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测算健康人十二经细胞外液阻抗左右侧失衡度(IBD-LRM)、表里经失衡度(IBD-EIM)、手足同名经失衡度(IBD-HFM),为经络诊断奠定基础。方法:纳入31名健康受试者,使用生物阻抗谱测量技术,将1~100 k Hz、200μA的恒定电流通过两个间距10...目的:测算健康人十二经细胞外液阻抗左右侧失衡度(IBD-LRM)、表里经失衡度(IBD-EIM)、手足同名经失衡度(IBD-HFM),为经络诊断奠定基础。方法:纳入31名健康受试者,使用生物阻抗谱测量技术,将1~100 k Hz、200μA的恒定电流通过两个间距10 cm的激励电极分别输入到受试者双侧十二经脉,使用位于激励电极之间的两个间距5cm的测量电极采集一段组织的电位和相位,然后使用Cole-Cole曲线拟合计算出十二经细胞外液阻抗,再分别计算其IBD-LRM、IBD-EIM、IBD-HFM及上述3项指标的失衡度绝对值。结果:大肠经、小肠经和膀胱经细胞外液阻抗左侧高于右侧(P<0.05,P<0.01)。十二经细胞外液IBD-LRM的均值为(4.0±1.4)%,IBD-LRM绝对值均值为(15.0±1.1)%,IBD-LRM绝对值最大者为膀胱经。IBD-EIM均值为(3.3±1.0)%,IBD-EIM绝对值均值为(17.9±1.6)%,IBD-EIM绝对值最大者为膀胱经-肾经。手厥阴、太阴和少阴经细胞外液阻抗值均小于同名足经。IBD-HFM均值为(-2.6±1.1)%,IBD-HFM绝对值均值为(19.7±1.7)%,IBD-HFM绝对值最大者为少阳经,阴经失衡比阳经大。细胞外液阻抗在左右侧之间和手足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健康人左右侧经脉的细胞外液存在一定差异,但比较接近,失衡度绝对值较低;表里经均值十分接近,失衡度绝对值中等;足经阻抗大于手经,失衡度绝对值较大。展开更多
目的:观察电热砭石和抽气罐干预合穴对同经原穴血流灌注量(blood perfusion,BP)的影响,探索精确测量和调节经络气血平衡的"精准针灸学"途径。方法:使用激光多普勒线扫描仪(LDLS)对31名健康受试者的心包经、三焦经、胆经及肝经...目的:观察电热砭石和抽气罐干预合穴对同经原穴血流灌注量(blood perfusion,BP)的影响,探索精确测量和调节经络气血平衡的"精准针灸学"途径。方法:使用激光多普勒线扫描仪(LDLS)对31名健康受试者的心包经、三焦经、胆经及肝经的(厥阴–少阳小循环)左右原穴的BP进行测量,计算其偏离标准值的血流偏离率(bias ratio of blood perfusion,BPBR)。使用电热砭石和抽气罐对BPBR较大原穴所属经脉的合穴进行干预,BPBR低于–30%使用电热砭石,高于30%使用抽气罐,干预前重复测量两次血流量,干预后即刻及干预后20 min各测1次,计算干预前后的BP均值及干预前、干预后即刻和干预后20 min的血流量变化率(change ratio of blood perfusion,BPCR)。结果:(1)使用电热砭石后,BP均值由(103.51±41.21)PU升高至(121.97±56.22)PU(P<0.05);干预前、干预后即刻、干预后20 min的BPCR分别为(–0.58±16.18)%、(23.58±48.85)%、(25.62±65.89)%,干预后即刻比干预前显著增高(P<0.01),干预后20 min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仍维持较高的变化率。(2)使用抽气罐后,BP均值由(194.83±81.14)PU降至(173.88±88.26)PU(P<0.01);干预前、干预后即刻、干预后20 min的BPCR分别为(7.62±30.49)%、(–12.12±18.20)%、(–14.35±21.25)%,干预后即刻和干预后20 min与干预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电热砭石作用于合穴可使本经原穴的血流量升高,而抽气罐有相反的作用。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测算健康人十二经细胞外液阻抗左右侧失衡度(IBD-LRM)、表里经失衡度(IBD-EIM)、手足同名经失衡度(IBD-HFM),为经络诊断奠定基础。方法:纳入31名健康受试者,使用生物阻抗谱测量技术,将1~100 k Hz、200μA的恒定电流通过两个间距10 cm的激励电极分别输入到受试者双侧十二经脉,使用位于激励电极之间的两个间距5cm的测量电极采集一段组织的电位和相位,然后使用Cole-Cole曲线拟合计算出十二经细胞外液阻抗,再分别计算其IBD-LRM、IBD-EIM、IBD-HFM及上述3项指标的失衡度绝对值。结果:大肠经、小肠经和膀胱经细胞外液阻抗左侧高于右侧(P<0.05,P<0.01)。十二经细胞外液IBD-LRM的均值为(4.0±1.4)%,IBD-LRM绝对值均值为(15.0±1.1)%,IBD-LRM绝对值最大者为膀胱经。IBD-EIM均值为(3.3±1.0)%,IBD-EIM绝对值均值为(17.9±1.6)%,IBD-EIM绝对值最大者为膀胱经-肾经。手厥阴、太阴和少阴经细胞外液阻抗值均小于同名足经。IBD-HFM均值为(-2.6±1.1)%,IBD-HFM绝对值均值为(19.7±1.7)%,IBD-HFM绝对值最大者为少阳经,阴经失衡比阳经大。细胞外液阻抗在左右侧之间和手足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健康人左右侧经脉的细胞外液存在一定差异,但比较接近,失衡度绝对值较低;表里经均值十分接近,失衡度绝对值中等;足经阻抗大于手经,失衡度绝对值较大。
文摘目的:观察电热砭石和抽气罐干预合穴对同经原穴血流灌注量(blood perfusion,BP)的影响,探索精确测量和调节经络气血平衡的"精准针灸学"途径。方法:使用激光多普勒线扫描仪(LDLS)对31名健康受试者的心包经、三焦经、胆经及肝经的(厥阴–少阳小循环)左右原穴的BP进行测量,计算其偏离标准值的血流偏离率(bias ratio of blood perfusion,BPBR)。使用电热砭石和抽气罐对BPBR较大原穴所属经脉的合穴进行干预,BPBR低于–30%使用电热砭石,高于30%使用抽气罐,干预前重复测量两次血流量,干预后即刻及干预后20 min各测1次,计算干预前后的BP均值及干预前、干预后即刻和干预后20 min的血流量变化率(change ratio of blood perfusion,BPCR)。结果:(1)使用电热砭石后,BP均值由(103.51±41.21)PU升高至(121.97±56.22)PU(P<0.05);干预前、干预后即刻、干预后20 min的BPCR分别为(–0.58±16.18)%、(23.58±48.85)%、(25.62±65.89)%,干预后即刻比干预前显著增高(P<0.01),干预后20 min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仍维持较高的变化率。(2)使用抽气罐后,BP均值由(194.83±81.14)PU降至(173.88±88.26)PU(P<0.01);干预前、干预后即刻、干预后20 min的BPCR分别为(7.62±30.49)%、(–12.12±18.20)%、(–14.35±21.25)%,干预后即刻和干预后20 min与干预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电热砭石作用于合穴可使本经原穴的血流量升高,而抽气罐有相反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