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广东博罗银岗遗址发掘简报
被引量:21
- 1
-
-
作者
古运泉
李子文
邓宏文
-
机构
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
出处
《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7期17-30,2+1,共16页
-
文摘
《文物》本期刊发一组广东地区近年的考古发掘资料。珠海平沙棠下环遗址延续时间长,出土遗物丰富,有各种形状有肩或无肩的石环及铸造铜器的石范等,其年代为新石器时代至商时期。博罗银岗遗址的时代为西周、春秋至战国,通过发掘进一步明确了“夔纹陶”与“米字纹陶”的早晚和传承关系,并初步判明该处为一大型制陶工场遗址。
-
关键词
遗址
广东博罗
发掘简报
刻划符号
陶器
泥质
考古发掘资料
青铜器
口径
遗存
-
分类号
K878.8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广东考古世纪回顾
被引量:11
- 2
-
-
作者
古运泉
李岩
李子文
-
机构
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
出处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1-10,共10页
-
文摘
近代的广东得'风气之先',我国最早的国家考古研究机构——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于1928年3月在广州筹备并成立,内设考古学组。1931年,广州成立了黄花考古学院,1932年1月出版了《考古学杂志》的创刊号。
-
关键词
广东
考古
石器时代
青铜时代
-
Keywords
Guangdong
archaeology
retrospect
achievements
-
分类号
K872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广东博罗银岗遗址第二次发掘
被引量:33
- 3
-
-
作者
邓宏文
古运泉
-
机构
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
出处
《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4-16,共13页
-
文摘
此次发掘是继1996年之后对该遗址的第二次发掘。在广乐地区,与银岗一期文化内涵相似的遗存一般称为“夔纹陶类型遗存”,与银岗二期文化内涵相似的遗存一般称为“米字纹陶类型遗存”。此次发掘再次证明了两类遗存的早晚关系。
-
关键词
广东
博罗县
银岗遗址
春秋战国时期
-
分类号
K878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K871.3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高要县龙一乡蚬壳洲贝丘遗址
被引量:3
- 4
-
-
作者
古运泉
李岩
-
机构
广东省博物馆
肇庆地区文化局
高要县博物馆
-
出处
《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1期8-13,共6页
-
文摘
一、地理环境和文化层堆积蚬壳洲贝丘遗址位于广东肇庆市(原属高要县,后划归肇庆市)鼎湖区广利镇龙一乡村北,西南距肇庆市约15公里,东距广州市约80公里,西江在遗址以南250米处自西向东流入珠江(图一)。遗址位于西江河谷平原上的台地之上,高出周围农田1.5米左右,面积达2万多平方米。1983年,高要县文物工作者在此采集到陶片等遗物。之后,广东省博物馆文物队对遗址进行了复查。1986年10月,省博物馆文物队会同高要县博物馆、北京大学考古实习队对遗址进行了抢救性试掘,发现并清理了3座屈肢葬墓,出土少量陶片、石器等。
-
关键词
贝丘遗址
博物馆文物
地理环境
屈肢葬
肇庆市
广东肇庆
新石器时代墓葬
黄褐色
贝壳层
文物工作者
-
分类号
K87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珠海平沙棠下环遗址发掘简报
被引量:23
- 5
-
-
作者
古运泉
邓宏文
-
机构
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珠海市平沙文化科
-
出处
《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7期4-16,共13页
-
文摘
棠下环遗址位于珠海市平沙区南郊分场马头山东北翼——马尾的东南坡,西南距平沙城区约3公里,为山前坡地型沙丘遗址。遗址地势低洼平坦,原是古海湾的一部分,近年围海造田辟为蔗地。遗址南面的马头山海拔136.2米,原是古海湾内的一个岛屿,它与东面海拔144米的烟墩山互为犄角,马尾则伸入两山之北的海湾中。这一带避风性能良好,地理位置优越。棠下环遗址于1992年发现,在地面采集到大量夹砂陶片、青釉瓷片等遗物。由于取沙,使部分遗址遭破坏。据探查,遗址沿马尾东南坡以东北至西南向呈条带状分布,总面积逾12000平方米。
-
关键词
遗址
下环
新石器时代晚期
发掘简报
文化层
海湾
珠海市
出土
马头山
口径
-
分类号
K878.8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广东梅县古墓葬和古窑址调查、发掘简报
被引量:20
- 6
-
-
作者
古运泉
-
机构
广东省博物馆
-
出处
《考古》
1987年第3期207-215,292,共10页
-
文摘
1978年至1981年,广东省博物馆先后派出曾广亿、杨少祥、杨耀林、古运泉等同志,到梅县考古调查发掘。在县文化局和畬江公社、瑶上公社文化站负责同志及吴小奎、吴炳奎等同志的帮助下,先后在畬江、程江、瑶上等公社发掘,清理南朝、唐、宋、元古墓十一座,并调查了水车、南口两公社的唐代窑址。本文将发掘调查情况综合报导如下。
-
关键词
古窑址
古墓葬
梅县
唐代
广东
考古调查
公社
南朝
楔形砖
灰白
-
分类号
K85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广东新兴县南朝墓
被引量:8
- 7
-
-
作者
古运泉
-
出处
《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8期53-57,共5页
-
文摘
1987年6月,新兴县农民制砖取土时发现一座砖室墓,县文化局迅速向地区文化处和省文化厅作了汇报,地区文化处和省博物馆先后对该墓进行了调查,并将全部出土文物收归新兴县文化部门收藏。现将情况简报如下。墓葬位于新兴县东城镇扶桂乡虎曼山的西北坡,离新兴县城10公里。农民过去在这里挖土时还曾发现两座砖室墓,据说形制与这次发现的墓相似,但已被毁。
-
关键词
新兴县
地区文化
南朝
砖室墓
广东
青瓷器
楔形砖
出土文物
省博物馆
农民
-
分类号
K87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封开县乌骚岭新石器时代墓葬群发掘简报
被引量:7
- 8
-
-
作者
古运泉
-
机构
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封开县博物馆
-
出处
《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1期1-7,54+98,共9页
-
文摘
封开县位于广东西部,与广西梧州市接壤。县城东约30公里的贺江支流杏花河两岸,为一处由众多低矮小山丘环绕的小盆地。70年代以来,封开县博物馆在杏花河两岸开展考古调查,发现了数十处新石器时代晚期至汉代的遗址、墓葬,采集文物有数百件之多。个别遗址由省、县博物馆联合进行了试掘。乌骚岭新石器时代墓葬群位于杏花镇东南约3公里的乌骚岭山脊上,山脊呈东北—西南走向,海拔200米。
-
关键词
新石器时代墓葬
新石器时代晚期
随葬品
标本
墓群
遗址
博物馆
岩质
相对高度
开县
-
分类号
K87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广东高要县发现明初铜、铁铳
被引量:2
- 9
-
-
作者
古运泉
-
机构
广东省博物馆
-
出处
《文物》
1981年第4期94-95,共2页
-
文摘
1978年9月,广州轧延厂文物保护小组在高要县运来的废铜里发现一批古铜器,其中有八支铜火铳,铳身积满泥锈,看来出土还不久。经调查,这八支铜铳出自高要县蚬岗公社八联大队。出土地点距肇庆市约二十公里,位于西江南岸阑柯山南麓的陆岗上。1974年,八联大队社员吴卓云等三人开荒造田时,从距地表20厘米深处挖出这八支铜铳,同时出土三支铁铳。
-
关键词
高要
出土
明初
广东
发现
广州
西江
铭文
形制
文物保护
-
分类号
K87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广东乐昌市对面山东周秦汉墓
被引量:28
- 10
-
-
作者
邱立诚
古运泉
-
机构
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乐昌市博物馆
韶关市博物馆
-
出处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37-61,共25页
-
文摘
1987年,乐昌城南郊河南乡大拱坪村对面山麻纺厂基建工地发现大批古墓。广东省博物馆文物队、乐昌市博物馆、韶关市博物馆派考古人员于1987年6月~1988年1月进行抢救性发掘,共发掘墓葬207座,其中191座为东周至秦汉时期墓葬,11座为晋、唐墓,5座无随葬品,年代不明。本文仅将东周与秦汉墓葬择要叙述如下。
-
关键词
广东
对面山东周
秦汉
墓葬
铜器
铁器
陶器
-
Keywords
Guangdong
Duimianshan
Eastern Zhou period
Qin period
Han period tomb
-
分类号
K878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广东电白唐代许夫人墓
被引量:6
- 11
-
-
作者
黄道钦
古运泉
梁农曦
-
机构
广东省博物馆
茂名市博物馆
电白县博物馆
-
出处
《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7期55-58,92,共5页
-
文摘
1987年1月19日至26日,广东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和省博物馆、茂名市博物馆、电白县博物馆等单位组成发掘队,由省博物馆古运泉同志为领队,对已遭破坏的广东省电白县唐代许夫人墓进行了抢救性清理。此墓早年被盗,破坏严重,但形制特殊,规模较大,出土墓志铭及少量金器、瓷器和铜器,现将清理情况简报如下。
-
关键词
电白县
省博物馆
唐代
广东省
茂名市
墓志铭
刺史
形制
管理委员会
排水道
-
分类号
K87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