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LC-MS联用技术和网络药理学探讨芍药汤调控肠道菌群防治大肠癌的活性成分及作用机制 被引量:1
1
作者 荣耀军 古韶东 +7 位作者 张贵育 杨光义 巢阳发 綦林华 郝晓将 李晓林 张舞红 何伟燕 《中医药导报》 2023年第9期144-150,共7页
目的:从肠道菌群(IF)角度探讨芍药汤(SYD)防治大肠癌(CRC)的活性成分、关键靶点及主要通路。方法: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LC-MS)检测SYD的化合物,结合文献,并使用SwissADME数据库进行筛选,最终确定SYD主要活性成分;使用PubChem及Swiss... 目的:从肠道菌群(IF)角度探讨芍药汤(SYD)防治大肠癌(CRC)的活性成分、关键靶点及主要通路。方法: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LC-MS)检测SYD的化合物,结合文献,并使用SwissADME数据库进行筛选,最终确定SYD主要活性成分;使用PubChem及Swiss 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筛选并预测SYD主要活性成分的靶点基因;使用GeneCards、OMIM及TTD数据库预测CRC和IF的靶点基因;通过Venn图获得SYD、CRC和IF的交集靶点基因,并通过String和Metascape数据库以及Cytoscape软件,获得PPI网络图、富集分析结果及药物-疾病-成分-靶点-通路图等;通过AutoDockTools及Pymol软件,将Hub靶点基因与SYD主要活性成分进行分子对接,进一步验证作用机制。结果:LC-MS共检测出SYD中717个化合物,包括没食子酸、芍药苷、小檗碱、槟榔碱等18个主要活性成分,进一步筛选后获得11个主要活性成分,并预测出SYD主要活性成分靶点基因共500个;筛选得CRC靶点基因1122个,IF靶点基因463个;最终获得SYD、CRC和IF交集靶点31个,Hub基因6个(ALB、TNF、IL1B、MMP9、PTGS2、PPARG),对应8种SYD主要活性成分(没食子酸、芒柄花黄素、小檗碱、白杨素、大黄素、异甘草素、汉黄芩素、洋川芎内酯A)。富集结果显示,前20条显著的KEGG通路富集主要包括癌症、IL-17、TNF、NF-κB等信号通路。前10条GO-BP功能分析主要包括炎症反应调节、防御反应调节、细胞内信号转导负调控等生物学过程;前10条GO-CC功能分析主要包括转录调节复合物、核膜及蛋白激酶复合物等细胞组分;前10条GO-MF功能分析主要包括血红素结合、四吡咯结合、雌激素2-羟化酶活性等分子功能。SYD主要活性成分和Hub靶点基因共对接15次,其结合自由能均低于-4 kcal/mol,显示出较好的结合活性。结论:SYD可能通过调控IF参与相关炎症通路(如IL-17、NF-κB等)防治CR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癌 芍药汤 肠道菌群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 网络药理学
下载PDF
自拟固脾止泻汤治疗抗生素致菌群失调性腹泻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张宇 邓熙 古韶东 《中医药学报》 CAS 2018年第3期96-99,共4页
目的:采用自拟固脾止泻汤治疗老年抗生素致菌群失调性腹泻,并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6月—2017年10月收治确诊为伴有菌群失调抗生素相关性腹泻老年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肠内... 目的:采用自拟固脾止泻汤治疗老年抗生素致菌群失调性腹泻,并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6月—2017年10月收治确诊为伴有菌群失调抗生素相关性腹泻老年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肠内营养、抗感染、维持电解质平衡以及微生态制剂等常规内科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自拟固脾止泻汤,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药物起效时间以及治疗前后的腹泻次数、肠鸣音次数,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不同时间段的腹泻程度积分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有效率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3%(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腹泻次数、肠鸣音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药物起效时间短于对照组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腹泻程度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1 d时腹泻程度积分数值略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3 d、7 d的腹泻程度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自拟固脾止泻汤治疗抗生素致菌群失调性腹泻临床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菌群失调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 辨证治疗 固脾止泻汤
下载PDF
肝细胞线粒体凋亡对梗阻性黄疸肝损伤的机理探讨及通腑泻热方的干预研究
3
作者 巢阳发 古韶东 李平 《内蒙古中医药》 2018年第1期75-76,共2页
目的:研究梗阻性黄疸患者肝损伤与肝细胞线粒体凋亡的关系,探讨中医通腑泄热法在梗阻性黄疸中对肝细胞线粒体的保护作用机理。方法:选取清洁健康级Wistar大鼠28只,随机将其分为4组,分别为实验Ⅰ、Ⅱ、Ⅲ组和对照组,各7只,建立可逆性梗... 目的:研究梗阻性黄疸患者肝损伤与肝细胞线粒体凋亡的关系,探讨中医通腑泄热法在梗阻性黄疸中对肝细胞线粒体的保护作用机理。方法:选取清洁健康级Wistar大鼠28只,随机将其分为4组,分别为实验Ⅰ、Ⅱ、Ⅲ组和对照组,各7只,建立可逆性梗阻性黄疸模型,按照实验方案对对照组与实验Ⅰ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实验Ⅱ组给予益肝灵(20mg/ml)灌胃,实验Ⅲ组则给予通腑泄热方灌胃。建模及干预完成后对每组实验鼠肝组织进行采集,检测指标包括MDA、8-OHd G、mt DNA的变化。结果:建模成功后各组实验鼠氧化损伤指标MDA、mt DNA含量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8-OHd G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对照组和实验Ⅰ组干预后MDA、8-OHd G、mt DNA含量较同组干预前无明显变化(P>0.05);实验Ⅱ组和实验Ⅲ组干预后MDA、8-OHd G、mt DNA含量较干预前均有所改善(P<0.05),且实验Ⅲ组改善程度更明显,与实验Ⅰ组和实验Ⅱ组比较(P<0.05)。结论:梗阻性黄疸可引起肝细胞线粒体的凋亡或功能损伤,从而导致肝损伤和功能下降,通腑泄热法可有效预防和改善氧化损伤,在梗阻性黄疸肝损伤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梗阻性黄疸 线粒体凋亡 通腑泄热方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