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7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食管引流型喉罩在腹腔镜胆囊手术麻醉中的应用 被引量:56
1
作者 史东平 祝义军 +2 位作者 封卫征 闻大翔 杭燕南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7期511-513,共3页
目的比较食管引流型喉罩(PLMA)和气管插管(IT)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中的通气效果,观察气腹前、中、后呼吸力学和血液动力学变化,为临床安全有效的使用喉罩提供参考。方法选择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病人8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PLMA组和IT组;P... 目的比较食管引流型喉罩(PLMA)和气管插管(IT)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中的通气效果,观察气腹前、中、后呼吸力学和血液动力学变化,为临床安全有效的使用喉罩提供参考。方法选择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病人8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PLMA组和IT组;PLMA组全部应用TOKIBO4号PLMA,沿食管引流管插入14号胃管,IT组应用7·5号气管导管;测定呼吸道密封压,连续监测并记录五个不同时间点的SBP、DBP、HR、SpO2、PETCO2、气道峰压(PIP)、气道阻力(Raw)、胸肺顺应性(CL)。结果PLMA组一次成功率87·5%(34例),二次成功率10%(4例),三次成功率2·5%(2例);IT组一次成功率90%(36例),二次成功率10%(4例)。两组均无失败病例。PLMA组呼吸道密封压平均为(24·50±6·81)cmH2O;气腹前、中、后漏气率差异无显著意义。插入及拔除喉罩或气管导管时,IT组血液动力学变化较PLMA组明显(P<0·05)。两组病人气腹后较气腹前相比:PETCO2、PIP、Raw明显升高(P<0·05);CL明显降低(P<0·05)。结论PLMA通气完全适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并发症少,安全性和有效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引流型喉罩 气管插管 呼吸力学 血液动力学
下载PDF
脑电双频指数指导气管拔管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3
2
作者 史东平 杨跃武 +1 位作者 封卫征 杭燕南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2期90-92,共3页
目的 观察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测丙泊酚镇静状态下拔除气管导管时患者的血液动力学变化,以选择最佳拔管时机。方法选择全麻患者120例,根据年龄分为青壮年组(A组,20~50岁)和老年组(B组,65~85岁),每组60例,每组再随机分为... 目的 观察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测丙泊酚镇静状态下拔除气管导管时患者的血液动力学变化,以选择最佳拔管时机。方法选择全麻患者120例,根据年龄分为青壮年组(A组,20~50岁)和老年组(B组,65~85岁),每组60例,每组再随机分为观察组(A1、B1组)和对照组(Az、B2组)。观察组术毕泵注丙泊酚,维持围拔管期患者BIS在60~80,观察并记录各组吸痰及拔管时MAP、HR,呛咳反应,清醒时间,术后有无记忆;对照组术毕不用丙泊酚。结果与同年龄的对照组相比,上述指标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或P〈0.01)。观察组血液动力学稳定,呛咳等反应轻微,而对照组则表现较为剧烈。结论 丙泊酚镇静时,将BIS维持在70±5范围内拔管较为适宜,可有效抑制吸痰和拔管所致的心血管反应及心理伤害,BIS可以作为在镇静状态下拔除气管导管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电双频指数 拔管时机 血液动力学 丙泊酚
下载PDF
食管引流型喉罩和标准型喉罩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麻醉中通气和呼吸力学的比较 被引量:7
3
作者 史东平 祝义军 +2 位作者 封卫征 闻大翔 杭燕南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565-568,共4页
目的比较食管引流型喉罩(PLMA)和标准型喉罩(SLMA)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中的应用,观察通气效果及气腹前、中、后呼吸力学的变化,为临床安全有效地使用喉罩提供参考。方法选择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Ⅱ级、择期行腹腔镜胆囊手术... 目的比较食管引流型喉罩(PLMA)和标准型喉罩(SLMA)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中的应用,观察通气效果及气腹前、中、后呼吸力学的变化,为临床安全有效地使用喉罩提供参考。方法选择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Ⅱ级、择期行腹腔镜胆囊手术的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PLMA组和SLMA组,两组均应用4号喉罩;PLMA组沿食管引流孔插入14号胃管。观察两组喉罩一次置入的成功率、漏气率、呼吸道密封压及胃胀气情况。以BicoreCP100多功能呼吸监护仪监测气腹前、后10 min及放气腹后5 min的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_2)、气道峰压(PIP)、气道阻力(Raw)和胸肺顺应性(CL)。结果SLMA组一次置入的成功率为96.7%,PLMA组为93.3%。插入时间SLMA组为(28±10)s,PLMA组为(39±15)s;呼吸道密封压SLMA组为(16±3)cm H_2O,PLMA组为(26±4)cm H_2O。PLMA组均成功插入胃管。SLMA组8例患者出现胃胀气,PLMA组无一例出现胃胀气。SLMA组漏气率明显高于PLMA组(P<0.05),但气腹前、后漏气率的差异无显著性。两组患者气腹后PETCO_2、PIP、Raw均较气腹前明显升高(P<0.05),CL明显降低(P<0.05),但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PLMA完全适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且与SLMA相比密封性更好,安全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引流型喉罩 标准型喉罩 通气效果 呼吸力学 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
下载PDF
依托咪酯和七氟醚诱导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史东平 封卫征 +1 位作者 王珊娟 杭燕南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149-1152,共4页
目的探讨依托咪酯和七氟醚用于麻醉诱导时对血流动力学影响的相互作用性质。方法24例腹部手术行全身麻醉患者,接受靶控输注效应位浓度的依托咪酯(0~0.5μg/mL)和吸入七氟醚(1%~5%),在每个目标浓度稳态水平,测定并记录平均... 目的探讨依托咪酯和七氟醚用于麻醉诱导时对血流动力学影响的相互作用性质。方法24例腹部手术行全身麻醉患者,接受靶控输注效应位浓度的依托咪酯(0~0.5μg/mL)和吸入七氟醚(1%~5%),在每个目标浓度稳态水平,测定并记录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以及其它重要生命体征。反应曲面药效学相互作用模型用于拟合MAP单纯集合数据,确定相互作用的性质。结果相互作用指数γ(决定药物相互作用的性质和幅度)为1.7(P〈0.05),依托咪酯协同性减少七氟醚降低平均动脉压的需要量。结论反应曲面分析提示依托咪酯和七氟醚用于麻醉诱导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表现为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托咪酯 七氟醚 药效学 相互作用
下载PDF
江西省国外松枯梢病研究——病原菌Diplodia pinea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史东平 李亚平 胡少昌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8年第2期210-216,共7页
按林木病害常规的研究方法,对松枯梢病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和生长特性进行较系统和细致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病原菌能在多种培养基上生长,但以在松梢煎汁液+糖+琼脂上为最好;其生长的最佳温度为25℃,相对湿度98%以上,p... 按林木病害常规的研究方法,对松枯梢病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和生长特性进行较系统和细致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病原菌能在多种培养基上生长,但以在松梢煎汁液+糖+琼脂上为最好;其生长的最佳温度为25℃,相对湿度98%以上,pH值6.5~6.8之间。在一般培养条件下,病原菌在培养基上不产生子实体,但经紫外光每天照射20min,10d后即可产生子实体。子实体的形态、大小及特征和自然界中松梢上子实体基本一致,仅在形态上略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树 枯梢病 病原菌 生物学特性 生长特性
下载PDF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防治 被引量:2
6
作者 史东平 王韶进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7期65-66,共2页
关键词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发病机制 药物治疗 手术治疗 非药物治疗
下载PDF
土壤微生物与林木生长关系初探 被引量:2
7
作者 史东平 李亚平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2年第6期69-74,共6页
本文采用常规土壤微生物分离培养和计数方法,初步探讨了不同林地、不同土质中微生物种群的分布和数量与林木生长的关系。研究表明:土壤微生物分布愈广,数量愈多,种群愈复杂,愈有利于改良土壤的理化性质,提高土壤肥力,促进林木的速生丰产。
关键词 土壤微生物 土壤肥力 林木生长
下载PDF
闭合复位及小切口逆行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远段骨折 被引量:1
8
作者 史东平 宋波 +1 位作者 李垠 厉雷明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2年第17期2123-2124,共2页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及小切口逆行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远段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小切口逆行交锁髓内钉闭合复位治疗股骨下段骨折22例,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结果:所有患者得到随访,3~36个月,平均15个月。所有患者骨折均愈合良好,膝关...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及小切口逆行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远段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小切口逆行交锁髓内钉闭合复位治疗股骨下段骨折22例,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结果:所有患者得到随访,3~36个月,平均15个月。所有患者骨折均愈合良好,膝关节功能评价,优16例,良5例,可1例,优良率95.5%。结论:采用闭合复位及小切口逆行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下段骨折,固定坚强,手术创伤小,有利于骨折的愈合及关节功能的恢复,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骨折 闭合复位 交锁髓内钉 小切口
下载PDF
改良Bosworth法修复跟腱断裂 被引量:1
9
作者 史东平 李垠 +1 位作者 宋波 厉雷明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2年第15期1871-1873,共3页
目的:评价改良Bosworth法治疗跟腱断裂的疗效。方法:对16例跟腱断裂患者行改良Bosworth法手术治疗修复重建跟腱连续性,术后石膏外固定6周,之后进行康复训练。结果:16例均获得随访,时间12~24个月。根据Amer-Lindholm评分标准进行疗效评... 目的:评价改良Bosworth法治疗跟腱断裂的疗效。方法:对16例跟腱断裂患者行改良Bosworth法手术治疗修复重建跟腱连续性,术后石膏外固定6周,之后进行康复训练。结果:16例均获得随访,时间12~24个月。根据Amer-Lindholm评分标准进行疗效评价:优11例,良4例,差1例。结论:改良Bosworth法治疗跟腱断裂,结合术后合理的康复功能锻炼,功能恢复满意,疗效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腱断裂 手术治疗 功能锻炼
下载PDF
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治分析(附11例报告)
10
作者 史东平 李垠 +1 位作者 宋波 秦入结 《海南医学》 CAS 2007年第5期32-33,35,共3页
目的探讨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FLLDH)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本院2003年7月至2006年11月间诊治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1例,11例患者CT可清楚地显示位于椎间孔或椎间孔外缘突出的椎间盘,其中椎间孔型4例,椎间孔外型3例,椎间孔内外混... 目的探讨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FLLDH)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本院2003年7月至2006年11月间诊治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1例,11例患者CT可清楚地显示位于椎间孔或椎间孔外缘突出的椎间盘,其中椎间孔型4例,椎间孔外型3例,椎间孔内外混合型4例,L2、33例,L3、43例,L4、53例,L5S12例,其中采用椎板间入路扩大开窗手术4例,椎板侧方手术3例,二者结合手术4例,疗效按中华骨科学会脊柱组腰背痛手术评定标准评估。结果11例患者平均随访9个月,优7例,良3例,可1例,无差,优良率达90.9%。结论CT是诊断FLLDH的主要依据,椎间孔型可采用椎板间扩大开窗术治疗,椎间孔外型可采用椎板侧方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诊断 治疗 极外侧型
下载PDF
PFN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31例疗效分析
11
作者 史东平 李垠 +1 位作者 宋波 厉雷明 《海南医学》 CAS 2012年第18期61-63,共3页
目的探讨PFN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2月~2011年4月本科采用股骨近端交锁髓内钉(PFN)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31例,年龄43~82岁,平均年龄63岁,按Evans分型:Ⅰ型3例,Ⅱ型6例,Ⅲ型8例,Ⅳ型14例。结果随访时间平均11个... 目的探讨PFN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2月~2011年4月本科采用股骨近端交锁髓内钉(PFN)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31例,年龄43~82岁,平均年龄63岁,按Evans分型:Ⅰ型3例,Ⅱ型6例,Ⅲ型8例,Ⅳ型14例。结果随访时间平均11个月,平均愈合时间为4~5个月。根据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优17例,良11例,一般2例,差1例,优良率为90.3%。结论股骨近端交锁髓内钉(PFN)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固定牢固、防旋转的优点,创伤小,符合微创技术的治疗要求,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理想内固定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粗隆间骨折 股骨近端交锁髓内钉 内固定
下载PDF
浅谈松材线虫病对我省林业生产的潜在威胁及检疫对策 被引量:1
12
作者 史东平 张华跃 《生物灾害科学》 1997年第1期26-27,共2页
由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xylophilus(Steimer& Bulzrer)Nickel引起松树枯死是松林中毁灭性病害之一,目前我省尚未发现。笔者根据我省具体情况,分析了该病在我省发病的潜在威胁并提出了防止该病传入我省的对策。
关键词 松材线虫病 潜在威胁 对策
下载PDF
透明质酸钠预防屈肌腱粘连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4
13
作者 王韶进 戴国锋 +2 位作者 李昕 刘琦 史东平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1期28-30,共3页
目的 评价透明质酸钠预防术后屈肌腱粘连的临床效果。方法  1998年~ 1999年对 47例屈肌腱手术者 ,于肌腱损伤修复部鞘内或局部分别注入两种透明质酸钠凝胶制剂。 A组注入透明质酸钠 I号 ,2 0 m g/ 2 ml,17例 ;B组注入透明质酸钠 号 ... 目的 评价透明质酸钠预防术后屈肌腱粘连的临床效果。方法  1998年~ 1999年对 47例屈肌腱手术者 ,于肌腱损伤修复部鞘内或局部分别注入两种透明质酸钠凝胶制剂。 A组注入透明质酸钠 I号 ,2 0 m g/ 2 ml,17例 ;B组注入透明质酸钠 号 ,2 0 mg/ 2 ml,16例 ;C组除不用透明质酸钠外 ,其它治疗与 A、B组相同 ,14例。于术后 1、2和 3个月测定相关部位的功能、疼痛和肿胀等情况 ,按关节功能和握拳功能评价透明质酸钠预防粘连的效果。结果  47例经 1~ 3个月随访 ,A组优良率为 6 4.71% ,B组为 6 8.75 % ,C组为 42 .86 % ,A及 B组与 C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0 .0 5 ) ;各组均未见明显毒副作用。结论 两种透明质酸钠凝胶均有明显抑制术后屈肌腱粘连形成的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屈肌腱粘连 预防 透明质酸钠 肌腱损伤 修复术
下载PDF
全麻苏醒期患者躁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90
14
作者 鲍杨 史东平 封卫征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83-184,共2页
关键词 苏醒期躁动 全麻苏醒期 患者 麻醉苏醒期 定向障碍 意外伤害 预防处理 发病原因
下载PDF
腹腔镜手术患者苏醒期躁动的危险因素 被引量:25
15
作者 宛泉龙 鲍杨 +3 位作者 张丽峰 贺广宝 孙润润 史东平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54-255,共2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EA)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行全身麻醉腹腔镜手术的患者90例,术后30min内按镇静躁动分级法评分,排除4分以下的患者(即嗜睡,难以唤醒)。对余下75例患者的相关病史资料分别作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EA)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行全身麻醉腹腔镜手术的患者90例,术后30min内按镇静躁动分级法评分,排除4分以下的患者(即嗜睡,难以唤醒)。对余下75例患者的相关病史资料分别作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EA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麻醉维持方式、吸附器的使用与躁动的发生显著相关(P<0.05)。全凭吸入麻醉是EA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全凭吸入麻醉为EA的危险因素,临床工作应积极采取防治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腔镜手术 苏醒期躁动 危险因素 LOGISTIC回归
下载PDF
江西省松树枯死原因研究初报
16
作者 史东平 李亚平 《生物灾害科学》 1995年第2期17-18,26,共3页
本文通过对江西省各地,市,县等地松林,40余个点的调查;发现部分松林区均有不同程度的松树枯萎死亡,严重的已造成较大面积枯萎和死亡。经病原鉴定:本省目前尚未发生由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xylophilus)引起的松枯萎病,但其... 本文通过对江西省各地,市,县等地松林,40余个点的调查;发现部分松林区均有不同程度的松树枯萎死亡,严重的已造成较大面积枯萎和死亡。经病原鉴定:本省目前尚未发生由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xylophilus)引起的松枯萎病,但其传播媒介松揭天牛(Monochamusalternalus)却广泛分布于江西各地。现松树枯死的主要因素是多变的气象因子和土壤条件造成松树生长势衰退直至死亡。而江西省松树则是由于拟松材线虫,镰刀菌等兼性寄生生物的侵入,引起松树长势衰弱,加速其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树 松枯萎病 致死原因
下载PDF
松针褐斑病病原菌越冬期孢子萌发及杀菌剂效药测定
17
作者 史东平 李亚平 《生物灾害科学》 1993年第2期11-14,共4页
本文采用林木病害研究的常规方法,研究了松针褐斑病病原菌分生孢子越冬期和低温保存期萌发率,几种杀菌剂对病菌分生孢子的抑菌率,为该病的预测预报及林间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实验证明:分生孢子萌芽率较强,越冬期还是低温保存后都具有... 本文采用林木病害研究的常规方法,研究了松针褐斑病病原菌分生孢子越冬期和低温保存期萌发率,几种杀菌剂对病菌分生孢子的抑菌率,为该病的预测预报及林间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实验证明:分生孢子萌芽率较强,越冬期还是低温保存后都具有萌发能力,但随着保存期的增加,萌发率逐渐下降。供试杀菌剂对分生孢子都具抑制作用,其中以0.5%~1%的波尔多液为佳,多菌灵800倍液次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针褐斑病 杀菌剂 药效测定
下载PDF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严重膝骨关节炎(附41例报告) 被引量:11
18
作者 王韶进 刘琦 +1 位作者 戴国峰 史东平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3,共3页
对 41例 (64膝 )膝骨关节炎 (OA)患者施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 (TKA) ,术后平均随访 11.6个月 ,并应用 HSS膝关节评分系统进行分析。结果 :患者术后在疼痛、功能及关节活动度等方面均有明显改善 ,缓解疼痛效果尤为显著。综和评定 :优 48... 对 41例 (64膝 )膝骨关节炎 (OA)患者施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 (TKA) ,术后平均随访 11.6个月 ,并应用 HSS膝关节评分系统进行分析。结果 :患者术后在疼痛、功能及关节活动度等方面均有明显改善 ,缓解疼痛效果尤为显著。综和评定 :优 48膝 (75 % ) ,良 12膝 (18.75 % ) ,可 2膝 (3 .13 % ) ,差 2膝 (3 .12 % ) ,优良率为93 .75 %。其中 12例 2 4膝同时行双 TKA,采用自体血回输 ;41膝行髌骨置换 ,3膝 (7.3 1% )术后出现髌前不适和疼痛 ;2 3膝未行髌骨置换 ,3膝 (13 .0 4% )出现髌前不适和疼痛。 41例中 ,有 4例 (9.8% )术后下肢发生深静脉血栓形成 ,不保留后交叉韧带 (PCL)的后方稳定型假体 5 5膝中 ,综合评定可者 2膝 ,差者 1膝 ;保留 PCL 型假体 9膝中 ,1膝综合评定差。认为 TKA治疗严重膝骨关节病效果满意 ,术后有效的康复措施和功能锻炼甚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疗 术后 疼痛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 TKA 膝骨关节炎 髌骨 施行 保留 平均
下载PDF
雷米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在老年患者无痛肠镜检查中的应用 被引量:20
19
作者 封卫征 祝义军 +2 位作者 周仁龙 史东平 杭燕南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5期342-344,共3页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雷米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在老年患者无痛肠镜检查中的应用。方法60例ASAⅠ~Ⅱ级无痛肠镜检查老年患者(>65岁),随机分为三组。丙泊酚负荷剂量为0.8mg/kg、雷米芬太尼0.5μg/kg,静注时间各60s,丙泊酚维持量6mg·kg-1...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雷米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在老年患者无痛肠镜检查中的应用。方法60例ASAⅠ~Ⅱ级无痛肠镜检查老年患者(>65岁),随机分为三组。丙泊酚负荷剂量为0.8mg/kg、雷米芬太尼0.5μg/kg,静注时间各60s,丙泊酚维持量6mg·kg-1·h-1。A组雷米芬太尼维持量0.03μg·kg-1·h-1,B组0.06μg·kg-1·h-1,C组0.09μg·kg-1·h-1,持续输注至肠镜进至回盲部停药。根据患者反应,单次静脉追加丙泊酚10mg,观察并记录患者检查前、丙泊酚给药后、雷米芬太尼给药后、镜检开始后1、5min、退镜完毕后1、5min的MAP、SpO2、HR、BIS、RR、VT、PETCO2和麻醉起效时间、入镜时间、苏醒时间,镇静评分、定向力恢复、术后视觉模拟评分、离院时间以及不良反应。结果镜检中A组MAP、BIS低于B、C组(P<0.05),C组HR慢于A组(P<0.05)。各组给药后、镜检中的MAP、HR、BIS、RR、VT低于检查前(P<0.05,P<0.01),PETCO2高于检查前(P<0.05,P<0.01)。A组丙泊酚用量较B、C组大,苏醒时间、离院时间较B、C组长(P<0.05,P<0.01),BIS下降明显(P<0.05,P<0.01)。所有患者麻醉满意度为100%。结论雷米芬太尼0.06μg·kg-1·h-1配伍丙泊酚用于门诊老年患者无痛肠镜检查较为合适,但应注意注药速度,并加强监测,尽可能避免心动过缓和低血压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米芬太尼 丙泊酚 结肠镜 老年
下载PDF
应用TOF、BIS联合监测指导气管拔管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0
20
作者 张丽峰 鲍杨 +2 位作者 史东平 封卫征 杭燕南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1期3061-3063,共3页
目的观察全麻患者在肌松监测(train of four,TOF)和脑电双频指数(bispect ralindex,BIS)监测联合指导气管拔管时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并分析其术后肌松残余(postoperative residual curarization,PORC)的发生率。方法选择180例择期手术患者... 目的观察全麻患者在肌松监测(train of four,TOF)和脑电双频指数(bispect ralindex,BIS)监测联合指导气管拔管时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并分析其术后肌松残余(postoperative residual curarization,PORC)的发生率。方法选择180例择期手术患者,ASAⅠ~Ⅱ级,年龄(60±5)岁,随机分为三组:传统组(呼之睁眼、抬头5s、握拳有力时拔除气管导管)、BIS组(保持BIS=75±5范围内拔除气管导管)、TOF+BIS组(保持BIS=75±5、在TOF≥0.9时拔除气管导管)。采用全凭静脉麻醉,记录各组术前、拔管时、拔管后30min、拔管后1h的BIS、MAP、HR、SpO2、PETCO2、TOF值,定义TOF<0.9为PORC。结果传统组MAP、HR均有显著变化(P<0.01),拔管后1h的PORC发生率28%;BIS组术前与拔管时比较MAP、HR也有显著差异(P<0.05),PORC发生率15%;TOF+BIS组MAP、HR指标稳定(P>0.05),PORC发生率为0%。结论 TOF+BIS联合指导气管拔管时血流动力学稳定,术后TOF<0.9发生率低,患者恢复更平稳、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个成串刺激 脑电双频指数 气管拔管 血流动力学 肌松残余作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