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疾病状态ALL患者中MDSCs的分布差异及免疫抑制作用 被引量:1
1
作者 李黎 吴莹 +4 位作者 包昌倩 历雪莹 朱丽霞 朱晶晶 叶琇锦 《实用肿瘤杂志》 CAS 2017年第4期319-323,共5页
目的探讨髓系来源抑制细胞(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s,MDSCs)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不同疾病状态下的数量分布情况,并探讨其在介导ALL肿瘤免疫逃逸过程中的免疫抑制作用。方法通过流式细胞术... 目的探讨髓系来源抑制细胞(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s,MDSCs)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不同疾病状态下的数量分布情况,并探讨其在介导ALL肿瘤免疫逃逸过程中的免疫抑制作用。方法通过流式细胞术测定初发未治、治疗后缓解和复发难治ALL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MDSCs细胞的比例,并采用定量PCR法检测Foxp3 mRNA的表达水平,以健康人外周血为对照组。分离不同疾病状态ALL患者的MDSCs细胞与健康人T淋巴细胞共培养,观察其抑制T淋巴细胞增殖的情况。结果复发难治组外周血中的MDSCs数量所占比例高于初发未治组、缓解组以及对照组,而初发未治组又高于缓解组以及对照组(均P<0.05)。Foxp3 mRNA水平在复发难治组中最高,其次为初发未治组。患者外周血中MDSCs与健康人T淋巴细胞共培养第5天和第7天时,初发未治组和复发难治组T细胞增殖水平均低于缓解组(均P<0.05)。结论初发和复发ALL患者中存在MDSCs数量扩增,且Foxp3 mRNA表达水平增高。MDSCs可能通过抑制正常T淋巴细胞增殖或诱导调节性T细胞产生介导肿瘤免疫逃逸,从而导致ALL的发生和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体细胞淋巴母细胞白血病淋巴瘤/病理学 抑制因子 免疫 T淋巴细胞 调节性/免疫学 叉头转录因子类/生物合成 基因表达
下载PDF
DNA甲基化及其靶向治疗在急性髓系白血病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2
作者 历雪莹 朱丽霞 叶琇锦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87-394,共8页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AML )的发生、发展不仅与基因突变相关,亦与异常的表观遗传调控有着密切的联系,其中DNA甲基化是基因组表观遗传修饰的重要机制之一。异常的DNA甲基化可能会引起癌基因的活化以及抑癌基因的失活,导致白血病的发...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AML )的发生、发展不仅与基因突变相关,亦与异常的表观遗传调控有着密切的联系,其中DNA甲基化是基因组表观遗传修饰的重要机制之一。异常的DNA甲基化可能会引起癌基因的活化以及抑癌基因的失活,导致白血病的发生。与AML相关的DNA甲基化酶突变具有一定的特点,同时AML重现性基因改变与甲基化异常也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某些融合基因能够改变DNA甲基化状态,参与白血病的发病。此外,AML患者对化疗耐药也与基因甲基化状态的改变有关。由于表观遗传学修饰具有可逆性,针对其异常的靶向治疗已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髓样 急性 药物疗法 DNA甲基化 阿扎胞苷/治疗应用 地西他滨/治疗应用 综述
下载PDF
CD7在CEBPA野生型和突变型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中的表达及其预后意义 被引量:6
3
作者 朱名俣 朱颖 +12 位作者 陈蓉蓉 朱丽霞 朱晶晶 历雪莹 周德 杨秀娣 郑龑龙 谢咪雪 孙佳耐 黄显博 李黎 谢万灼 叶琇锦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00-105,共6页
目的分析CD7在初治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中的表达和预后价值,进一步探讨CD7表达情况与CEBPA突变的相关性,明确其在CEBPA野生型和突变型AML患者中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298例初治AML患者(除外M3亚... 目的分析CD7在初治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中的表达和预后价值,进一步探讨CD7表达情况与CEBPA突变的相关性,明确其在CEBPA野生型和突变型AML患者中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298例初治AML患者(除外M3亚型)的临床资料,在全部患者以及CEBPA野生型和突变型组中,分别比较CD7阳性(CD7+)和CD7阴性(CD7-)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差异,并联合CD7表达情况和CEBPA突变状态初步建立新的危险分层模型。结果在CD7+组中,CEBPA单位点和双位点突变的发生率分别为10.1%和33.9%,显著高于CD7-组(5.3%和4.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在CEBPA野生型患者中,CD7+组患者相较CD7-组患者完全缓解率低(P=0.001)、复发率高(P=0.023),而两组总生存(OS)期和无病生存(DFS)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在CEBPA突变患者中,CD7+组显示有更长的OS期(P=0.019)和DFS期(P=0.010)。根据CD7表达和CEBPA突变与否将AML患者分为三个亚组:CD7+伴CEBPA突变组、CD7-组和CD7+伴CEBPA野生型组。三组患者的3年OS率分别为80.2%、48.0%和30.6%(P<0.001),3年的DFS率分别为74.1%、37.4%和22.2%(P<0.001)。结论CD7+组中CEBPA突变率显著高于CD7-组,CD7+在CEBPA野生型组和突变组AML中存在截然相反的预后意义。根据CD7表达情况和CEBPA突变与否建立新的危险分层模型,有助于指导临床个体化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7抗原 基因 CEBPA 白血病 髓样 急性 预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