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联合评估在急诊分级分诊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1
作者 王蕾 谢小华 +6 位作者 陈晖 李嘉辉 彭刚刚 古楚旋 黄文龙 张剑 荣慧萍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933-935,共3页
[目的]探讨联合常规评估分诊法、改良早期预警评分法(MEWS)与疼痛数字评分量表(NRS)在急诊分级分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抽取我院475例急诊就诊病例,记录病例主诉、各项评估指标及经校准的分诊级别,将病例所有评估指标由2名护士采用常规... [目的]探讨联合常规评估分诊法、改良早期预警评分法(MEWS)与疼痛数字评分量表(NRS)在急诊分级分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抽取我院475例急诊就诊病例,记录病例主诉、各项评估指标及经校准的分诊级别,将病例所有评估指标由2名护士采用常规法(A组)、常规法+MEWS(B组)、常规法+MEWS+NRS(C组)分别进行再次病情分级,将再次分级结果与校准分级结果进行比较,计算3种方法分级结果的准确率、漏检率及判别病情差异性。[结果]2名护士采用C组方法分级的准确率(85.47%,82.53%)均高于A组法(82.11%,80.21%)和B组法(70.95%,77.05%)(P<0.05);3组方法对病情的判别结果存在差异。[结论]联合评估能更好地反映病情严重程度,在完善分诊评估内容的同时进一步提高急诊分级分诊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合评估 急诊 分级分诊 准确率 漏检率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 数字疼痛评分量表
下载PDF
联合评估式急诊预检分级分诊指标对病情级别判定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5
2
作者 谢小华 王蕾 +8 位作者 罗艳华 李嘉辉 谭薇 张剑 古楚旋 彭刚刚 黄文龙 潘璐 汪云云 《护士进修杂志》 2018年第12期1063-1065,共3页
目的应用Logistic模型探讨急诊分级分诊各监测指标对病情级别判别的影响及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7月我院500例急诊分诊病例,对比传统法监测指标(模型1)、"传统+早期预警评法(MEWS)+数字疼痛评分量表(NRS)"(模型2)两种... 目的应用Logistic模型探讨急诊分级分诊各监测指标对病情级别判别的影响及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7月我院500例急诊分诊病例,对比传统法监测指标(模型1)、"传统+早期预警评法(MEWS)+数字疼痛评分量表(NRS)"(模型2)两种方法建模的拟合优度,分析各指标对病情分级的临床意义。结果根据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对Ⅰ~Ⅳ级患者均有显著相关的监测指标有年龄、呼吸、NRS,其中对Ⅱ级患者有显著差异的有年龄(OR=1.053,95%CI 1.026~1.082)、呼吸(OR=1.504,95%CI 1.211~1.868)、NRS(OR=1.372,95%CI1.156~1.628);Ⅲ级患者有年龄(OR=1.037,95%CI 1.021~1.053)、呼吸(OR=1.373,95%CI 1.142~1.651)、NRS(OR=1.395,95%CI1.266~1.538);模型拟合优度比较显示,模型2拟合优度(OR=0.465)高于模型1(OR=0.387)。结论联合评估式分诊有利于优化传统预检分诊监测模式,建立更加便捷、准确、科学的监测指标模型,从而确保急危重症患者及时有效的救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GISTIC模型 联合评估 急诊预检分级分诊 病情评估 病情级别识别
下载PDF
抢救室护理组长的设立对危重病人抢救效果的影响研究
3
作者 张继文 陈晖 +2 位作者 林丽佳 古楚旋 李碧娥 《全科护理》 2019年第3期337-339,共3页
[目的]探究标准化抢救室护理组长的设立对危重病人抢救效果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将抢救室收治的236例危重症病人按照入院日期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11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设立抢救室护理组长进行危重病人抢救管... [目的]探究标准化抢救室护理组长的设立对危重病人抢救效果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将抢救室收治的236例危重症病人按照入院日期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11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设立抢救室护理组长进行危重病人抢救管理。对比两组危重症病人抢救时间、抢救成功率及满意度评分。[结果]研究组病人抢救室停留时间、进行相关检查时间及抢救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抢救成功率100例,抢救成功率84.75%,研究组抢救成功116例,抢救成功率为98.3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设立护理组长后,研究组病人家属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结论]抢救室护理组长的设立可缩短病人的抢救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促进病人家属满意度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重症 抢救室 护理组长 效果
下载PDF
时间目标管理缩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溶栓治疗时间窗的研究 被引量:27
4
作者 李丹卉 谢小华 +5 位作者 陈晖 黎小群 谭薇 张继文 古楚旋 王粉红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5年第23期2760-2763,共4页
目的:探讨时间目标管理对缩短患者到院至溶栓时间( DNT)的作用。方法对2014年8—10月期间院前接收42例疑似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AIS)患者从院前开始到急诊科溶栓期间实行时间目标管理,其他120接收的24例患者从进入急诊科开始,对管理... 目的:探讨时间目标管理对缩短患者到院至溶栓时间( DNT)的作用。方法对2014年8—10月期间院前接收42例疑似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AIS)患者从院前开始到急诊科溶栓期间实行时间目标管理,其他120接收的24例患者从进入急诊科开始,对管理后各阶段目标时间内项目完成合格率及DNT时间与管理前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院前接收发病3 h内的AIS疑似病例42例,按要求完成项目31例,合格率为73.8%;干预组接收38例,按要求完成项目35例,合格率为9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25,P 〈0.05)。干预组院前急诊科内、CT 检查、溶栓准备合格率分别为100%(38/38)、94.7%(18/19)、94.7%(18/19),均高于对照组的61.9%(26/42)、55.6%(10/18)、58.8%(10/1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8.095,5.727,4.779;P〈0.05)。对照组溶栓17例,DNT为(68.65±23.75)min,干预组溶栓19例,DNT为(38.37±6.16)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106,P〈0.01)。干预组溶栓患者中我院院前接收的与其他120接收的DNT比较:19例患者中,我院院前接收15例,DNT为(35.50±2.98) min,其他120接收4例,DNT为(46.40±5.68)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092,P〈0.05)。结论合理利用院前时间,将AIS患者溶栓干预流程前移,规范流程,对各环节进行时间目标管理,及时发现超时原因并加以改进,责任到人,可有效地缩短DNT时间,使患者获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 卒中 溶栓 时间目标管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