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甘肃泾川不同林龄人工刺槐林的土壤水分-物理特性及渗透性研究 被引量:20
1
作者 景贯阳 邸利 +3 位作者 王安民 史再军 牟极 吴贤忠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93-198,共6页
【目的】通过对人工刺槐林的土壤水分-物理性质及渗透性进行分析,评估陇东黄土高原泾川县中沟小流域人工刺槐林土壤水文功能,为该地区生态恢复工程建设和流域水土资源管理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采用环刀法测定不同林龄(20、25、30和35... 【目的】通过对人工刺槐林的土壤水分-物理性质及渗透性进行分析,评估陇东黄土高原泾川县中沟小流域人工刺槐林土壤水文功能,为该地区生态恢复工程建设和流域水土资源管理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采用环刀法测定不同林龄(20、25、30和35 a)人工刺槐林的土壤水分-物理性质及渗透性。【结果】在0~100 cm土层,不同生长阶段刺槐林土壤容重(g/cm3)均值变化大小依次表现为:25 a(1.330)>30 a(1.253)>20 a(1.170)>35 a(1.161);35 a生样地土壤的饱和蓄水量、毛管蓄水量及最小蓄水量均最大,25 a生样地的最小;4种林龄刺槐林土壤初渗速率的变化范围为2.045~4.718 mm/min,35 a生刺槐林土壤初渗速率最大,且不同林龄间的变化规律与土壤非毛管孔隙度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结论】35 a生刺槐林的土壤持水能力与渗透性较好,20 a和30 a生次之,25 a生最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龄 孔隙度 持水性 渗透性 刺槐林 陇东黄土高原
下载PDF
黄土高原典型林分土壤水文物理性质及持水性能 被引量:11
2
作者 张晓梅 邸利 +7 位作者 王彦辉 史再军 张曦慧 王正安 费俊娥 郭保才 唐瑜敏 杨宝宝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17-124,133,共9页
【目的】通过对黄土高原典型林分类型土壤水文物理性质及持水性能的研究,以期为该区域合理水资源综合管理和林分种类选取配置经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野外观测和室内浸水相结合的试验方法,得到3种林分类型(贺兰山油松天然林、子... 【目的】通过对黄土高原典型林分类型土壤水文物理性质及持水性能的研究,以期为该区域合理水资源综合管理和林分种类选取配置经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野外观测和室内浸水相结合的试验方法,得到3种林分类型(贺兰山油松天然林、子午岭油松次生林、陇东黄土高原刺槐人工林及六盘山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的土壤水文物理特征指标.【结果】不同林分类型的土壤容重、孔隙度与持水性能存在差异.土壤容重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增大,子午岭油松次生林(1.24g/cm^3)最大,陇东黄土高原刺槐人工林(1.16g/cm^3)与六盘山华北落叶松人工林(1.16g/cm^3)次之,贺兰山油松天然林(0.98g/cm^3)最小;土壤孔隙度随土层加深而减小,总孔隙度与毛管孔隙度为贺兰山油松天然林>陇东黄土高原刺槐人工林>六盘山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子午岭油松次生林,非毛管孔隙度为陇东黄土高原刺槐人工林>子午岭油松次生林>贺兰山油松天然林>六盘山华北落叶松人工林;贺兰山油松天然林土壤饱和持水率、毛管持水率与非毛管持水率均值均与其它三种林分类型差异极显著(P<0.01),土壤饱和持水率、毛管持水率与非毛管持水率大小依次为贺兰山油松天然林>陇东黄土高原刺槐人工林>六盘山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子午岭油松次生林;土壤容重与土壤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饱和持水率、毛管持水率、非毛管持水率均存在极显著负相关关系,土壤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与持水性能呈极显著正相关,非毛管孔隙度与土壤饱和持水率呈极显著正相关,其中以土壤容重、总孔隙度与饱和持水率的相关性最好.【结论】贺兰山油松天然林持水性最优,陇东黄土高原刺槐人工林与六盘山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次之,子午岭油松次生林最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水文物理性质 土壤持水性能 典型林分 黄土高原
下载PDF
黄土高原刺槐人工林立地指数变化及评价 被引量:1
3
作者 李平平 王彦辉 +7 位作者 段文标 王依瑞 于澎涛 甄理 李志鑫 尚会军 史再军 于艺鹏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8-31,共14页
【目的】在黄土高原研究刺槐人工林优势木平均高及立地指数(基准林龄15年时优势木平均高)对气候和立地因子的响应,建立模型评价立地质量。【方法】对样地调查及文献搜集数据,用外包线法确定优势木平均高的单因子响应规律和适宜函数形式... 【目的】在黄土高原研究刺槐人工林优势木平均高及立地指数(基准林龄15年时优势木平均高)对气候和立地因子的响应,建立模型评价立地质量。【方法】对样地调查及文献搜集数据,用外包线法确定优势木平均高的单因子响应规律和适宜函数形式,然后建立多因子耦合模型并用实测数据率定,籍此评价立地指数空间差异。【结果】地形部位对优势木平均高的影响差异较大,相对得分表现为沟底1.000>塬面0.906>梁坡下部0.837>梁坡中部0.438>沟坡0.210>梁坡上部0.176>梁峁顶0.000。当年均降水量小于550 mm时,优势木平均高随年均降水量升高快速增加,之后渐趋平缓;优势木平均高随年均气温升高呈先增后减,最适范围是7.5~11.0℃。建立了耦合气候和立地因子影响的优势木平均高模型,拟合度较好(R^(2)=0.72)。依据对优势木平均高的影响,将年均气温和降水量都分为4级(<6.0℃,太冷,不能生长;6.0~7.5℃,冷,不宜或较宜生长;7.5~11.0℃,温,最宜生长;>11.0℃,暖,较宜或不宜生长。<400 mm,太旱,不能生长;400~450 mm,旱,不宜生长;450~550 mm,润,较宜生长;>550 mm,湿,最宜生长),据此确定了黄土高原不能刺槐造林的区域,提出了可刺槐造林区域的气候分区,其中温湿区、温润区、暖湿区和温旱区的平均立地指数均为中等或以上(>7.5 m),宜于刺槐生长;但冷旱/润区和暖润区立地较差,整体不宜刺槐生长。对各气候分区,计算了各立地类型(地形部位与坡向的组合)的立地指数,评价了立地质量。【结论】黄土高原刺槐人工林的立地指数同时受气候和立地因子影响。综合考虑这些影响的气候分区和立地评价可以指导精细的刺槐造林立地选择和林分科学经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槐人工林 立地指数 耦合模型 生长分区 优势木平均高 黄土高原
下载PDF
甘肃泾川中沟小流域不同坡位刺槐人工林土壤水分特征 被引量:13
4
作者 张晓梅 邸利 +2 位作者 史再军 费俊娥 王正安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300-1308,共9页
以甘肃泾川中沟小流域不同坡位刺槐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环刀法测定人工刺槐林土壤水文物理性质,采用烘干法测定土壤水分。方差分析表明:不同坡位土壤物理性质存在显著差异,0~100 cm土层的土壤容重为:塬面刺槐林(上)(1.24 g·cm^-3... 以甘肃泾川中沟小流域不同坡位刺槐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环刀法测定人工刺槐林土壤水文物理性质,采用烘干法测定土壤水分。方差分析表明:不同坡位土壤物理性质存在显著差异,0~100 cm土层的土壤容重为:塬面刺槐林(上)(1.24 g·cm^-3)>塬面刺槐林(下)(1.20 g·cm^-3)>沟台刺槐林(1.18 g·cm^-3)>墚坡刺槐林(1.16 g·cm^-3)。土壤总孔隙度为:墚坡刺槐林(51.99%)>沟台刺槐林(51.31%)>塬面刺槐林(下)(50.52%)>塬面刺槐林(上)(49.33%),墚坡刺槐林饱和持水量与非毛管持水量均最大,沟台刺槐林与塬面刺槐林(下)次之,塬面刺槐林(上)最小。各林地土壤水分变化季节性差异明显,可分为土壤水分消耗期(5-6月)、补给期(7月)、消退期(8-9月)。不同林地土壤含水量变异系数随土层深度加深表现为先增大后减小,土壤水分变异系数在40~80 cm处达到最大值(Cv>0.3)。表明塬面刺槐林(上)的土壤含水量最大,塬面刺槐林(下)与沟台刺槐林居中,墚坡刺槐林土壤水分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槐 人工林 土壤水分 水文物理性质 坡位 动态变化 甘肃
原文传递
泾川县官山林场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5
作者 史再军 《甘肃农业》 2018年第17期41-42,共2页
官山林场是泾川县唯一的国有人工林林场。建场44年来,林场从一个荒凉的山村,植树播绿,发展到现在,森林覆盖率达到93%,取得了显著成绩,生态、经济、社会效益日益明显,是泾川林业发展的一个缩影。本文认真总结林场发展现状,分析在新时期... 官山林场是泾川县唯一的国有人工林林场。建场44年来,林场从一个荒凉的山村,植树播绿,发展到现在,森林覆盖率达到93%,取得了显著成绩,生态、经济、社会效益日益明显,是泾川林业发展的一个缩影。本文认真总结林场发展现状,分析在新时期面临的诸多问题,提出今后发展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官山林场 现状 问题 对策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