性证素分别是气虚、气滞、湿、热、阳虚、寒、食积和外风,累计频率99.06%;证素组合以四证素、三证素组合为多。结论:泄泻中医临床证型分布疏散,而证素能覆盖泄泻辨证的大部分信息,便于规范、统一泄泻临床辨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献研究 证型 证素 泄泻 规律
下载PDF
泄泻中医证型及证候分布规律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卿龙丽 黄碧群 蔺晓源 《中国中医急症》 2017年第10期1696-1699,共4页
目的通过文献回顾研究泄泻的中医证型及其证候分布规律。方法采用计算机检索2007年1月至2017年5月中文数据库中有关泄泻的中医药研究相关文献,建立EXCEL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检索出合格泄泻证型类文献54篇,8654例病例,17种中医证型... 目的通过文献回顾研究泄泻的中医证型及其证候分布规律。方法采用计算机检索2007年1月至2017年5月中文数据库中有关泄泻的中医药研究相关文献,建立EXCEL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检索出合格泄泻证型类文献54篇,8654例病例,17种中医证型,常见4个证型肝郁脾虚、脾胃虚弱、湿热蕴结、脾肾阳虚共占达总样本量70%,其余13个证型共占总样本量30%。检索满足要求的泄泻证候类文献70篇,11156例病例,52个证候变量,主症是以便稀、次数增多、色淡和臭不甚为主;次症的文章比例>60%的仅有腹痛和神疲倦怠;舌脉分布以舌淡(或淡白)、苔白(或薄白)、脉弦滑为多,小儿主要是指纹红。结论研究泄泻的中医分型及证候特点在现代文献中的分布规律,可为泄泻的临床诊断、防治提供有益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泄泻 证型 证候 文献研究
下载PDF
四神丸及其拆方对脾肾阳虚泄泻大鼠Leptin、CCK、IP3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蔺晓源 邓娜 +2 位作者 李霞 卿龙丽 刘富林 《中医药导报》 2017年第3期22-25,共4页
目的:探讨四神丸及其拆方(去补骨脂)对脾肾阳虚泄泻大鼠瘦素(Leptin)、胆囊收缩素(CCK)和三磷酸肌醇(IP3)的影响。方法:将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得舒特组、四神丸组及四神丸拆方组各10只;采用灌服大黄水煎液和肌内注射氢... 目的:探讨四神丸及其拆方(去补骨脂)对脾肾阳虚泄泻大鼠瘦素(Leptin)、胆囊收缩素(CCK)和三磷酸肌醇(IP3)的影响。方法:将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得舒特组、四神丸组及四神丸拆方组各10只;采用灌服大黄水煎液和肌内注射氢化可的松的方法复制脾肾阳虚泄泻大鼠模型,灌胃14 d后观察各组大鼠的一般状态,检测血清中Leptin、CCK和胃窦、十二指肠组织中IP3含量变化。结果:模型组大鼠的体质量、血清Leptin、CCK含量均低于正常组,胃肠组织IP3含量高于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给药后四神丸组、四神丸拆方组和得舒特组体质量、血清Leptin、CCK含量均高于模型组,IP3均低于模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四神丸组的体质量高于得舒特组和四神丸拆方组,血清CCK含量高于得舒特组,十二指肠IP3含量低于四神丸拆方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神丸拆方组胃肠组织中IP3含量高于得舒特组(P<0.05)。结论:四神丸和四神丸拆方可增加脾肾阳虚泄泻大鼠血清Leptin、CCK含量,降低胃肠中IP3含量;四神丸及其拆方对脾肾阳虚泄泻大鼠的作用可能与调节Leptin、CCK、IP3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泄泻 脾肾阳虚 四神丸 瘦素 胆囊收缩素 三磷酸肌醇 大鼠
下载PDF
143例脑出血恢复期中医证素分布特征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1
5
作者 黄碧群 向艳南 +3 位作者 周德生 卿龙丽 周娴 顾星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547-1550,共4页
目的:探讨脑出血(ICH)恢复期中医证素的分布特征。方法:采集143例ICH恢复期患者的中医证候,运用WF文锋-Ⅲ中医(辅助)诊疗系统,提取证素,分析证候,识别证素。结果:143例ICH恢复期的中医证素总积分以经络(64.54%)、肝(16.35%)、心神(8.42%... 目的:探讨脑出血(ICH)恢复期中医证素的分布特征。方法:采集143例ICH恢复期患者的中医证候,运用WF文锋-Ⅲ中医(辅助)诊疗系统,提取证素,分析证候,识别证素。结果:143例ICH恢复期的中医证素总积分以经络(64.54%)、肝(16.35%)、心神(8.42%)为主要病位,以痰(28.68%)、动风(18.52%)、血瘀(11.48%)为主要病性。结论:在ICH恢复期,针对病位经络、肝、心神,病性痰、动风、血瘀,临床采用通经活络、平肝熄风、豁痰开窍、活血化瘀的治法,体现出中医辨证论治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恢复期 证素 证候 病位 病性 辨证 WF文锋-Ⅲ中医(辅助)诊疗系统
原文传递
中医五脏寒热证素特征的红外热像图识别方法初探 被引量:9
6
作者 周娴 黄碧群 +1 位作者 许艳巧 卿龙丽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4849-4851,共3页
中医五脏寒热证素的病位证素是五脏,病性证素是寒热。运用红外热成像技术能非常灵敏的检测到机体体表温度的变化情况,研究中医五脏寒热证素特征与红外热像图之间的关系,可为中医辨证的数字化、客观化提供新的思路,为辅助临床诊疗提供新... 中医五脏寒热证素的病位证素是五脏,病性证素是寒热。运用红外热成像技术能非常灵敏的检测到机体体表温度的变化情况,研究中医五脏寒热证素特征与红外热像图之间的关系,可为中医辨证的数字化、客观化提供新的思路,为辅助临床诊疗提供新的方法。由此,文章对红外热成像技术在中医五脏寒热证素特征中的应用原理和研究方法进行初探,并对其面临的问题及发展提出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辨证 证素 红外热像图 中医可视化 寒热 五脏
原文传递
四磨汤有效成分对慢性应激小鼠CCK及VIP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卿龙丽 蔺晓源 +2 位作者 蔡莹 李丹丹 邓娜 《湖南中医杂志》 2017年第10期154-156,共3页
目的:探讨四磨汤有效成分木香烃内酯、槟榔碱、橙皮苷及乌药醚内酯对慢性应激小鼠胃窦CCK(胆囊收缩素)、VIP(血管活性肠肽)的影响。方法:将32只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阴性对照组、四磨汤组及四磨汤成分组。采用饥饱失常、束缚夹尾... 目的:探讨四磨汤有效成分木香烃内酯、槟榔碱、橙皮苷及乌药醚内酯对慢性应激小鼠胃窦CCK(胆囊收缩素)、VIP(血管活性肠肽)的影响。方法:将32只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阴性对照组、四磨汤组及四磨汤成分组。采用饥饱失常、束缚夹尾等方法制备慢性应激小鼠模型,于应激第15天开始给予药物灌胃,连续7d。采用ELISA法测定胃窦组织匀浆CCK、VIP含量,IHC-P法测定胃窦组织CCK、VIP蛋白表达。结果:阴性对照组胃窦CCK、VIP含量及其蛋白表达均升高,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四磨汤成分组胃窦组织CCK、VIP含量及其蛋白表达均较阴性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而与四磨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磨汤发挥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有效成分木香烃内酯、槟榔碱、橙皮苷、乌药醚内酯降低胃窦组织中CCK、VIP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磨汤有效成分 慢性应激 CCK VIP 实验研究
原文传递
130例胃痛患者中医证素辨证与红外热成像特征相关性的研究 被引量:14
8
作者 许艳巧 黄碧群 +1 位作者 周娴 卿龙丽 《湖南中医杂志》 2017年第2期5-8,共4页
目的:探讨胃痛患者中医证素辨证与红外热像图的相关性。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胃痛患者130例,根据中医辨证分为寒邪客胃、肝气犯胃、痰饮停胃、湿热蕴胃、瘀血阻胃、胃阴亏虚、脾胃虚寒与饮食停胃8个不同的证型组。受试者经中医证素辨... 目的:探讨胃痛患者中医证素辨证与红外热像图的相关性。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胃痛患者130例,根据中医辨证分为寒邪客胃、肝气犯胃、痰饮停胃、湿热蕴胃、瘀血阻胃、胃阴亏虚、脾胃虚寒与饮食停胃8个不同的证型组。受试者经中医证素辨证诊断系统WF-Ⅲ中医(辅助)诊疗软件进行诊断,研究证素特征;并通过IR236M医用人体热像检测系统扫描,扫描范围为脘腹部、背部,记录脾俞、胃俞、肝俞、中脘、章门、期门、膻中的红外温度。结果:胃痛的病位证素以胃、脾、肝多见;病性证素出现频次为:阳虚>气滞>食积>热>阴虚>寒>湿>瘀血>痰饮,其中以阳虚、气滞、食积为主。红外热成像图研究结果显示,健康组左右两侧穴位温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胃痛受试组左右两侧穴位温度均出现不对称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间穴位相对温度比较,寒邪客胃组、脾胃虚寒组脾俞、胃俞、中脘穴位温度均比健康组低(P<0.05),湿热蕴胃组、胃阴亏虚组脾俞、胃俞、中脘穴位温度均比健康组高(P<0.05),其余证型组穴位温度与健康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寒证、热证胃痛患者的红外热成像表现与中医证素基本一致,红外热成像技术可作为中医辅助诊断手段之一运用于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痛 红外热成像 证素辨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