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钢板联合骨折端螺钉固定老年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
作者 张俊 厉国定 +3 位作者 邱永敏 尹伟忠 沈燕国 王健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CAS 2023年第3期19-23,共5页
目的探讨“钢板联合骨折端螺钉”与“单纯钉板系统”固定老年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21年6月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医院治疗且获随访的40例简单老年股骨远端骨折的患者资料。其中,20例采用“钢板联合骨折端... 目的探讨“钢板联合骨折端螺钉”与“单纯钉板系统”固定老年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21年6月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医院治疗且获随访的40例简单老年股骨远端骨折的患者资料。其中,20例采用“钢板联合骨折端螺钉”固定(联合组),平均年龄(70.8±5.6)岁,骨密度T值平均-1.91±0.56;20例采用“单纯钉板系统”固定(单纯组),平均年龄(69.9±6.0)岁,骨密度T值平均-1.88±0.60。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痂形成时间、影像学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及术后3、6、12个月Neer评分。结果40例患者随访12~36个月,平均(17.3±5.6)个月。联合组患者手术时间明显少于单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骨痂形成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联合组患者影像学愈合时间明显少于单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组出现2例骨折畸形愈合,而联合组无此类并发症发生,但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12个月随访时,联合组Neer评分分别为(72.90±3.81)分、(81.45±5.68)分、(87.35±3.72)分,单纯组分别为(70.50±4.34)分、(80.35±4.68)分、(86.70±3.28)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纯钉板系统”固定相比,“钢板联合骨折端螺钉”固定老年股骨远端骨折能降低手术时间及促进骨折早期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远端骨折 简单骨折 锁定钢板 拉力螺钉 内固定
下载PDF
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 被引量:16
2
作者 厉国定 张俊 +3 位作者 沈燕国 胡牧 秦惠敏 胡晓亮 《实用骨科杂志》 2011年第7期656-658,共3页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疗效。方法随访分析2007年7月至2010年7月治疗的43例44足跟骨骨折患者,其中男42足,女2足;年龄18~64岁,平均40岁。按Sanders分型,Ⅰ型3足,Ⅱ型23足,Ⅲ型17足,Ⅳ型1足。均采用跟骨外侧"L...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疗效。方法随访分析2007年7月至2010年7月治疗的43例44足跟骨骨折患者,其中男42足,女2足;年龄18~64岁,平均40岁。按Sanders分型,Ⅰ型3足,Ⅱ型23足,Ⅲ型17足,Ⅳ型1足。均采用跟骨外侧"L"型切口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结果 44例病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7个月。按照M ary land足部评分系统进行评定,优20足,良19足,可5足,优良率88.6%。其中伤口浅部皮肤坏死2例,腓肠神经损伤2例。结论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开复位 内固定 跟骨骨折
下载PDF
生物可吸收材料在骨折内固定治疗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厉国定 胡晓亮 +4 位作者 倪明 秦惠敏 丁菊红 沈燕国 邱永敏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CAS 2011年第1期34-35,38,共3页
目的评价生物可吸收材料在骨折内固定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对713例不同部位骨折采用生物可吸收材料进行内固定。结果随访3个月~4年,平均18个月,骨折全部临床愈合;功能评估优良率96.5%,并发症发生率4.3%,均为异物反应。结论生物可吸收材料... 目的评价生物可吸收材料在骨折内固定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对713例不同部位骨折采用生物可吸收材料进行内固定。结果随访3个月~4年,平均18个月,骨折全部临床愈合;功能评估优良率96.5%,并发症发生率4.3%,均为异物反应。结论生物可吸收材料是治疗骨折的有效方法,正确选择适应症和手术操作是治疗成功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吸收性材料 骨折 内固定
下载PDF
前外侧肌间隙入路人工关节置换治疗高龄转子部不稳定骨折
4
作者 厉国定 倪明 +2 位作者 胡晓亮 秦惠敏 沈燕国 《临床骨科杂志》 2011年第4期405-407,共3页
目的探讨经前外侧肌间隙入路(OCM入路)人工关节置换治疗高龄转子部不稳定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OCM入路人工关节置换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部不稳定骨折患者27例。结果手术时间45~150(70±8)min,术中失血量200~600(350±16)... 目的探讨经前外侧肌间隙入路(OCM入路)人工关节置换治疗高龄转子部不稳定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OCM入路人工关节置换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部不稳定骨折患者27例。结果手术时间45~150(70±8)min,术中失血量200~600(350±16)ml,输血量0~800(300±26)ml。住院时间12~26(15±2)d,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时间12~15(13±1.2)d。未出现切口感染、心肺功能不全、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27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4~36个月。术后X线片示转子部骨折复位良好,假体位置满意。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优15例,良10例,可2例。结论 OCM入路人工髋关节置换是治疗高龄转子部不稳定骨折的一种理想方法,可早期负重运动,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功能恢复好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置换 转子部骨折 老年人 外科手术 微创性
下载PDF
髓外与髓内固定治疗高龄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围手术期隐性失血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6
5
作者 张俊 厉国定 +2 位作者 尹伟忠 沈燕国 王健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CAS 2019年第6期39-43,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内固定方式对高龄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围手术期隐性失血的影响。方法分析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应用髓外固定(dynamic hip screw,DHS)与髓内固定(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治疗128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资料... 目的探讨不同内固定方式对高龄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围手术期隐性失血的影响。方法分析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应用髓外固定(dynamic hip screw,DHS)与髓内固定(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治疗128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资料,年龄80~95岁,髓外组56例,髓内组72例。比较不同内固定方式对围手术期隐性失血的影响,比较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髋关节功能评分(FRS)及术后并发症。结果128例患者随访12~36个月,平均18.2个月。髓外组手术时间(77.8±8.4)min和显性失血量(154.4±45.3)m L大于髓内组(70.5±11.8)min和(123.2±32.1)mL(P<0.001);髓外组总失血量(747.3±134.3)mL和隐性失血量(592.9±134.3)mL小于髓内组(906.8±143.6)mL和(783.6±141.3)m L(P<0.001)。髓外组术后第1、3、5 d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均高于髓内组(P<0.05)。髓外组部分负重时间(9.59±2.04)周、完全负重时间(13.43±1.55)周大于髓内组(8.11±1.39)周和(11.99±1.48)周(P<0.001);髓外组骨折愈合时间(14.30±1.53)周、FRS评分为(76.32±8.56)分,髓内组为(13.97±1.73)周和(76.75±8.96)分(P>0.05)。髓外组出现8.9%肺部感染,3.6%因心、肺、感染等并发症而死亡,1.8%下肢深静脉血栓,5.4%螺钉切割,7.1%髋内翻;髓内组分别为12.5%、5.6%、1.4%、2.8%、4.2%(P>0.05)。结论在治疗高龄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时,髓外与髓内固定均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结果,但髓外固定在减少围手术期隐性失血上有优势,若采用髓内固定应尽量避免远端扩髓,术后3 d应严密监测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变化,准确评估隐性失血情况,及时纠正贫血状态,减少高龄患者术后严重贫血带来的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粗隆间骨折 髓内固定 髓外固定 内固定 隐性失血
下载PDF
生物可吸收材料在踝足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6
作者 倪明 厉国定 +3 位作者 胡晓亮 秦惠敏 丁菊红 邱永敏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CAS 2012年第1期45-47,共3页
目的评价生物可吸收材料在踝足骨折内固定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2006年6月~2010年6月,76例踝足骨折采用切开复位可吸收材料进行内固定。其中男49例,女27例;年龄18~62岁,平均46.6岁。骨折部位:踝关节骨折25例;跟骨骨折6例,跖趾骨骨折45... 目的评价生物可吸收材料在踝足骨折内固定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2006年6月~2010年6月,76例踝足骨折采用切开复位可吸收材料进行内固定。其中男49例,女27例;年龄18~62岁,平均46.6岁。骨折部位:踝关节骨折25例;跟骨骨折6例,跖趾骨骨折45例。结果随访10~48个月,平均22个月,骨折全部临床愈合;AOFAS功能评估优良率96%,并发症发生率4%均为异物反应。结论生物可吸收材料是治疗踝足部骨折的有效方法,正确选择适应症和手术操作是治疗成功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吸收性材料 踝足 骨折 内固定
下载PDF
钢板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 被引量:21
7
作者 张俊 厉国定 +4 位作者 沈燕国 胡牧 尹伟忠 秦惠敏 胡晓亮 《临床骨科杂志》 2011年第2期152-154,共3页
目的探讨钢板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应用钢板内固定治疗74例(78足)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均采用跟骨外侧L形切口。测量术前及术后B hler角及Gissane角,按照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评估疗效。结果 74例均获... 目的探讨钢板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应用钢板内固定治疗74例(78足)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均采用跟骨外侧L形切口。测量术前及术后B hler角及Gissane角,按照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评估疗效。结果 74例均获随访,时间6-24(15.1±5.6)个月。术后B hler角由术前的-23°-30°(12.2°±9.7°)恢复至12°-45°(32.6°±7.0°),术后Gissane角由术前的83°-139°(113.1°±11.6°)恢复至102°-145°(120.8°±9.6°)。优36足,良34足,可8足,优良率89.7%;Ⅱ型优良率92.3%,Ⅲ型优良率87.2%。3足术后出现伤口浅部皮肤坏死,1足出现伤口深部感染,4足出现腓肠神经损伤症状。结论掌握恰当的手术时机,精细的术中操作,经跟骨外侧L形切口入路、钢板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骨折 骨折固定术 钢板
下载PDF
老年人腰椎管狭窄合并椎间盘突出的临床分析(附42例报告) 被引量:4
8
作者 胡晓亮 方弟弟 +3 位作者 厉国定 胥成平 向艾力 尹伟忠 《实用骨科杂志》 2002年第1期4-6,共3页
目的 :分析老年腰椎管狭窄合并椎间盘突出的原因、诊断和手术治疗的方法及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我科1993~ 1998年间收治并手术治疗 4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随访 36例。时间 6个月~ 4年 ,平均 2 2个月。优良率 86 .1%。结论 :腰椎及周... 目的 :分析老年腰椎管狭窄合并椎间盘突出的原因、诊断和手术治疗的方法及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我科1993~ 1998年间收治并手术治疗 4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随访 36例。时间 6个月~ 4年 ,平均 2 2个月。优良率 86 .1%。结论 :腰椎及周围组织结构有退变和长期的代偿以及可能的外伤是造成本病的主要原因。腰腿痛、间歇性跛行、肢体感觉障碍是本病的三个典型症状。影像学检查具有明确诊断的作用。保留脊柱后结构的髓核摘除、椎管扩大减压的手术效果是满意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管狭窄 椎间盘突出 诊断 手术治疗 影像学检查
下载PDF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外侧壁破裂和未破裂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3
9
作者 张俊 厉国定 +3 位作者 沈燕国 邱永敏 尹伟忠 王健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CAS 2022年第5期21-26,共6页
目的 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外侧壁破裂和未破裂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医院采用PFNA治疗的118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患者资料,其中外侧壁破裂组42例,外侧壁未破裂组76... 目的 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外侧壁破裂和未破裂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医院采用PFNA治疗的118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患者资料,其中外侧壁破裂组42例,外侧壁未破裂组76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术中骨折复位质量、术后尖顶距、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完全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末次随访时髋关节屈伸活动度(ROM)及Harris评分。结果 118例患者随访12~36个月,平均(16.2±4.9)个月。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骨折复位质量、术后尖顶距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侧壁破裂组术中透视次数、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完全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明显劣于外侧壁未破裂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侧壁破裂组有8例(19.0%)发生骨折延迟愈合,外侧壁未破裂组有3例(3.9%)发生骨折延迟愈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侧壁破裂组内固定失效发生率为7.1%,外侧壁未破裂组为6.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外侧壁未破裂组髋关节屈伸活动度及Harris评分均优于外侧壁破裂组(P<0.05),其中外侧壁破裂组Harris评分优良率为78.6%,外侧壁未破裂组为9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PFNA治疗外侧壁破裂和未破裂股骨转子间骨折可取得满意效果,但外侧壁破裂组的疗效劣于外侧壁未破裂组,应重视外侧壁破裂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防止内固定失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转子间骨折 外侧壁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内固定
下载PDF
绝对稳定固定对骨量减少长骨骨折愈合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俊 卫琰 +2 位作者 厉国定 尹伟忠 王健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CAS 2022年第3期13-19,26,共8页
目的探讨骨折端加压螺钉对兔骨量减少股骨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36只新西兰雌兔中随机选取30只肌注甲强龙构建骨量减少模型(包括模型组6只),另外6只为对照组(肌注生理盐水)。肌注后4周,模型组和对照组行骨密度,血清P1NP、CTX,Micro-CT检... 目的探讨骨折端加压螺钉对兔骨量减少股骨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36只新西兰雌兔中随机选取30只肌注甲强龙构建骨量减少模型(包括模型组6只),另外6只为对照组(肌注生理盐水)。肌注后4周,模型组和对照组行骨密度,血清P1NP、CTX,Micro-CT检测。造模成功后,24只骨量减少兔建立股骨骨折模型,分为S1组(单纯钉板系统,4周)、L1组(骨折端加压螺钉结合锁定钢板,4周)、S2组(单纯钉板系统,8周)和L2组(骨折端加压螺钉结合锁定钢板,8周),每组6只。骨折术后4、8周行X线、Micro-CT、生物力学测试、组织病理及免疫组化分析。结果肌注后4周,模型组腰椎骨密度为(216±21)mg/cm^(2),对照组为(251±21)mg/cm^(2);模型组股骨近端骨密度为(237±30)mg/cm^(2),对照组为(281±28)mg/cm^(2)。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P1NP及CTX均有提高(P<0.05)。模型组腰椎三维骨密度为(208.61±18.75)mg/cm^(3),对照组为(243.83±21.17)mg/cm^(3)。模型组的骨体积分数、骨小梁厚度及骨小梁数量较对照组下降,骨小梁分离度及结构模型指数较对照组上升(P<0.05)。骨折术后X线示L1、L2组骨折愈合较快,S2组有1例出现骨折延迟愈合。术后4周,Micro-CT提示L1组骨痂组织的骨体积分数更高,骨小梁厚度明显、数量较多、分离度更低(P<0.05);L1组最大载荷及弹性模量更高(P<0.05);HE、Masson及番红固绿染色显示L1、L2组更早出现成熟骨组织;TRAP染色显示L1、L2组破骨细胞数量更少(P<0.05);免疫组化提示两组BMP-2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骨量减少性长骨骨折时,骨折端加压螺钉结合锁定钢板固定有助于早期形成骨痂以及骨折的快速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量减少 股骨骨折 拉力螺钉 锁定钢板
下载PDF
儿童肱骨小头骨折48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胡晓亮 方弟弟 +2 位作者 胥成平 厉国定 尹伟忠 《临床骨科杂志》 1999年第3期215-216,共2页
目的 探讨儿童肱骨小头骨折手术治疗的方法。方法 对48 例肱骨小头骨折病例的损伤机制、手术方法、随访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随访28 例,时间1 ~12 年。优19 例,良5 例,差4 例。结论 儿童肱骨小头骨折可分为4 种类型,手术治疗和积极... 目的 探讨儿童肱骨小头骨折手术治疗的方法。方法 对48 例肱骨小头骨折病例的损伤机制、手术方法、随访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随访28 例,时间1 ~12 年。优19 例,良5 例,差4 例。结论 儿童肱骨小头骨折可分为4 种类型,手术治疗和积极正确的功能锻炼可获得满意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骨折 骨折固定术 儿童
下载PDF
富血小板血浆促纤维多孔钛颈椎椎间融合器中骨长入作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曹师锋 谢宁 +4 位作者 王登山 倪明 宋鑫 焦鲲 厉国定 《脊柱外科杂志》 2016年第2期96-100,共5页
目的观察富血小板血浆(PRP)促进纤维多孔钛椎体间融合器(fiber porous titanium Cage,FPT Cage)的骨长入作用。方法健康成年比格犬6只,体质量12.5-15.0 kg,雌雄各3只。取比格犬前肢外周静脉血20.0 m L,采用二次离心法制备PRP,同时... 目的观察富血小板血浆(PRP)促进纤维多孔钛椎体间融合器(fiber porous titanium Cage,FPT Cage)的骨长入作用。方法健康成年比格犬6只,体质量12.5-15.0 kg,雌雄各3只。取比格犬前肢外周静脉血20.0 m L,采用二次离心法制备PRP,同时对外周静脉血及PRP行血小板计数。行颈椎前路C4/C5/C6椎间盘切除FPT Cage椎间融合术,C4/C5节段单纯使用FPT Cage,C5/C6节段采用激活的PRP浸泡的FPT Cage。术后4个月处死比格犬后行硬组织切片检查,观察C4/C5/C6节段FPT Cage中骨长入的情况。结果 C4/C5节段椎间隙FPT Cage-骨界面附近可见少量软骨细胞和成骨细胞;FPT Cage中央孔隙内发现少量成骨细胞,类骨质较少,大部分孔隙内仍然为纤维组织。C5/C6节段椎间隙FPT Cage-骨界面可见成熟骨组织形成;FPT Cage边缘孔隙内可见骨组织长入;FPT Cage中央孔隙内发现大量成骨细胞;大部分中央孔隙内为类骨组织,少部分中央孔隙内仍然为纤维组织。结论在比格犬体内实验研究中,复合PRP可以促进FPT Cage内的骨长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固定器 生物力学 动物 实验
下载PDF
保留后结构环状减压手术治疗急性胸腰段脊柱损伤 被引量:1
13
作者 胡晓亮 方弟弟 +3 位作者 厉国定 胥成平 秦惠敏 向艾力 《中国创伤骨科杂志》 CSCD 2001年第3期185-187,共3页
目的 探讨保留脊柱后结构环状减压复位内固定的手术方法,治疗急性胸腰段脊柱脊髓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8例急性脊柱脊髓损伤伴不全瘫痪的病例进行椎管内骨块复位,环状的脊髓及神经根减压,保留棘突、棘间韧带、小关节的手术方法治疗... 目的 探讨保留脊柱后结构环状减压复位内固定的手术方法,治疗急性胸腰段脊柱脊髓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8例急性脊柱脊髓损伤伴不全瘫痪的病例进行椎管内骨块复位,环状的脊髓及神经根减压,保留棘突、棘间韧带、小关节的手术方法治疗。结果 随访31例,时间10~42个月,平均16个月,按Frankel分级,术后神经功能恢复3级者5例,2级者24例,1级者2例。结论 对于急性脊柱脊髓 务的病例,应用保留脊柱后结构环状减压内固定的方法,是兼顾脊髓减压的彻底性和保持脊柱稳定性较为合理、有效的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骨折 脊髓损伤 手术减压
下载PDF
钢板反应致桡神经坏死1例
14
作者 胡晓亮 丁菊红 +1 位作者 厉国定 杨昀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1期730-730,共1页
关键词 钢板 桡神经坏死 右肱骨下段粉碎骨折 过敏反应 X线检查 钢板 内固定
下载PDF
骨折端加压螺钉结合锁定钢板固定老年股骨远段简单骨折的生物力学分析
15
作者 张俊 厉国定 王健 《临床骨科杂志》 2022年第6期894-899,共6页
目的比较单纯钉板系统(单纯法)与骨折端加压螺钉结合锁定钢板(联合法)固定老年股骨远段简单骨折的生物力学强度。方法建立AO/OTA-33 A1型老年股骨远段骨折模型,分别用102 mm工作长度单纯法(A组)和联合法(B组)、82 mm工作长度单纯法(C组... 目的比较单纯钉板系统(单纯法)与骨折端加压螺钉结合锁定钢板(联合法)固定老年股骨远段简单骨折的生物力学强度。方法建立AO/OTA-33 A1型老年股骨远段骨折模型,分别用102 mm工作长度单纯法(A组)和联合法(B组)、82 mm工作长度单纯法(C组)和联合法(D组)固定。施加700 N轴向和4 N·m扭转载荷,比较锁定钢板的应力分布及峰值、位移分布及峰值、骨折端剪切位移、骨折端轴向位移。结果(1)锁定钢板的应力分布及峰值情况:使用骨折端加压螺钉后,应力峰值从骨折线区域的股骨干侧方钢板转移到骨折线区域的拉力螺钉,而锁定钢板上的应力峰值明显降低。(2)锁定钢板的位移分布及峰值情况:使用骨折端加压螺钉后,锁定钢板上的位移峰值明显降低,联合法模型组的位移均小于单纯法模型组。(3)骨折端剪切位移情况:联合法模型组均小于单纯法模型组。上述3项指标,700 N轴向载荷下,82 mm工作长度模型下降幅度均更大;4 N·m扭转载荷下,102 mm工作长度模型下降幅度均更大。(4)骨折端轴向位移情况:扭转载荷下可忽略不计;轴向载荷下联合法模型组均小于单纯法模型组,82 mm工作长度模型下降幅度更大。结论对于老年股骨远段简单骨折,联合法固定能分担锁定钢板上的应力及使骨折断端更稳定,102 mm工作长度可提供更好的抗扭转稳定性,82 mm工作长度可提供更好的轴向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远段骨折 拉力螺钉 内固定 生物力学 老年人
下载PDF
下肢严重多节段粉碎骨折治疗方法的探讨(附14例报告)
16
作者 胡晓亮 丁菊红 +2 位作者 苟三怀 厉国定 沈建华 《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4年第2期129-131,共3页
关键词 下肢严重多节段粉碎骨折 治疗 预后 休克
下载PDF
闭合复位经皮空心螺钉固定治疗Herbert B1、B2型腕舟状骨骨折 被引量:9
17
作者 白云鹏 沈燕国 +1 位作者 曹师锋 厉国定 《临床骨科杂志》 2017年第6期688-690,共3页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经皮空心螺钉固定治疗轻微移位腕舟状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5例Herbert B1、B2型腕舟状骨骨折患者采用闭合复位经皮空心螺钉固定治疗。术后定期摄腕关节X线片评价骨折愈合情况,采用改良Mayo腕关节功能评分及疼痛VA...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经皮空心螺钉固定治疗轻微移位腕舟状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5例Herbert B1、B2型腕舟状骨骨折患者采用闭合复位经皮空心螺钉固定治疗。术后定期摄腕关节X线片评价骨折愈合情况,采用改良Mayo腕关节功能评分及疼痛VAS评分评价功能情况。结果 15例均获得随访,时间6~24个月。患者骨折愈合时间6~12周,未出现骨不愈合及骨坏死。末次随访时,Mayo评分80~100分,其中优11例,良4例;VAS评分为0~3分。结论闭合复位经皮空心螺钉固定创伤小,能最大程度保护舟状骨周围血供,有效避免了舟状骨坏死的发生,且固定牢靠,允许早期功能锻炼,术后功能恢复优良,是治疗Herbert B1、B2型腕舟状骨骨折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舟状骨骨折 经皮空心螺钉 骨折固定术
下载PDF
带线锚钉处理复杂肱骨近端骨折中粉碎性大结节的临床优势 被引量:3
18
作者 白云鹏 沈燕国 +4 位作者 曹师锋 厉国定 邱永敏 丁菊红 宋鑫 《实用骨科杂志》 2017年第10期920-924,共5页
目的探讨采用带线锚钉固定粉碎性大结节骨块对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院采用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且获得随访的38例合并粉碎性大结节的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2例,女26... 目的探讨采用带线锚钉固定粉碎性大结节骨块对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院采用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且获得随访的38例合并粉碎性大结节的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2例,女26例;年龄25~86岁,平均(58.7±17.0)岁。Neer分型:三部分骨折25例,四部分骨折13例。根据是否采用带线锚钉固定大结节骨块分为两组:带线锚钉固定组(锚钉组,14例)和未采用锚钉固定组(非锚钉组,24例)。随访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肩关节功能Constant评分、末次随访时大结节移位距离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38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42个月,平均(22.9±12.5)个月。锚钉固定组与非锚钉固定组平均Constant评分分别为(77.7±13.2)分、(69.5±10.9)分,末次随访大结节移位距离分别为(2.2±2.2)mm、(5.1±3.9)mm,术后肩峰撞击征发生率分别为0、33.3%,以上项目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感染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处理复杂肱骨近端骨折中,用带线锚钉固定粉碎性大结节可以有效的避免对骨折块的二次损伤,减少大结节再移位,降低肩峰撞击征的发生率,从而获得较好的术后肩关节功能,具有一定的临床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骨折 大结节 骨折固定术 带线锚钉
下载PDF
双侧肩关节前脱位1例报告并78例文献复习
19
作者 张铭煜 张俊 +1 位作者 厉国定 王健 《实用骨科杂志》 2022年第5期471-473,共3页
双侧肩关节急性前脱位在临床上比较少见,一般需要双侧同时受力。1902年,第1例双侧肩关节前脱位被报道,因患者服用过量樟脑引起肌肉收缩导致[1],随后有更多的病例被报道。1984年,Brown[2]整理回顾了以往病例,并将双肩关节前脱位分为三种... 双侧肩关节急性前脱位在临床上比较少见,一般需要双侧同时受力。1902年,第1例双侧肩关节前脱位被报道,因患者服用过量樟脑引起肌肉收缩导致[1],随后有更多的病例被报道。1984年,Brown[2]整理回顾了以往病例,并将双肩关节前脱位分为三种病因:急性肌肉暴力、创伤及非创伤。2013年,Ballesteros等[3]将受伤机制进一步细化为:杠杆机制、牵引机制、推入机制、未知或复杂机制、肌肉收缩机制和非创伤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关节前脱位 受伤机制 肌肉收缩 急性前脱位 非创伤
下载PDF
改良与传统构型髂腰钉棒系统固定垂直不稳定骨盆后环脱位的生物力学特性比较
20
作者 张俊 厉国定 +1 位作者 王健 禹宝庆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6-153,共8页
目的比较改良与传统构型髂腰钉棒系统固定垂直不稳定骨盆后环脱位的生物力学特性。方法选用1名31岁健康男性志愿者的腰椎、骨盆及股骨CT图像,通过有限元方法利用三维虚拟软件建立骨盆后环脱位模型、改良与传统构型髂腰钉棒系统单侧与双... 目的比较改良与传统构型髂腰钉棒系统固定垂直不稳定骨盆后环脱位的生物力学特性。方法选用1名31岁健康男性志愿者的腰椎、骨盆及股骨CT图像,通过有限元方法利用三维虚拟软件建立骨盆后环脱位模型、改良与传统构型髂腰钉棒系统单侧与双侧固定模型。通过约束双侧股骨下端于L1椎体上施加500 N纵向载荷,评估完整骨盆模型最大应力及骨盆后环脱位模型刚度,以验证模型的可靠性;模型验证完成后,沿L1椎体曲线方向施加400 N跟随载荷模拟上部躯干力量,比较改良与传统构型髂腰钉棒系统模型骶骨最大垂直位移、最大后方位移、最大右侧位移及整体最大位移;比较内固定及骨盆的应力分布情况。结果(1)完整骨盆模型最大应力为22.0 MPa,骨盆后环脱位模型刚度为180.03 N/mm。(2)在骶骨最大垂直位移方面,改良与传统构型髂腰钉棒系统双侧固定基本相当;但在骶骨最大后方位移、最大右侧位移及整体最大位移方面,改良构型髂腰钉棒系统双侧固定分别为0.57 mm、0.19 mm、0.68 mm,传统构型髂腰钉棒系统双侧固定分别为1.38 mm、0.26 mm、1.41 mm,前者均明显小于后者。(3)在骶骨最大垂直位移、最大后方位移、最大右侧位移及整体最大位移方面,改良构型髂腰钉棒系统单侧固定分别为0.70 mm、0.73 mm、0.17 mm、0.88 mm,传统构型髂腰钉棒系统单侧固定分别为1.17 mm、2.21 mm、0.31 mm、2.29 mm,前者均明显小于后者。(4)改良构型髂腰钉棒系统中内固定应力主要集中在髂骨钉棒与腰椎弓根钉棒之间的连接棒上,而传统构型髂腰钉棒系统中内固定应力主要集中在髂骨钉上缘的连接棒上。在内固定最大应力方面,改良构型髂腰钉棒系统双侧固定为340.84 MPa,传统构型髂腰钉棒系统双侧固定为489.77 MPa,前者较后者减小30.4%;改良构型髂腰钉棒系统单侧固定为351.23 MPa,传统构型髂腰钉棒系统单侧固定为415.82 MPa,前者较后者减小15.5%。(5)改良与传统构型髂腰钉棒系统中骨盆应力主要集中在髂骨钉与皮质骨接触的区域。在骨盆最大应力方面,改良构型髂腰钉棒系统双侧固定为19.21 MPa,传统构型髂腰钉棒系统双侧固定为87.59 MPa,前者较后者减小78.1%;改良构型髂腰钉棒系统单侧固定为39.91 MPa,传统构型髂腰钉棒系统单侧固定为134.98 MPa,前者较后者减小70.4%。结论与传统构型髂腰钉棒系统相比,改良构型髂腰钉棒系统能有效降低垂直不稳定骨盆后环脱位各方向位移,使内固定及骨盆的应力明显减小,具有良好的生物力学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 骨折固定术 内固定器 生物力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