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石窟的"汉化"旅程
- 1
-
-
作者
双若
-
机构
不详
-
出处
《中华遗产》
2019年第12期22-31,共10页
-
文摘
开凿石窟,是传播佛法的一种途径。为使这种途径更加有效,石窟的建设者们在敦煌做了很多“汉化”的改变。人类似乎天生就对石头有一种亲近感,利用天然洞穴遮风避雨,是古人最早的居住形式之一。大概是因为这种空间坚固耐用,经得住时光的打磨,符合部分人群对永恒的心理渴求,故而成为了某些宗教建筑效仿的对象。
-
关键词
居住形式
石窟
宗教建筑
心理渴求
亲近感
汉化
敦煌
-
分类号
K87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剪不断的梨与“离”
- 2
-
-
作者
双若
-
出处
《中华遗产》
2018年第1期36-37,共2页
-
文摘
吃梨,等于吃“离”,人们吃下了离愁别绪,还试图通过“吃”,来远离这惊蛰时节的蠢蠢欲动……
-
关键词
梨
离愁别绪
“吃”
惊蛰
-
分类号
S661.2
[农业科学—果树学]
-
-
题名宝墩古城:居台地,高筑墙,稻花飘香
- 3
-
-
作者
郭明
双若
-
机构
不详
-
出处
《中华遗产》
2020年第11期22-31,共10页
-
文摘
筚路蓝缕四千多年以前,古蜀先民从岷江上游迁徙到成都平原,建立了早期的城市,左图为成都博物馆复原的宝墩人筑城的场景。先民们采用一边堆土、一边拍夯的方式,建造了双面斜坡状的城垣,以抵御洪水。上图是成都市新津区宝墩古城出土的典型陶器之——盘口圈足尊,器身上流畅的水波纹,是当地泥质陶的一种常见纹饰。
-
关键词
泥质陶
圈足
新津
成都平原
水波纹
宝墩
岷江上游
斜坡状
-
分类号
K87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凤凰 神鸟的神通
- 4
-
-
作者
倪灵玲
双若
-
机构
不详
-
出处
《中华遗产》
2022年第5期42-51,共10页
-
文摘
有鸟焉,其状如鸡,五采而文,名曰凤凰。--《山海经·南山经》凤凰常被人拿去和鸡作比较,尤其是这一句--“落架的凤凰不如鸡”,话里话外尽是嘲讽,一如龙游浅水,虎落平阳。如果说这也算是一种传统,源头或许可以追溯到《山海经》,因为此书关于凤凰的描述,上来便是“其状如鸡”。
-
关键词
《山海经》
山海经
虎落平阳
凤凰
嘲讽
-
分类号
I20
[文学—中国文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