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深静脉血栓治疗过程中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和裂解产物的变化 被引量:7
1
作者 古兴元 陈志坚 吴建年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8期3076-3078,共3页
目的:研究急性深静脉血栓(acute deep venous thrombosis,ADVT)治疗过程中血浆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BG)和FBG裂解产物(fibrinogen degradation product,FDP)变化规律。方法:测定了86例ADVT患者治疗过程中不同时间(诊断即时、溶栓24h... 目的:研究急性深静脉血栓(acute deep venous thrombosis,ADVT)治疗过程中血浆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BG)和FBG裂解产物(fibrinogen degradation product,FDP)变化规律。方法:测定了86例ADVT患者治疗过程中不同时间(诊断即时、溶栓24h、溶栓72h、溶栓7d以及溶栓第14天)D-二聚体(D-Dimer,D-D)、FBG和FDP含量的动态变化及相关性。结果:经F检验,诊断即时及治疗24h血清D-D水平高于72h、7d以及14d(P<0.05);治疗24h、72h以及7d的血清FDP水平高于诊断即时以及14d(P<0.05)。经t检验,和诊断即时、治疗24h以及72h相比较,治疗7d以及14d的血清FBG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经sperman分析,ADVT血清FBG和FDP负相关(r=-0.78,P<0.05)。血清FBG基础水平≥4.5g/L者血栓完全消散百分率低(P<0.05)。结论:联合检测D-D、FBG和FDP可能有助于判断ADVT病理生理状态和评估病情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血栓形成 纤维蛋白原 纤维蛋白原降解物 D-二聚体
下载PDF
低分子肝素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病理生理干预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古兴元 陈志坚 吴建年 《吉林医学》 CAS 2006年第1期38-40,共3页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LMWH)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临床症状、心电图、血脂以及内皮素(ET)的影响。方法:前瞻性地将84例UAP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使用硝酸甘油、倍他乐克、阿司匹林等药物;治疗组(LMWH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LMWH(...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LMWH)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临床症状、心电图、血脂以及内皮素(ET)的影响。方法:前瞻性地将84例UAP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使用硝酸甘油、倍他乐克、阿司匹林等药物;治疗组(LMWH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LMWH(速避凝)。治疗前后调查临床症状以及心电图改变,抽血测定血脂、红细胞压积、血小板及内皮素水平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以及硝酸甘油的用量明显减少,心电图明显改善,且LMWH组优于对照组(P<0.05)。LMWH治疗后,患者HCT、TC、TG及ET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对照组血浆ET水平无变化。结论:LMWH对UAP患者不仅具有抗凝抗栓作用,而且可以降低血液粘度、保护血管内皮细胞,纠正脂类代谢紊乱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分子肝素 不稳定心绞痛 内皮素 血脂
下载PDF
阿司匹林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的干预以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
3
作者 古兴元 陈志坚 吴建年 《海南医学》 CAS 2006年第6期16-17,共2页
目的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protein,CRP)与不同临床类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AtheroscleroticHeratDisease,CAHD)的关系,以及阿司匹林对CRP水平的干预作用。方法前瞻性地对首次确诊的96例不同类型的CAHD与23例对照... 目的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protein,CRP)与不同临床类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AtheroscleroticHeratDisease,CAHD)的关系,以及阿司匹林对CRP水平的干预作用。方法前瞻性地对首次确诊的96例不同类型的CAHD与23例对照者抽取空腹静脉血,测定血清CRP;96例CAHD给予30d的阿司匹林肠溶片口服(每日100mg)后再次测量血清CRP。结果初诊患者与对照组相比,各组CAHD的CRP均有不同程度地升高,其中急性心肌梗死组与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升高最为显著(P<0.05);口服30d阿司匹林肠溶片后,各组CAHD的CRP均有不同程度地降低,其中急性心肌梗死组与不稳定型心绞痛组降低最为显著(P<0.05),但仍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血清CRP与CAHD的发生、进展及不良事件的产生相关,口服阿司匹林可通过降低血清CRP,减少CAHD不良事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C反应蛋白 阿司匹林
下载PDF
支原体肺炎患儿的心肌损害相关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古兴元 陈志坚 吴建年 《海南医学》 CAS 2005年第8期70-71,共2页
目的探讨支原体肺炎患儿的心肌损害的特点以及与肺炎支原体是否直接相关。方法回顾性分析了临床确诊支原体肺炎患儿52例及细菌性肺炎患儿40例,对比研究了两组患儿的心电图、临床心脏体格检查、血清心肌酶学检查等临床资料。结果支原体... 目的探讨支原体肺炎患儿的心肌损害的特点以及与肺炎支原体是否直接相关。方法回顾性分析了临床确诊支原体肺炎患儿52例及细菌性肺炎患儿40例,对比研究了两组患儿的心电图、临床心脏体格检查、血清心肌酶学检查等临床资料。结果支原体肺炎组患儿出现ST-T段改变及期前收缩的概率明显高于细菌性肺炎组,心脏听诊支原体肺炎组第一心音低钝及心衰的发生率也明显高于细菌性肺炎组(P<005)。血清心肌酶CK-MB、LDH、LDH1在两组间也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支原体肺炎患儿存在明显的心肌损害,该心肌损害和肺炎支原体病原对心脏的直接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支原体 肺炎 心肌损害
下载PDF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过程中D-二聚体、NO和ET的动态变化
5
作者 古兴元 陈志坚 吴建年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853-1855,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acute deep venous thrombosis in lower extremity,ADVT)中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和内皮素(endothelin,ET)变化及与D-二聚体(D-Dimer,D-D)的相关性。方法观察86例ADVT的D-D、NO和ET水平在诊断即时... 目的探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acute deep venous thrombosis in lower extremity,ADVT)中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和内皮素(endothelin,ET)变化及与D-二聚体(D-Dimer,D-D)的相关性。方法观察86例ADVT的D-D、NO和ET水平在诊断即时、溶栓24 h、72 h、第7天及第14天的动态变化。结果诊断即时、溶栓24 h及72 h血清D-D、NO和ET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溶栓第7天及第14天血清D-D、NO和ET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Sperman分析,ADVT血清D-D、NO和ET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动态检测血浆NO和ET水平,可能有助于诊断ADVT和预测病情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静脉血栓 D-二聚体 一氧化氮 内皮素
下载PDF
再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征
6
作者 古兴元 陈志坚 吴建年 《实用全科医学》 2005年第6期510-511,共2页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首次治愈出院后再次发生AMI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将32例再发AMI患者与同期患有AMI无再发组56例患者对比,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征。结果再发组症状多不典型(P<0.05);多支病变者显著高于无再发组(P<0.05);...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首次治愈出院后再次发生AMI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将32例再发AMI患者与同期患有AMI无再发组56例患者对比,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征。结果再发组症状多不典型(P<0.05);多支病变者显著高于无再发组(P<0.05);再发组血总胆固醇以及血糖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再梗死患者多具有严重的冠状动脉多支病变,其临床症状多不典型,加强随访以及控制血总胆固醇和血糖等危险因素是防治再梗死的主要临床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临床表现 冠状动脉 胆固醇 血糖
下载PDF
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_1在急性脑梗死病程中的变化及其意义 被引量:2
7
作者 陈志坚 古兴元 吴建年 《吉林医学》 CAS 2007年第13期1454-1457,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TGF-β1)在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病程中的变化特点及意义。方法:随机调查60例健康中老年人及68例ACI患者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清TGF-β1浓度,比较不同梗死... 目的:探讨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TGF-β1)在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病程中的变化特点及意义。方法:随机调查60例健康中老年人及68例ACI患者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清TGF-β1浓度,比较不同梗死部位、大小以及病情下血清TGF-β1浓度,并分析了外周血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和血小板水平与血清TGF-β1浓度的相关性。结果:ACI患者急性期血清TGF-β1浓度升高,恢复期浓度下降至正常水平。急性期,皮质下梗死组TGF-β1高于皮质梗死组,梗死灶直径<2cm者TGF-β1浓度高于直径≥2cm者,重型ACI的TGF-β1浓度高于轻型,ACI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水平高于对照组。结论:TGF-β1是一种负性免疫调节剂,其水平的改变与梗死部位、大小、病程以及外周血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水平有一定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转化生长因子-Β1 炎症
下载PDF
低钾型周期性麻痹急诊处理体会(附96例报道) 被引量:1
8
作者 陈志坚 古兴元 吴建年 《海南医学》 CAS 2006年第3期7-9,共3页
目的探讨低钾型周期性麻痹(hypokalemicperiodicparalysis.HOPP)的诱发因素、临床表现及诊治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96例HOPP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发病前常有明显诱因,发病多在夜间睡眠中或凌晨清醒后。最早表现为四肢不同程度的迟缓性的... 目的探讨低钾型周期性麻痹(hypokalemicperiodicparalysis.HOPP)的诱发因素、临床表现及诊治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96例HOPP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发病前常有明显诱因,发病多在夜间睡眠中或凌晨清醒后。最早表现为四肢不同程度的迟缓性的肌无力,部分重度HOPP患者可并发心律失常及呼吸肌麻痹,急诊心电图检查发现所有病例均有典型T波改变。95例患者经静脉及口服补钾,配合安体舒通、硫酸镁治疗后症状完全缓解,1例重度患者死于休克和严重心率失常。结论对于HOPP,及早诊治是关键;而对于重度HOPP,心电监护、抗心率失常药物、抗休克治疗和呼吸机辅助呼吸是抢救成功的重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期性麻痹 低血钾 心率失常
下载PDF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导致低血钾麻痹的机制与治疗策略
9
作者 陈志坚 古兴元 吴建年 《海南医学》 CAS 2005年第9期1-3,共3页
目的探讨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导致低血钾麻痹(thyrotoxichypokalemicperiodicparalysis,THPP)的可能发病机制,并总结其治疗特点。方法调查THPP相关实验室检查,并与原发性周期性低钾麻痹(primarilyperiodichypokalemicparalysis,PPHP)对照,... 目的探讨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导致低血钾麻痹(thyrotoxichypokalemicperiodicparalysis,THPP)的可能发病机制,并总结其治疗特点。方法调查THPP相关实验室检查,并与原发性周期性低钾麻痹(primarilyperiodichypokalemicparalysis,PPHP)对照,分别测定确诊的THPP和PPHP患者入院时血清钾、镁、钙、最低血钾、24h尿钾、血CD3、CD4/CD8、IgA、IgM、IgG值,并分析两组的心电图改变。结果THPP患者24例,PPHP患者30例,THPP组和PPHP组入院血清钾均低于正常,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THPP组24h尿钾明显增高,血镁亦显著增高(P<0.05),THPP组总补钾量显著多于PPHP组;THPP组细胞免疫明显异常,心电图改变中以窦性心动过速多见。结论细胞免疫功能紊乱可能是THPP的发生机制,治疗THPP时主张持续补钾、限制镁的摄入,抗甲状腺功能亢进是控制低钾麻痹症状复发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低钾血症 麻痹 细胞免疫
下载PDF
盐酸氟桂嗪长程给药治疗脑梗死和对复发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尹志强 古兴元 吴建年 《海南医学》 CAS 2007年第3期26-28,共3页
目的探讨盐酸氟桂嗪长程给药对脑梗死的疗效及预防再发的机制。方法146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防治组(74例)和对照组(72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防治组同时给予盐酸氟桂嗪,疗程1年。观察两组1个月和6个月的临床疗效、1年内再发率以及治... 目的探讨盐酸氟桂嗪长程给药对脑梗死的疗效及预防再发的机制。方法146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防治组(74例)和对照组(72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防治组同时给予盐酸氟桂嗪,疗程1年。观察两组1个月和6个月的临床疗效、1年内再发率以及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血脂和血小板聚集率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1个月时显效率(44.6%vs43.1%)及总有效率(7l.6%vs69.4%)无明显差异,P>0.05;但防治组6个月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70.3%vs51.4%,93.3%vs80.6%),P<0.05。防治组1年内复发率为6.76%(5/7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5.28%(11/72),P<0.05。防治组1年后血粘度、血脂、纤维蛋白原及血小板聚集率明显降低(P<0.05),而对照组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盐酸氟桂嗪长程给药可提高脑梗死疗效且可降低复发率,亦可降低血粘度、血脂、纤维蛋白原及血小板聚集率等脑梗死发病相关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氟桂嗪 脑梗死 复发
下载PDF
血清Klotho蛋白水平与冠状动脉诊治术后对比剂肾病发生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古兴元 魏学标 +2 位作者 黄雨晴 马墩亮 余丹青 《中华生物医学工程杂志》 CAS 2015年第2期145-148,共4页
目的:评价血清Klotho蛋白水平在冠状动脉诊治患者术后对比剂肾病(CIN)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录2013年3月至2014年10月因胸闷在本院心血管内科病房住院的患者110例,根据术后肌酐水平,将患者分为CIN组(n=31)和对照组(n=79)。酶联... 目的:评价血清Klotho蛋白水平在冠状动脉诊治患者术后对比剂肾病(CIN)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录2013年3月至2014年10月因胸闷在本院心血管内科病房住院的患者110例,根据术后肌酐水平,将患者分为CIN组(n=31)和对照组(n=79)。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患者血清Klotho水平,观察两组患者血清Klotho蛋白水平与CIN相关高危因素年龄、肌酐、血糖水平的相关性,以及Klotho蛋白水平对CIN的预测价值。结果与对照组相比,CIN组患者的血清Klotho蛋白水平显著下降(0.48±0.18比0.33±0.21,P=0.00)。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清Klotho蛋白水平与年龄(r=-0.34)、空腹血糖(r=-0.38)、糖化血红蛋白(r=-0.24)和血肌酐(r=-0.48)呈显著负相关(均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血清Klotho蛋白水平、年龄对CIN有影响(均P〈0.05)。结论血清Klotho浓度检测可能有助于冠状动脉介入诊治患者CIN的诊断,是具有应用前景的一个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LOTHO蛋白 肌酐 造影剂肾病 相关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