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维奈克拉单药或联合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冯娟 原瑞凤 +7 位作者 唐海龙 白庆咸 杨岚 董红娟 梁蓉 张涛 顾宏涛 高广勋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960-966,共7页
目的:探讨基于维奈克拉(VEN)的诱导治疗在初治不宜强化化疗及复发难治(R/R)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西京医院血液内科于2021年2月1日至2022年4月30日收治的使用含维奈克拉诱导治疗的初治不适合强化化... 目的:探讨基于维奈克拉(VEN)的诱导治疗在初治不宜强化化疗及复发难治(R/R)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西京医院血液内科于2021年2月1日至2022年4月30日收治的使用含维奈克拉诱导治疗的初治不适合强化化疗(初治虚弱组)及复发/难治性(R/R组)AML患者共51例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诱导治疗缓解率(CR/CRi)、总体反应率(ORR)、微小残留病(MRD)、治疗相关不良事件、总生存期(OS)及无进展生存期(PFS)。结果:初治虚弱组患者32例,中位年龄60(29-88)岁;R/R组患者19例,中位年龄49(22-92)岁。初治虚弱组和R/R组接受VEN治疗的中位疗程数均为2个。初治虚弱组及R/R组经1个疗程诱导治疗后CR/CRi率分别为65.6%和36.9%,ORR分别为81.3%和42.1%,经1-3个疗程治疗后累计CR/CRi率分别为71.9%和47.4%,达到CR/CRi患者的MRD转阴率分别为69.6%和33.3%。初治虚弱组及R/R组患者的中位PFS分别为8(5-11)和3(1-5)个月,中位OS分别为13(6-20)和5(3-7)个月。两组达到CR/CRi的患者中位OS均显著优于未达到CR/CRi的患者(13 vs 4个月、OS未达到vs 4个月)。首次诱导治疗期间有3级以上粒细胞、血红蛋白及血小板减少的患者分别占96%、90.2%、84.3%,粒细胞缺乏伴发热患者有30例(58.8%)。最常见的非血液学AE为感染(12/51,23.5%),其次为胃肠道反应(6/51,11.8%)。结论:以VEN为基础的治疗方案在初治不宜强化化疗及R/R AML患者中诱导治疗反应率高,总体耐受性良好,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血液学毒性及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系白血病 维奈克拉 去甲基化药物 初治 复发难治
下载PDF
逆转录病毒介导的小鼠MLL-AF9白血病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5
2
作者 许思苗 杨漾 +6 位作者 周密 赵雪娇 秦宇 张沛凌 原瑞凤 周剑峰 方勇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126-1132,共7页
本研究旨在建立逆转录病毒介导的小鼠MLL-AF9白血病模型,为深入研究MLL白血病的发病机制和治疗策略奠定基础。采用免疫磁珠分选法分离CD45.2小鼠骨髓c-Kit+细胞,用携带MSCV-MLL-AF9载体的逆转录病毒感染c-Kit+细胞,体外培养后经尾静脉... 本研究旨在建立逆转录病毒介导的小鼠MLL-AF9白血病模型,为深入研究MLL白血病的发病机制和治疗策略奠定基础。采用免疫磁珠分选法分离CD45.2小鼠骨髓c-Kit+细胞,用携带MSCV-MLL-AF9载体的逆转录病毒感染c-Kit+细胞,体外培养后经尾静脉注射入致死剂量照射的CD45.1受体小鼠体内,用PCR、流式细胞术、形态学等方法鉴定成模情况。结果表明,MLL-AF9逆转录病毒可以成功感染c-Kit+细胞,感染后细胞克隆形成能力强,细胞呈髓系原始幼稚形态,高表达Gr-1、Mac-1等髓系标志,MLL相关基因Hoxa9、Meis1表达升高。移植MLLAF9细胞后的受体小鼠,于6至12周出现白血病样体征,外周血涂片、骨髓细胞甩片、肝脏和脾脏组织切片均显示有大量白血病细胞浸润,骨髓和脾脏细胞中CD45.2群细胞高表达Gr-1、Mac-1等髓系标志,小鼠在12周内死亡。结论:成功建立逆转录病毒介导的小鼠MLL-AF9白血病模型,可应用于后续实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转录病毒 MLL-AF9融合基因 急性髓系白血病 小鼠模型
下载PDF
原发于十二指肠的双重打击淋巴瘤1例报告 被引量:2
3
作者 董蕾 原瑞凤 +1 位作者 周剑峰 黄梅 《内科急危重症杂志》 2012年第5期315-316,共2页
患者男,38岁,人院前20d无明显诱因出现腹胀、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无呕吐宿夜食物,无喷射性呕吐。无发热、咳嗽、呕血、黑便、腹痛、吞咽困难、头晕、心慌,在当地医院诊疗无明显好转。4d前行胃镜检查发现十二指肠占位性病变,... 患者男,38岁,人院前20d无明显诱因出现腹胀、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无呕吐宿夜食物,无喷射性呕吐。无发热、咳嗽、呕血、黑便、腹痛、吞咽困难、头晕、心慌,在当地医院诊疗无明显好转。4d前行胃镜检查发现十二指肠占位性病变,给予禁食、胃肠减压、补液等对症支持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重打击淋巴瘤 灰区淋巴瘤
下载PDF
硼替佐米皮下注射方案治疗3例POEMS综合征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
4
作者 原瑞凤 纵春涛 +2 位作者 曹春 杨莉洁 白庆咸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20年第3期440-443,共4页
目的:探讨含硼替佐米方案治疗POEMS综合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报道3例POEMS综合征经含硼替佐米方案治疗的过程及结果,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3例病人经化疗后1例神经症状得到明显改善,1例腹胀症状消失,1例神经症状及胸闷、气... 目的:探讨含硼替佐米方案治疗POEMS综合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报道3例POEMS综合征经含硼替佐米方案治疗的过程及结果,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3例病人经化疗后1例神经症状得到明显改善,1例腹胀症状消失,1例神经症状及胸闷、气短症状改善。结论:含硼替佐米方案治疗POEMS综合征患者取得了较好疗效,未出现神经毒副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EMS综合征 硼替佐米 皮下注射 周方案
下载PDF
氯化锂对白血病THP-1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及其对Wnt通路的影响
5
作者 许思苗 方勇 +6 位作者 周密 赵雪娇 秦宇 张沛凌 原瑞凤 周剑峰 杨漾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68-572,共5页
目的研究氯化锂(LiCl)在体外对白血病细胞THP-1增殖、凋亡、周期以及Wnt通路的影响。方法氯化锂不同浓度不同时间作用THP-1细胞后,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和周期分布,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内Wnt通路的变化。结果氯... 目的研究氯化锂(LiCl)在体外对白血病细胞THP-1增殖、凋亡、周期以及Wnt通路的影响。方法氯化锂不同浓度不同时间作用THP-1细胞后,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和周期分布,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内Wnt通路的变化。结果氯化锂能抑制白血病THP-1细胞的增殖,诱导细胞凋亡,使细胞周期阻滞于G2/M期,且均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氯化锂不同浓度不同时间作用THP-1细胞后,t-GSK3β、cyclinD1表达不变,p-GSK3β、β-catenin表达升高,短时间低浓度作用后c-myc表达升高,但随作用时间延长和浓度增加,c-myc表达降低。结论氯化锂对THP-1细胞有显著的增殖抑制、凋亡诱导、细胞G2/M期阻滞作用,并激活Wnt通路,影响Wnt通路下游蛋白c-myc、cyclinD1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化锂 白血病 THP-1细胞系 增殖 凋亡 细胞周期 糖原合成酶激酶 WNT信号通路
下载PDF
伴有e1a3型BCR-ABL且T315I突变的Ph染色体阳性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2
6
作者 董莹 原瑞凤 +11 位作者 朱华锋 冯苗娟 常子维 侯莉萍 辛晓丽 高山 于书春 苏小丽 赵亚萍 田志强 陈协群 高广勋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8年第11期1752-1756,共5页
目的:通过分析1例具有e1a3型BCR-ABL融合基因的Ph染色体阳性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结合文献回顾,阐述其临床和生物学特点。方法:采用骨髓细胞形态学及流式细胞术确定白血病诊断及免疫分型,常规染色体及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 目的:通过分析1例具有e1a3型BCR-ABL融合基因的Ph染色体阳性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结合文献回顾,阐述其临床和生物学特点。方法:采用骨髓细胞形态学及流式细胞术确定白血病诊断及免疫分型,常规染色体及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细胞遗传学异常,实时荧光定量PCR(RQ-PCR)方法确定BCR-ABL融合基因类型及拷贝数,并进行系统的文献复习。结果:患者临床表现符合典型ALL特征,FISH检测核型结果示Ph染色体阳性。常规BCR-ABL分型试剂盒未检测出任何扩增曲线,进一步用BCR-ABL少见型融合基因检测试剂盒检测发现e1a3型BCR-ABL融合基因。患者给予达沙替尼联合VICP方案化疗,首次化疗达完全缓解,后巩固及强化治疗,5个月后复发,出现T315I突变,再诱导未缓解,于发病6月后因感染死亡。结论:少见型e1a3型BCR-ABL融合基因可见于典型Ph染色体阳性ALL患者并产生异常的RQ-PCR扩增条带。结合文献复习,单纯e1a3型Ph染色体阳性ALL治疗反应及预后与其他类型者间未见明显异常,但伴有T315I突变者预后仍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CR-ABL e1a3 PH染色体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T315I突变
下载PDF
原发性皮肤间变大细胞淋巴瘤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夏效升 张涛 +3 位作者 鲁英娟 原瑞凤 贾卫静 张娜 《现代肿瘤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4期2595-2599,共5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皮肤间变大细胞淋巴瘤(PC-ALCL)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08月至2019年09月我院血液科收治的7例PC-ALCL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结果:7例患者,男性3例,女性4例,中位年龄为52岁(15~73岁)。孤立性病灶1例... 目的:探讨原发性皮肤间变大细胞淋巴瘤(PC-ALCL)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08月至2019年09月我院血液科收治的7例PC-ALCL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结果:7例患者,男性3例,女性4例,中位年龄为52岁(15~73岁)。孤立性病灶1例,区域性病灶2例,广泛性病灶4例。病理亚型6例为ALK阴性,1例为ALK阳性。与孤立性和区域性病灶患者不同,广泛性病灶患者具有更高的铁蛋白、乳酸脱氢酶、β2-MG。7例患者均行全身化疗,主要采用CHOP样方案,而接受手术、放疗各1例。7例患者的中位随访时间为67个月(0.6~152个月),5年OS为85.7%。1例ALK阳性孤立性病灶患者,经手术及化疗,原发病持续CR,OS为152个月。2例区域性病灶患者,原发病分别持续PR和CR。4例广泛性病灶患者5年OS为50%,2例死亡患者中,1例接受多次化疗及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OS为67个月;另1例诊断时存在睾丸、附睾浸润,OS仅为0.6个月。结论:PC-ALCL是相对罕见的ALCL亚型,中年高发,病理类型以ALK阴性为主,孤立性和区域性PC-ALCL预后较好,广泛性PC-ALCL具有更高的铁蛋白、乳酸脱氢酶、β2-MG,且预后更差;ALK阳性PC-ALCL相对少见,但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皮肤间变大细胞淋巴瘤 皮肤肿瘤 T细胞淋巴瘤 临床特征 预后
下载PDF
系统性间变大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
8
作者 冯娟 唐海龙 +8 位作者 原瑞凤 徐莉 郑焱华 梁蓉 白庆咸 张涛 杨岚 顾宏涛 高广勋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109-1115,共7页
目的:评价系统性间变大细胞淋巴瘤(sALCL)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1月至2021年10月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血液内科收治的90例sALCL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并探讨预后影响因素。结果:90例... 目的:评价系统性间变大细胞淋巴瘤(sALCL)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1月至2021年10月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血液内科收治的90例sALCL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并探讨预后影响因素。结果:90例sALCL患者中男性58例,女性32例,中位年龄32(12-73)岁。69例(76.7%)患者发病时Ann Arbor分期为Ⅲ-Ⅳ期,半数患者有结外病变。ALK+患者60例,中位年龄27(12-72)岁,ALK-患者30例,中位年龄53(15-73)岁,两组的发病年龄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01)。88例患者接受标准一线化疗,50例(56.8%)患者达完全缓解(CR)。IPI评分≥3分是影响一线化疗后CR的独立危险因素。本组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PFS)及中位总生存(OS)未达到。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一线化疗后未达CR是PFS及OS的独立不良预后因素。结论:sALCL以男性居多,诊断时多处于进展期,50%患者合并结外病变。一线化疗后CR率为56.8%,IPI≥3分是一线化疗后CR的不良影响因素。一线化疗后未达CR是PFS及OS的不良预后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变大细胞淋巴瘤 临床特征 预后
下载PDF
一例多发性骨髓瘤伴髓外软组织包块病例探析
9
作者 贾卫静 原瑞凤 +2 位作者 唐海龙 高广勋 张娜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1年第8期224-225,共2页
多发性骨髓瘤是浆细胞恶性增殖性疾病,目前尚不可治愈,治疗过程中出现髓外病变提示预后不佳。本研究我们报道1例多发性骨髓瘤治疗过程中出现髓外软组织包块患者的诊治情况,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髓外病变 新药 达雷妥尤单抗
下载PDF
肺原发性淋巴瘤一例并文献复习
10
作者 谭洁文 原瑞凤 +3 位作者 董蕾 肖毅 张义成 黄梅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2年第19期6151-6152,共2页
肺原发性淋巴瘤(primary pulmonary lymphoma,PPL)为克隆性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累及一侧或双侧肺脏的肺实质和(或)支气管,同时在诊断时或诊断后的3个月内未发现病灶的肺外组织侵犯[1].PPL为较罕见的结外淋巴瘤,占所有结外淋巴瘤总数的3%~... 肺原发性淋巴瘤(primary pulmonary lymphoma,PPL)为克隆性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累及一侧或双侧肺脏的肺实质和(或)支气管,同时在诊断时或诊断后的3个月内未发现病灶的肺外组织侵犯[1].PPL为较罕见的结外淋巴瘤,占所有结外淋巴瘤总数的3%~4%,占淋巴瘤总数的1%以下[1-2].发病高峰年龄在60~70岁,男∶女接近1∶1.PPL与肺癌、肺结核在临床症状,影像学表现方面均有相似之处,缺乏特征性,未经病理活检很难确诊,容易误诊误治,我院最近收治一例误诊为肺结核长达3年的PPL患者,为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减少误诊误治,现就该例患者进行报道并行文献复习,探讨其诊断及治疗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原发性淋巴瘤 结外淋巴瘤 高峰年龄 增殖性疾病 克隆性 纵隔淋巴结 CHOP 利妥昔单抗 下肺呼吸音 美罗华
原文传递
鹿茸多肽对缺铁性贫血大鼠的治疗作用及机制研究
11
作者 贾卫静 王健红 +2 位作者 原瑞凤 程璐 段晓晖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23年第6期1027-1032,共6页
目的:研究鹿茸多肽(PAP)对缺铁性贫血(IDA)大鼠的治疗作用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使用缺铁饲料诱导IDA大鼠模型,将40只IDA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灌胃等体积的生理盐水),Low-PAP组、Medium-PAP组和High-PAP组(分别灌胃30、60和120 mg/kg的... 目的:研究鹿茸多肽(PAP)对缺铁性贫血(IDA)大鼠的治疗作用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使用缺铁饲料诱导IDA大鼠模型,将40只IDA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灌胃等体积的生理盐水),Low-PAP组、Medium-PAP组和High-PAP组(分别灌胃30、60和120 mg/kg的PAP),每组10只,另选取10只正常饲料喂养的同龄健康大鼠作为对照组(灌胃等体积的生理盐水)。每天灌胃1次,疗程为4周。末次给药24 h后,测量各组大鼠的体重、肝脏和脾脏指数,对肝脏和脾脏组织进行苏木素伊红(HE)染色。通过ELISA法检测血红蛋白(Hb)和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含量,通过比色法检测血清铁(SI)含量,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肝脏和脾脏线粒体超微结构。使用相应试剂盒检测血清氧化应激指标水平。通过Western blot检测骨髓转铁蛋白受体(TFR)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组相比,Low-PAP组、Medium-PAP组和High-PAP组大鼠体重均升高,肝脏和脾脏指数均降低(P<0.05),且大鼠的肝脏和脾脏形态和线粒体超微结构明显改善,Hb、EPO和SI水平均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Low-PAP组、Medium-PAP组和High-PAP组大鼠的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均升高,而丙二醛(MDA)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Low-PAP组、Medium-PAP组和High-PAP组大鼠的骨髓TFR蛋白相对表达量降低(P<0.05)。结论:本研究表明PAP可有效减轻IDA大鼠的临床症状,促进红细胞生成,增强造血功能,改善铁代谢,提高抗氧化能力,促进线粒体合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铁性贫血 鹿茸多肽 铁代谢 造血功能
原文传递
初治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细胞遗传学异常流行病学的多中心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22
12
作者 原瑞凤 董玉君 +8 位作者 李春蕊 黄文荣 张立茉 朱强 徐莉 徐延洁 许谦 高广勋 靳凤艳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0-15,共6页
目的了解我国初诊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细胞遗传学异常(CA)的构成和频率,基于2018年更新的危险分层标准(mSMART3.0)分析双打击MM(DHMM)及三打击MM(THMM)的发生率。方法纳入全国5个中心的初诊MM患者,磁珠分选CD138细胞或浆细胞比例≥50%... 目的了解我国初诊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细胞遗传学异常(CA)的构成和频率,基于2018年更新的危险分层标准(mSMART3.0)分析双打击MM(DHMM)及三打击MM(THMM)的发生率。方法纳入全国5个中心的初诊MM患者,磁珠分选CD138细胞或浆细胞比例≥50%的骨髓标本行初诊间期FISH(iFISH)检测CA的基线结果,分析原发CA(pCA)、继发CA(sCA)、高危(HR)CA和DHMM/THMM的发生率,并分析不同CA组合的情况。结果共纳入初诊MM患者1015例,IgH重排、del(13q)/13q14、1q21扩增、del(17p)发生率分别为54.0%、46.4%、46.1%、9.9%。其中,1q21扩增拷贝数=3、≥4的发生率分别为35.8%、12.7%。454例患者具有完整CA基线结果,pCA中t(4;14)、t(11;14)和t(14;16)发生率分别为14.1%、11.2%和4.8%;44.3%患者携带≥2种CA,包括2种CA(28.0%)、3种CA(13.4%)和≥4种CA(2.9%);83.3%的1q扩增患者伴其他CA,以del(13q)/13q14最常见(61.1%),IgH重排次之(31.5%);95.0%的del(17p)患者伴其他CA,以del(13q)/13q14最常见(75.2%),1q21扩增次之(49.5%);68.6%的IgH重排患者伴其他CA,以del(13q)/13q14和1q21扩增最常见(均为61.9%);根据2016年国际骨髓瘤工作组的定义,57.7%患者携带HRCA;依据2018年mSMART 3.0的定义,DHMM(HRCA=2)和THMM(HRCA≥3)患者分别占14.3%和2.9%。结论更新了我国初诊MM患者的CA谱,发现基于CA的HR MM占初诊MM患者的比例近58%,并首次报道DHMM和THMM的发生率约为1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细胞遗传学 流行病学 高危 双打击
原文传递
地西他滨在急性髓系白血病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3
作者 原瑞凤 高广勋 《医学新知》 CAS 2018年第5期474-478,共5页
DNA甲基化在肿瘤发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作用同样极其重要。Melki等^[1]发现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中常见的甲基化基因有8种,约95%的AML患者存在至少一种基因高甲基化,75%的AML患者存在... DNA甲基化在肿瘤发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作用同样极其重要。Melki等^[1]发现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中常见的甲基化基因有8种,约95%的AML患者存在至少一种基因高甲基化,75%的AML患者存在至少两种基因高甲基化,改变DNA甲基化状态可以抑制白血病细胞的增殖^[2],这为去甲化药物治疗AML奠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甲基化 急性髓系白血病 去甲基化 地西他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