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明代类书的礼学知识及其海外影响:以《三才图会》为中心
1
作者
古宏韬
《人文论丛》
2024年第1期150-161,共12页
明代类书以图文并茂见长,多种明代类书中收录了礼仪文化相关的内容。由松江学者王圻父子编纂的大型类书《三才图会》,是明代类书的典型代表之一。该书礼文化内容的编写依托于编者王圻的礼学背景,与王氏对经学和明代学风的理解关系密切...
明代类书以图文并茂见长,多种明代类书中收录了礼仪文化相关的内容。由松江学者王圻父子编纂的大型类书《三才图会》,是明代类书的典型代表之一。该书礼文化内容的编写依托于编者王圻的礼学背景,与王氏对经学和明代学风的理解关系密切。书中旁征博引,汇集了大量宋元明时期以来的礼学及礼文化知识,囊括了相关的地理、宫室、礼器、服饰、乐舞、制度、图谱等多种内容,反映出宋明儒家的一部分礼学思想和成果。《三才图会》多样化的图文资料,使其自明代以来广受好评,并传播至海外的东亚各地。仿照《三才图会》编成的《和汉三才图会》等日本类书,从该书中借鉴和接受了中国的礼仪文化,促进中华文化与当地思想文化的交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才图会》
礼学
礼文化
王圻
《和汉三才图会》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王夫之“夷夏之辨”的两种主体批判--以其对许衡的评论为中心
2
作者
古宏韬
《哲学评论》
2021年第1期58-71,共14页
在近代前夜的中国,以元朝、清朝建立为契机,士人阶层不断审视华夏文化的民族价值观。元代名士许衡的学说对中国社会影响深远,而他出仕元朝的身份则长期引起争议。清初学者王夫之经历了明亡清兴的剧变,其民族思想主张较为激进,坚持排斥...
在近代前夜的中国,以元朝、清朝建立为契机,士人阶层不断审视华夏文化的民族价值观。元代名士许衡的学说对中国社会影响深远,而他出仕元朝的身份则长期引起争议。清初学者王夫之经历了明亡清兴的剧变,其民族思想主张较为激进,坚持排斥夷狄的思想斗争。王夫之在其“夷夏之辨”的民族史论中,将矛头指向了以许衡为代表的先代思想家,围绕两种主体——儒者和商人阶层的历史地位展开批判。他强调儒者应承担民族兴亡的责任,而商贾则是与夷狄和异端同流的人群。这些对特定社会主体的批判,一方面有过激之处,一方面表明王夫之的民族思想重视具体的“人”在历史进程中发挥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夫之
民族思想
许衡
儒者
商人阶层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生祭文学”研究
3
作者
古宏韬
《人文论丛》
2020年第1期205-213,共9页
自祭文和生祭文是中国传统哀祭文的变体,其祭祀对象是没有死亡而尚在人间的自己或者他人。这两种祭文构成的文学种类,可以合称为"生祭文学",在以往的文学研究中对之关注极少。生祭文学的义理诉求,可以从两大方面予以揭示:一...
自祭文和生祭文是中国传统哀祭文的变体,其祭祀对象是没有死亡而尚在人间的自己或者他人。这两种祭文构成的文学种类,可以合称为"生祭文学",在以往的文学研究中对之关注极少。生祭文学的义理诉求,可以从两大方面予以揭示:一是个人的生死观念,二是遗民群体的国家情怀。由自祭文可以看出作者的"临终焦虑"和自娱自嘲,而生祭文则更多地透露出作者的遗民情结。在宋元之际、明清之际等改朝换代时期,生祭文学尤为发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祭文
生祭文
生祭文学
生死观
遗民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祭文与近世东亚中华文化圈的演进
4
作者
古宏韬
《中国文化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59-168,共10页
中国祭文历史传统悠久,其代表着中国国家礼仪的发展历程,以及反映士人、民众对待生死离合时的思想感情,是礼俗文化的文字载体。与中国明清时期同时的东亚各国,在迎来近代历史的曙光前,不同程度地吸纳中国汉文祭文的书写和应用方式,并将...
中国祭文历史传统悠久,其代表着中国国家礼仪的发展历程,以及反映士人、民众对待生死离合时的思想感情,是礼俗文化的文字载体。与中国明清时期同时的东亚各国,在迎来近代历史的曙光前,不同程度地吸纳中国汉文祭文的书写和应用方式,并将其融入各自的文化之中。通过他们的祭文,或可看到继承和发扬自中国礼制的精神,或可传达出其自身的思想路径、人际关系和风俗本土化等趋势。根据朝鲜、日本、越南等地的不同情况,祭文也反映出独特的形态,通过对这些文本之特殊性、普遍性的解读,可以管窥东亚近世中华文化圈生态的面貌与走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祭文
东亚
中华文化圈
朝鲜
日本
越南
原文传递
题名
明代类书的礼学知识及其海外影响:以《三才图会》为中心
1
作者
古宏韬
机构
南通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法学院)
出处
《人文论丛》
2024年第1期150-161,共12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传统礼仪文化通史研究”(18ZDA021)
南通大学博士启动基金“礼俗视角下的东亚历史人物崇拜研究”(135449601089)
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明代以来中日‘图会’文献的区域文化研究”(2023SJYB1691)阶段性成果。
文摘
明代类书以图文并茂见长,多种明代类书中收录了礼仪文化相关的内容。由松江学者王圻父子编纂的大型类书《三才图会》,是明代类书的典型代表之一。该书礼文化内容的编写依托于编者王圻的礼学背景,与王氏对经学和明代学风的理解关系密切。书中旁征博引,汇集了大量宋元明时期以来的礼学及礼文化知识,囊括了相关的地理、宫室、礼器、服饰、乐舞、制度、图谱等多种内容,反映出宋明儒家的一部分礼学思想和成果。《三才图会》多样化的图文资料,使其自明代以来广受好评,并传播至海外的东亚各地。仿照《三才图会》编成的《和汉三才图会》等日本类书,从该书中借鉴和接受了中国的礼仪文化,促进中华文化与当地思想文化的交融。
关键词
《三才图会》
礼学
礼文化
王圻
《和汉三才图会》
分类号
I20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王夫之“夷夏之辨”的两种主体批判--以其对许衡的评论为中心
2
作者
古宏韬
机构
武汉大学哲学学院
出处
《哲学评论》
2021年第1期58-71,共14页
文摘
在近代前夜的中国,以元朝、清朝建立为契机,士人阶层不断审视华夏文化的民族价值观。元代名士许衡的学说对中国社会影响深远,而他出仕元朝的身份则长期引起争议。清初学者王夫之经历了明亡清兴的剧变,其民族思想主张较为激进,坚持排斥夷狄的思想斗争。王夫之在其“夷夏之辨”的民族史论中,将矛头指向了以许衡为代表的先代思想家,围绕两种主体——儒者和商人阶层的历史地位展开批判。他强调儒者应承担民族兴亡的责任,而商贾则是与夷狄和异端同流的人群。这些对特定社会主体的批判,一方面有过激之处,一方面表明王夫之的民族思想重视具体的“人”在历史进程中发挥的作用。
关键词
王夫之
民族思想
许衡
儒者
商人阶层
Keywords
Wang Fuzhi
national thought
Xu Heng
Confucian
merchant class
分类号
B249.2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生祭文学”研究
3
作者
古宏韬
机构
武汉大学国学院
出处
《人文论丛》
2020年第1期205-213,共9页
文摘
自祭文和生祭文是中国传统哀祭文的变体,其祭祀对象是没有死亡而尚在人间的自己或者他人。这两种祭文构成的文学种类,可以合称为"生祭文学",在以往的文学研究中对之关注极少。生祭文学的义理诉求,可以从两大方面予以揭示:一是个人的生死观念,二是遗民群体的国家情怀。由自祭文可以看出作者的"临终焦虑"和自娱自嘲,而生祭文则更多地透露出作者的遗民情结。在宋元之际、明清之际等改朝换代时期,生祭文学尤为发达。
关键词
自祭文
生祭文
生祭文学
生死观
遗民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祭文与近世东亚中华文化圈的演进
4
作者
古宏韬
机构
南通大学文学院
出处
《中国文化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59-168,共10页
文摘
中国祭文历史传统悠久,其代表着中国国家礼仪的发展历程,以及反映士人、民众对待生死离合时的思想感情,是礼俗文化的文字载体。与中国明清时期同时的东亚各国,在迎来近代历史的曙光前,不同程度地吸纳中国汉文祭文的书写和应用方式,并将其融入各自的文化之中。通过他们的祭文,或可看到继承和发扬自中国礼制的精神,或可传达出其自身的思想路径、人际关系和风俗本土化等趋势。根据朝鲜、日本、越南等地的不同情况,祭文也反映出独特的形态,通过对这些文本之特殊性、普遍性的解读,可以管窥东亚近世中华文化圈生态的面貌与走向。
关键词
祭文
东亚
中华文化圈
朝鲜
日本
越南
Keywords
memorial ceremony
East Asia
Chinese cultural circle
Korea
Japan
Vietnam
分类号
I26 [文学—中国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明代类书的礼学知识及其海外影响:以《三才图会》为中心
古宏韬
《人文论丛》
202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王夫之“夷夏之辨”的两种主体批判--以其对许衡的评论为中心
古宏韬
《哲学评论》
2021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生祭文学”研究
古宏韬
《人文论丛》
2020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祭文与近世东亚中华文化圈的演进
古宏韬
《中国文化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