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黑臭水体治理Ⅱ:沉积物耗氧方式对重金属形态及生物有效性的影响 被引量:3
1
作者 史佳莹 孙柳 +2 位作者 李立青 张洪 唐文忠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1-21,共11页
缺氧导致水体黑臭已成为我国许多河流普遍存在的污染问题,而沉积物耗氧是水体溶解氧减少的重要过程.本文通过构建一套室内模拟装置,利用薄膜扩散梯度(DGT)技术和改进的BCR三步连续提取法来探索黑臭水体沉积物不同耗氧方式对水体氧化还... 缺氧导致水体黑臭已成为我国许多河流普遍存在的污染问题,而沉积物耗氧是水体溶解氧减少的重要过程.本文通过构建一套室内模拟装置,利用薄膜扩散梯度(DGT)技术和改进的BCR三步连续提取法来探索黑臭水体沉积物不同耗氧方式对水体氧化还原体系和沉积物中重金属(Co、Ni、Cu、As、Sb和Pb)形态及生物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厌氧培养过程中上覆水氧化还原电位为-65.50~0 mV,属于铁锰控制区;沉积物氧化还原电位为-170.30~-370.10 mV,主要由硫体系控制.化学耗氧,主要是其中的铁锰耗氧,会使沉积物中生物有效态Fe、Mn、S浓度增加,进而影响重金属的迁移转化.化学耗氧组上覆水中As浓度增加至9.64μg·L^(-1),铁锰耗氧组上覆水中Co、Ni和As浓度分别增加至20.79、20.53和6.97μg·L^(-1).化学耗氧组表层沉积物中生物有效态Co、Ni和As浓度增加至7.03、6.18和6.98μg·L^(-1),而铁锰耗氧组其浓度增加至8.62、11.80和2.44μg·L^(-1).说明不同耗氧方式会对沉积物氧化还原体系产生影响,并通过改变铁锰硫体系影响沉积物种重金属的形态和生物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臭水体 沉积物耗氧 重金属 形态 生物有效性
原文传递
基于表层沉积物污染状态的环保清淤范围划定:以长荡湖为例 被引量:2
2
作者 吉心怡 陆海明 +5 位作者 史佳莹 陈辉 唐文忠 李红静 梁庆华 张洪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3870-3879,共10页
为确定长荡湖环保清淤范围,通过对表层沉积物TN、TP和8种重金属的监测来确定空间分布差异及高污染区域,并结合实际操作情况确定具体清淤范围。结果表明,研究区域TN为419~2 920 mg·kg^(-1),均值为1 186mg·kg^(-1),无明显空间... 为确定长荡湖环保清淤范围,通过对表层沉积物TN、TP和8种重金属的监测来确定空间分布差异及高污染区域,并结合实际操作情况确定具体清淤范围。结果表明,研究区域TN为419~2 920 mg·kg^(-1),均值为1 186mg·kg^(-1),无明显空间差异和分层差异。长荡湖表层(0~15 cm)沉积物TP均值为499 mg·kg^(-1),上层0~5 cm的TP略高于底层。沉积物TP具有一定的空间差异性,不同深度的TP空间差异性相似,均为北部中间湖区、西部湖区、南部及东侧湖区较高。长荡湖表层沉积物Cr、Cu、Ni、Zn、As、Cd、Pb和Hg的平均质量分数分别为:53.3、26.1、30.6、88.4、6.20、0.467、18.3、0.050 mg·kg^(-1)。其中,Cd污染较为严重,平均值为背景值的3.71倍,其余重金属污染较轻。8种重金属在表层沉积物0~5 cm质量分数明显高于底部,高质量分数区域主要集中在大浦港、新河港入湖湖区。通过对TN、TP、重金属进行污染评价,以TN>1 627 mg·kg^(-1),TP>625 mg·kg^(-1),RI>300为清淤界限并扣除沉积物小于10 cm的区域和鱼类养殖区,确定主要清淤区域为西部、东南部及部分东北部、南部中心湖区。该研究结果可为类似环保清淤工程的清淤区域确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荡湖 环保清淤 营养盐 重金属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