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Meta分析评价耕作与秸秆还田对小麦籽粒品质的影响
1
作者 原亚琦 廉焘徽 +4 位作者 杨清山 范宇琛 原亚超 高志强 薛建福 《山西农业科学》 2023年第12期1379-1387,共9页
为提高小麦籽粒品质,提出全面的小麦耕作和秸秆还田措施,研究选取2000—2020年耕作与秸秆还田的相关文献,采用Meta分析定量研究耕作与秸秆还田对小麦籽粒品质的影响并分析差异来源。结果表明,与翻耕处理相比,免耕处理提高了小麦籽粒蛋... 为提高小麦籽粒品质,提出全面的小麦耕作和秸秆还田措施,研究选取2000—2020年耕作与秸秆还田的相关文献,采用Meta分析定量研究耕作与秸秆还田对小麦籽粒品质的影响并分析差异来源。结果表明,与翻耕处理相比,免耕处理提高了小麦籽粒蛋白质、湿面筋、出粉率、总淀粉和沉降值,但差异不显著;与秸秆不还田处理相比,秸秆还田处理的小麦蛋白质和湿面筋含量分别显著提高了2.73%和2.09%。播量与蛋白质含量呈显著正相关,施氮量与沉降值呈显著负相关。进一步对秸秆还田进行差异来源分析,发现东南地区小麦蛋白质含量和湿面筋含量分别显著提高3.07%和2.80%,华北地区小麦总淀粉含量显著提高5.97%;135 kg/hm2播量面粉湿面筋含量和沉降值分别显著提高3.38%和6.68%,150、180 kg/hm2播量面粉的蛋白质含量分别显著提高2.41%和12.27%;扬麦15的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和沉降值分别显著提高6.02%、7.44%和16.35%;水稻秸秆还田处理的小麦蛋白质含量和湿面筋含量分别显著提高2.73%和2.65%;240 kg/hm2施氮量下面粉湿面筋含量和沉降值分别显著提高7.70%和9.90%,而270 kg/hm2施氮量下面粉沉降值显著降低20.12%。此外,不同影响因素对小麦籽粒出粉率无显著影响。综上,秸秆还田措施能提高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或湿面筋含量,其中,东南地区、水稻秸秆还田、种植品种扬麦15处理配合秸秆还田措施能显著提高籽粒蛋白质含量和湿面筋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作 秸秆还田 小麦籽粒品质 META分析
下载PDF
黄土高原台塬区域麦田土壤养分的管理分区 被引量:4
2
作者 原亚超 冯美臣 +4 位作者 王超 乔星星 杨武德 李广信 岳彧 《山西农业科学》 2020年第5期745-750,760,共7页
为探索适宜黄土高原边缘台塬区域麦田土壤养分的管理分区方法,找出对产量影响较大的土壤养分因子,以闻喜县麦田作为研究对象,将地形因子、土壤类型和土壤养分作为输入因子,分别采用K均值聚类、模糊C均值聚类、分级分区3种方法进行管理分... 为探索适宜黄土高原边缘台塬区域麦田土壤养分的管理分区方法,找出对产量影响较大的土壤养分因子,以闻喜县麦田作为研究对象,将地形因子、土壤类型和土壤养分作为输入因子,分别采用K均值聚类、模糊C均值聚类、分级分区3种方法进行管理分区,以变异系数作为评价指标,找出适宜该区域麦田土壤养分的管理分区方法。结果表明,闻喜县的麦田地形因子、土壤养分的空间变异性较大,适宜进行管理分区;较未分区前,K均值聚类、模糊C均值聚类、分级分区均能降低麦田土壤养分的变异系数,其中,分级分区降低幅度最大,达27.07%;地形因子和土壤养分的主成分分析表明,地形因子对主成分的贡献较大,地形因子与土壤养分呈负相关关系。黄土高原边缘台塬区域地形复杂,地形因子掩盖了麦田土壤养分对产量的影响,导致K均值聚类和模糊C均值聚类分区不适宜该区域管理分区。分级分区是适合该区域的麦田土壤养分管理分区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塬区域 分级分区 K均值聚类 模糊C均值聚类 麦田
下载PDF
2010-2019年山西省小麦播种面积和产量时空格局变化
3
作者 范宇琛 陈朝阳 +3 位作者 金永贵 华道武 原亚琦 原亚超 《山西农业科学》 2022年第6期878-884,共7页
为了明确山西省小麦播种面积及产量变化情况,为政府决策和小麦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参考依据,试验采用2010—2019年山西省10个地级市、73个县区的小麦播种面积和产量,分析播种面积和产量的时空变化,以及二者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0 ... 为了明确山西省小麦播种面积及产量变化情况,为政府决策和小麦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参考依据,试验采用2010—2019年山西省10个地级市、73个县区的小麦播种面积和产量,分析播种面积和产量的时空变化,以及二者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0 a内山西省播种面积逐年下降,2019年有所回升,其中临汾市和运城市的面积较大,约占全省种植面积的82%~90%,10 a间种植重心向西南方向迁移12.12 km,但均在临汾市;小麦产量和单位面积产量均是先增加后降低,峰值分别在2015年和2017年取得,其中临汾市和运城市的产量约占全省小麦产量的81%~91%。不同地级市的播种面积和产量变异系数差异较大,其中临汾市和运城市的变异系数较小;地级市的播种面积和产量散点图离散性表明,临汾和运城的20个样本为高产区,其他地级市的80个样本为低产区,进一步拟合线性方程可知,高产区产量离散性较大。因此,播种面积下降,但单产的突破保证了2010—2015年的产量,单产的下降说明麦田土壤质量下降;运城市和临汾市的高产区需要稳产,其他地级市目标是高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播种面积 产量 时空变化 山西省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