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锂离子束辐照小麦诱发DNA损伤与特异基因调控网络解析
1
作者 杜国锋 谢永盾 +7 位作者 郭会君 熊宏春 古佳玉 赵林姝 赵世荣 丁玉萍 隋丽 刘录祥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485-1497,共13页
锂(^(7)Li)离子束作为一种新型诱变剂在作物诱变育种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研究利用彗星电泳技术探索了^(7)Li离子束辐照小麦诱导的DNA损伤特点,并结合转录组分析初步解析了特异基因表达调控网络。结果表明,与传统诱变因素伽马(... 锂(^(7)Li)离子束作为一种新型诱变剂在作物诱变育种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研究利用彗星电泳技术探索了^(7)Li离子束辐照小麦诱导的DNA损伤特点,并结合转录组分析初步解析了特异基因表达调控网络。结果表明,与传统诱变因素伽马(γ)射线相比,^(7)Li离子束辐照引起的小麦幼苗生长抑制程度低,幼苗叶脉失绿至开裂。对辐照诱导的差异表达基因进行GO和KEGG功能分析显示,^(7)Li离子束辐照诱导的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富集在细胞壁合成与代谢和甘油脂类代谢通路,而γ射线辐照诱导的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富集在光合作用代谢通路中,推测细胞壁合成与代谢和甘油脂类代谢通路途径与响应^(7)Li离子束辐照引起的损伤密切相关,而光合作用代谢途径与响应γ射线辐照引起的损伤密切相关。两种辐射诱导的差异表达基因的转录因子分析结果显示,^(7)Li离子束辐照诱导的MYB、WRKY、bHLH和NAC等转录因子家族可能在响应^(7)Li离子束辐照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7)Li离子束辐照特异诱导Whirly家族转录因子调控DNA损伤修复,而γ射线辐照诱导E2F/DP家族转录因子调控DNA损伤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锂(^(7)Li)离子束 伽马射线(γ) DNA损伤 转录组
下载PDF
T-Linker PCR技术 被引量:1
2
作者 古佳玉 安成才 《科学中国人》 2003年第11期49-51,共3页
1993年凯利@穆利斯因为发明PCR技术而荣登诺贝尔颁奖台.什么是PCR?它是指"DNA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其原理是:在存在DNA模板、引物、dNTP、适当缓冲液的反应混合物中,在热稳定DNA聚合酶的催化下,... 1993年凯利@穆利斯因为发明PCR技术而荣登诺贝尔颁奖台.什么是PCR?它是指"DNA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其原理是:在存在DNA模板、引物、dNTP、适当缓冲液的反应混合物中,在热稳定DNA聚合酶的催化下,对一对寡核苷酸引物所界定的DNA片段进行扩增.说得简单些,就是一种DNA分子的特异扩增技术,即将微量的特异DNA分子进行成倍扩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Linker PCR DNA聚合酶链式反应 特异扩增技术 基因组序列 步查技术
下载PDF
我国作物航天育种20年的基本成就与展望 被引量:183
3
作者 刘录祥 郭会君 +2 位作者 赵林姝 古佳玉 赵世荣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589-592,601,共5页
航天育种是我国科学工作者开创的农作物诱变遗传改良的一种有效新途径。经过20年的探索发展,已建立了全国航天育种研究协作网,航天育种研究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在水稻、小麦、棉花、青椒、番茄、芝麻、牧草等作物上育成和审定了40多... 航天育种是我国科学工作者开创的农作物诱变遗传改良的一种有效新途径。经过20年的探索发展,已建立了全国航天育种研究协作网,航天育种研究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在水稻、小麦、棉花、青椒、番茄、芝麻、牧草等作物上育成和审定了40多个高产、优质、多抗的农作物新品种,并开始在农业生产中发挥作用;获得了一批有可能对产量和品质等重要经济性状有突破性影响的罕见突变;航天诱变与地面模拟诱变育种技术创新取得显著进展;航天育种技术及其产品的知识产权保护与产业化、航天诱变机理探索等方面研究得到稳步推进。本文系统评述了我国航天育种20年来的基本成就,并根据当前研究和应用形势提出了发展战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物 航天育种 新品种 突变种质 发展战略
下载PDF
植物诱发突变技术育种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96
4
作者 刘录祥 郭会君 +4 位作者 赵林姝 李军辉 古佳玉 赵世荣 王晶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001-1007,共7页
自1928年以来,诱发突变技术应用于农作物新材料创制和优良新品种培育,在解决世界粮食安全与营养供给中发挥了显著作用。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09年9月,世界上60多个国家在170多种植物上利用诱发突变技术育成和推广了3088个突变品种,... 自1928年以来,诱发突变技术应用于农作物新材料创制和优良新品种培育,在解决世界粮食安全与营养供给中发挥了显著作用。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09年9月,世界上60多个国家在170多种植物上利用诱发突变技术育成和推广了3088个突变品种,其中中国在45种植物上育成了802个突变品种,超过目前国际诱变育成品种数据库中总数的四分之一而位居世界第一。中国育成的突变品种年最大种植面积900万hm^2,每年为国家增产粮、棉、油10~15亿kg,社会经济效益超过20亿元。近年来,加速器离子柬辐照、空间环境诱变等新型诱变手段,以及传统核辐射诱变技术的有效利用,在我国农作物诱变改良与新基因挖掘中的应用日趋活跃。植物基因组学和高通量DNA技术(如TILLING等)的发展将把传统诱变育种推向分子突变育种新时代,并将在支撑我国及世界粮食安全领域发挥更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物改良 诱变技术 突变品种 突变基因资源 DNA技术 粮食安全
下载PDF
空间环境诱变小麦叶绿素缺失突变体的主要农艺性状和光合特性 被引量:22
5
作者 赵洪兵 郭会君 +4 位作者 赵林姝 古佳玉 赵世荣 李军辉 刘录祥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19-126,共8页
叶绿素缺失突变体对研究植物光合作用机制,揭示叶绿素生物合成与降解途径,发掘鉴定光合作用相关新基因以及了解基因间的相互作用有重要意义。空间诱变创制的小麦叶绿素缺失突变体Mt135的叶色表现为完全白化、条纹和绿3种类型,其中完全... 叶绿素缺失突变体对研究植物光合作用机制,揭示叶绿素生物合成与降解途径,发掘鉴定光合作用相关新基因以及了解基因间的相互作用有重要意义。空间诱变创制的小麦叶绿素缺失突变体Mt135的叶色表现为完全白化、条纹和绿3种类型,其中完全白化株叶片完全白化,于苗期死亡;条纹株叶片呈绿白相间的条纹,能够正常成穗结实,但其株高、穗长、株粒数、株粒重、千粒重都显著低于原始亲本,生育期比原始亲本延长5~7 d;绿株与原始亲本没有显著差异。初步遗传分析表明,Mt135是一个由核质基因共同作用的突变材料。对突变体及其原始亲本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的分析表明,当光照强度为110μmol m-2 s-1时,条纹株绿色组织光系统II的最大量子产量与原始亲本无显著差异,光系统II的潜在活性显著低于原始亲本,而光化学猝灭系数、非光化学猝灭系数、实际量子产量、调节性能量耗散的量子产量、非调节性能量耗散的量子产量在不同的生育期间变化不同。另外,不同的光照强度下,条纹株绿色组织的电子传递速率、光化学猝灭系数、实际量子产量的变化也不相同。条纹株白色组织和完全白化株则完全失去光合能力。上述结果证实,小麦叶绿素缺失突变体Mt135的光合作用受到很大的影响,光合特性发生了改变,较高的光照强度在拔节期对突变体影响较大,抽穗期影响相对较小。条纹株光合特性的改变与其株高、穗长和产量相关性状显著降低的结果相互印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空间诱变 叶绿素缺失突变体 农艺性状 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
下载PDF
一个空间诱变的温度敏感型冬小麦叶绿素突变体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1
6
作者 赵洪兵 郭会君 +4 位作者 赵林姝 古佳玉 赵世荣 李军辉 刘录祥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110-1116,共7页
通过空间诱变创制的冬小麦叶绿素突变体Mt18的叶色表现为对温度敏感的绿-白-绿的变化过程,能够正常成穗结实,但其株高、有效株穗数、穗长、株粒数、株粒重、千粒重都显著低于原始亲本。电镜观察表明,变白前期突变体叶绿体数目和结构与... 通过空间诱变创制的冬小麦叶绿素突变体Mt18的叶色表现为对温度敏感的绿-白-绿的变化过程,能够正常成穗结实,但其株高、有效株穗数、穗长、株粒数、株粒重、千粒重都显著低于原始亲本。电镜观察表明,变白前期突变体叶绿体数目和结构与原始亲本未见明显差异;变白期突变体叶绿体内基粒类囊体数和基粒片层数较少,甚至完全消失,基质类囊体清晰可见;复绿期突变体叶绿体数目少于原始亲本,细胞内大部分叶绿体结构恢复正常。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分析表明,当光照强度为110μmol.m-2.s-1时,突变体Mt18的非光化学淬灭系数显著低于原始亲本,非调节性能量耗散的量子产量显著高于原始亲本,而光系统Ⅱ的最大量子产量、光系统Ⅱ的潜在活性、光化学猝灭系数、实际量子产量和调节性能量耗散的量子产量在不同时期变化不同。另外,不同的光照强度条件下,突变体的电子传递速率、光化学淬灭系数、实际量子产量的变化也不相同。上述结果证实,温度敏感型冬小麦叶绿素突变体Mt18的叶片颜色和光合特性随着叶绿体超微结构的变化而相应改变,变白期叶绿体超微结构存在明显缺陷,光合效率显著降低,较高的光照强度对突变体影响较大,导致产量相关性状显著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 空间诱变 温度敏感型叶绿素突变体 农艺性状 超微结构 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
下载PDF
EMS诱发小麦京411突变群体构建及Wx-A1基因突变体鉴定 被引量:18
7
作者 李晓 郭会君 +5 位作者 闫智慧 赵世荣 赵林姝 古佳玉 谢永盾 刘录祥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2081-2087,共7页
为扩大小麦突变群体类型,提高目的基因点突变挖掘效率,选用北部冬麦区骨干亲本京411为材料,利用甲基磺酸乙酯(ethyl methylsulfonate,EMS)化学诱变剂构建小麦突变群体,以Wx-A1为候选基因,用TILLING技术检测所创建的突变群体。结果表明... 为扩大小麦突变群体类型,提高目的基因点突变挖掘效率,选用北部冬麦区骨干亲本京411为材料,利用甲基磺酸乙酯(ethyl methylsulfonate,EMS)化学诱变剂构建小麦突变群体,以Wx-A1为候选基因,用TILLING技术检测所创建的突变群体。结果表明,0.90%EMS溶液处理8 h和1.50%EMS溶液处理4 h均能获得较好的损伤效果,致死率分别达到38.47%和56.00%;在此基础上创建了包含867个株系的M2突变群体,在该群体中获得Wx-A1基因的7个点突变,突变密度为1/67.0 kb;其中预测有功能变异的4个错义突变系均可以稳定遗传至下一代,其直链淀粉含量降低2.8%~7.4%。本研究所构建的小麦突变群体可以作为其他目的基因的TILLING检测材料,用于小麦目的基因突变挖掘及功能基因组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TILLING EMS 突变群体 Wx-A1基因
下载PDF
^(60)Co-γ射线诱导的小麦基因组DNA的甲基化变异 被引量:17
8
作者 杨震 郭会君 +3 位作者 赵林姝 古佳玉 谢永盾 刘录祥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9,共9页
诱发突变技术在小麦品种改良中具有重要作用,辐射诱变能通过改变DNA甲基化的方式而影响基因组稳定性。本研究分别采用100和150Gy60Co-γ射线处理小麦品种京411(J411)干种子,利用甲基化敏感扩增多态性技术检测处理后幼根和幼叶基因组甲... 诱发突变技术在小麦品种改良中具有重要作用,辐射诱变能通过改变DNA甲基化的方式而影响基因组稳定性。本研究分别采用100和150Gy60Co-γ射线处理小麦品种京411(J411)干种子,利用甲基化敏感扩增多态性技术检测处理后幼根和幼叶基因组甲基化相对水平的变化及甲基化模式的变异规律。结果表明,γ射线处理对幼苗的苗高和根长都有显著抑制作用。与未处理对照比较,处理后小麦幼苗叶片和根部DNA胞嘧啶甲基化相对水平均发生变化,叶片的甲基化相对水平下降,而根中升高。2种处理剂量下,叶片和根的甲基化模式变异均表现为CG位点变化率高于CNG位点变化率。不同位点的甲基化模式变异在诱变后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叶片中不同剂量下CG位点和CNG位点的去甲基化率都高于相应位点的甲基化率;根部CNG位点在所有剂量下的去甲基化率都低于相应位点的甲基化率,而CG位点在100Gy剂量下去甲基化率高于相应位点的甲基化率,而在150Gy剂量下的去甲基化率则低于相应位点的甲基化率,反映出同一组织同一位点在不同诱变剂量处理下甲基化模式变异存在一定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60Co-γ射线 甲基化敏感扩增多态性 变异
下载PDF
小麦籽粒性状的QTL定位 被引量:14
9
作者 余曼丽 赵林姝 +5 位作者 郭会君 古佳玉 李军辉 谢永盾 赵世荣 刘录祥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029-1035,共7页
为了明确小麦籽粒性状的遗传控制基础,以γ射线诱变结合花药培养创制的大粒、高蛋白小麦新种质H307及生产上主栽品种郑麦9023创建的含有310个株系的重组自交系为实验材料,利用QTL-ICIMapping V3.3软件构建了包含133对SSR标记的遗传连锁... 为了明确小麦籽粒性状的遗传控制基础,以γ射线诱变结合花药培养创制的大粒、高蛋白小麦新种质H307及生产上主栽品种郑麦9023创建的含有310个株系的重组自交系为实验材料,利用QTL-ICIMapping V3.3软件构建了包含133对SSR标记的遗传连锁图谱,对千粒重、粒长、粒宽、籽粒面积、周长、粗蛋白和淀粉含量进行QTL分析,结果在两年环境条件下共检测到47个加性QTL和10个QTL富集区,其中6个千粒重QTL,分别位于1D、2B、3D、6D和7A染色体上,单个QTL可解释4.54%~13.14%的表型变异;31个粒形QTL,位于1B、1D、2B、3B、3D、5A、5D、6B、6D、7A和7D染色体上,单个QTL可解释2.90%~15.86%的表型变异;10个粗蛋白和淀粉含量QTL,分别位于1A、1B、4B和6A染色体上,单个QTL可解释3.64%~12.19%的表型变异。2B染色体上检测到1个贡献率较大且能稳定表达的重要染色体区段,该区段包含控制小麦千粒重、粒长、粒宽、籽粒面积和周长的10个QTL。1BL染色体上检测到1个控制籽粒粗蛋白含量的微效QTL,对表型的贡献率为3.64%,与连锁分子标记gwm818的遗传距离为0.22cM,该位点是一个不同于前人研究结果的新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籽粒性状 SSR标记 QTL
下载PDF
三个高花药培养力小麦材料培养力性状的配合力分析 被引量:7
10
作者 赵林姝 刘录祥 +4 位作者 郭会君 古佳玉 赵世荣 李军辉 谢永盾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27-430,共4页
为了给小麦花培育种提供参考,以3个高花药培养力的小麦材料为母本、4个农艺性状较好的小麦品种为父本,按不完全双列杂交方法配制了12个组合,对12个组合F1的愈伤组织诱导率、绿苗分化率和绿苗产率3个性状进行了检测,并进行了亲本及组合... 为了给小麦花培育种提供参考,以3个高花药培养力的小麦材料为母本、4个农艺性状较好的小麦品种为父本,按不完全双列杂交方法配制了12个组合,对12个组合F1的愈伤组织诱导率、绿苗分化率和绿苗产率3个性状进行了检测,并进行了亲本及组合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效应分析。结果表明,3个高花药培养力小麦材料的愈伤组织诱导率、绿苗分化率和绿苗产率3个性状一般配合力效应的表现不尽相同。3个高培养力小麦材料中H6123和H60148的绿苗产率一般配合力表现正效应,其中H6123绿苗产率的一般配合力相对效应值最高,达到18.61,是一个优良的花培亲本。12个组合中有7个组合的绿苗产率特殊配合力表现正效应,且其中的5个组合中都含有1个绿苗产率一般配合力相对效应值较高的亲本,说明高配合力的亲本材料在组合配制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花药培养力 不完全双列杂交 配合力分析
下载PDF
小麦矮秆突变体DC20赤霉素合成及信号转导途径关键基因表达分析 被引量:6
11
作者 向小华 郭会君 +6 位作者 赵林姝 谢永盾 古佳玉 韩冰 李军辉 宋希云 刘录祥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08-216,共9页
小麦矮秆突变体DC20是经高能混合粒子场处理得到的,表现为赤霉素敏感型。本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研究该突变体矮秆性状与GA合成及信号转导途径相关基因表达的关系。共检测编码GA合成途径关键酶和编码信号转导途径作用因子的10个... 小麦矮秆突变体DC20是经高能混合粒子场处理得到的,表现为赤霉素敏感型。本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研究该突变体矮秆性状与GA合成及信号转导途径相关基因表达的关系。共检测编码GA合成途径关键酶和编码信号转导途径作用因子的10个关键基因。其中,编码内-贝壳烯杉氧化酶(KO)的GA3基因和编码正调控因子基因GAMYB的表达量极显著下调,下调倍数分别为20.0、3.1;2个编码负调控因子基因GAI和SPY显著上调,上调倍数分别为2.3、1.3。外源GA3(赤霉酸)处理能够抑制编码负调控因子基因GAI、SPY和RGA的转录,而GA合成关键酶基因GA3及正调控因子基因GAMYB转录水平显著升高表明DC20矮秆基因对GA相关途径的受外源GA3的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矮秆突变体 赤霉素合成 信号转导 实时荧光定量PCR
下载PDF
小麦TaKu70和TaKu80基因的克隆和分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朱彩霞 古佳玉 +4 位作者 郭会君 赵林姝 赵世荣 邵群 刘录祥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917-922,共6页
Ku蛋白与动植物细胞DNA损伤修复和辐射敏感性有着密切联系,其功能及表达正常与否,关系到细胞DNA双链断裂(DSBs)的修复能力。为研究Ku蛋白在小麦DNA损伤修复和对辐射敏感性中的作用,本实验室克隆了完整的小麦Ku70和Ku80 cDNA序列,分别命... Ku蛋白与动植物细胞DNA损伤修复和辐射敏感性有着密切联系,其功能及表达正常与否,关系到细胞DNA双链断裂(DSBs)的修复能力。为研究Ku蛋白在小麦DNA损伤修复和对辐射敏感性中的作用,本实验室克隆了完整的小麦Ku70和Ku80 cDNA序列,分别命名为TaKu70和TaKu80。小麦TaKu70和TaKu80分别编码626个和706个氨基酸残基的Ku70/Ku80蛋白序列。多重序列分析表明小麦Ku70蛋白与水稻Ku70和拟南芥Ku70蛋白的同源性分别为94%和78%;小麦Ku80蛋白与水稻Ku80和拟南芥Ku80蛋白的同源性分别为85%和69%。结构域和功能分析表明小麦Ku70/Ku80蛋白含有Ku蛋白的核心组分———Ku70/Ku80-core结构域,以及只有真核生物Ku蛋白才有的vWA结构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 KU蛋白 基因克隆 TaKu70 TaKu80
下载PDF
小麦TILLING分析中CELⅠ酶切及PCR反应体系的优化 被引量:5
13
作者 潘娜 郭会君 +6 位作者 赵世荣 赵林姝 古佳玉 李军辉 王广金 徐荣旗 刘录祥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830-837,共8页
在小麦中建立稳定的基于CELⅠ酶切的目的基因突变位点检测技术,有助于高通量鉴定目的基因片段的点突变及提高突变检测效率。本研究以冬小麦品种新麦18空间诱变SP2群体为材料,以小麦糯质基因Waxy为目标片段,通过优化基因组DNA提取方法、... 在小麦中建立稳定的基于CELⅠ酶切的目的基因突变位点检测技术,有助于高通量鉴定目的基因片段的点突变及提高突变检测效率。本研究以冬小麦品种新麦18空间诱变SP2群体为材料,以小麦糯质基因Waxy为目标片段,通过优化基因组DNA提取方法、调整PCR反应体系中dNTP、Mg2+及引物浓度、改变目标片段CELⅠ酶切缓冲液成分,以及调整纯化过程中的空气相对湿度等方式,优化了小麦TILLING技术体系。在利用PVP-40法提取DNA过程中,研磨器振动频率提高到30/s,KAc溶液的反应时间延伸为20min时,基因组DNA质量和纯度最佳;在设定的浓度范围内dNTP和Mg2+浓度对产物影响差异不明显,均能高效扩增出目的条带。引物浓度对产物影响差异显著,最佳引物浓度为0.4μmol/L。20μl酶切体系中,最佳CEL I酶浓度为0.1U且利用超纯水代替CELⅠ缓冲液。最终在小麦中建立起了基于CELⅠ酶切的高通量TILLING筛选技术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TILLING CELⅠ 优化 糯质基因Waxy
下载PDF
植物DNA双链断裂损伤修复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4
作者 朱彩霞 古佳玉 +2 位作者 邵群 王晶 刘录祥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CAS CSCD 2010年第5期17-23,共7页
DNA双链断裂(DSBs)是细胞最严重的损伤形式之一。高等动植物中主要通过非同源末端连接(NHEJ)途径进行DNA双链断裂修复。该途径不依赖DNA同源性,由一些修复因子如:Ku蛋白异二聚体、DNA-PKcs、XRCC4和ligaseⅣ等,将断裂末端直接连接进行... DNA双链断裂(DSBs)是细胞最严重的损伤形式之一。高等动植物中主要通过非同源末端连接(NHEJ)途径进行DNA双链断裂修复。该途径不依赖DNA同源性,由一些修复因子如:Ku蛋白异二聚体、DNA-PKcs、XRCC4和ligaseⅣ等,将断裂末端直接连接进行修复。综述了植物DNA双链断裂损伤修复的主要途径及其相关基因研究的进展,探讨了植物DNA损伤修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双链断裂 损伤修复 非同源末端连接 KU蛋白 XRCC4
下载PDF
不同小麦基因型对γ射线辐照敏感性的分子解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韩冰 古佳玉 +6 位作者 赵林姝 郭会君 谢永盾 赵世荣 孙云云 宋希云 刘录祥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342-1347,共6页
本研究以63份小麦品种(系)的风干种子为材料,分别利用0 Gy、100 Gy、150 Gy和250 Gy剂量的60Coγ射线辐照,通过种子发芽试验和基因表达等方法,探讨不同小麦基因型间辐射敏感性差异及辐射敏感性相关基因的表达模式。结果表明:根据苗高损... 本研究以63份小麦品种(系)的风干种子为材料,分别利用0 Gy、100 Gy、150 Gy和250 Gy剂量的60Coγ射线辐照,通过种子发芽试验和基因表达等方法,探讨不同小麦基因型间辐射敏感性差异及辐射敏感性相关基因的表达模式。结果表明:根据苗高损伤效应,将63份不同小麦基因型分为敏感型(核优1号、中优206和太原703等)、较敏感型(旱选10号、济麦20和中麦175等)、较钝感型(德抗961、豫麦68和淮麦20等)和钝感型(衡观136、邯6172和偃展4110等)4类。所选材料γ射线辐照后,敏感型基因型中Ta Ku70和Ta Ku80基因诱导表达明显,钝感型基因型中Ta Ku70和Ta Ku80基因诱导表达不明显。本研究表明不同小麦基因型间辐射敏感性差异明显且与Ta Ku70和Ta Ku80基因表达模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苗高 TA Ku70和Ta Ku80基因表达模式 辐射敏感性
下载PDF
冬小麦高花药培养力基因型的筛选 被引量:2
16
作者 赵林姝 刘录祥 +5 位作者 古佳玉 谢永盾 郭会君 赵世荣 李军辉 熊宏春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294-1300,共7页
为了筛选小麦花培育种骨干亲本,减轻花培育种的基因型依赖性问题,对74个冬小麦品种(系)的5个花药培养力性状进行了鉴定,并对5个性状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74个基因型的愈伤组织诱导率、绿苗分化率、绿苗产率、白苗分化率及白苗产... 为了筛选小麦花培育种骨干亲本,减轻花培育种的基因型依赖性问题,对74个冬小麦品种(系)的5个花药培养力性状进行了鉴定,并对5个性状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74个基因型的愈伤组织诱导率、绿苗分化率、绿苗产率、白苗分化率及白苗产率变化范围分别为0~43.17%、0~139.29%、0~20.83%、0~63.33%、0~7.17%,各花药培养力性状在所研究基因型中差异明显,存在基因型依赖性,其中绿苗分化率基因型间差异最大。基因型愈伤组织诱导特性与绿苗、白苗的分化正相关,愈伤再生分化成绿苗或是白苗没有相关性。筛选出绿苗产率高于1.0%的基因型22个,其中,SPLM2、衡96851、石4185、邯6172、河农6425五个基因型农艺性状较好,绿苗产率依次为8.17%、5.44%、2.39%、2.00%、0.72%,可作为花培育种的骨干亲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花药培养力 基因型
下载PDF
小麦花药液体漂浮离体培养体系的建立与应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赵林姝 何子伟 +8 位作者 刘丽 古佳玉 谢永盾 郭会君 赵世荣 李军辉 熊宏春 丁玉萍 刘录祥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2-27,共6页
为了建立高效的小麦花药离体培养体系,对6个小麦品种(系)的5个花药离体培养性状进行了鉴定,并利用6种不同时间的低温预处理对两个小麦品种幼穗进行了处理效果的探讨。结果表明,6个品种(系)的出愈及绿苗分化能力均较强,愈伤组织诱导率、... 为了建立高效的小麦花药离体培养体系,对6个小麦品种(系)的5个花药离体培养性状进行了鉴定,并利用6种不同时间的低温预处理对两个小麦品种幼穗进行了处理效果的探讨。结果表明,6个品种(系)的出愈及绿苗分化能力均较强,愈伤组织诱导率、绿苗分化率和绿苗产率分别达到116.48%、5.79%和10.25%以上,初步建立了小麦花药液体漂浮离体培养体系,其培养效果好于固体培养方式。6种不同时间的低温预处理培养结果表明,幼穗经4℃低温预处理后,愈伤组织诱导率、绿苗分化率及绿苗产率与对照相比均表现下降的趋势,白苗分化率及白苗产率具有增加的趋势,说明未进行低温预处理的适期幼穗培养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液体漂浮离体培养 低温预处理 花药培养特性
下载PDF
基于小麦突变新种质的花药培养力基因初步定位 被引量:1
18
作者 赵林姝 余曼丽 +5 位作者 郭会君 古佳玉 谢永盾 赵世荣 熊宏春 刘录祥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2305-2312,共8页
为挖掘花药培养力相关性状QTL,阐明花药离体培养的遗传控制基础,本研究以突变新种质H307与优质早熟品种郑麦9023为亲本,构建了含有131个株系的重组自交系群体。表型分析结果表明,胚状体(愈伤组织)诱导率、绿苗分化率、白苗分化率、白苗... 为挖掘花药培养力相关性状QTL,阐明花药离体培养的遗传控制基础,本研究以突变新种质H307与优质早熟品种郑麦9023为亲本,构建了含有131个株系的重组自交系群体。表型分析结果表明,胚状体(愈伤组织)诱导率、绿苗分化率、白苗分化率、白苗产率均表现为双侧的超亲分离,绿苗产率则表现为单侧的超亲分离,仅有超低亲的株系;采用SSR分子标记技术及QTL Icimapping 3.3软件的完备区间作图法(ICIM)对花药培养力相关性状基因/QTL的定位研究,检测到4个与胚状体(愈伤组织)诱导率、绿苗产率、白苗分化率相关的QTL,分别位于5B、6B和3D染色体上,其中位于6B染色体上与绿苗分化相关的QTL位点,其增效等位基因来自于亲本H307,可能是1个新的QTL位点。本研究结果为在实践中解决花药培养基因型限制问题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花药培养力 相关性状 SSR标记 QTL
下载PDF
军校建设发展战略研究论略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增印 古佳玉 《高等教育研究学报》 2006年第3期9-11,共3页
加强军校建设发展战略研究,对于从根本上提升军校教育改革的质量水平,促进军校教育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文章论述了发展战略研究的基本特点,分析了军校发展战略研究的相关因素,确定了我军院校发展... 加强军校建设发展战略研究,对于从根本上提升军校教育改革的质量水平,促进军校教育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文章论述了发展战略研究的基本特点,分析了军校发展战略研究的相关因素,确定了我军院校发展的若干战略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展战略研究 军校建设 教育
下载PDF
小麦叶绿素缺失突变体Mt135的叶绿体基因差异表达分析 被引量:6
20
作者 夏家平 郭会君 +5 位作者 谢永盾 赵林姝 古佳玉 赵世荣 李军辉 刘录祥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2122-2130,共9页
小麦叶绿素缺失突变体Mt135自交后代稳定表现绿株、条纹株和白化株3种类型,其中条纹株白色组织和白化株的叶绿体数目和结构发生突变,完全失去光合能力。为研究该突变体叶绿体基因表达与光合作用的关系,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了... 小麦叶绿素缺失突变体Mt135自交后代稳定表现绿株、条纹株和白化株3种类型,其中条纹株白色组织和白化株的叶绿体数目和结构发生突变,完全失去光合能力。为研究该突变体叶绿体基因表达与光合作用的关系,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了白化株和条纹株的叶绿体基因表达。在白化株中共检测到40个差异表达基因,涉及4类功能(编码光反应相关蛋白、编码叶绿体内能量代谢相关酶、核糖体合成和tRNA合成),包括18个上调表达和22个下调表达基因;在条纹株中共检测到13个上调表达基因,其表达变化趋势与在白化株中一致。白化株的差异表达基因中,编码光系统II、I结构蛋白的psb、psa和ycf等基因家族的基因表达量显著下调;多个编码核糖体蛋白大、小亚基的基因表达量改变,尤其是核糖体蛋白小亚基编码基因rps14和23SrRNA的编码基因23SrDNA表达量显著下调。推测Mt135突变性状与参与光反应相关蛋白的编码基因、叶绿体内能量代谢相关酶的编码基因、核糖体合成相关基因以及tRNA合成相关基因表达量的改变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叶绿素缺失突变体 叶绿体基因 表达差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