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ML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复发应用FLAG方案联合G-DLI的疗效研究
1
作者 曹海洲 段显琳 +8 位作者 袁海龙 曲建华 王蕾 徐建丽 王新有 刘颖 陈刚 古力巴旦木.艾则孜 江明 《重庆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9期4045-4047,共3页
目的观察急性髓系白血病(AML)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血液学复发,应用FLAG方案联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动员的供者淋巴细胞输注(G-DLI)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对于接受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PBSCT)后复发的患者,给... 目的观察急性髓系白血病(AML)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血液学复发,应用FLAG方案联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动员的供者淋巴细胞输注(G-DLI)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对于接受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PBSCT)后复发的患者,给予FLAG方案化疗后在白细胞降至最低点时给予G-DLI,观察白血病缓解及生存情况,并通过PubMed等检索进行文献复习。结果 3例移植术后复发接受FLAG方案联合G-DLI治疗者均再次获得完全缓解(CR)。1例G-DLI后无病存活(DFS)13个月,后出现中枢复发,但骨髓一直处于缓解状态,23个月后因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总生存(OS)为23个月。GDLI后发生皮肤Ⅱ度急性高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及肝脏Ⅰ度急性GVHD,经处理后控制,未发生慢性GVHD。1例G-DLI后12个月再次骨髓复发,放弃治疗于1个月后死亡,DFS及OS分别为12、13个月。G-DLI后发生局限性皮肤慢性GVHD,给予小剂量免疫抑制剂后得到控制。1例G-DLI后无病存活至今,DFS为16个月。G-DLI后发生局限性皮肤慢性GVHD,给予小剂量免疫抑制剂后得到控制。结论 FLAG方案联合G-DLI可能是AML行allo-HSCT术后复发的有效治疗方式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髓细胞 急性 FLAG 供者淋巴细胞输注
下载PDF
白血病化疗后粒细胞缺乏伴真菌感染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5
2
作者 古力巴旦木.艾则孜 袁海龙 +2 位作者 曹海洲 陈刚 曲建华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017-1019,共3页
目的探讨白血病化疗后粒细胞缺乏伴真菌感染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为临床白血病治疗提供药物治疗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8月-2014年10月医院收治的120例白血病化疗后粒细胞缺乏伴真菌感染患者临床资料;所有中性粒细胞〈0.5×10^9/... 目的探讨白血病化疗后粒细胞缺乏伴真菌感染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为临床白血病治疗提供药物治疗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8月-2014年10月医院收治的120例白血病化疗后粒细胞缺乏伴真菌感染患者临床资料;所有中性粒细胞〈0.5×10^9/L患者均应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白血病粒细胞缺乏伴发热患者首先经验性抗细菌治疗,直至获得准确的病原学培养结果选用抗菌药物;对疑似真菌感染的患者,先给予氟康唑治疗5~12d;拟诊或临床诊断以及确诊真菌感染后分层使用抗真菌药物;调查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采用SPSS 20.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20例感染患者检出真菌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占60.8%;经抗真菌药物治疗后治疗有效112例,有效率为93.3%;治疗24~48h后体温下降,临床症状有所改善;患者应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3~5d后,血白细胞升至1.0×10^9/L以上,中性粒细胞升至0.5×10^9/L以上;8例患者因感染性休克死亡,病死率6.7%;16例发生不良反应,发生率13.3%。结论白血病患者化疗后粒细胞缺乏伴真菌感染患者,应根据病原菌鉴定和药敏试验的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并对真菌感染患者采用预防性抗真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化疗 粒细胞缺乏 真菌感染 抗菌药物
原文传递
血液肿瘤患者感染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性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袁海龙 古力巴旦木.艾则孜 +3 位作者 曹海洲 曲建华 段显琳 江明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812-814,共3页
目的探讨血液肿瘤患者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为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2012年7月医院1 249例血液肿瘤患者临床资料,对其血液样本的采集、培养的病原菌进行鉴定,并分析其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结果 1... 目的探讨血液肿瘤患者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为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2012年7月医院1 249例血液肿瘤患者临床资料,对其血液样本的采集、培养的病原菌进行鉴定,并分析其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结果 1 249例患者血培养标本分离出病原菌127株,其中革兰阴性菌89株占66.9%,以大肠埃希菌34株26.8%、铜绿假单胞菌16株12.6%、肺炎克雷伯菌15株11.8%为主,革兰阳性菌36株占28.3%,以表皮葡萄球菌11株8.7%、金黄色葡萄球菌8株6.3%、屎肠球菌6株4.7%为主,真菌7株占4.8%,以热带假丝酵母菌4株3.2%为主;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为100.0%,铜绿假单胞菌对阿米卡星的耐药率为93.8%,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为100.0%,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利奈唑胺、万古霉素、喹奴普汀/达福普汀的耐药率均为100.0%。结论血液肿瘤患者感染的病原菌种类较多、耐药率较高,做好病原菌耐药性及时监测和抗菌药物的正确选择,对控制血液感染起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肿瘤 患者 感染 病原菌 耐药性
原文传递
氟达拉滨联合环磷酰胺对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疗效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袁海龙 古力巴旦木.艾则孜 +2 位作者 曹海洲 陈刚 曲建华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06-308,共3页
目的观察氟达拉滨联合环磷酰胺对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疗效及对外周血Th17和Treg细胞比例的影响。方法 200例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00例和试验组100例。对照组患者第1~3天静脉滴注氟达拉滨25 mg·m^(-2);试验组... 目的观察氟达拉滨联合环磷酰胺对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疗效及对外周血Th17和Treg细胞比例的影响。方法 200例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00例和试验组100例。对照组患者第1~3天静脉滴注氟达拉滨25 mg·m^(-2);试验组第1~3天静脉滴注氟达拉滨25 mg·m^(-2)和环磷酰胺250 mg·m^(-2)。2组均4周为1个周期,治疗2个周期。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外周血Th17和Treg细胞比例。结果试验组患者总改善率为98.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0%(P<0.05)。试验组患者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9.0%(P<0.05)。试验组患者Th17细胞和Treg细胞状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氟达拉滨联合环磷酰胺能够有效地治疗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并能显著改善外周血Th17和Treg细胞比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达拉滨 环磷酰胺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TH17 TREG细胞
原文传递
Castleman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袁海龙 古力巴旦木.艾则孜 +4 位作者 曲建华 曹海洲 段显琳 徐建丽 陈刚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3期2446-2448,共3页
目的探讨Castleman病的临床表现、病理特点、治疗方法以及转归等。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1年3月至2014年5月在我院诊治的10例Castleman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病理及治疗等资料。结果 10例患者中,男性4例,女性6例;中位年龄44岁(30... 目的探讨Castleman病的临床表现、病理特点、治疗方法以及转归等。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1年3月至2014年5月在我院诊治的10例Castleman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病理及治疗等资料。结果 10例患者中,男性4例,女性6例;中位年龄44岁(30~71岁);单中心型(UCD)1例,广泛型(MCD)9例;浆细胞型3例(30%),透明血管型7例(70%),无混合型,其中1例UCD患者为透明血管型。1例UCD患者手术后治愈,1例患者MCD未接受化疗,8例患者化疗患者,其中1例完全缓解,6例病情稳定,1例疾病进展。无患者转变为淋巴瘤。随访中位时间为26.5月(13~64月),死亡患者1例,3年预期总体生存率为84.3%。结论 CD临床表现多样,诊断主要依靠病理。UCD治疗效果较好,MCD化疗及单克隆抗体治疗效果欠佳,缓解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STLEMAN病 人类8型疱疹病毒 治疗 预后
原文传递
2013-2014年新疆某医院血液科感染病原菌分布 被引量:3
6
作者 古力巴旦木.艾则孜 曹海洲 +1 位作者 陈刚 袁海龙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16年第1期75-77,共3页
目的对血液科住院患者中病原微生物检出率进行分析,了解病原菌分布情况,为临床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3-2014年从血液科住院患者中临床分离出的病原菌分布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 2 303例患者中临床分离出病原菌220株。感染病原... 目的对血液科住院患者中病原微生物检出率进行分析,了解病原菌分布情况,为临床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3-2014年从血液科住院患者中临床分离出的病原菌分布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 2 303例患者中临床分离出病原菌220株。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47.27%),其次是革兰阳性菌(38.18%)和真菌(14.55%)。在不同的标本中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真菌的检出率不一,血培养及痰培养的阳性率较高。结论血液病患者合并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应采取综合性的治疗措施,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病 医院感染 病原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