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塞米松联合异丙嗪预防非溶血性输血反应价值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史华山 李文清 +1 位作者 丁丽霞 李勇军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5年第4期81-81,83,共2页
目的探讨研究地塞米松联合异丙嗪预防临床非溶血性输血反应的临床意义。方法将206例拟行输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103例。输血前对照组给予地塞米松,观察组给予地塞米松联合异丙嗪。比较2组输血前后体温、白细胞、收缩压、舒张... 目的探讨研究地塞米松联合异丙嗪预防临床非溶血性输血反应的临床意义。方法将206例拟行输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103例。输血前对照组给予地塞米松,观察组给予地塞米松联合异丙嗪。比较2组输血前后体温、白细胞、收缩压、舒张压、脉搏变化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2组患者均未发生溶血性输血反应及血液细菌感染。2组输血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输血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输血前联合应用地塞米松联合异丙嗪不能有效预防临床非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塞米松 异丙嗪 预防 非溶血性输血反应
下载PDF
卡氏微柱联合聚凝胺法用于预防临床输血反应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2
2
作者 史华山 李文清 +1 位作者 丁丽霞 李勇军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5年第7期158-159,共2页
目的探讨卡氏微柱联合聚凝胺法用于预防临床输血反应的临床价值。方法将309例需要接受输血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对照A组和对照B组,每组各103例。3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对症治疗和密切护理,试验组患者输血前采用卡氏微柱联合聚凝胺进行交... 目的探讨卡氏微柱联合聚凝胺法用于预防临床输血反应的临床价值。方法将309例需要接受输血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对照A组和对照B组,每组各103例。3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对症治疗和密切护理,试验组患者输血前采用卡氏微柱联合聚凝胺进行交叉配血,对照A组仅采用卡氏微柱法进行交叉配血,对照B组仅采用聚凝胺进行交叉配血,所有患者待交叉配血结果合格后适时输血且适量,观察并比较3组患者输血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结果试验组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A组和对照B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A组和对照B组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卡氏微柱联合聚凝胺法在输血不良反应事件中的预防效果较单用卡氏微注法或聚凝胺法显著,具有良好的预防输血反应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氏微柱法 聚凝胺法 输血 输血反应
下载PDF
卡氏微柱联合聚凝胺交叉配血的意义
3
作者 史华山 李文清 +1 位作者 丁丽霞 李勇军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5年第10期149-149,151,共2页
目的探讨卡氏微柱联合聚凝胺交叉配血的意义。方法将206例需要接受输血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03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对症治疗和密切护理,试验组患者输血前采用卡氏微柱联合聚凝胺进行交叉配血,对照组仅采用卡氏微柱法进行... 目的探讨卡氏微柱联合聚凝胺交叉配血的意义。方法将206例需要接受输血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03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对症治疗和密切护理,试验组患者输血前采用卡氏微柱联合聚凝胺进行交叉配血,对照组仅采用卡氏微柱法进行交叉配血,对比观察2组患者输血后溶血反应和非溶血反应发生率。结果试验组患者溶血反应发生率为9.71%远低于对照组的31.0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输血后非溶血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卡氏微柱联合聚凝胺交叉配血可显著降低输血后溶血反应发生率,但对非溶血反应率无显著降低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氏微柱法 聚凝胺法 地塞米松 氯丙嗪 输血反应
下载PDF
血型实验室输血检验质量对输血安全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史华山 《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 2019年第1期150-151,共2页
目的分析血型实验室输血检验质量对于输血安全产生的影响,以保障输血的及时性、安全性以及有效性。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患者200例纳入本次研究范围之内,患者均需要进行输血,对本次申请输血患者的血液标本资料20... 目的分析血型实验室输血检验质量对于输血安全产生的影响,以保障输血的及时性、安全性以及有效性。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患者200例纳入本次研究范围之内,患者均需要进行输血,对本次申请输血患者的血液标本资料200份展开分析。结果微柱凝胶法交叉配血之中检验出6人不合格,2人假阳性,3人阳性,以实验室检验步骤作为依据,采取了针对性的质量控制措施之后,输血患者并未发生任何的输血事故。结论在患者输血之中,为了保障患者的输血安全需要应用输血实验室采取的质量控制措施,在临床之中取得良好的效果。严格的血型实验室输血检验质量有效的提升了输血的安全性,在为患者输血之前展开输血前检测实验,可选择科学合理的输血方案,进一步提升了输血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血 血型实验室 安全 质量检验
下载PDF
血清CA125、HE4及FS水平联合检测评价单孔腹腔镜手术治疗卵巢良性肿瘤疗效的临床价值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苏红梅 王冬 +1 位作者 史华山 张文平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6年第1期144-145,共2页
目的探讨血清糖类抗原125(CA125)、人附睾蛋白4(HE4)及卵泡抑素(FS)水平联合检测评价单孔腹腔镜手术治疗卵巢良性肿瘤疗效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04例经单孔腹腔镜手术治疗患者分为有效组和无效组。比较2组患者血清CA125、HE4及FS水平。结... 目的探讨血清糖类抗原125(CA125)、人附睾蛋白4(HE4)及卵泡抑素(FS)水平联合检测评价单孔腹腔镜手术治疗卵巢良性肿瘤疗效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04例经单孔腹腔镜手术治疗患者分为有效组和无效组。比较2组患者血清CA125、HE4及FS水平。结果治疗前2组血清CA125、HE4及FS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上述血清水平均降低,且有效组降低程度明显大于无效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CA125、HE4及FS水平联合检测可有效评价单孔腹腔镜手术治疗卵巢良性肿瘤的临床疗效,且上述分子血清水平与疗效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良性肿瘤 单孔腹腔镜手术 CA125 HE4 FS
下载PDF
血清CA125、HE4及FS水平与卵巢良性肿瘤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苏红梅 王冬 +1 位作者 史华山 张文平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5年第34期154-155,共2页
目的探讨血清CA125、人附睾分泌蛋白4(HE4)及卵泡抑素(FS)水平与卵巢良性肿瘤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卵巢良性肿瘤患者204例作为研究组,并选取同期体检的健康者102名作为对照组。分别测定2组的血清CA125、HE4及FS水平,分析其与卵巢良性肿瘤... 目的探讨血清CA125、人附睾分泌蛋白4(HE4)及卵泡抑素(FS)水平与卵巢良性肿瘤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卵巢良性肿瘤患者204例作为研究组,并选取同期体检的健康者102名作为对照组。分别测定2组的血清CA125、HE4及FS水平,分析其与卵巢良性肿瘤的相关性。结果研究组患者的血清CA125、HE4及FS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卵巢良性肿瘤患者血清CA125、HE4及FS水平显著高于健康者,均可作为卵巢良性肿瘤的早期检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良性肿瘤 CA125 HE4 FS 相关性
下载PDF
单孔腹腔镜手术治疗卵巢良性肿瘤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
7
作者 苏红梅 王冬 +1 位作者 史华山 张文平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5年第31期133-134,共2页
目的探讨单孔腹腔镜手术治疗卵巢良性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卵巢良性肿瘤患者204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2组,每组102例。研究组采取单孔腹腔镜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多孔腹腔镜手术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术后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 目的探讨单孔腹腔镜手术治疗卵巢良性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卵巢良性肿瘤患者204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2组,每组102例。研究组采取单孔腹腔镜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多孔腹腔镜手术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术后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疼痛、并发症、患者满意度等。结果 2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下床时间、术后进食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术后疼痛评分、患者满意度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2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孔腹腔镜手术治疗卵巢良性肿瘤疗效确切,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疼痛感较轻,患者满意度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孔腹腔镜手术 卵巢良性肿瘤 临床疗效
下载PDF
KANNO血型系统(KANNO,037)的研究进展
8
作者 钟靖 龚晨辉 +1 位作者 史华山 李凌波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6期2037-2044,共8页
KANNO血型系统是国际输血协会(ISBT)2019年确认的独立的血型系统,命名KANNO,数字命名037,由1个抗原组成。2019年确认了KANNO抗原的基因是位于第20号染色体的朊蛋白(PrP)PRNP基因,编码产物是红细胞KANNO糖蛋白,所确定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 KANNO血型系统是国际输血协会(ISBT)2019年确认的独立的血型系统,命名KANNO,数字命名037,由1个抗原组成。2019年确认了KANNO抗原的基因是位于第20号染色体的朊蛋白(PrP)PRNP基因,编码产物是红细胞KANNO糖蛋白,所确定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位于PRNP基因的219位密码子,由氨基酸发生谷氨酸(Glu)到赖氨酸(Lys)的基因突变(E219K)定义了KANNO阴性表型。红细胞同种抗体抗-KANNO于1991年在一名有孕史的日本女性体内发现,目前尚无抗-KANNO抗体导致溶血性输血反应(HTRs)或者新生儿溶血性疾病(HDFN)的报道。本文就KANNO血型系统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ANNO 血型系统 PRNP 朊蛋白
下载PDF
血浆吸附技术用于治疗高脂血症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9
作者 白岩 史华山 +2 位作者 郭瑞敏 李向红 石勇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21年第5期592-595,共4页
目的:探讨血浆吸附技术用于治疗高脂血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00例高血脂症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50)与观察组(n=50),对照组给予辛伐他汀治疗,观察组采用血浆吸附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脂代谢指标、凝血功能、总... 目的:探讨血浆吸附技术用于治疗高脂血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00例高血脂症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50)与观察组(n=50),对照组给予辛伐他汀治疗,观察组采用血浆吸附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脂代谢指标、凝血功能、总蛋白和治疗效果,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蛋白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凝血四项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均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0.05)。治疗后,对照组患者谷氨酸转氨酶(ALT)水平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未发生明显变化(P>0.05)。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浆吸附技术有利于改善高脂血症患者血脂代谢状况、凝血功能及总蛋白水平,且降低了肝功能损伤的程度,不良反应风险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脂血症 血浆吸附 辛伐他汀 血脂代谢 凝血功能 肝功能
下载PDF
XG血型抗原研究进展
10
作者 史华山 李树中(审校) +2 位作者 李中华 李凌波 田丰 《临床血液学杂志》 CAS 2021年第10期742-745,752,共5页
XG抗原是Mann在1962年发现于1例白血病患者,1994年由国际输血协会(ISBT)确认和命名为红细胞系统抗原,抗原的系统命名是XG,系统编号012,2020年确认这个系统有2个抗原。目前XG抗原国内报道不多,本文参阅了近年来国内外对XG抗原的研究报道... XG抗原是Mann在1962年发现于1例白血病患者,1994年由国际输血协会(ISBT)确认和命名为红细胞系统抗原,抗原的系统命名是XG,系统编号012,2020年确认这个系统有2个抗原。目前XG抗原国内报道不多,本文参阅了近年来国内外对XG抗原的研究报道,在抗原的基因、各外显子编码序列,以及抗原的分子生物学构造、功能和抗原的免疫学反应格局及抗原的分布频率等方面做一简要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2/XG基因 XG糖蛋白 膜分化抗原 免疫黏附因子 肿瘤标志物
原文传递
Rh表型分型检测技术临床用血价值分析
11
作者 史华山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7期0105-0108,共4页
分析 Rh抗原分型检测对反复输血患者的临床价值,旨意为相关人员的研究工作提供参考文献。方法 实验选择2020.6.9~2021.6.9我院住院部、门诊部收治的共计39690例病患为研究样本。其中不规则抗体筛查阳性共计256例。分析患者不规则... 分析 Rh抗原分型检测对反复输血患者的临床价值,旨意为相关人员的研究工作提供参考文献。方法 实验选择2020.6.9~2021.6.9我院住院部、门诊部收治的共计39690例病患为研究样本。其中不规则抗体筛查阳性共计256例。分析患者不规则抗体筛查情况、鉴定红细胞Rh血型抗原分型以及不规则抗体特异性鉴定情况、分析不规则抗体筛查阳性病患病区分布详情。结果 Rh系统之内抗c以及抗E检出率为60.00%以上,这一点重点体现在抗E方面,占据总检出数量的56.3%。Rh系统之内意外抗体和Lewis系统、MNSs系统、P系统对比,差别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绝大部分表型为DCCee;需要多次输血科室例:ICU、消化内科、血液内科病患占据绝大多数。结论 医院之中,针对ICU、消化内科、血液内科等等需要进行反复输血治疗疾病的病患,于第一次输血以前开展Rh抗原分型测定相当重要。在进行该项工作过程中,尽量择取Rh系统内五个抗原相同类型血液输注,能防止病患出现这一系统不规则抗体,就此在根本上保证病患有效输血、安全输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h抗原分型检测 反复输血 临床价值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