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家庭访视对老年慢性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古彩兰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16年第12期2285-2286,共2页
筛选2015年1月~2016年1月社区内就诊的老年慢性病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仅接受一般随访调查与健康指导,观察组患者则接受社区家庭访视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管理干预3个月后的... 筛选2015年1月~2016年1月社区内就诊的老年慢性病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仅接受一般随访调查与健康指导,观察组患者则接受社区家庭访视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管理干预3个月后的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前躯体功能、躯体角色、机体疼痛、健康状况、生命力、心理健康、情感角色、社会功能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各项生活质量项目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实施家庭访视管理,可有效改善患者心理健康状态以及社会功能,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家庭访视 老年慢性病 生活质量 应用价值
下载PDF
协同护理模式对社区慢性病患者的管理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古彩兰 《中国医药科学》 2019年第5期132-135,共4页
目的探究协同护理模式对社区慢性病患者的管理效益。方法本研究通过随机抽样的方式将150例慢性病患者平均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协同护理,对比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采用协同护理后的护理满意度高达... 目的探究协同护理模式对社区慢性病患者的管理效益。方法本研究通过随机抽样的方式将150例慢性病患者平均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协同护理,对比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采用协同护理后的护理满意度高达96%,明显的高于对照组的68%,观察组护理后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提高,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评分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社区慢性病患者采用协同护理可以明显的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少患者不良情绪,提高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同护理 社区管理 生活质量 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 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
下载PDF
103例老药新用辅助治疗支气管哮喘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古彩兰 《亚太传统医药》 2014年第1期107-108,共2页
目的:探讨西咪替丁老药新用辅助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3例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51,采用糖皮质激素、沙丁胺醇以及吸氧等综合治疗)和实验组(n=52,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西咪替丁),治疗14天后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目的:探讨西咪替丁老药新用辅助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3例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51,采用糖皮质激素、沙丁胺醇以及吸氧等综合治疗)和实验组(n=52,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西咪替丁),治疗14天后比较两组疗效。结果: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4.3%,显著低于实验组的96.2%(P<0.05);实验组发生消化道症状22次,对照组47次,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支气管哮喘采用经典方法治疗,再辅以西咪替丁老药新用,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咪替丁 支气管哮喘 老药新用 辅助治疗
下载PDF
依那普利联合前列腺素E_1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
4
作者 古彩兰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第14期219-220,共2页
目的研究依那普利联合前列腺素El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本文选取收治的96例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仅用依那普利;观察组是由两种药物结合使用,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的疗效以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前所... 目的研究依那普利联合前列腺素El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本文选取收治的96例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仅用依那普利;观察组是由两种药物结合使用,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的疗效以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前所测的三项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患者的24h尿微量白蛋白和治疗前相比显著降低(P<0.01),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而另外的两个指标尿素氮和肌酐均无显著性变化(P>0.05)。结论研究表明两种药物结合使用治疗糖尿病肾病疗效较好,不良反应较少,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素E1 糖尿病肾病 依那普利
下载PDF
双因素理论在基层医务人员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5
作者 古彩兰 叶运梅 朱小芳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1年第7期223-225,共3页
观察双因素理论在基层医务人员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9年8月~2020年8月期间随机选取宝安区中心医院基层医务人员100例为研究对象,以抛硬币分组方法把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实验组在... 观察双因素理论在基层医务人员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9年8月~2020年8月期间随机选取宝安区中心医院基层医务人员100例为研究对象,以抛硬币分组方法把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实验组在实施常规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基础上再联合实施双因素理论管理模式,实施后一年后,比较分析两组基层医务人员的职业倦怠评分、躯体症状评分、薪酬待遇满意度评分、患者满意度评分、工作积极评分和抑郁焦虑评分。结果:实施前,实验组的职业倦怠评分、薪酬待遇满意度评分、躯体症状评分、患者满意度评分、工作积极评分和抑郁焦虑评分跟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临床实施之后,两组研究对象的抑郁焦虑、躯体症状和职业倦怠都均低于干预临床实施之前,并且实验组的研究对象的抑郁焦虑、躯体症状和职业倦怠下降幅度值都均低于对照组的研究对象 (P<0.05);两组研究对象的工作积极、患者满意度和薪酬待遇满意度都均高于干预临床实施之前,并且实验组研究对象的患者满意度、工作积极及薪酬待遇满意度升高程度都均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双因素理论在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基层医务人员管理中的应用,可调节基层医务人员心理健康,也可调动基层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提高医护服务质量及患者满意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理 双因素理论 心理健康 基层 医务人员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