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羊水栓塞患者动态检测凝血功能及血小板活化功能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羊水栓塞患者31例,检测栓塞前、栓塞后1 h及2 h凝血功能及血清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及血清分泌型磷脂酶A2(sPLA2)水平,比较不同时间点及不同预后(死亡,存活)...目的探讨羊水栓塞患者动态检测凝血功能及血小板活化功能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羊水栓塞患者31例,检测栓塞前、栓塞后1 h及2 h凝血功能及血清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及血清分泌型磷脂酶A2(sPLA2)水平,比较不同时间点及不同预后(死亡,存活)患者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抗血酶Ⅲ(ATⅢ)、蛋白C(PC)、蛋白S(PS)、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及血清分泌型磷脂酶A2(sPLA2)水平。结果羊水栓塞患者栓塞前、栓塞后1 h、2 h凝血功能、血小板活化功能各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栓塞后1 h PT、APTT、TT高于栓塞前(P<0.05),FIB、ATⅢ、PC、PS低于栓塞前(P<0.05),栓塞后2 h PT、APTT、TT高于栓塞后1 h(P<0.05),FIB、ATⅢ、PC、PS低于栓塞后1 h(P<0.05);栓塞后1 h PAF及sPLA2高于栓塞前,栓塞后2 h PAF及sPLA2高于栓塞后1 h(P<0.05)。不同预后羊水栓塞患者凝血功能、血小板活化功能各指标组间差异、时间差异及交互作用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患者栓塞后1 h和栓塞后2 h PT、APTT、TT高于存活患者(P<0.05),FIB、ATⅢ、PC、PS低于存活患者(P<0.05),PAF及sPLA2高于存活患者(P<0.05)。时间因素对两组患者凝血功能、血小板活化功能各指标的单独效应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内两两时间点各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羊水栓塞患者随着病情进展,凝血功能障碍及血小板功紊乱持续加重,并与预后有关,动态监测凝血功能及血小板活化功能有助于评估病情及预后。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讨羊水栓塞患者动态检测凝血功能及血小板活化功能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羊水栓塞患者31例,检测栓塞前、栓塞后1 h及2 h凝血功能及血清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及血清分泌型磷脂酶A2(sPLA2)水平,比较不同时间点及不同预后(死亡,存活)患者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抗血酶Ⅲ(ATⅢ)、蛋白C(PC)、蛋白S(PS)、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及血清分泌型磷脂酶A2(sPLA2)水平。结果羊水栓塞患者栓塞前、栓塞后1 h、2 h凝血功能、血小板活化功能各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栓塞后1 h PT、APTT、TT高于栓塞前(P<0.05),FIB、ATⅢ、PC、PS低于栓塞前(P<0.05),栓塞后2 h PT、APTT、TT高于栓塞后1 h(P<0.05),FIB、ATⅢ、PC、PS低于栓塞后1 h(P<0.05);栓塞后1 h PAF及sPLA2高于栓塞前,栓塞后2 h PAF及sPLA2高于栓塞后1 h(P<0.05)。不同预后羊水栓塞患者凝血功能、血小板活化功能各指标组间差异、时间差异及交互作用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患者栓塞后1 h和栓塞后2 h PT、APTT、TT高于存活患者(P<0.05),FIB、ATⅢ、PC、PS低于存活患者(P<0.05),PAF及sPLA2高于存活患者(P<0.05)。时间因素对两组患者凝血功能、血小板活化功能各指标的单独效应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内两两时间点各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羊水栓塞患者随着病情进展,凝血功能障碍及血小板功紊乱持续加重,并与预后有关,动态监测凝血功能及血小板活化功能有助于评估病情及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