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室内甲醛深度脱除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1
作者 杨斐 李芬容 +5 位作者 赵萌 冷婷婷 刘霄 陈小开 古正刚 李贤胜 《化学世界》 CAS CSCD 2018年第1期10-17,共8页
甲醛作为一种常见的室内空气污染物,会对人体健康构成严重威胁,因而对其进行脱除显得尤为必要。综述了国内外净化室内甲醛技术的研究进展,对不同方法存在的优缺点进行简要阐述。物理法具有操作简单、成本低廉的优点,广泛应用于室内甲醛... 甲醛作为一种常见的室内空气污染物,会对人体健康构成严重威胁,因而对其进行脱除显得尤为必要。综述了国内外净化室内甲醛技术的研究进展,对不同方法存在的优缺点进行简要阐述。物理法具有操作简单、成本低廉的优点,广泛应用于室内甲醛的净化,但是存在处理效果不佳和二次污染的风险。生物法安全无污染,该方法作用速率缓慢,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大,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生物法的应用。化学法能有效克服物理法和生物法存在的缺点,还具有吸附剂易于再生及产物易于回收等优点,在净化室内甲醛方面具有较为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内空气污染 甲醛 吸附法 深度脱除技术 再生
下载PDF
泸沽湖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特征 被引量:4
2
作者 古正刚 吴敏 +2 位作者 卫蓉 陈炳发 宁平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11-115,136,共6页
分析泸沽湖表层沉积物的重金属Cu、Cr、Pb的含量及沉积物中N、C、H、S元素的含量和pH值,分别应用沉积物环境质量基准、地质积累指数、污染负荷指数分析评价沉积物的生态危害和重金属污染特征。结果显示,泸沽湖表层沉积物的pH平均值为7.5... 分析泸沽湖表层沉积物的重金属Cu、Cr、Pb的含量及沉积物中N、C、H、S元素的含量和pH值,分别应用沉积物环境质量基准、地质积累指数、污染负荷指数分析评价沉积物的生态危害和重金属污染特征。结果显示,泸沽湖表层沉积物的pH平均值为7.51。重金属Cu的浓度范围为12.78-156.13 mg/kg,Cr的浓度范围为2.41-154.09 mg/kg,Pb的浓度范围2.38-27.54 mg/kg。表层沉积物重金属的平均浓度为Cu〉Cr〉Pb。Cu、Cr、Pb之间没有显著相关性。泸沽湖表层沉积物的N、C、H、S元素的范围分别为0.17%-2.42%,2.09%-36.58%,0.77%-4.54%,0.13%-0.96%。Cr、Cu对总毒性单位的贡献值比较大,而Pb对总毒性单位的贡献值较小。地质累积指数分析表明泸沽湖沉积物尚未受到重金属Cu、Cr、Pb的污染。污染负荷指数法分析表明泸沽湖沉积物重金属污染尚处于基线范围之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泸沽湖 表层沉积物 重金属 沉积物环境质量基准 地质积累指数 污染负荷指数
下载PDF
滇池表层沉积物中Cu、Cr、Pb的分布特征 被引量:1
3
作者 古正刚 吴敏 +1 位作者 卫蓉 宁平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91-96,共6页
研究了滇池表层沉积物的重金属Cu、Cr、Pb的含量特征,结果显示,其中Cu的浓度范围为53.51~986.54 mg/kg,Cr的浓度范围24.01~74.62 mg/kg,Pb的浓度范围51.62~853.25 mg/kg,滇池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程度为Cu >Pb >Cr.三种重金... 研究了滇池表层沉积物的重金属Cu、Cr、Pb的含量特征,结果显示,其中Cu的浓度范围为53.51~986.54 mg/kg,Cr的浓度范围24.01~74.62 mg/kg,Pb的浓度范围51.62~853.25 mg/kg,滇池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程度为Cu >Pb >Cr.三种重金属总量之间均有极显著正相关性,重金属之间存在一定的同源性.应用层次聚类分析采样点可得到两大类,一类为中等污染的采样点包括观音山东、观音山西、罗家营、灰湾、草海中心采样点.另一类为严重污染的采样点包括断桥采样点.应用沉积物环境质量基准(SQGs)的三种基准分析可以得知滇池沉积物中的重金属Cu、Pb会经常对滇池沉积物中的底栖生物产生严重的毒理性影响.Cu和Pb对总毒性单位的贡献值比较大,而Cr对总毒性单位的贡献值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池 表层沉积物 重金属 沉积物环境质量基准
下载PDF
苯多羧酸分子标志物对生物炭吸附磷行为的表征
4
作者 张军 周丹丹 +5 位作者 常兆峰 王薇 李芳芳 刘洋 储刚 古正刚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82-389,共8页
生物炭因其具有多孔、比表面积较大、含氧官能团较为丰富且芳香性较强等优点而在农业面源污染控制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然而,生物炭应用于土壤后难以从土壤颗粒中分离出来,从而制约了其对农业面源污染物吸附行为的预测。分子标志物... 生物炭因其具有多孔、比表面积较大、含氧官能团较为丰富且芳香性较强等优点而在农业面源污染控制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然而,生物炭应用于土壤后难以从土壤颗粒中分离出来,从而制约了其对农业面源污染物吸附行为的预测。分子标志物技术在表征有机碳行为领域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苯多羧酸(Benzene polycarboxylic acids,BPCAs)分子标志物方法的引入,可为表征生物炭与磷之间相互作用提供新的视角。因此,本研究采用批量吸附实验,考察了烟秆和松木及其制备的生物炭对磷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随热解温度的升高,生物质及其生物炭中各BPCAs含量及苯六甲酸(Benzene hexacarboxylic acid,B6CA)对BPCA的贡献率随热解温度的升高而增加,生物炭的芳香缩合度不断增强;两类生物炭对磷的吸附量均随热解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其中400℃烟秆生物炭和200℃松木生物炭对磷的吸附量最大。表面含氧官能团的减少和静电排斥作用降低了生物炭对磷的吸附,而较大的比表面积使烟秆生物炭的吸附量高于松木生物炭。烟秆生物炭中B6CA含量高于松木生物炭,因此其对磷的吸附量较松木生物炭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苯多羧酸 分子标志物 吸附
下载PDF
柠檬酸对生物炭钝化污染土壤中重金属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7
5
作者 刘高洁 周丹丹 +3 位作者 李丽娜 陈异晖 古正刚 董慧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43-351,共9页
为了研究生物炭(BC)对重金属复合污染土壤的钝化效果以及环境条件变化后钝化产物的稳定性.在受Cd、Pb和Zn污染的土壤中添加不同比例的生物炭进行土培实验,两个月后,添加不同浓度的柠檬酸模拟植物根际环境条件,分析土壤环境条件变化后重... 为了研究生物炭(BC)对重金属复合污染土壤的钝化效果以及环境条件变化后钝化产物的稳定性.在受Cd、Pb和Zn污染的土壤中添加不同比例的生物炭进行土培实验,两个月后,添加不同浓度的柠檬酸模拟植物根际环境条件,分析土壤环境条件变化后重金属钝化产物的稳定性.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添加生物炭(5%和8%)显著提高了土壤的pH值、阳离子交换容量(CEC)、土壤有机质(SOM),而有效态重金属和重金属毒性浸出浓度均显著降低,且后者低于其国际标准.添加柠檬酸后,土壤pH值随柠檬酸浓度的增加呈现下降趋势;生物炭的添加比例一定时,有效态Cd(DTPA-Cd)和Cd的毒性浸出浓度(TCLP-Cd)随柠檬酸浓度的增加呈现先降低(2 mmol·kg-1)后升高(10、20 mmol·kg-1)的趋势,而有效铅(DTPA-Pb)和有效态锌(DTPA-Zn)随柠檬酸浓度的增加而上升.柠檬酸浓度一定时,有效态重金属和重金属毒性浸出浓度随生物炭的添加比例的增加而降低,当生物炭的添加比例大于5%时,TCLP-Cd和TCLP-Zn虽有所上升(与无柠檬酸相比),但均低于其国际标准.可见,生物炭可对重金属污染土壤进行有效修复,但随着环境条件的变化,被钝化的重金属会发生解吸和溶解释放,从而增强其生物有效性和环境风险,但当生物炭的添加比例较高时,会一定程度抑制重金属的解吸和溶解释放,Cd和Zn的环境风险仍处于可接受的安全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污染 钝化 土壤 柠檬酸 稳定性
下载PDF
基于APCS-MLR的宝象河沉积物重金属污染源解析 被引量:6
6
作者 史文昌 古正刚 +3 位作者 冯燕 吴雅楠 伍籼融 张志尚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51-59,共9页
解析重金属污染来源是河流污染防治的重要基础。该文以滇池宝象河干流为研究对象,采集并分析了Zn、Cu、Ni、Pb、Cr 5种常见重金属在活泼态(可交换态及碳酸盐结合态、铁锰氧化物结合态、有机结合态)和残渣态下的含量。在利用相关性分析... 解析重金属污染来源是河流污染防治的重要基础。该文以滇池宝象河干流为研究对象,采集并分析了Zn、Cu、Ni、Pb、Cr 5种常见重金属在活泼态(可交换态及碳酸盐结合态、铁锰氧化物结合态、有机结合态)和残渣态下的含量。在利用相关性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等分析方法的基础上,结合绝对主成分-多元线性回归受体模型(APCS-MLR)对其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来源进行了定量解析,结果表明:(1)研究区内5种重金属含量均超过背景值,其中Zn、Cu污染较为严重,Zn含量平均值为233.30 mg/kg,接近国家标准中土地污染筛选值250.00 mg/kg;Cu含量平均值为119.12 mg/kg,超过国家标准中土地污染筛选值100 mg/kg。(2)Zn、Ni、Pb、Cr污染主要来源于交通运输引起的大气沉降、汽油和油漆使用以及城市街道灰尘等;Cu污染主要来自农业农药使用和施肥、家畜养殖及农村生活垃圾等。(3)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结果说明,"交通源"对Zn、Cr、Ni、Pb的贡献率分别为106.199%、281.404%、117.563%和100.266%;"农业源"对Cu的贡献率为154.682%。该结果与已有研究结果的结论基本相同,表明该模型在解析重金属污染来源上具有很好的适用性,可对传统源分析方法结果进行补充和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源解析 绝对主成分-多元线性回归(APCS-MLR) 河流沉积物 滇池宝象河
下载PDF
基于初期雨水径流氮磷去除效果的生物滞留设施填料层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张彤 冯燕 +2 位作者 何明智 古正刚 柏茜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82-86,共5页
针对生物滞留设施对于初期雨水径流中磷与氨氮去除效果不佳的问题,设置了四组填料层改良装置。装置填料层中沙砾、红壤土、钢渣-稻壳炭组合填料比例分别为:1号,80%∶10%∶10%;2号,80%∶3%∶17%;3号,90%∶3%∶7%;4号,85%∶5%∶10%。通过... 针对生物滞留设施对于初期雨水径流中磷与氨氮去除效果不佳的问题,设置了四组填料层改良装置。装置填料层中沙砾、红壤土、钢渣-稻壳炭组合填料比例分别为:1号,80%∶10%∶10%;2号,80%∶3%∶17%;3号,90%∶3%∶7%;4号,85%∶5%∶10%。通过实验室模拟降雨初期径流,测得装置出水中磷与氨氮浓度、pH和装置的渗透系数,以确定改良型生物滞留设施去除磷与氨氮的去除效果,以及填料层的最优比例。研究结果表明:钢渣-稻壳炭组合填料对磷与氨氮的去除具有提升作用;4号装置去除磷与氨氮效果稳定,平均去除率大于85%,且出水pH以及渗透系数都符合相关规定,故选取沙砾、红壤土、组合填料比例为:85%∶5%∶10%为基质改良型生物滞留设施的最佳填料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绵城市 生物滞留设施 组合填料 填料层比例 氨氮
下载PDF
富营养化湖泊滇池疏浚底泥气化利用可行性分析 被引量:6
8
作者 吴桢芬 李世平 +3 位作者 李雯 罗会龙 古正刚 王霜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6年第1期64-68,共5页
在环境污染和资源短缺的双重压力下,富营养化湖泊疏浚底泥的资源化利用是污泥处理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本文以富营养化湖泊滇池疏浚底泥为例,对比分析了目前河湖底泥处置的各种方法.在此基础上,对滇池疏浚底泥进行采样及元素分析.元素分... 在环境污染和资源短缺的双重压力下,富营养化湖泊疏浚底泥的资源化利用是污泥处理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本文以富营养化湖泊滇池疏浚底泥为例,对比分析了目前河湖底泥处置的各种方法.在此基础上,对滇池疏浚底泥进行采样及元素分析.元素分析表明,滇池(特别是草海区)底泥中C、H含量较高,最高分别可达22.24%与2.98%.采用技术成熟的污泥气化装置,利用富营养化湖泊疏浚底泥可制取高热值和高含氢气量的底泥气化气.技术经济分析表明,富营养化湖泊滇池疏浚底泥气化在技术及经济上均可行,是较合理的湖泊底泥资源化利用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池底泥 富营养化 底泥气化 元素分析 资源化利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