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活血解毒方对干燥综合征小鼠干扰素-γ、B细胞活化因子及其受体的干预作用研究 被引量:20
1
作者 史云晖 柳洋 +2 位作者 韦尼 刘小平 朱跃兰 《环球中医药》 CAS 2016年第1期20-24,共5页
目的探索活血解毒方对干燥综合征小鼠干扰素(interferon,IFN)-γ、B细胞活化因子(B cell activating factor belonging to the TNF family,BAFF)及其受体BAFF-R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以C57BL/6j小鼠及NOD/Ltj小鼠为实验动物,分别以蒸馏... 目的探索活血解毒方对干燥综合征小鼠干扰素(interferon,IFN)-γ、B细胞活化因子(B cell activating factor belonging to the TNF family,BAFF)及其受体BAFF-R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以C57BL/6j小鼠及NOD/Ltj小鼠为实验动物,分别以蒸馏水、白芍总苷混悬液、活血解毒方汤剂灌胃干预,干预过程中观察小鼠一般状态,于干预60天后测量小鼠唾液流率,并取小鼠颌下腺及血清,测量颌下腺指数及血清中BAFF、BAFF-R、IFN-γ及颌下腺BAFF、BAFF-R水平。结果正常组唾液流率均较其他各组高(P<0.05),实验第40天开始,对照组及治疗组的唾液流率开始较模型组升高(P<0.05),而对照组与治疗组之间差异不明显(P>0.05);第60天对照组与治疗组之间差异明显(P<0.05)。颌下腺指数,正常组较模型组、对照组、治疗组高(P<0.05)。模型组较对照组、治疗组低(P<0.05),对照组与治疗组之间差异不明显(P>0.05)。血清BAFF、BAFF-R、IFN-γ及颌下腺BAFF、BAFF-R水平,正常组均较模型组、对照组、治疗组低(P<0.05),模型组较对照组、治疗组高(P<0.05),其中对照组水平高于治疗组(P<0.05),各组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活血解毒方可减轻NOD小鼠颌下腺炎症,增加唾液分泌量,降低血清中BAFF、BAFF-R、IFN-γ及颌下腺BAFF、BAFF-R的水平,从而达到治疗干燥综合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燥综合征 B细胞活化因子 干扰素 中医 活血解毒
下载PDF
从燥之成因及演变论治干燥综合征 被引量:11
2
作者 韦尼 丁明辉 +1 位作者 史云晖 朱跃兰 《北京中医药》 2016年第5期471-474,共4页
干燥综合征属中医学"燥痹"范畴,"燥"在其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是该病病程长久、迁延难愈、症状纷繁复杂,以及出现一系列变证、坏证的主要原因。综合历代医家对干燥综合征病因病机的论述,认为其"燥"具... 干燥综合征属中医学"燥痹"范畴,"燥"在其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是该病病程长久、迁延难愈、症状纷繁复杂,以及出现一系列变证、坏证的主要原因。综合历代医家对干燥综合征病因病机的论述,认为其"燥"具有以下性质:非单纯外燥和一般内燥,而是具有二者共同特点;来源广泛,如外邪、津伤、瘀血、痰湿、气机失调等均可致燥;致病性强,破坏力盛,且变化多端,可演变为其他致病因素,如瘀血等;具有毒邪性质,如燥盛成毒。本病后期燥、毒、瘀三者相互结合,可产生一系列更为严重的病理因素。故临证中应根据"燥"之来源及演变确定针对性的治疗原则,即活血解毒而清燥,且解毒宜早不宜晚,选药多用"甘寒",而不用"苦寒",并将活血化瘀贯穿治疗始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燥综合征 燥痹 成因 演变
下载PDF
活血解毒方干预NOD小鼠自发性干燥综合征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钱荔 侯秀娟 +3 位作者 刘小平 袁芳 史云晖 朱跃兰 《北京中医药》 2014年第6期467-469,共3页
目的探讨活血解毒方对非肥胖糖尿病(NOD)白发性干燥综合征(SS)小鼠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将18只NOD/Ltj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活血解毒方组、白芍总苷组各6只,并设6只C57BL/6J小鼠作为正常组,灌胃8周后取小鼠颌下腺及血清分别采用反转录... 目的探讨活血解毒方对非肥胖糖尿病(NOD)白发性干燥综合征(SS)小鼠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将18只NOD/Ltj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活血解毒方组、白芍总苷组各6只,并设6只C57BL/6J小鼠作为正常组,灌胃8周后取小鼠颌下腺及血清分别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和ELISA法检测Toll样受体TLR4、CD14的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TLB4、CD14的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白芍总苷组、活血解毒方组TLR4、CD14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有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白芍总苷组、活血解毒方组2组间比较,TLR4、CD14的mRNA和蛋白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活血解毒中药对NOD小鼠SS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TLR4/CD14信号转导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燥综合征 活血解毒方 信号转导通路 非肥胖糖尿病小鼠 实验研究
下载PDF
补肾通络颗粒对膝骨关节炎大鼠血清细胞因子及关节软骨含水率的影响 被引量:6
4
作者 韦尼 薛智丰 +2 位作者 陈自佳 史云晖 朱跃兰 《风湿病与关节炎》 2015年第10期5-9,38,共6页
目的:观察补肾通络颗粒高、中、低剂量对膝骨关节炎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以及关节软骨含水率的影响。方法: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补肾通络颗粒高、中、低剂量组,美洛昔康... 目的:观察补肾通络颗粒高、中、低剂量对膝骨关节炎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以及关节软骨含水率的影响。方法: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补肾通络颗粒高、中、低剂量组,美洛昔康组,每组10只。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均予膝关节腔注射木瓜蛋白酶造模,并予药物干预后,用ELISA法测定大鼠血清IL-1β、IL-6、TNF-α的水平,同时光镜下观察关节软骨并检测软骨含水率。结果:实验结束后,根据病理组织学检测发现模型对照组大鼠膝关节软骨退行性改变明显。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膝骨关节炎大鼠血清IL-1β、IL-6、TNF-α水平及关节软骨含水率均升高(P<0.05)。与模型对照组比较,补肾通络颗粒高、中剂量组与美洛昔康组膝骨关节炎大鼠血清IL-1β、IL-6、TNF-α水平均降低(P<0.05),且补肾通络颗粒高、中剂量组关节软骨含水率亦较模型对照组降低(P<0.05),而补肾通络颗粒低剂量组仅IL-1β、TNF-α水平低于模型对照组(P<0.05)。与补肾通络颗粒低剂量组及美洛昔康组比较,补肾通络颗粒高剂量组膝骨关节炎大鼠血清IL-6水平及关节软骨含水率均降低(P<0.05),补肾通络颗粒中剂量组仅关节软骨含水率降低(P<0.05)。补肾通络颗粒高、中剂量组膝骨关节炎大鼠血清IL-1β、IL-6、TNF-α水平及关节软骨含水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通络颗粒可能通过调节大鼠膝骨关节炎动物模型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及降低关节软骨含水率达到治疗作用,尤以中、高剂量组作用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炎 补肾通络颗粒 大鼠 细胞因子 软骨含水率
下载PDF
朱跃兰治疗产后风湿症经验 被引量:5
5
作者 韦尼 史云晖 朱跃兰 《北京中医药》 2015年第6期450-453,共4页
朱跃兰教授认为产后风湿症发病虽在产后,但并不局限于产后百日内。鉴于妇人产后多虚多瘀的体质特点,本病病因病机以妇人阳气不足为根本,风寒湿侵袭为标,瘀血伴随本病发展始终,既是病理产物,又是进一步发展的致病因素,情志因素可加重本... 朱跃兰教授认为产后风湿症发病虽在产后,但并不局限于产后百日内。鉴于妇人产后多虚多瘀的体质特点,本病病因病机以妇人阳气不足为根本,风寒湿侵袭为标,瘀血伴随本病发展始终,既是病理产物,又是进一步发展的致病因素,情志因素可加重本病的病情。治疗上朱教授强调以温扶阳气为主要原则,但临证中绝非单一扶阳,而是四诊合参,根据患者不同的病情而有所侧重,即有温养、温散、温通的不同,同时辅以调畅气机。用药上朱教授善用附子及虫类药、藤类药、气血双补药,内外治结合,强调外治法在本病中的治疗作用,认为外治法较口服中药可更快速缓解症状,且适合长期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跃兰 产后 风湿症 阳气不足 温扶阳气法 名中医经验
下载PDF
基于不同方法的战斗部剩余速度评估结果差异规律 被引量:1
6
作者 杨立强 史云晖 +3 位作者 方向东 徐辉辉 袁长宏 姚文攀 《兵工自动化》 2014年第10期40-43,共4页
为探索战斗部剩余速度的评估方法,采用不同方法的战斗部剩余速度评估结果差异规律。分别使用贝尔金公式和数值方法对半穿甲战斗部侵彻钢甲的剩余速度进行计算,得到初始侵彻速度介于0.25~3.0 Ma范围内半穿甲战斗部的多组剩余速度值,总结... 为探索战斗部剩余速度的评估方法,采用不同方法的战斗部剩余速度评估结果差异规律。分别使用贝尔金公式和数值方法对半穿甲战斗部侵彻钢甲的剩余速度进行计算,得到初始侵彻速度介于0.25~3.0 Ma范围内半穿甲战斗部的多组剩余速度值,总结出其内在规律,并通过该战斗部侵彻钢板的实物试验验证该差异规律结论的正确性。同时,对具有不同弹形的另2种战斗部侵彻钢甲的剩余速度进行贝尔金公式和数值仿真计算,与实物试验结果对比表明,同样符合该差异规律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尔金公式 数值仿真 初始速度 剩余速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