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脑硬膜颞浅动脉血管融通术或联合血管内栓塞治疗烟雾病合并动脉瘤患者的疗效 被引量:8
1
作者 史万超 段炼 +5 位作者 杨日淼 咸鹏 杨伟中 张正善 冯捷 韩聪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1年第12期626-631,共6页
目的观察脑硬膜颞浅动脉血管融通术(EDAS)联合或不联合血管内栓塞治疗烟雾病合并动脉瘤患者的疗效,并探讨烟雾病合并动脉瘤的治疗策略。方法选择经全脑血管造影证实的烟雾病合并动脉瘤患者27例(28个动脉瘤)。19例以颅内出血发病8,例以... 目的观察脑硬膜颞浅动脉血管融通术(EDAS)联合或不联合血管内栓塞治疗烟雾病合并动脉瘤患者的疗效,并探讨烟雾病合并动脉瘤的治疗策略。方法选择经全脑血管造影证实的烟雾病合并动脉瘤患者27例(28个动脉瘤)。19例以颅内出血发病8,例以脑缺血发病。对位于主干动脉的动脉瘤(10例,11个),先采用弹簧圈或支架辅助弹簧圈行血管内栓塞,栓塞后7~10 d,再行一侧EDAS。一侧EDAS术后3个月,再行对侧手术治疗。对位于周围动脉的动脉瘤(17例,17个),若能行栓塞治疗者(9例,9个),采用弹簧圈或ONYX胶栓塞;若微导管无法到位,行同侧EDAS术(8例,8个)。结果①准备行栓塞的20个(19例)动脉瘤中,共成功栓塞18个,未能行栓塞的有2个(豆纹动脉动脉瘤和脉络膜后动脉动脉瘤各1个)。栓塞术后,3例周围型动脉瘤患者出现对侧肢体肌力下降1,周至3个月内恢复正常。②EDAS术后随访10~60个月,无出血及再出血病例;以缺血发病的患者中,2例EDAS术后3个月内短暂性脑缺血再发作,3个月后未再发作。③对21例(21个动脉瘤)一侧EDAS术后3~15个月行造影检查,显示行栓塞治疗的动脉瘤均无复发(12个);9个未行栓塞治疗的周围型动脉瘤,8个动脉瘤消失;1个动脉瘤腔内对比剂明显滞留。造影检查的21例均显示颞浅动脉与颅内血管形成良好的沟通。结论血管内栓塞是治疗烟雾病合并动脉瘤的重要手段之一。EDAS手术可能会促进外周型动脉瘤的闭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底异常血管网病 颅内动脉瘤 脑血管重建术 栓塞 治疗性
下载PDF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伴裂缝的椎体压缩性骨折 被引量:6
2
作者 史万超 杨新健 吴中学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06年第1期11-14,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伴裂缝的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技术及疗效,并总结分析压缩骨折中裂缝产生的原因及治疗方法。方法16例伴裂缝的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术前均行X线平片、CT检查。X线平片或透视下可见裂缝的5例(组1),其中3例为仅... 目的探讨应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伴裂缝的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技术及疗效,并总结分析压缩骨折中裂缝产生的原因及治疗方法。方法16例伴裂缝的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术前均行X线平片、CT检查。X线平片或透视下可见裂缝的5例(组1),其中3例为仅在注射骨水泥时发现新出现的裂缝;术前仅CT可见裂缝的11例(组2)。所有患者均行6点疼痛评分及运动能力评分。组1中患者的平均疼痛评分为(4.45±0.47)分,运动能力评分(4.66±0.43)分;组2中患者的平均疼痛评分为(4.07±0.52)分,运动能力评分为(4.45±0.49)分。16例患者中6例有明确的外伤史,5例有轻微的外伤史,余5例没有明确的外伤史。所有患者均行活检,病理报告均为变性或坏死的骨组织。结果16例手术都获得成功,注射骨水泥3~7ml,14例疼痛完全缓解,2例明显缓解。术后2d重新进行疼痛及运动能力评分,组1的平均疼痛评分为(0.41±0.57)分,运动功能评分为(1.43±0.45)分;组2的平均疼痛评分为(0.47±0.41)分,运动功能评分为(1.56±0.39)分;配对t检验术前、术后有明显差异(P<0.01)。全部病例中共有2例骨水泥渗漏到椎间盘,没有骨水泥渗漏到椎体周围组织。术后随访1~9个月,无复发迹象,影像学检查提示骨水泥和椎体稳定。结论伴裂缝的椎体压缩性骨折是经皮椎体成形术的明确的适应证。椎体压缩性骨折一旦发现裂缝,尽早行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可取得良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体成形术 裂缝 椎体压缩骨折
下载PDF
出血型烟雾病的临床特征 被引量:7
3
作者 史万超 段炼 《中国卒中杂志》 2008年第7期534-537,共4页
烟雾病是一种慢性进展性脑血管病,临床上可以脑缺血或脑出血发病。出血型烟雾病合并动脉瘤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脉络膜前动脉的破裂出血是引起烟雾病脑出血的主要原因,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避免再出血的发生是治疗的关键。
关键词 烟雾病 脑出血 颅内动脉瘤
下载PDF
介入治疗技术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应用现状与进展 被引量:3
4
作者 史万超 《中国处方药》 2017年第3期15-16,共2页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因其高死亡率及高致残率,成为严重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的常见疾病之一,急性期的治疗对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非常重要,随着介入技术的发展及新型介入材料的出现,介入治疗已经成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治疗的重要手段...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因其高死亡率及高致残率,成为严重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的常见疾病之一,急性期的治疗对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非常重要,随着介入技术的发展及新型介入材料的出现,介入治疗已经成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治疗的重要手段。本文就针对介入治疗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中的应用作出如下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入 脑梗死 脑卒中 溶栓
下载PDF
脑梗死患者颅内血管狭窄与血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的关系 被引量:16
5
作者 卢俏丽 马晨 +2 位作者 史万超 靳桂琴 薛蓉 《山东医药》 CAS 2013年第40期37-38,共2页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颅内血管狭窄与血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关系。方法检测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Hcy、hs-CRP水平,并行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DSA)判定血管狭窄程度。结果血浆Hcy及血清hs-CRP水平在脑梗死无血管...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颅内血管狭窄与血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关系。方法检测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Hcy、hs-CRP水平,并行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DSA)判定血管狭窄程度。结果血浆Hcy及血清hs-CRP水平在脑梗死无血管狭窄、轻度血管狭窄、中度血管狭窄及重度血管狭窄呈逐级增高趋势,P均<0.05;血浆Hcy及血清hs-CRP水平在脑梗死无血管狭窄、单支血管狭窄、多支血管狭窄者呈逐级增高趋势,P均<0.05。结论脑梗死患者随着颅内血管狭窄程度加重及狭窄数量增加,血Hcy、hs-CRP水平明显上升;二者可作为判定颅内动脉狭窄严重程度的可靠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颅内血管 血管狭窄 动脉粥样硬化 同型半胱氨酸 超敏C反应蛋白
下载PDF
超选择性动脉接触性溶栓联合机械碎栓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研究 被引量:17
6
作者 宋军 史万超 +3 位作者 苏志国 马晨 刘振林 卢俏丽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14-317,共4页
目的研究超选择性动脉接触性溶栓联合机械碎栓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3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实施超选择性动脉接触性溶栓联合机械碎栓术治疗。通过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显示血管再通情况;于溶栓前以及溶栓后7 d和1、... 目的研究超选择性动脉接触性溶栓联合机械碎栓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3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实施超选择性动脉接触性溶栓联合机械碎栓术治疗。通过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显示血管再通情况;于溶栓前以及溶栓后7 d和1、3个月时,采用NIHSS评分对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进行评估;于溶栓前和溶栓后即刻及1、3 d时,采用GCS评分对患者意识状况进行评估;于溶栓后1、3个月时,采用Barthel指数(BI)对患者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估。溶栓后行头颅CT检查了解患者症状性颅内出血的发生情况。结果 30例患者经超选择性动脉接触性溶栓联合机械碎栓术治疗,26例患者血管再通,血管再通率达86.7%。与溶栓前比较,溶栓后7 d和1、3个月的NIHSS评分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溶栓前比较,溶栓后即刻及1、3 d的GCS评分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后1、3个月的BI优良率分别为76.7%和80.0%。溶栓后影像学检查显示症状性颅内出血的发生率为6.7%。结论采用超选择性动脉接触性溶栓联合机械碎栓术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提高血管再通率,改善患者预后,是一种较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栓治疗 机械碎栓 脑梗死
下载PDF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高龄重度椎体压缩性骨折 被引量:11
7
作者 杨新健 吴中学 +3 位作者 林欣 张友平 刘爱华 史万超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8-41,共4页
目的评估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高龄、重度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存在顽固性腰背部疼痛,生活自理能力严重受挫,平均年龄72.5岁,平均病史19个月,受累椎体压缩程度平均为74.1%的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采用... 目的评估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高龄、重度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存在顽固性腰背部疼痛,生活自理能力严重受挫,平均年龄72.5岁,平均病史19个月,受累椎体压缩程度平均为74.1%的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16例19节椎体压缩性骨折均获得成功,无任何并发症,注射骨水泥3.5~7ml。3例患者术后疼痛完全缓解,11例明显缓解,2例有所改善。疼痛评分和自理生活能力评分术后均显著下降(P<0.001)。结论应用经皮椎体成形术可以明显改善高龄、重度、慢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的症状和生活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体成形术 椎体压缩性骨折 老年 重度
下载PDF
早期气管切开联合异丙托溴铵雾化对重型颅脑损伤术后肺部感染的防治作用 被引量:11
8
作者 任文博 王维 +2 位作者 赵玉军 史万超 刘振林 《山东医药》 CAS 2013年第23期48-50,共3页
目的观察早期气管切开联合异丙托溴铵雾化对重型颅脑损伤术后肺部感染的防治作用。方法将78例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38例,观察组在术后早期(术后12 h内)行气管切开联合异丙托溴铵雾化治疗,对照组在术后12 h后... 目的观察早期气管切开联合异丙托溴铵雾化对重型颅脑损伤术后肺部感染的防治作用。方法将78例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38例,观察组在术后早期(术后12 h内)行气管切开联合异丙托溴铵雾化治疗,对照组在术后12 h后行气管切开并常规雾化治疗,观察两组肺部感染率、感染控制率、感染控制时间、住院时间、入住NICU时间、伤后3个月GOS评分、伤后3个月生存率及0 h、48 h、7 d的PO2/FiO2、呼吸指数(RI)。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肺部感染率低,感染控制率高,感染控制时间短,入住NICU时间短,术后7 dPO2/FiO2高、RI低(P均<0.05)。结论早期气管切开联合异丙托溴铵雾化可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术后肺部感染率,增加感染控制率,对此病起到预防及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颅脑损伤 肺部感染 气管切开 异丙托溴铵
下载PDF
早期肠内营养对大面积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3
9
作者 任文博 王维 +2 位作者 苏治国 史万超 刘振林 《山东医药》 CAS 2013年第34期45-47,共3页
目的 观察早期肠内营养对大面积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120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其中88例入院48 h内接受肠内营养(早期组),32例入院48 h后接受肠内营养(延迟组),比较两组院内继发感染发生情况、入住NICU时间、致残率和院内病死率... 目的 观察早期肠内营养对大面积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120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其中88例入院48 h内接受肠内营养(早期组),32例入院48 h后接受肠内营养(延迟组),比较两组院内继发感染发生情况、入住NICU时间、致残率和院内病死率.结果 两组共20例出现院内死亡,早期组院内获得性肺炎发生率、败血症发生率、入住NICU时间、院内病死率明显低于延迟组(P均<0.01).早期组入院后第14天血清CRP水平低于延迟组组(P<0.01).入院后开始肠内营养的时间与入住NICU时间、CRP水平呈正相关关系(r=0.592、0.380,P均<0.01).120例患者中,院内死亡21例,与生存者相比,在梗死灶最大面积、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和医院获得性肺炎发生率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生存者行早期营养支持所占比例大于院内死亡者(P<0.01).早期肠内营养(OR=0.231,95% CI:0.073 ~0.813)、医院获得性肺炎(OR=5.192,95% CI:1.823~18.956)和入院时GCS(OR=1.478,95% CI:1.159 ~1.899)是大面积脑梗死患者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早期肠内营养有助于降低大面积脑梗死患者院内感染率、病死率,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肠内营养 脑卒中 院内感染
下载PDF
二维弹性动脉瘤模型的血液动力学数值模拟与分析 被引量:8
10
作者 赵军伟 殷文义 +3 位作者 丁光宏 杨新建 史万超 张晓龙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730-738,共9页
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探讨血液动力学参数对于动脉瘤形成、生长以及破裂的影响。从医学影像学图像出发,进行二维弹性动脉瘤模型的血液动力学数值模拟。将其结果与刚性动脉瘤结果在速度矢量场和切应力分布上进行对比,发现两者存在较大差异。... 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探讨血液动力学参数对于动脉瘤形成、生长以及破裂的影响。从医学影像学图像出发,进行二维弹性动脉瘤模型的血液动力学数值模拟。将其结果与刚性动脉瘤结果在速度矢量场和切应力分布上进行对比,发现两者存在较大差异。主要表现在几个截面的速度分布有较大差异,其中一个出口的速度分布明显偏心,这将影响壁面的应力分布以及管壁物质交换。弹性和刚性模拟沿瘤壁的壁面切应力分布曲线走势基本相似,所不同的是两者的切应力数值特别是在瘤颈附近存在较大差异。通过分析阐明弹性壁模型更加符合临床与病理生理实际。研究结果对于分析动脉瘤形成、生长破裂以及预后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 二维数值模拟 弹性壁 医学影像
下载PDF
动脉溶栓联合支架取栓与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后循环梗死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7
11
作者 王亮 史万超 +3 位作者 苏治国 宋军 刘晓智 刘振林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913-914,共2页
目的评价动脉溶栓联合支架取栓与单纯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后循环脑梗死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经动脉溶栓(动脉溶栓组)和22例经静脉溶栓(静脉溶栓组)的病例资料,分析2组的临床预后及出血和死亡发生情况。结果 2组溶栓前的NIHSS评分差... 目的评价动脉溶栓联合支架取栓与单纯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后循环脑梗死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经动脉溶栓(动脉溶栓组)和22例经静脉溶栓(静脉溶栓组)的病例资料,分析2组的临床预后及出血和死亡发生情况。结果 2组溶栓前的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5.66±5.22)v(s16.34±6.57),t=0.44];90 d后,静脉溶栓组的预后不良比例高于动脉溶栓组(72.7%vs 39.1%,χ2=5.14,P<0.05);2组出血及死亡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后循环脑梗死中,动脉溶栓联合机械碎栓远期恢复效果优于单纯静脉溶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溶栓 静脉溶栓 支架 后循环梗死
下载PDF
脑小血管病的严重程度与Hcy、D-二聚体水平的相关性 被引量:10
12
作者 马晨 宋迎 +1 位作者 王秀菊 史万超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2690-2691,共2页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D-二聚体水平与脑小血管病(CSVD)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43例CSVD患者,按脑动脉搏动指数(PI)分为轻度组(PI<1.0,n=60),中度组(1.0≤PI<1.5,n=104)和重度组(PI≥1.5,n=79),另选择健康体检的70例(对照...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D-二聚体水平与脑小血管病(CSVD)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43例CSVD患者,按脑动脉搏动指数(PI)分为轻度组(PI<1.0,n=60),中度组(1.0≤PI<1.5,n=104)和重度组(PI≥1.5,n=79),另选择健康体检的70例(对照组)为研究对象,比较四组患者血清Hcy和D-二聚体水平,分析Hcy和D-二聚体与CSVD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轻度、中度和重度组CSVD患者的高血压、糖尿病比例增高,年龄、TC、TG、LDL-C、Hcy、D-二聚体水平明显升高,HDL-C水平降低(P<0.05);与轻度组比较,重度组患者男性、高血压、糖尿病比例增高,年龄、TC、TG、LDL-C、Hcy、D-二聚体水平明显升高,HDL-C水平降低(P<0.05);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高血压、糖尿病、高TC、高Hcy和高D-二聚体为CSVD的危险因素;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Hcy和D-二聚体水平与脑小血管病变程度呈正相关(r_(Hcy)=0.712,P=0.006,r_(D-二聚体)=0.684,P=0.012)。结论血清Hcy和D-二聚体与CSVD有相关性,是CSVD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型半胱氨酸 D-二聚体 脑小血管病 搏动指数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与血管性认知障碍的相关性 被引量:9
13
作者 王秀菊 宋迎 +1 位作者 马晨 史万超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771-773,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与血管性认知障碍的相关性。方法选择33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组,另选同期收治的33例非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对照组,测定两组血清脂联素水平,采用简易智能用精神量表(MMSE)和蒙特...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与血管性认知障碍的相关性。方法选择33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组,另选同期收治的33例非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对照组,测定两组血清脂联素水平,采用简易智能用精神量表(MMSE)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价患者的认知功能,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与MMSE、MoC A评分的相关性。结果两组脂联素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MMSE、MoCA各项认知功能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发现,血清脂联素水平与MMSE评分有明显的相关性(r=0.23,P=0.042)。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脂联素水平越低,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越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 脂联素
下载PDF
成人烟雾病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24
14
作者 段炼 史万超 +7 位作者 咸鹏 赵峰 杨伟中 李德生 冯捷 韩聪 宗睿 张正善 《中国卒中杂志》 2008年第7期472-476,共5页
目的探讨244例成人烟雾病(Moyamoya病)的临床特征。方法分析244例成人Moyamoya病患者的发病年龄、性别及临床症状,并与日韩及北美Moyamoya病患者进行比较分析。结果244例病例年龄为18岁~72岁,平均36岁,其中男124例,女120例,男女比例为1... 目的探讨244例成人烟雾病(Moyamoya病)的临床特征。方法分析244例成人Moyamoya病患者的发病年龄、性别及临床症状,并与日韩及北美Moyamoya病患者进行比较分析。结果244例病例年龄为18岁~72岁,平均36岁,其中男124例,女120例,男女比例为1∶1.03;以脑出血为首发症状入院的57例,187例以脑缺血为首发症状入院。本组患者来自我国28个不同省市,河南省34人、河北省30人,所占病例数最多。全部患者均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和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检查,血管成像按照铃木分期,其中1期24侧半球,2期96侧半球,3期112侧半球,4期152侧半球,5期80侧半球,6期24侧半球。本组244例Moyamoya病患者行硬脑膜动脉血管融通术(encephalo-duro-arterio-synangiosis,EDAS),57例出血发病的病例均未出现再出血。187例缺血发病的病例中症状明显缓解的161例,26例无明显变化。结论本研究样本显示的Moyamoya病临床特征与日本、韩国及北美有所不同,即出血型病例发病率较低而脑梗死发病率明显较高。其发病机制是否有所不同需进一步深入研究;EDAS手术是治疗成人Moyamoya病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雾病 脑梗死 脑出血
下载PDF
硬膜动脉血管融通术治疗儿童烟雾病 被引量:21
15
作者 段炼 咸鹏 +8 位作者 杨伟中 史万超 冯捷 宗睿 赵峰 韩聪 张正善 高山 邹丽萍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09年第1期4-7,共4页
目的探讨儿童烟雾病(MMD)的临床特征,观察脑硬膜动脉血管融通术(EDAS)对儿童MMD的治疗作用。方法对比分析我院2002年12月至2007年10月收治并接受EDAS治疗的97例儿童MMD患者手术前后临床症状、CT和/或MR、正电子发射断层摄影(PET)、DSA... 目的探讨儿童烟雾病(MMD)的临床特征,观察脑硬膜动脉血管融通术(EDAS)对儿童MMD的治疗作用。方法对比分析我院2002年12月至2007年10月收治并接受EDAS治疗的97例儿童MMD患者手术前后临床症状、CT和/或MR、正电子发射断层摄影(PET)、DSA等检查结果,就其临床表现、手术方法及疗效评价进行分析讨论。结果本组儿童MMD占同期收治MMD患者的29.0%,男女发病率相近,51例(52.6%)以脑梗死发病。全部病例均接受EDAS治疗,72例术后临床症状消失,25例发作频率减低;术后CT和/或MR复查85例,其中83例(97.6%)手术侧未发现新发梗死;术后PET检查70例,其中58例(82.9%)脑血流状况改善;术后DSA复查22例,其中21例(95.5%)显示良好的颅内外血管吻合。结论中国儿童MMD患者似有自身的发病特征;应用EDAS术能有效的预防儿童MMD患者脑缺血发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烟雾病 脑硬膜动脉血管融通术
下载PDF
经皮穿刺微球囊压迫治疗三叉神经痛 被引量:14
16
作者 马逸 李岩峰 史万超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02年第4期208-209,共2页
目的总结球囊形状对于经皮穿刺微球囊压迫(PMC)治疗的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对我院神经外科自2000年12月~2001年9月采用PMC方法治疗的一组94例三叉神经痛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83例术后疼痛完全缓解,成功率为88%;44例球囊呈梨形... 目的总结球囊形状对于经皮穿刺微球囊压迫(PMC)治疗的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对我院神经外科自2000年12月~2001年9月采用PMC方法治疗的一组94例三叉神经痛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83例术后疼痛完全缓解,成功率为88%;44例球囊呈梨形者全部获成功治疗,另49例球囊形状不理想者中11例发生早期治疗失败。4例术后疼痛复发及2例术后发生一过性外展神经功能丧失者全部发生于球囊形状不理想者。结论PMC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一种有效方法。球囊形状在治疗成功率、并发症发生及疼痛复发方面均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穿刺微球囊压迫 三叉神经痛 球囊压迫 手术方法
下载PDF
经面静脉-眼上静脉入路治疗颈动脉海绵窦瘘 被引量:7
17
作者 姜除寒 吴中学 +8 位作者 刘爱华 贺红卫 李佑祥 杨新建 张静波 姜鹏 张友平 史万超 尹可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4年第S1期120-123,共4页
目的 评价经面静脉 眼上静脉入路治疗颈动脉海绵窦瘘 (CCF)的有效性。方法 :经股静脉 面静脉 眼上静脉入路到达患侧海绵窦 ,用GDC或EDC ,游离弹簧圈 ,真丝线段等多种栓塞材料填塞海绵窦 ,同时闭塞瘘口。面静脉插管困难者 ,在下颌角附... 目的 评价经面静脉 眼上静脉入路治疗颈动脉海绵窦瘘 (CCF)的有效性。方法 :经股静脉 面静脉 眼上静脉入路到达患侧海绵窦 ,用GDC或EDC ,游离弹簧圈 ,真丝线段等多种栓塞材料填塞海绵窦 ,同时闭塞瘘口。面静脉插管困难者 ,在下颌角附近切开皮肤显露面静脉 ,直视下穿刺面静脉放置相应导管 ,再经眼上静脉到达患侧海绵窦并将其填塞。结果 :经面静脉 眼上静脉入路对 14例、16侧海绵窦进行了栓塞治疗 ,其中 5例为外伤性、直接CCF(A型 ) ,经动脉途径球囊栓塞后复发 ,或微弹簧圈栓塞未能成功 ,或经岩下窦入路未能成功 ,9例为自发性、间接CCF(D型 8例 ,C型 1例 )。 13例经股静脉 面静脉 眼上静脉途径 ,1例通过直视下面静脉穿刺。 11例栓塞治疗后即刻造影显示瘘消失 ,2例残留低流量的岩下窦引流 ,另有 1例在微导管进入面静脉后 ,面静脉痉挛闭塞 ,未能继续进行栓塞治疗 ,造影仍见瘘存在 ,但眼静脉出现明显的造影剂滞留。 1例A型CCF在球囊栓塞后出现外展神经麻痹 ,经面静脉 眼上静脉栓塞后亦无改善。因面静脉痉挛闭塞未能栓塞成功者 ,于术后即感眼部症状加重 ,但第 2天感症状缓解 ,术后第 2 1天症状明显改善 ,造影检查发现瘘口已经消失 ,术后 1个月患者眼部症状完全消失。其他病例在栓塞术后眼部症状明显改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海绵窦瘘 面静脉眼上静脉入路
下载PDF
皮层下脑梗死病变与轻度认知障碍及供血动脉狭窄的关联分析 被引量:6
18
作者 王秀菊 宋迎 +1 位作者 马晨 史万超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CAS 2016年第12期170-173,共4页
目的就皮层下脑梗死病变、轻度认知障碍,及供血动脉狭窄三者之间的相互的关联展开初步分析。方法本研究中纳入分析的685例近年来天津市第五中心医院院神经内科就诊的皮层下梗死病变患者,分析皮层下梗死患者中认知障碍构成情况以及供血... 目的就皮层下脑梗死病变、轻度认知障碍,及供血动脉狭窄三者之间的相互的关联展开初步分析。方法本研究中纳入分析的685例近年来天津市第五中心医院院神经内科就诊的皮层下梗死病变患者,分析皮层下梗死患者中认知障碍构成情况以及供血动脉狭窄状况,并分析三者之间的相互关联。结果本研究中皮层下梗死病变患者中轻度意识障碍者占9.20%;供血血管狭窄病例占49.34%。供血血管狭窄者发生皮层下梗死并轻度意识障碍的概率为非狭窄者的2.138倍,比值比(odds ratio,OR=2.138);年龄大于70岁、皮层下梗死病程长、饮酒史和痴呆家族史也都与皮层下梗死并轻度意识障碍呈现正向关联;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还提示高血压以及脑血管病家族史也是危险因素。此外,轻度认知障碍能使皮层下梗死并供血血管狭窄的发生概率增高,OR值为2.077;年龄大于70岁、皮层下梗死病程长、高血压以及脑血管病家族史均为皮层下梗死并供血血管狭窄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中,轻度认知障碍、皮层下梗死病程长、超重肥胖以及高血压均为皮层下梗死并供血血管狭窄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供血动脉狭窄与皮层下梗死并发轻度认知障碍的发生呈正相关关系,同时轻度认知障碍的存在又与皮层下梗死并供血动脉狭窄的风险增加存在关联,三者之间相互关联,同时年龄、皮层下梗死病程以及相关家族史等因素也潜在影响三者之间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层下梗死 轻度认知障碍 供血动脉狭窄 危险因素分析
下载PDF
不同大小、形态动脉瘤的血流动力学差异 被引量:6
19
作者 李淼 张莹 +8 位作者 王捷 丁光宏 姚伟 王盛章 李海云 史万超 赵丛海 吴中学 杨新健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07年第9期1174-1176,F0003,共4页
目的利用计算机模拟颅内动脉瘤及其载瘤动脉的血液流动,对不同大小的宽、窄颈动脉瘤进行血流动力学分析。方法根据动脉瘤大小分类,模拟典型侧方动脉瘤图像,联合应用Photoshop、Matlab、Ansys及Fluent软件,对动脉瘤进行血流动力学的计算... 目的利用计算机模拟颅内动脉瘤及其载瘤动脉的血液流动,对不同大小的宽、窄颈动脉瘤进行血流动力学分析。方法根据动脉瘤大小分类,模拟典型侧方动脉瘤图像,联合应用Photoshop、Matlab、Ansys及Fluent软件,对动脉瘤进行血流动力学的计算机模拟。结果成功模拟出在一个完整的心动周期内动脉瘤及其载瘤动脉内血流的动态变化。宽颈动脉瘤内可见涡流现象,涡流流速随着瘤体体积的增大而增大,流速从小型动脉瘤的7.45E-05 m/s-2.32E-04 m/s增至巨大型动脉瘤的1.46E+00 m/s-4.21E+00 m/s。窄颈动脉瘤仅瘤颈处有低速血流而瘤体内无涡流。瘤颈处血流流速随着瘤体积的增大而减小,流速从小型动脉瘤的4.84E-05 m/s-2.26E-04 m/s降至大型动脉瘤的2.34E-10 m/s-5.38E-08 m/s,瘤体顶端部分的血流速度甚至接近于零。结论宽颈动脉瘤内涡流的形成造成了与窄颈动脉瘤在血流动力学方面的巨大差异。动脉瘤的血流动力学的研究为动脉瘤治疗方案制定及预后评估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血流动力学 计算机模拟
下载PDF
TCD对烟雾病患者脑硬脑膜动脉血管融通术前后颞浅动脉血流变化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6
20
作者 孙彬彬 段炼 +7 位作者 史万超 杨伟中 李德生 杨日淼 宗睿 冯捷 赵峰 韩聪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1年第4期204-206,共3页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对烟雾病患者行脑硬脑膜动脉血管融通术(EDAS)前后颞浅动脉血流变化的评估价值。方法对2010年2月至2010年6月收治的45例烟雾病患者行EDAS前后进行TCD检查,检测手术前后患者颞浅动脉的频谱形态及各项血流参...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对烟雾病患者行脑硬脑膜动脉血管融通术(EDAS)前后颞浅动脉血流变化的评估价值。方法对2010年2月至2010年6月收治的45例烟雾病患者行EDAS前后进行TCD检查,检测手术前后患者颞浅动脉的频谱形态及各项血流参数的变化,并与其DSA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TCD检测示术前患者的颞浅动脉呈典型颅外动脉频谱,频窗清晰;术后频谱明显颅内动脉化,血流速度明显增加,血供增加。手术前后患者颞浅动脉的平均流速分别为(24.96±8.96)cm/s和(40.33±16.57)cm/s,手术前后搏动指数分别为(2.06±0.69)和(1.44±0.69),手术前后均差异显著(P<0.05)。术后复查DSA显示,血管重建良好25例,中等16例,差4例;TCD复查示良好21例,中等18例,差6例,与DSA比较总符合率为82.22%(37/45)。结论 TCD能够准确检测烟雾病患者行EDAS前后颞浅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可为其手术疗效的评估提供一定的客观依据;因其具有简便、快速、无创、经济、可重复、可动态检测的特点,对定期随访观察病程发展更具有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雾病 经颅多普勒超声 脑硬脑膜动脉血管融通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