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纤花香茶菜EMS突变体库构建及ISSR与SSR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刘靖 赵双双 +4 位作者 古敬锋 萧晓吉 谢文波 詹若挺 刘军民 《种子》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7-26,共10页
为筛选甲基磺酸乙酯(EMS)诱变处理纤花香茶菜种子的最佳处理条件,利用表型鉴定及ISSR和SSR双分子标记技术对典型表型变异植株进行分析,构建纤花香茶菜突变体库,为纤花香茶菜种质创新利用研究提供材料。结果表明,1.2%EMS处理7 h为纤花香... 为筛选甲基磺酸乙酯(EMS)诱变处理纤花香茶菜种子的最佳处理条件,利用表型鉴定及ISSR和SSR双分子标记技术对典型表型变异植株进行分析,构建纤花香茶菜突变体库,为纤花香茶菜种质创新利用研究提供材料。结果表明,1.2%EMS处理7 h为纤花香茶菜种子最佳诱变处理。利用EMS诱变处理3000粒纤花香茶菜种子,对得到的1262株成株期M 1代材料进行表型鉴定,共筛选出489株表型变异植株,变异频率为38.7%,表型变异性状包括高杆、矮杆、粗茎、细茎、分枝、多分枝、叶色深等。M 2代经表型鉴定初步筛选出4株性状优良的单株。ISSR分析结果表明,9条引物共扩增出72个等位基因位点,平均每条引物扩增出8个位点,多态性位点有54个,多态性比率为75.00%。22个表型变异植株和对照组的遗传相似系数变化范围为0.6389~0.8472;SSR分析结果表明,13对SSR引物共扩增得到86个等位基因位点,平均每条引物扩增出7.81个位点,多态性位点有54个,多态性比率为62.79%。22个表型变异植株和对照组的遗传相似系数变化范围为0.5905~0.8286。基于ISSR及SSR的聚类分析结果都表明,对照组基本上能与表型变异植株区分开,说明大部分诱变植株与对照组在分子水平上具有一定的遗传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花香茶菜 甲基磺酸乙酯诱变 突变体库 分子标记
下载PDF
溪黄草药材4种基原植物的UPLC特征图谱鉴别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萧晓吉 邱佳佳 +4 位作者 刘军民 赵双双 古敬锋 王德勤 詹若挺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23年第6期1038-1048,共11页
本研究采用UPLC法建立适用于鉴别溪黄草药材4种基原植物溪黄草Rabdosia serra(Maxim.)H.Hara、线纹香茶菜Rabdosia lophanthoides(Buch.-Ham.ex D.Don)H.Hara、纤花香茶菜Rabdosia lophanthoides var.graciliflora(Benth.)H.Hara和长叶... 本研究采用UPLC法建立适用于鉴别溪黄草药材4种基原植物溪黄草Rabdosia serra(Maxim.)H.Hara、线纹香茶菜Rabdosia lophanthoides(Buch.-Ham.ex D.Don)H.Hara、纤花香茶菜Rabdosia lophanthoides var.graciliflora(Benth.)H.Hara和长叶香茶菜Rabdosia stracheyi(Benth.ex Hook.f.)Hara的特征图谱,并结合特征图谱的相似度评价、聚类分析(cluster analysis,CA)、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以及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discriminate analysis,OPLS-DA)对4种基原植物的共有成分与差异性成分进行研究。从溪黄草、线纹香茶菜、纤花香茶菜和长叶香茶菜的特征图谱中分别标定了19、24、26、21个特征峰。除溪黄草外,其他3种基原植物各自样品的相似度较高;但是不同基原植物之间的相似度具有一定的差异性。通过CA、PCA可将溪黄草与其他3种基原植物明显区分,通过OPLS-DA可将线纹香茶菜、纤花香茶菜和长叶香茶菜区分。该研究建立的UPLC特征图谱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较全面地反映了溪黄草药材4种基原植物的化学成分,方法简便快速、专属性强,可为溪黄草药材的基原鉴别和质量分析与评价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溪黄草 特征图谱 化学计量学 基原鉴别
下载PDF
溪黄草药材基原植物及近缘植物ISSR-SCAR分子标记开发
3
作者 刘靖 孟爽爽 +6 位作者 刘军民 萧晓吉 古敬锋 龚彩玲 谢文波 赵双双 詹若挺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1400-1407,共8页
目的研究建立溪黄草药材基原植物及其近缘植物的特征性片段扩增区域(SCAR)分子标记技术,为溪黄草药材的基原鉴定提供新的分子鉴别手段。方法采集溪黄草药材的基原植物及其近缘植物共5种29个居群,采用简单序列重复区间扩增多态性(ISSR)... 目的研究建立溪黄草药材基原植物及其近缘植物的特征性片段扩增区域(SCAR)分子标记技术,为溪黄草药材的基原鉴定提供新的分子鉴别手段。方法采集溪黄草药材的基原植物及其近缘植物共5种29个居群,采用简单序列重复区间扩增多态性(ISSR)分子标记对代表居群的基因组DNA进行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获得ISSR特异性片段,经回收纯化、克隆、测序后,根据特异性片段测序结果设计可以直接用于它们高效鉴定的SCAR引物。结果采用14对ISSR引物对18个代表样本进行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获得4条特异性片段并成功转化为ISSR-SCAR分子标记,可分别用于特异性识别线纹香茶菜Rabdosia lophanthoides(Buch.-Ham.ex D.Don)H.Hara、长叶香茶菜R.stracheyi(Benth.Ex Hook.f.)Hara、溪黄草R.serra(Maxim.)H.Hara和显脉香茶菜R.nervosa(Hemsl.)C.Y.Wu et H.W.Li。结论建立的ISSR-SCAR分子标记条带清晰明亮,结果稳定,能够准确、快速鉴别溪黄草药材的基原植物及其近缘植物,为溪黄草药材基原的分子鉴别提供了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溪黄草药材基原植物 分子标记 简单序列重复区间扩增多态性 特异片段
原文传递
基于HPLC指纹图谱结合化学模式识别及多指标成分含量测定的鸡血藤种质资源品质综合评价 被引量:4
4
作者 萧晓吉 李苗苗 +5 位作者 古敬锋 赵双双 詹若挺 刘军民 韩正洲 马庆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123-1132,共10页
目的采用HPLC指纹图谱、化学模式识别和多指标成分含量测定相结合的方法,对不同居群鸡血藤药材进行综合质量研究,为其质量评价提供参考。方法收集了5个种源地共15个居群的鸡血藤药材样品,采用HPLC指纹图谱进行分析,结合相似度评价、聚... 目的采用HPLC指纹图谱、化学模式识别和多指标成分含量测定相结合的方法,对不同居群鸡血藤药材进行综合质量研究,为其质量评价提供参考。方法收集了5个种源地共15个居群的鸡血藤药材样品,采用HPLC指纹图谱进行分析,结合相似度评价、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进行不同居群鸡血藤药材质量评价,并测定原儿茶酸、儿茶素、表儿茶素、染料木素和芒柄花素5种指标性成分的含量,同时按照《中国药典》的热浸法测定不同居群鸡血藤样品的醇溶性浸出物。结果15个居群鸡血藤药材共标定了13个共有峰,经对照品比对指认了8个成分,指纹图谱相似度范围为0.692~0.984,具有较好的相似性;聚类分析将样品分为3类;主成分分析用3个主成分进行评价,综合得分显示,产自广东梅州、广西贺州和百色的鸡血藤质量较好;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筛选了不同产地鸡血藤药材的6个质量差异标志物,分别为芒柄花素、毛蕊异黄酮、染料木素、大豆苷元、色谱峰2和色谱峰3。含量测定结果表明不同产地鸡血藤药材中5种指标性成分含量存在明显差异;5种指标性成分的总含量与主成分综合得分存在明显相关性。结论将HPLC指纹图谱、化学模式识别和多指标成分含量测定相结合的方法不仅可为鸡血藤药材质量控制的综合评价提供参考,也为其种质资源的品质评价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血藤 指纹图谱 化学模式识别 含量测定 质量评价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