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SA二维和三维测量技术在solitaire AB型支架治疗颅内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古振云 马朝晖 《医疗装备》 2016年第13期121-122,共2页
为探讨DSA二维和三维图像测量技术在solitaire AB型支架治疗颅内动脉狭窄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对92例缺血性颅内动脉狭窄,行solitaire AB型支架治疗的患者,应用DSA图像测量技术对其颅内动脉进行测量和狭窄分析。测量结果准确,手术达到了... 为探讨DSA二维和三维图像测量技术在solitaire AB型支架治疗颅内动脉狭窄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对92例缺血性颅内动脉狭窄,行solitaire AB型支架治疗的患者,应用DSA图像测量技术对其颅内动脉进行测量和狭窄分析。测量结果准确,手术达到了良好的治疗效果。DSA图像测量技术对颅内动脉支架术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可准确评估血管狭窄情况,对介入医师选择合适的扩张球囊和支架等介入材料起到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狭窄 DSA图像测量 SOLITAIRE AB型支架
下载PDF
机械取栓与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动脉闭塞单中心回顾性对照研究 被引量:24
2
作者 马朝晖 李贵福 +13 位作者 尤劲松 朱吉祥 罗望池 张迎光 郭建文 陈发军 石尧 薛道金 张佛明 文龙龙 朱文燕 古振云 黄燕 李铁林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406-411,共6页
目的对比分析机械取栓与动脉溶栓血管再通方法对于治疗急性脑动脉闭塞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比较分析2005年5月至2014年5月期间行动脉溶栓及机械取栓患者,比较其发病到入院时间、入院到穿刺时间以及穿刺到获得再通时间、血管再通率... 目的对比分析机械取栓与动脉溶栓血管再通方法对于治疗急性脑动脉闭塞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比较分析2005年5月至2014年5月期间行动脉溶栓及机械取栓患者,比较其发病到入院时间、入院到穿刺时间以及穿刺到获得再通时间、血管再通率TICI评分、患者术前及出院时NIHSS评分变化、90d时MRS评分、颅内出血发生率、死亡率。结果机械取栓组102例,动脉溶栓组50例,两组在发病入院时间(300 min vs.120 min,Z=-5.704,P=0.000),穿刺到再通时间(30 min vs.65 min,Z=-5.011,P=0.001)存在统计学差异,机械取栓组明显优于动脉溶栓组。两组在血管再通率(91.2%vs.60.0%,P=0.01)、总出血率(21.7%vs.36.0%,P=0.046)、死亡率(16.6%vs.26.0%,P=0.043)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机械取栓组明显优于动脉溶栓组。两组90d时症状性出血率(12%vs.16%,P=0.055)、NIHSS评分变化(3 vs.4,Z=-0.236,P=0.823)、90d时良好预后率(48.2%vs.46.0%,P=0.823)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机械取栓组的支架放置率高于动脉溶栓组(22.5%vs.8.0%,P=0.018)。两组责任血管分层比较:机械取栓组颈内动脉(81.8%vs.55.6%,P=0.048)、基底动脉(93.1%vs.55.6%,P=0.032)、大脑中动脉(97.5%vs.60%,P=0.026)的血管再通率明显高于动脉溶栓组,机械取栓组颈内动脉(13.8%vs.33.3%,P=0.001)、基底动脉(13.8%vs.22.2%,P=0.011)的症状性出血率明显低于动脉溶栓组。机械取栓组大脑中动脉死亡率显著低于动脉溶栓组(2.5%vs.20.0%,P=0.000)。机械取栓组基底动脉良好预后率明显高于动脉溶栓组(41.3%vs.22.2%,P﹤0.01)。结论对于急性脑动脉闭塞患者的血管内治疗,机械取栓相比动脉溶栓有更宽的时间窗,更高的再通率和更好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卒中 溶栓 机械取栓 脑动脉闭塞
下载PDF
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在动脉瘤诊疗中的应用
3
作者 古振云 马朝晖 《医疗装备》 2016年第15期119-120,共2页
目的探讨三维DSA技术在动脉瘤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88例蛛网膜下腔出血、脑梗死或头痛头晕查因的患者,行DSA检查确诊为动脉瘤,所有患者对载瘤血管行三维旋转造影,对动脉瘤分析测量并进行介入栓塞治疗。结果三维造影可立体观察... 目的探讨三维DSA技术在动脉瘤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88例蛛网膜下腔出血、脑梗死或头痛头晕查因的患者,行DSA检查确诊为动脉瘤,所有患者对载瘤血管行三维旋转造影,对动脉瘤分析测量并进行介入栓塞治疗。结果三维造影可立体观察动脉瘤,清晰显示瘤体形态、瘤颈以及与周围血管的关系,88例患者动脉瘤均完全栓塞,效果良好。讨论三维DSA技术可帮助介入医师全方位了解动脉瘤的情况,根据三维立体影像可选择最佳工作角度和介入材料,以及对微导管头端重塑最佳形态,对动脉瘤的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脑血管造影 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
下载PDF
颈动脉支架术后并发症--高灌注综合征九例的护理 被引量:8
4
作者 朱文燕 陈燕华 +1 位作者 古振云 马朝晖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729-731,共3页
目的探讨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后高灌注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及护理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20例颈内动脉支架植入后9例出现高灌注综合征的临床资料及其护理过程,治疗方法包括适度控制血压、减轻脑水肿、监护脑血流、镇静、停用及减少抗血小板药物... 目的探讨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后高灌注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及护理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20例颈内动脉支架植入后9例出现高灌注综合征的临床资料及其护理过程,治疗方法包括适度控制血压、减轻脑水肿、监护脑血流、镇静、停用及减少抗血小板药物等综合措施,护理上予以密切观察患者血压、临床症状以及配合医师控制血压、动态复查相关检查等。结果 9例患者中,8例完全恢复出院,1例死亡。结论高灌注综合征的护理要点是密切配合医师控制血压、保证适度的脑血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狭窄 颈动脉支架植入术 高灌注综合征 护理
下载PDF
超液化碘油和Glubran胶超选择性术前栓塞脑膜瘤6例效果观察 被引量:3
5
作者 罗望池 古振云 +5 位作者 朱吉祥 马朝晖 石尧 陈发军 李贵福 黄燕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850-852,共3页
目的探讨超液化碘油和Glubran胶超选择性术前栓塞脑膜瘤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6例最大径大于4 cm的脑膜瘤脑血管造影检查,4例为颈内、外动脉双重供血,2例为单纯颈外动脉供血,行术前栓塞,先以超液化碘油注入,在肿瘤内弥散,再以Glubran... 目的探讨超液化碘油和Glubran胶超选择性术前栓塞脑膜瘤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6例最大径大于4 cm的脑膜瘤脑血管造影检查,4例为颈内、外动脉双重供血,2例为单纯颈外动脉供血,行术前栓塞,先以超液化碘油注入,在肿瘤内弥散,再以Glubran胶栓塞供血动脉主干。结果超液化碘油和Glubran胶超选择性栓塞后,肿瘤染色完全消失2例,大部分消失4例。1例患者为后颅窝脑膜瘤伴梗阻性脑积水,完全栓塞后26 h出现意识模糊,随后突发呼吸停止,术中未见肿瘤内出血,考虑可能与栓塞后肿瘤膨胀导致梗阻性脑积水加重有关,出院时患者完全恢复。其余5例患者术中术后均无与栓塞操作有关的并发症。5例完全手术切除,1例大部分切除,患者术中出血较易控制。患者术后均顺利出院,随访1年无复发。结论超液化碘油和Glubran胶超选择性术前栓塞脑膜瘤是安全有效的介入治疗方法,能达到永久栓塞,有助于减少手术切除过程中失血,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手术并发症,但对于伴有梗阻性脑积水的后颅窝脑膜瘤术前栓塞应慎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膜瘤 术前栓塞 碘油
下载PDF
Penumbra血管抽吸装置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术中护理 被引量:3
6
作者 朱文燕 古振云 +1 位作者 郭建文 陈燕华 《海南医学》 CAS 2014年第16期2493-2495,共3页
目的探讨Penumbra血管抽吸装置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术中护理要点。方法 15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采用Penumbra血管抽吸装置治疗,总结其术中护理经验。结果 15例患者中12例术中血流开通,3例因颅内血管迂曲或严重狭窄,配合使用Solita... 目的探讨Penumbra血管抽吸装置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术中护理要点。方法 15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采用Penumbra血管抽吸装置治疗,总结其术中护理经验。结果 15例患者中12例术中血流开通,3例因颅内血管迂曲或严重狭窄,配合使用Solitaire支架取栓,术中血流再通。术中护士、麻醉医师与手术医师配合良好,生命体征监护操作及记录良好,无手术器械递送错误,影像资料记录完整。结论 Penumbra血管抽吸装置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手术需要护士充分的术前准备和熟练的术中护理配合,护士掌握术中观察要点对顺利完成急诊取栓手术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numbra血管抽吸装置 脑卒中 介入治疗 护理
下载PDF
新型Solitaire ab型支架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 被引量:2
7
作者 李贵福 古振云 +6 位作者 罗望池 李铁林 朱吉祥 马朝晖 石尧 陈发军 黄燕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2年第7期316-317,共2页
目的观察Solitaire ab型支架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药物治疗无效的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病人的临床资料,共发现颅内动脉狭窄16处,其中位于前循环11处,位于后循环5处;均应用Solitaireab支架治疗。结果... 目的观察Solitaire ab型支架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药物治疗无效的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病人的临床资料,共发现颅内动脉狭窄16处,其中位于前循环11处,位于后循环5处;均应用Solitaireab支架治疗。结果术前血管狭窄度为60%~99%,平均(78.2±13.8)%,Gateway球囊扩张后残余狭窄度为(31.1±13.5)%,Solitire ab支架植入后残余狭窄度为(25.2±11.6)%,明显低于术前(P<0.05)。结论 Solitaire ab型支架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有较好的安全性和短期临床疗效,但其长期疗效还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狭窄 血管成形术 支架
下载PDF
经皮椎动脉血管腔内支架植入成形术治疗椎动脉狭窄28例
8
作者 朱吉祥 李贵福 +7 位作者 罗望池 尤劲松 马朝晖 陈发军 石尧 张佛明 朱文燕 古振云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4期3048-3049,共2页
循环卒中的主要原因是椎基底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后动脉粥样硬化所致狭窄可见于椎基底动脉任何部位,以椎动脉起始部最为多见。经皮椎动脉血管腔内支架植入成形术治疗椎动脉狭窄,取得了明显的临床效果。本文回顾性分析28例椎动脉狭窄... 循环卒中的主要原因是椎基底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后动脉粥样硬化所致狭窄可见于椎基底动脉任何部位,以椎动脉起始部最为多见。经皮椎动脉血管腔内支架植入成形术治疗椎动脉狭窄,取得了明显的临床效果。本文回顾性分析28例椎动脉狭窄患者行经皮椎动脉血管腔内支架植入成形术后的安全性和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动脉狭窄 支架植入 血管成形术
下载PDF
Wingspan支架在大脑中动脉狭窄的临床应用
9
作者 朱吉祥 胡采霞 +8 位作者 陈发军 李贵福 罗望池 尤劲松 石尧 马朝晖 张佛明 朱文燕 古振云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4期2779-2780,共2页
Wingspan支架是具有弹性、自膨、微导管输送的镍金属支架,是第一个专为治疗颅内动脉狭窄(ICAD)设计的自膨支架。本文将本科收治的12例Wingspan支架治疗的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收集我科... Wingspan支架是具有弹性、自膨、微导管输送的镍金属支架,是第一个专为治疗颅内动脉狭窄(ICAD)设计的自膨支架。本文将本科收治的12例Wingspan支架治疗的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收集我科2009年1月至2011年4月诊治的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12例,男4例,女8例,平均年龄50岁,所有患者均接受Wingspan支架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中动脉狭窄 支架 WINGSPAN
下载PDF
急性基底动脉闭塞血管内治疗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万灿 古振云 +4 位作者 吴燕玲 张佛明 梁思敏 戴英霞 尤劲松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91-97,125,共8页
目的研究影响急性基底动脉闭塞(aBAO)血管内治疗预后的因素,并评估各危险因素对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0年1月至2020年6月就诊于广东省中医院行血管内治疗的aBAO患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包括侧支评分、后循环侧支评分、后... 目的研究影响急性基底动脉闭塞(aBAO)血管内治疗预后的因素,并评估各危险因素对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0年1月至2020年6月就诊于广东省中医院行血管内治疗的aBAO患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包括侧支评分、后循环侧支评分、后循环CT血管成像(pc-CTA)评分、基底动脉CT血管成像(BATMAN)评分。根据术后90 d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结果,将所有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35例,mRS评分≤2分)和预后不良组(61例,mRS评分>2分)。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以评估各危险因素对血管内治疗后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共纳入96例行血管内治疗的aBAO患者,35例(36.46%)预后良好,61例(63.54%)预后不良。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入院时高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OR=1.068,95%CI:1.006~1.134)、入院时低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OR=0.748,95%CI:0.648~0.864)、高pc-CTA评分(OR=1.616,95%CI:1.212~2.153)、低BATMAN评分(OR=0.717,95%CI:0.578~0.889)是患者血管内治疗术后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结果显示,入院时NIHSS、GCS评分和术前pc-CTA、BATMAN评分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566(95%CI:0.455~0.686,P=0.285)、0.545(95%CI:0.420~0.663,P=0.467)、0.703(95%CI:0.597~0.809,P=0.001)、0.686(95%CI:0.579~0.793,P=0.003)。结论入院时高NIHSS评分、入院时低GCS评分、高pc-CTA评分、低BATMAN评分是aBAO血管内治疗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DSA检查结果的BATMAN评分对血管内治疗术后预后可能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仍需多中心大样本的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加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底动脉闭塞 血管内治疗 脑血管造影 预后 危险因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