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6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京剧声韵五题(一)
1
作者
史震己
史冬莲
《中国京剧》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66-67,共2页
唱腔与声韵是区别不同戏曲剧种的两个主要因素。任何一种语言或方言的语音都是成系统的,如有多少声母、韵母、声调以及声、韵、调的配合关系,有无音变现象等。任何一种戏曲的语音也是成系统的。我国戏曲剧种很多,其中绝大多数是某一...
唱腔与声韵是区别不同戏曲剧种的两个主要因素。任何一种语言或方言的语音都是成系统的,如有多少声母、韵母、声调以及声、韵、调的配合关系,有无音变现象等。任何一种戏曲的语音也是成系统的。我国戏曲剧种很多,其中绝大多数是某一地区的地方戏曲,它们的语音系统自然就是该地方言的语音系统,如豫剧、川剧、沪剧的语音系统,分别就是河南、四川、上海的语音系统。京剧则比较特殊,它虽形成于北京,却不是北京的地方戏,除“京白”外,唱与“韵白”的语音系统自然也不同于北京的语音系统,这显然与京剧的形成过程有密切关系。在这一点上,恰与元周德清的《中原音韵》有些相似。《中原音韵》是我国第一部“曲韵”,它的语音系统也是以大都为中心的北方广大地区的综合语音系统,即在北方广大地区通行并应用于各种交际场合的共同语音系统,而不是某一地区的方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韵
京剧
《中原音韵》
语音系统
戏曲剧种
地方戏曲
音变现象
交际场合
原文传递
京剧声韵五题(四)
2
作者
史震己
史冬莲
《中国京剧》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74-75,共2页
有人认为,京剧唱、念声韵与普通话的差异仅仅表现在为数不多的“上口字”和“尖团字”上。此说之误在于它完全忽略了四声在语音系统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试想,李少春在《野猪林》中几乎完全摒弃了“上口字”,在现代戏《白毛女》中试...
有人认为,京剧唱、念声韵与普通话的差异仅仅表现在为数不多的“上口字”和“尖团字”上。此说之误在于它完全忽略了四声在语音系统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试想,李少春在《野猪林》中几乎完全摒弃了“上口字”,在现代戏《白毛女》中试用了一种“不上口、不别尖团的韵白”,听起来不是仍然会觉得与普通话有很大差异吗?何以会有这种差异?关键在于四声的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韵
京剧
《野猪林》
《白毛女》
语音系统
普通话
上口
李少春
原文传递
京剧唱腔中衬字的音变规律初探
3
作者
史震己
史冬莲
《中国京剧》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9-51,共3页
中央电视台《空中剧院》栏目开播初始,曾一度安排过嘉宾与观众的互动,即观众在看戏过程中可随时通过网络或手机短信向嘉宾提出问题,演出结束后由嘉宾现场解答。记得有一场是邓沐玮先生做嘉宾,我们向他提出的问题是:裘派唱腔中凡有...
中央电视台《空中剧院》栏目开播初始,曾一度安排过嘉宾与观众的互动,即观众在看戏过程中可随时通过网络或手机短信向嘉宾提出问题,演出结束后由嘉宾现场解答。记得有一场是邓沐玮先生做嘉宾,我们向他提出的问题是:裘派唱腔中凡有衬字,一般皆按衬字归辙,《锁五龙》“遍野荒郊血成海”的“海”字后衬有“呀”,为何不归“发花辙”却又归回了“怀来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剧唱腔
音变规律
衬字
中央电视台
《锁五龙》
提出问题
手机短信
嘉宾
原文传递
京剧声韵五题(二)
4
作者
史震己
史冬莲
《中国京剧》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53-55,共3页
上口字 京剧唱念(韵白)中有一部分与北京话读音不同的字,习惯上称之为“上口字”。这些“上口字”有的以昆曲为桥梁继承于《中原音韵》,有的来自鄂、皖音。 一、上口字与《中原音韵》 京剧的“上口字”主要涉及到《中原音韵》19...
上口字 京剧唱念(韵白)中有一部分与北京话读音不同的字,习惯上称之为“上口字”。这些“上口字”有的以昆曲为桥梁继承于《中原音韵》,有的来自鄂、皖音。 一、上口字与《中原音韵》 京剧的“上口字”主要涉及到《中原音韵》19个韵部中的8个,下面按照《中原音韵音系》同音字表的顺序加以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剧
《中原音韵》
声韵
同音字表
上口
北京话
昆曲
原文传递
京剧声韵五题(三)
5
作者
史震己
史冬莲
《中国京剧》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66-67,共2页
尖团字 京剧唱、念(韵白)历来讲究“尖团分明”。何谓“尖团”呢?简单地说,北京话声母为j、q、x的字,与齐齿呼、撮口呼韵母相拼时,在京剧唱、念中分成了两类:一类改为z、c、s;另一类仍为j、q、x,前者叫“尖字”;后者叫“团...
尖团字 京剧唱、念(韵白)历来讲究“尖团分明”。何谓“尖团”呢?简单地说,北京话声母为j、q、x的字,与齐齿呼、撮口呼韵母相拼时,在京剧唱、念中分成了两类:一类改为z、c、s;另一类仍为j、q、x,前者叫“尖字”;后者叫“团字”,合称“尖团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剧
声韵
团字
北京话
齐齿呼
撮口呼
尖字
原文传递
京剧声韵五题(五)
6
作者
史震己
史冬莲
《中国京剧》
2015年第1期60-61,共2页
京剧唱词和诗歌一样,都属于韵文。诗歌讲究押韵,京剧唱词讲究合辙,合辙是押韵的一种通俗、形象的说法(“辙”由“车辙”义引申而来),意思是相同的。汉语的韵文中,历来都是凡韵腹和韵尾相同或相近的音节,即可互相押韵。
关键词
京剧
声韵
押韵
诗歌
唱词
韵文
原文传递
题名
京剧声韵五题(一)
1
作者
史震己
史冬莲
出处
《中国京剧》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66-67,共2页
文摘
唱腔与声韵是区别不同戏曲剧种的两个主要因素。任何一种语言或方言的语音都是成系统的,如有多少声母、韵母、声调以及声、韵、调的配合关系,有无音变现象等。任何一种戏曲的语音也是成系统的。我国戏曲剧种很多,其中绝大多数是某一地区的地方戏曲,它们的语音系统自然就是该地方言的语音系统,如豫剧、川剧、沪剧的语音系统,分别就是河南、四川、上海的语音系统。京剧则比较特殊,它虽形成于北京,却不是北京的地方戏,除“京白”外,唱与“韵白”的语音系统自然也不同于北京的语音系统,这显然与京剧的形成过程有密切关系。在这一点上,恰与元周德清的《中原音韵》有些相似。《中原音韵》是我国第一部“曲韵”,它的语音系统也是以大都为中心的北方广大地区的综合语音系统,即在北方广大地区通行并应用于各种交际场合的共同语音系统,而不是某一地区的方言。
关键词
声韵
京剧
《中原音韵》
语音系统
戏曲剧种
地方戏曲
音变现象
交际场合
分类号
J821.2 [艺术—戏剧戏曲]
原文传递
题名
京剧声韵五题(四)
2
作者
史震己
史冬莲
出处
《中国京剧》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74-75,共2页
文摘
有人认为,京剧唱、念声韵与普通话的差异仅仅表现在为数不多的“上口字”和“尖团字”上。此说之误在于它完全忽略了四声在语音系统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试想,李少春在《野猪林》中几乎完全摒弃了“上口字”,在现代戏《白毛女》中试用了一种“不上口、不别尖团的韵白”,听起来不是仍然会觉得与普通话有很大差异吗?何以会有这种差异?关键在于四声的不同。
关键词
声韵
京剧
《野猪林》
《白毛女》
语音系统
普通话
上口
李少春
分类号
J821.2 [艺术—戏剧戏曲]
原文传递
题名
京剧唱腔中衬字的音变规律初探
3
作者
史震己
史冬莲
出处
《中国京剧》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9-51,共3页
文摘
中央电视台《空中剧院》栏目开播初始,曾一度安排过嘉宾与观众的互动,即观众在看戏过程中可随时通过网络或手机短信向嘉宾提出问题,演出结束后由嘉宾现场解答。记得有一场是邓沐玮先生做嘉宾,我们向他提出的问题是:裘派唱腔中凡有衬字,一般皆按衬字归辙,《锁五龙》“遍野荒郊血成海”的“海”字后衬有“呀”,为何不归“发花辙”却又归回了“怀来辙”?
关键词
京剧唱腔
音变规律
衬字
中央电视台
《锁五龙》
提出问题
手机短信
嘉宾
分类号
J821.2 [艺术—戏剧戏曲]
原文传递
题名
京剧声韵五题(二)
4
作者
史震己
史冬莲
出处
《中国京剧》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53-55,共3页
文摘
上口字 京剧唱念(韵白)中有一部分与北京话读音不同的字,习惯上称之为“上口字”。这些“上口字”有的以昆曲为桥梁继承于《中原音韵》,有的来自鄂、皖音。 一、上口字与《中原音韵》 京剧的“上口字”主要涉及到《中原音韵》19个韵部中的8个,下面按照《中原音韵音系》同音字表的顺序加以介绍。
关键词
京剧
《中原音韵》
声韵
同音字表
上口
北京话
昆曲
分类号
J821.2 [艺术—戏剧戏曲]
原文传递
题名
京剧声韵五题(三)
5
作者
史震己
史冬莲
出处
《中国京剧》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66-67,共2页
文摘
尖团字 京剧唱、念(韵白)历来讲究“尖团分明”。何谓“尖团”呢?简单地说,北京话声母为j、q、x的字,与齐齿呼、撮口呼韵母相拼时,在京剧唱、念中分成了两类:一类改为z、c、s;另一类仍为j、q、x,前者叫“尖字”;后者叫“团字”,合称“尖团字”。
关键词
京剧
声韵
团字
北京话
齐齿呼
撮口呼
尖字
分类号
J821.2 [艺术—戏剧戏曲]
原文传递
题名
京剧声韵五题(五)
6
作者
史震己
史冬莲
出处
《中国京剧》
2015年第1期60-61,共2页
文摘
京剧唱词和诗歌一样,都属于韵文。诗歌讲究押韵,京剧唱词讲究合辙,合辙是押韵的一种通俗、形象的说法(“辙”由“车辙”义引申而来),意思是相同的。汉语的韵文中,历来都是凡韵腹和韵尾相同或相近的音节,即可互相押韵。
关键词
京剧
声韵
押韵
诗歌
唱词
韵文
分类号
J821.2 [艺术—戏剧戏曲]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京剧声韵五题(一)
史震己
史冬莲
《中国京剧》
北大核心
2014
0
原文传递
2
京剧声韵五题(四)
史震己
史冬莲
《中国京剧》
北大核心
2014
0
原文传递
3
京剧唱腔中衬字的音变规律初探
史震己
史冬莲
《中国京剧》
北大核心
2013
0
原文传递
4
京剧声韵五题(二)
史震己
史冬莲
《中国京剧》
北大核心
2014
0
原文传递
5
京剧声韵五题(三)
史震己
史冬莲
《中国京剧》
北大核心
2014
0
原文传递
6
京剧声韵五题(五)
史震己
史冬莲
《中国京剧》
2015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