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个体化营养治疗对消化系统疾病围手术期患者临床结局的影响 被引量:5
1
作者 舒晓亮 康凯 +6 位作者 钟静霞 史哲溪 柳先丽 王铭河 刘载道 张勇胜 姚颖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55-62,共8页
目的探讨个体化营养治疗对存在营养风险的消化系统疾病围手术期患者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研究方案将纳入研究的217例消化系统疾病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112例,行个体化营养治疗)和对照组(105例,行非... 目的探讨个体化营养治疗对存在营养风险的消化系统疾病围手术期患者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研究方案将纳入研究的217例消化系统疾病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112例,行个体化营养治疗)和对照组(105例,行非个体化营养治疗),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及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病死率和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居住地、医疗费用支付方式和营养风险筛查(NRS)2002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研究组术后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8.0%(9/112)vs 17.1%(18/105),P=0.042],而研究组和对照组的总并发症、非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15.2%(17/112)vs 22.9%(24/105)、7.1%(8/112)vs 5.7%(6/105),P均>0.05];研究组总住院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总住院费用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术后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8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NRS 2002评分和营养方式是术后发生感染性并发症的影响因素(P均<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手术类型、NRS 2002评分和营养方式是总住院时间的影响因素(P均<0.01),年龄、营养方式和感染性并发症是术后住院时间的影响因素(P均<0.05);手术类型、营养费用和总住院时间是总住院费用的影响因素(P均<0.05);营养方式和总住院时间是营养费用的影响因素(P均<0.01)。两组出院前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EORTC)生命质量核心问卷(QLQ-C30)评分[(58.9±17.1)分vs(56.3±18.5)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31),但研究组躯体功能、情绪功能、疲乏症状评分和经济困难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恶心呕吐症状评分劣于对照组(P<0.05)。结论消化系统疾病患者围手术期实施个体化营养治疗有利于降低术后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养疗法 消化系统疾病 围手术期 治疗结果 感染性并发症 生活质量
下载PDF
益生菌对胃肠肿瘤病人术后影响的Meta分析 被引量:7
2
作者 于婷婷 舒晓亮 +2 位作者 雷涛 曾瑞翔 史哲溪 《肠外与肠内营养》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36-142,共7页
目的:系统评价益生菌对胃肠肿瘤病人术后的影响。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disc)、万方数据库和Pub Med数据库的文献资料,评价纳入的随机对照研究,应用Rev 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 目的:系统评价益生菌对胃肠肿瘤病人术后的影响。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disc)、万方数据库和Pub Med数据库的文献资料,评价纳入的随机对照研究,应用Rev 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通过Meta分析显示,益生菌能降低胃肠肿瘤术后病人C反应蛋白(CRP)的含量[WMD=-9.74,95%CI(-18,19,-1.29)(P=0.02)]、乳果糖/甘露醇(L/M)比值[WMD=-0.04,95%CI(-0.04,-0.03)(P<0.000 01)]、病人术后感染率[OR=0.27,95%CI(0.17,0.43)(P<0.00 001)]、病人术后发热时间[WMD=-1.24,95%CI(-2.02,-0.46)(P=0.002)]和抗生素治疗时间[WMD=-1.23,95%CI(-1.68,-0.78)(P<0.000 01)]。益生菌还有降低病人体内TNF-α的趋势[WMD=-6.14,95%CI(-13.80,1.53)(P=0.12)]和减少病人住院时间的趋势[WMD=-0.72,95%CI(-1.57,0.14)(P=0.1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益生菌能有效地改善胃肠肿瘤病人术后的营养状况,有利于术后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生菌 胃肠肿瘤术后 预后 META分析
下载PDF
膳食因素对中国居民胃癌影响的Meta分析 被引量:15
3
作者 于婷婷 舒晓亮 +2 位作者 雷涛 史哲溪 曾瑞翔 《实用癌症杂志》 2016年第9期1441-1444,1452,共5页
目的系统评价膳食因素对中国居民胃癌发生的影响。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检索4个生物医学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disc)、万方数据库检索、PubMed数据库)的文献资料,评价纳入的研究,应用Rev Man ... 目的系统评价膳食因素对中国居民胃癌发生的影响。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检索4个生物医学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disc)、万方数据库检索、PubMed数据库)的文献资料,评价纳入的研究,应用Rev 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meta分析结果显示,霉变食品[OR=3,55,95%CI(2.00,6.29)(P<0.0001)],腌制食品[OR=1.86,95%CI(1,45,2.38)(P<0.00001)]和饮酒[OR=1.81,95%CI(1,13,2.88)(P=20.01)]OR值均大于1,为胃癌的危险因素。高盐饮食OR值大于1,但结果没有统计学意义[OR=1.18,95%CI(0.73,1.93)(P=20.50)],结论霉变、腌制食品和饮酒均为中国居民胃癌发生的危险因素,高盐饮食对居民胃癌的影响还不明确,需要进一步研究论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腌制食品 霉变食品 饮酒 高盐膳食 META分析
下载PDF
个体化营养治疗对消化系统手术围手术期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 被引量:7
4
作者 史哲溪 康凯 舒晓亮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4-31,共8页
目的探讨个体化营养治疗对存在营养风险的消化系统手术围手术期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对择期行消化系统手术的患者进行营养风险筛查,将存在营养风险、筛选合格且签署知情同意书的231例患者随机分... 目的探讨个体化营养治疗对存在营养风险的消化系统手术围手术期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对择期行消化系统手术的患者进行营养风险筛查,将存在营养风险、筛选合格且签署知情同意书的231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n=115)和对照组(n=116),分别给予个体化营养治疗和非个体化营养治疗15 d(术前5 d至术后9 d)。采集基线数据,分别于入组时及营养治疗第5天、第9天、第15天采集患者空腹静脉血,测量患者BMI、血清总蛋白、血清白蛋白、血清前白蛋白、血糖、总胆固醇、三酰甘油、淋巴细胞计数及白细胞计数等指标。结果最终纳入患者217例(研究组112例、对照组105例),中途退出14例(6.1%)。(1)组内比较:研究组患者在入组时及营养治疗第5天、第9天、第15天时血清总蛋白、血清白蛋白、血清前白蛋白均呈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趋势(P均<0.05),淋巴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均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P均<0.05),但均在正常范围内;对照组患者在入组时及营养治疗第5天、第9天、第15天时血清白蛋白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P<0.05),血清前白蛋白、淋巴细胞计数呈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趋势(P均<0.05),但均在正常范围内;其余指标组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间比较:研究组患者血清总蛋白和血清白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术前1 d(营养治疗第5天)研究组白细胞计数低于对照组,但术后第9天(营养治疗第15天)研究组白细胞计数高于对照组(P<0.05);其余指标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3)分组与时间交互效应:组间比较的结果表明时间因素不影响营养和免疫相关指标(P>0.05)。结论个体化营养治疗有利于改善存在营养风险的消化系统手术围手术期患者的营养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体化营养治疗 消化系统 围手术期 营养状况
下载PDF
预防医学实验教学中开展设计性实验的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王兰芳 匡兴亚 史哲溪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83-185,共3页
为了提高预防医学实验的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以"食品中还原型抗坏血酸(VC)的测定"为例,在本科生中尝试开展设计性实验,并与传统的验证性实验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设计性实验能激发学生学习... 为了提高预防医学实验的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以"食品中还原型抗坏血酸(VC)的测定"为例,在本科生中尝试开展设计性实验,并与传统的验证性实验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设计性实验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增强对知识的记忆力,有利于对理论知识的综合性理解和掌握,同时也有利于科研意识的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防医学 设计性实验 实验教学
下载PDF
益生菌对肠内营养治疗并发腹泻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3
6
作者 史哲溪 赵燕芳 +5 位作者 盛健 黄晓瑜 顾鹏飞 史圣熠 华珈铱 舒晓亮 《乳业科学与技术》 2018年第1期1-4,共4页
为研究益生菌对行肠内营养治疗患者肠道适应性的调节作用,采用随机数表将157例患者分为研究组(n=101)和对照组(n=56),进行双盲、随机对照研究。根据Harris-Benedict公式测算基础能量消耗,氮供给量0.2 g/(kg·d),研究组给予肠内营养... 为研究益生菌对行肠内营养治疗患者肠道适应性的调节作用,采用随机数表将157例患者分为研究组(n=101)和对照组(n=56),进行双盲、随机对照研究。根据Harris-Benedict公式测算基础能量消耗,氮供给量0.2 g/(kg·d),研究组给予肠内营养+益生菌,对照组给予肠内营养,治疗期10 d。统计患者的基础人口学资料及临床信息,于肠内营养治疗前和治疗后第10天观察并记录患者的体质量、体质量指数等指标,评价肠道及肾脏等重要脏器的营养代谢状况。结果表明:肠内营养治疗后第10天,2组患者的营养不良状况均得到改善,2组患者的血清血浆白蛋白、前白蛋白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研究组患者接受肠内营养后第10天的腹泻发生率(10.9%)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23.2%)(P<0.05),但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的腹泻、腹胀、腹绞痛、恶心、呕吐等单一症状的发生率合计分别为45.5%和53.6%,无显著差异(P>0.05);2组患者的体质量指数、NRS2002营养风险评分、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APACHE)-Ⅱ、肠内营养治疗原因及时间、血糖、血肌酐及血尿素氮均无显著差异(P>0.05)。益生菌能够明显改善肠内营养患者的肠道适应性,有利于减少肠内营养治疗并发腹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生菌 肠内营养治疗并发腹泻 肠道耐受性
下载PDF
抗氧化维生素与乳腺癌关系的Meta分析
7
作者 史哲溪 舒晓亮 +2 位作者 雷涛 赵燕芳 韩佳雯 《实用癌症杂志》 2019年第3期369-373,共5页
目的评价抗氧化维生素A、维生素E、维生素C和β-胡萝卜素对乳腺癌危险性的影响。方法检索Pub Med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生物医学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disc)的文献资料,通过计算机评价纳入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应用Rev... 目的评价抗氧化维生素A、维生素E、维生素C和β-胡萝卜素对乳腺癌危险性的影响。方法检索Pub Med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生物医学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disc)的文献资料,通过计算机评价纳入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应用Rev Man 5. 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分析结果表明,乳腺癌患者血清抗氧化维生素[SMD=-0. 77; 95%CI(-0. 96,-0. 58); P <0. 001; I^2=45%]水平与健康人相比有着显著的统计学差异,其中维生素A[SMD=-0. 99; 95%CI(-1. 33,-0. 64); P <0. 001; I^2=0%]、维生素E[SMD=-0. 79; 95%CI(-1. 38,-0. 20); P=0. 009; I2=75%]、维生素C[SMD=-0. 86; 95%CI(-1. 24,-0. 49); P <0. 001; I^2=0%]和β-胡萝卜素[SMD=-0. 64;95%CI(-0. 84,-0. 45); P <0. 001; I^2=34%]水平均低于健康人,且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清抗氧化功能的维生素A、β-胡萝卜素、维生素C和维生素E水平的显著下降可能与乳腺癌的发生有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A 维生素E 维生素C Β-胡萝卜素 乳腺癌 META分析
下载PDF
牛奶消化前后外泌体的变化及其对细胞增殖的影响
8
作者 徐小艳 牟姝 +2 位作者 史哲溪 王兰芳 李平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8年第5期39-43,共5页
目的探究超速离心法获取牛奶外泌体的最适离心力,探讨牛奶外泌体在体外消化模型中的稳定性及消化后的牛奶外泌体对大鼠肠隐窝上皮细胞IEC-6增殖的影响。方法用体外消化模型消化牛奶,不同离心力超速离心分离牛奶外泌体,用Western印迹法... 目的探究超速离心法获取牛奶外泌体的最适离心力,探讨牛奶外泌体在体外消化模型中的稳定性及消化后的牛奶外泌体对大鼠肠隐窝上皮细胞IEC-6增殖的影响。方法用体外消化模型消化牛奶,不同离心力超速离心分离牛奶外泌体,用Western印迹法、动态光散射、扫描电镜对消化前后获取的外泌体进行表征,CCK8实验分析外泌体对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牛奶消化后外泌体蛋白浓度明显降低,外泌体标记蛋白CD63和CD9在消化前后的分离产物中均为阳性。消化后的外泌体粒径大于未消化组,且粒径随离心力的升高而降低。扫描电镜下观察,消化前后的牛奶外泌体形态差别不大。用50μg/mL外泌体培养IEC-6细胞,结果显示牛奶消化前后的外泌体均对IEC-6细胞的增殖有促进作用,消化后离心(130 000×g)获得的外泌体对细胞增殖的促进作用较为明显。结论 130 000×g是获取牛奶外泌体的最适离心力。牛奶消化前后的外泌体在标记蛋白、形态上相似,表明牛奶中的外泌体能耐受体外消化模型的消化,牛奶消化后的外泌体仍能促进IEC-6细胞的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泌体 体外消化模型 超速离心 细胞增殖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