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南川滇缅印古道探论——兼述早期佛教之南传入蜀 被引量:9
1
作者 史占扬 《东南文化》 CSSCI 1991年第Z1期62-72,共11页
《史记·货殖列传》载:“巴蜀亦沃野,……南御滇僰、僰僮.西近邛笮,笮马、旄牛.然四塞,栈道千里,无所不通,……”.自古以来,蜀中道路虽十分艰险但却是通向四方的,而其中的一条川滇古道,竟是远伸至缅甸、印度乃至西亚、欧洲的国际要... 《史记·货殖列传》载:“巴蜀亦沃野,……南御滇僰、僰僮.西近邛笮,笮马、旄牛.然四塞,栈道千里,无所不通,……”.自古以来,蜀中道路虽十分艰险但却是通向四方的,而其中的一条川滇古道,竟是远伸至缅甸、印度乃至西亚、欧洲的国际要道,它至今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此古道即是俗称的“南方丝绸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滇古道 探论 早期佛教 缅甸 入蜀 西南夷 永昌道 四川 印度 东汉崖墓
下载PDF
从陶俑看四川汉代农夫形象和农具 被引量:7
2
作者 史占扬 《农业考古》 1985年第1期66-69,共4页
四川历年来出土的汉代劳动俑甚多,它们对于研究四川当时农业生产的状况颇有价值。现将其中较典型者,简略概述如下。一、执锸俑:此种劳动陶(石)俑很多,出土地区亦广。如成、渝两市和广汉、新津、郫县、灌县、乐山、彭山,资阳等地均有发... 四川历年来出土的汉代劳动俑甚多,它们对于研究四川当时农业生产的状况颇有价值。现将其中较典型者,简略概述如下。一、执锸俑:此种劳动陶(石)俑很多,出土地区亦广。如成、渝两市和广汉、新津、郫县、灌县、乐山、彭山,资阳等地均有发现。执锸俑多为执镭提箕,佩刀。其衣着打扮全然一付古代农人形象。如1957年成都、新津出土的东汉持锸箕俑(图一)和1955年、1977年郫县,峨眉出土的执锸石俑皆保存较为完整,多数头戴平顶小帽,身穿短衫,不少脚穿草鞋,平均高约80厘米左右,有的达一米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农村 汉代 出土 形象 农业劳动者 新津 农具 东汉 成都 农业生产
下载PDF
四川古代摇钱树及其一般性文化内涵 被引量:5
3
作者 史占扬 《四川文物》 1999年第6期26-31,共6页
关键词 文化内涵 摇钱树 西王母 纹饰图案 四川省 东汉崖墓 朱雀 伏羲女娲 杂技表演 三星堆
下载PDF
汉代四川农作和庄园习俗的再现——成都西郊出土的东汉画像石浅析 被引量:3
4
作者 史占扬 《农业考古》 1988年第2期161-166,485-486,共8页
有关农业考古方面的文物资料,在四川屡有发现。1975年出土于成都市西郊土桥地区的一座东汉砖石墓内的画像石,尤其引人瞩目,具有一定研究价值。该墓出土之两幅画像石,分别被嵌于墓之东、西两后室的后壁。东后室后壁上的一幅为296×28... 有关农业考古方面的文物资料,在四川屡有发现。1975年出土于成都市西郊土桥地区的一座东汉砖石墓内的画像石,尤其引人瞩目,具有一定研究价值。该墓出土之两幅画像石,分别被嵌于墓之东、西两后室的后壁。东后室后壁上的一幅为296×285厘米;西后室后壁上的一幅为300×275厘米(每幅皆以拓片规格为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画像石 成都西郊 四川农村 汉代 齐民要术 出土 农业考古 成都市 汉画像砖 习俗
下载PDF
重要的考古成果 珍贵的出土文物——四川古代窖藏琐记 被引量:4
5
作者 史占扬 《四川文物》 2002年第4期17-21,共5页
本文通过对四川省内历年发现的古代窖藏概况之介绍 ,对构成窖藏诸要素的认识 ,进而述及窖藏的重要价植和深邃内涵 ,最终说明 :对窖藏这一类历史文化遗址的保护和清理是不可忽视的。
关键词 窖藏 器物 钱币
下载PDF
几件出土文物的民俗内涵
6
作者 史占扬 杨秋莎 《四川文物》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25-29,共5页
几件出土文物的民俗内涵史占扬,杨秋莎文物,做为各历史时期社会制度、社会生产和人类生活状况的载体,具有极广泛的内涵。在历年出土的文物中,富有民间习俗的古代遗存,最能引起人们的兴趣,巴蜀历代文物估以其乡土气息浓郁,民问题... 几件出土文物的民俗内涵史占扬,杨秋莎文物,做为各历史时期社会制度、社会生产和人类生活状况的载体,具有极广泛的内涵。在历年出土的文物中,富有民间习俗的古代遗存,最能引起人们的兴趣,巴蜀历代文物估以其乡土气息浓郁,民问题材明显而著称于世。它们无疑是巴蜀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俗内涵 出土文物 四川汉代 巴蜀 历史时期 食文化 蜀汉崖墓 人类文明进步 石刻造像 汉画像砖
下载PDF
辛未年漫话羊和羊形文物 被引量:1
7
作者 史占扬 《四川文物》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7-11,共5页
农历庚午马年即将过去,农历辛未羊年就要来临。值辞旧迎新之际,仅对羊和羊形文物作一杂叙漫谈。羊,在我国六畜中性最温善且略带几分愚惰。从古文字角度言,古代“羊”与“祥”同。故羊者,善也。羊年,依俗之说当为祥和之年。一、人类驯养... 农历庚午马年即将过去,农历辛未羊年就要来临。值辞旧迎新之际,仅对羊和羊形文物作一杂叙漫谈。羊,在我国六畜中性最温善且略带几分愚惰。从古文字角度言,古代“羊”与“祥”同。故羊者,善也。羊年,依俗之说当为祥和之年。一、人类驯养羊的历史悠久,早在7000年前,我国原始人即最先驯养了猪、狗和羊,而牛、马的驯养则略晚于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悠久 文物 古文字 青铜器 我国古代 原始人 形文 四川 原始宗教 新石器时代
下载PDF
丹青灼烁 业迹长存——川陕苏区部分绘画作品赏析 被引量:1
8
作者 史占扬 《四川文物》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73-76,共4页
川陕革命根据地时期的红军绘画,内容丰富、品类繁多,具有重要的历史和艺术价值,是一批珍贵的革命文物。对这些美术作品进行广泛征集、认真整理并加以分析、研究,是一项很有意义的工作。以下对现存于有关部门的部分川陕绘画予以简介和浅... 川陕革命根据地时期的红军绘画,内容丰富、品类繁多,具有重要的历史和艺术价值,是一批珍贵的革命文物。对这些美术作品进行广泛征集、认真整理并加以分析、研究,是一项很有意义的工作。以下对现存于有关部门的部分川陕绘画予以简介和浅述。 1、马克思木刻画像(图一)这是一幅用雕刻着马克思肖像的木板印成的纸质画。现藏于巴中《川陕革命根据地博物馆》,是50年代在巴中县清江渡兴文乡石笋塘村收集图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陕革命根据地 川陕苏区 马克思列宁主义 绘画 红军 内容丰富 艺术价值 共产党 美术作品 革命文物
下载PDF
罕见的革命文物——川陕纸币石印版
9
作者 史占扬 《四川文物》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43-44,共2页
收藏于四川施物馆并对外展出的川陕工农银行马克思、列宁头像一元纸币石印版(图),是一件反映川陕苏区经济金融事业建设的珍贵文物。此一元纸币票背图案石质模版宽76、高45、厚5厘米,用大理石为料,石质坚硬,版体沉重。长方形印版四角为圆... 收藏于四川施物馆并对外展出的川陕工农银行马克思、列宁头像一元纸币石印版(图),是一件反映川陕苏区经济金融事业建设的珍贵文物。此一元纸币票背图案石质模版宽76、高45、厚5厘米,用大理石为料,石质坚硬,版体沉重。长方形印版四角为圆角,左上角略残缺,版面经过打磨,细腻光滑,版上精刻细网纹一元纸币的票背图案十幅,其安排有序;横排四行共八幅、石板左部二幅呈上下竖排。版面上除局部表层稍有风化剥层外,所有图案基本完好,线条纹饰和文字皆清晰可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印 元纸币 革命文物 川陕苏区 图案石 红军 茂县 印版 红四方面军 布币
下载PDF
四川馬俑刍议
10
作者 史占扬 《四川文物》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18-22,2,共6页
四川出土的历代马俑,多为单体,它们虽未构成陕西临潼秦俑吭、咸阳杨家湾汉墓出土之兵马俑的宏伟气势,但做为祖国古代西南的一般被乘驭马匹形象,亦具有较强的地方特征。若与临童秦皇陵出土的铜车马和甘肃武威出土的铜奔马相比,四川马俑... 四川出土的历代马俑,多为单体,它们虽未构成陕西临潼秦俑吭、咸阳杨家湾汉墓出土之兵马俑的宏伟气势,但做为祖国古代西南的一般被乘驭马匹形象,亦具有较强的地方特征。若与临童秦皇陵出土的铜车马和甘肃武威出土的铜奔马相比,四川马俑虽不及其富丽辉煌的风韵,但亦具另一番观赏价值。四川马俑,当别具自己的文化内函和独特的制作技艺,它们同样引起国内外观众的瞩目,曾博得众采,颇具研究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土 四川 东汉墓 研究价值 西汉 铸造工艺 地方特征 制作技艺 马匹 成都郊区
下载PDF
光辉业绩昭日月 先烈精神现国魂——记辛亥四川保路运动英烈龙鸣剑、谢奉琦、杨维事迹和遗物
11
作者 史占扬 《四川文物》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53-56,52-81,共6页
四川的保路运动,既是辛亥革命的前奏,又是辛亥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我国近代史册中构成了极光辉的一页。保路运动中造就、涌现的一批英烈,为中国人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事业赴汤蹈火,奋战终身,其动人业绩与日同辉,久为后世缅怀。 仅仅... 四川的保路运动,既是辛亥革命的前奏,又是辛亥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我国近代史册中构成了极光辉的一页。保路运动中造就、涌现的一批英烈,为中国人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事业赴汤蹈火,奋战终身,其动人业绩与日同辉,久为后世缅怀。 仅仅由四川著名革命党人朱之洪组织编写的《蜀中先烈备征录》一书,便辑录四川辛亥先烈人物三百二十多名,然而,在那场如火如荼的斗争中牺牲献身和颇有作为的无名人氏却又何止这三百余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路运动 四川 国魂 遗物 业绩 同盟会 反清 护照 辛亥革命 吴玉章
下载PDF
“我的童年”“反正前后”历史价值浅析
12
作者 史占扬 《郭沫若学刊》 1990年第4期54-59,66,共7页
本文仅以《我的童年》和《反正前后》为对象,从中浅析郭沫若对辛亥革命、四川保路的贡献,并借此对郭老的唯物史观予以弘扬。 一 透过《我的童年》和《反正前后》(部分内容),足以了解辛亥革命发生前四川乃至全国社会的一般状况。郭老把... 本文仅以《我的童年》和《反正前后》为对象,从中浅析郭沫若对辛亥革命、四川保路的贡献,并借此对郭老的唯物史观予以弘扬。 一 透过《我的童年》和《反正前后》(部分内容),足以了解辛亥革命发生前四川乃至全国社会的一般状况。郭老把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攫夺叙述成一个逐步加深的过程。1911年5月,清廷要盛宣怀向四国银行团借款,宣布铁路的国有政策,于是,中国人的“反响便是民间的反抗”。湖南、广东的人都起来斗争了。“四川人的猛烈的反抗热,却如象死火山复活的一样,突然爆发起来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赵尔丰 四国银行团 保路同志会 郭沫若研究 罗纶 保路同志军 革命党人 四川人 武装起义 武备学堂
下载PDF
从资料、文物看木门会议的几个问题
13
作者 史占扬 《四川文物》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56-58,共3页
1933年6月底,在四川旺苍县境内召开的木门会议,是红四方面军入川后召开的第一次军事会议。它“对建立川陕根据地和建军、作战等,很有意义,是个很好的会议。” 近年来,有关木门会议的宣传材料和研究文章日渐增多,旺苍县东凡镇的木门寺,... 1933年6月底,在四川旺苍县境内召开的木门会议,是红四方面军入川后召开的第一次军事会议。它“对建立川陕根据地和建军、作战等,很有意义,是个很好的会议。” 近年来,有关木门会议的宣传材料和研究文章日渐增多,旺苍县东凡镇的木门寺,做为木门会议会址至今犹存,并作为革命纪念地向群众开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革命 彭杨学校 军事委员会 红四方面军 鄂豫皖 党代会 川陕革命根据地 红军 革命文物 几个问题
下载PDF
巴蜀物质生活习俗例述 被引量:1
14
作者 史占扬 《民俗研究》 1992年第3期20-23,共4页
在探索四川若干物质生活类型的习俗时,我们对某些事象的久远渊源及其发展和消亡的整个传承过程做过粗浅的追溯和了解,从而进一步较深刻地认识到民俗学的特有性征。民俗事象探源,有助于认识一种民族文化的全貌及其丰富的内含,且能洞察到... 在探索四川若干物质生活类型的习俗时,我们对某些事象的久远渊源及其发展和消亡的整个传承过程做过粗浅的追溯和了解,从而进一步较深刻地认识到民俗学的特有性征。民俗事象探源,有助于认识一种民族文化的全貌及其丰富的内含,且能洞察到人民大众的聪敏智慧和创造力量。这些,对于坚持民俗学研究中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宏扬民族精神,具重要意义。经济对民俗的作用,即一个社会阶段、历史时期民俗的形成受当时生产力水平的制约,这几成民俗学界的共识。而某一民族繁衍生息于某一特定地域(地区),其地理环境、地形、气候、资源又直接左右着一种独具特征的民俗之产生、发展和沿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俗学研究 民俗事象 四川 草鞋 创造力 巴蜀 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历史时期 民族精神 民族文化
原文传递
成都庭院商街的旧景
15
作者 史占扬 《成都文物》 2005年第3期30-33,共4页
以平原沃野为依托的历史文化名城成都,拥有优越的自然环境、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传统文化。两、三千年来,除战乱荒年,成都历来是一座农、副产品殷丰,手工业、商业发达的都市。成都,素以西部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而著称。
关键词 成都 历史文化名城 商街 庭院 自然环境 传统文化 文化中心 政治经济 副产品
原文传递
老照片中的青羊宫花会
16
作者 史占扬 《成都文物》 2005年第1期50-52,共3页
昔日的中国,大凡建于城乡的较大宗教场所,都要举办庙会活动。庙会的历史悠久,且不乏规模巨大者。庙会,是当时社会生活中的一项重要活动,不少延至今日。
关键词 青羊宫花会 庙会活动 宗教场所 道教
原文传递
看百年老照片 说天彭龙兴塔
17
作者 史占扬 《成都文物》 2004年第2期58-60,共3页
位于成都市区西北的彭州,沃土广袤,物殷富,素享“天府金盆”美誉。历史悠久的彭州,其境内古代遗存众多,堪称人文荟萃之域,县城天彭镇镇北隅的龙兴寺内之舍利宝塔金碧辉煌,岿然屹立。而此舍利塔的所在地原系一座拥有千余年历史的... 位于成都市区西北的彭州,沃土广袤,物殷富,素享“天府金盆”美誉。历史悠久的彭州,其境内古代遗存众多,堪称人文荟萃之域,县城天彭镇镇北隅的龙兴寺内之舍利宝塔金碧辉煌,岿然屹立。而此舍利塔的所在地原系一座拥有千余年历史的古塔——天彭龙兴寺塔。古塔今虽已无存,但它却曾历经兴亡存毁过程,于不同历史时期内却呈现异景,有过不寻常的奇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彭龙兴塔 历史文化 历史建筑 管理机制
原文传递
廿载耕耘结硕果——贺《成都文物》办刊20周年
18
作者 史占扬 《成都文物》 2003年第4期6-7,共2页
《成都文物》自1983年创刊,至今已整整经历了20个春秋。孕育、出生、成长于天府沃土的《成都文物》,今已成为西蜀文史科学园地中的绚丽花朵,在国内为数不多的文物专刊中占有重要一席。20年来,在党和政府领导下,在史学、文博界和社... 《成都文物》自1983年创刊,至今已整整经历了20个春秋。孕育、出生、成长于天府沃土的《成都文物》,今已成为西蜀文史科学园地中的绚丽花朵,在国内为数不多的文物专刊中占有重要一席。20年来,在党和政府领导下,在史学、文博界和社会相关部门、人士的支持、关注下,特别是经过编委会、编辑部同仁们的辛勤耕耘,这个刊物已是硕果累累,成绩斐然。值此《成都文物》20华诞,特别志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都文物》 中国 期刊 编辑出版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