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棘尾虫接合生殖期间核对形态发生的影响 被引量:3
1
作者 史新柏 丘子健 +1 位作者 卢莉 徐振康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1990年第1期1-6,共6页
本文完成了四项实验,即1.促成棘尾虫无小核系与有小核系接合;2.诱导无小核系自系接合;3.在正常接合对上摘除全部大核或一个接合体的大核及小核;4.在正常接合后体上对老大核碎块和新大核胚基进行损伤实验。以改进过的黑色素法显示这些实... 本文完成了四项实验,即1.促成棘尾虫无小核系与有小核系接合;2.诱导无小核系自系接合;3.在正常接合对上摘除全部大核或一个接合体的大核及小核;4.在正常接合后体上对老大核碎块和新大核胚基进行损伤实验。以改进过的黑色素法显示这些实验的结果,发现第一次接合形态发生和小核的有性过程都主要是由大核支持的,小核在第一次形态发生中也起重要作用。这些核产物可从一个有核接合体穿过细胞质桥去支持另一无核接合体的发育。本文还发现接合第二次形态发生由新大核胚基控制。损伤染色体和多线染色体时期的大核胚基,第二次形态发生消失或不正带。越过第二次形态发生的大核胚基显著增强耐受损伤的能力,这些结果符合Prescott等(1973)对棘尾虫大核遗传装置的设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棘尾虫 接合生殖 形态发生
下载PDF
原生动物分类的修正 被引量:5
2
作者 史新柏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38-51,8,共15页
原生动物是单细胞真核生物,身体微小,结构比一般细胞复杂。因此对它们的观察和新种新类的发现并非如对后生动物那样容易。随着新技术的发展,对原生动物的结构和亲缘关系的认识也不断加深。不可避免地要带来对旧分类的修正。自60年代至今... 原生动物是单细胞真核生物,身体微小,结构比一般细胞复杂。因此对它们的观察和新种新类的发现并非如对后生动物那样容易。随着新技术的发展,对原生动物的结构和亲缘关系的认识也不断加深。不可避免地要带来对旧分类的修正。自60年代至今,除一些权威作者个人的专著也在修正外(如Kudo 1966,Corliss 1979),国际性的集体参与的修正已有三次。至最近一次(1985)的修正,使现行的分类与60年代的相比,已面貌全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生动物门 分类学 原生动物
下载PDF
用棘尾虫衰老无性系进行的灵芝抗细胞衰老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史新柏 《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1998年第2期73-79,共7页
用两种灵芝制剂和一种灵芝生药的浸出液培养棘尾虫衰老的无性系细胞,直至它们死亡为止。和对照组的它们的姊妹细胞对比,发现实验组的细胞比对照组的存活时间更久,分裂次数更多。根据纤毛原生动物无性系的寿命的定义,灵芝的内含物延... 用两种灵芝制剂和一种灵芝生药的浸出液培养棘尾虫衰老的无性系细胞,直至它们死亡为止。和对照组的它们的姊妹细胞对比,发现实验组的细胞比对照组的存活时间更久,分裂次数更多。根据纤毛原生动物无性系的寿命的定义,灵芝的内含物延长了棘尾虫无性系细胞的寿命。灵芝抵抗单细胞动物衰老的效能提示作者应该进一步试验灵芝对多细胞动物和人体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棘尾虫 灵芝 抗细胞衰老 衰老 无性系
下载PDF
灵芝浸液对隆线氵蚤寿命和生殖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史新柏 《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1998年第5期80-85,共6页
将隆线氵蚤初生幼氵蚤单个培养在水内悬浮有珊藻细胞的培养液中.除实验组培养液内加入灵芝可溶性成分对照组不加外,两组其它培养条件完全相同.培养经历这些动物的一生,记录两组每一氵蚤的生殖状况和寿命.结果表明:实验组中的幼龄... 将隆线氵蚤初生幼氵蚤单个培养在水内悬浮有珊藻细胞的培养液中.除实验组培养液内加入灵芝可溶性成分对照组不加外,两组其它培养条件完全相同.培养经历这些动物的一生,记录两组每一氵蚤的生殖状况和寿命.结果表明:实验组中的幼龄增长速度快于对照组,实验组中从第三成龄开始的每窝孤雌卵的数目多于对照组,实验组每氵蚤的生殖次数也多于对照组.实验组的平均寿命是48.8d,对照组的是38.8d.每氵蚤的平均总生殖量实验组是930.3个,对照组仅为446.8个.这些数据证明灵芝的可溶性成分不仅延长了隆线氵蚤的寿命,而且提高了它们的生殖能力.本文工作发现的灵芝对隆线氵蚤的长寿作用强于以往研究者在果蝇上得到的结果.这一区别可能与两种动物生活环境不同有关,隆线氵蚤是水生动物,灵芝的有效成分溶解在水中,可随时随刻并通过不同途径进入氵蚤体.这一优越条件是做为陆生动物的果蝇所不具备的.对灵芝影响寿命和生殖力的机理问题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隆线溲 寿命 生殖能力 灵芝浸液 抗衰老作用
下载PDF
多节核棘尾虫的发现及其与邻近属种的形态比较
5
作者 史新柏 李洪超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1993年第1期10-14,共5页
黑龙江省帽儿山镇沼泽地生存着一种在体形和皮层形态上酷似贻贝棘尾虫的腹毛类纤毛虫。其大核呈多个结节相连的索状,这与传统的棘毛虫属的特征有别。但S期大核复制带两个仍在两端出现,这一点全似棘尾虫属。又鉴于腹毛类的其它属中也有... 黑龙江省帽儿山镇沼泽地生存着一种在体形和皮层形态上酷似贻贝棘尾虫的腹毛类纤毛虫。其大核呈多个结节相连的索状,这与传统的棘毛虫属的特征有别。但S期大核复制带两个仍在两端出现,这一点全似棘尾虫属。又鉴于腹毛类的其它属中也有大核结节数目不同的种(Borror,1983),故单纯大核结节数目不同不应被视为属间差别,因此本文将此虫定为棘尾虫属一新种,名之为多节核棘尾虫。据此,棘尾虫属的传统鉴别特征在核形上也予以修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毛类纤毛虫 新种 多节核棘尾虫
下载PDF
杜氏草履虫接合生殖的蛋白银法研究
6
作者 史新柏 刘桂杰 《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1991年第4期63-73,共11页
用作者之一改进的蛋白银技术重新研究了杜氏草履虫接合生殖期间的核器发生和口器发生。在新月核形成,原核交换,大小核胚基的发育和口器发生等方面获得较金玫蕾史新柏(1983)更为详尽的资料。新月核形成之前的小核表现有明显的极性,新月... 用作者之一改进的蛋白银技术重新研究了杜氏草履虫接合生殖期间的核器发生和口器发生。在新月核形成,原核交换,大小核胚基的发育和口器发生等方面获得较金玫蕾史新柏(1983)更为详尽的资料。新月核形成之前的小核表现有明显的极性,新月核时期表现有显著的分裂中心。迁移原核的交换要穿过口旁锥区的二个很大的孔洞。老大核分解成两个碎块后不久新的大核胚基内出现核仁性小体,大小核胚基各自都保持4个直到第一次配后虫体分裂。至接合后体的两次细胞分裂时,大核胚基只分配不分裂,4个小核胚基每次都参与分裂,故可认为杜氏草履虫属于四个小核的物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氏草履虫 接合生殖 蛋白银法
下载PDF
棘尾虫酸性磷酸酶的定位及诱导表达 被引量:23
7
作者 陈瑛 邱子健 +1 位作者 隋淑光 史新柏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18-223,共6页
本文利用电镜对贻贝棘尾虫 (Stylonychiamytilus)体内酸性磷酸酶的定位进行了观察。发现其体内除含有溶酶体性的酸性磷酸酶 (ACPase)外 ,在纤毛内部还存在非溶酶体性的ACPase。另外 ,本文还利用光镜和酶细胞化学技术观察并比较了棘尾虫... 本文利用电镜对贻贝棘尾虫 (Stylonychiamytilus)体内酸性磷酸酶的定位进行了观察。发现其体内除含有溶酶体性的酸性磷酸酶 (ACPase)外 ,在纤毛内部还存在非溶酶体性的ACPase。另外 ,本文还利用光镜和酶细胞化学技术观察并比较了棘尾虫年轻态和衰老态个体体内ACPase在食物诱导下的表达量随时间发生的动态变化和差异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棘尾虫 酸性磷酸酶 衰老 酶活性 酶含量 酶细胞化学 定位 诱导表达
下载PDF
微齿喜马拉雅低额溞的生殖与发育 被引量:16
8
作者 施心路 史新柏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1996年第3期287-296,共10页
对微齿喜马拉雅低额溞(Simocephalus himalayensis miorodus)的生殖和发育进行研究的结果表明:在20±1℃换水条件下,喂以斜生栅藻(40万个/ml),此 有4个幼龄、16个成龄,平均... 对微齿喜马拉雅低额溞(Simocephalus himalayensis miorodus)的生殖和发育进行研究的结果表明:在20±1℃换水条件下,喂以斜生栅藻(40万个/ml),此 有4个幼龄、16个成龄,平均寿命48.7±8.92天。平均总产仔量361.l±21.5个,最大生殖量在第10龄(第6成龄)。已经证明从冬卵(受精卵)来的孤雌生殖溞在体长和产仔量上都高于其来自孤雌卵的下代孤雌 。两性生殖与降低温度有关,发生在秋季生殖高峰期水温已下降时,与食物的多少无直接关系。本种在自然界属于单周期型,它的交配行为特殊与其仰游习性相适应。文章对冬孵和孤雌卵的发育做了描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枝角类 微齿 喜马拉雅 低额Sao 生殖 发育
下载PDF
贻贝棘尾虫口器的结构 被引量:6
9
作者 隋淑光 陈瑛 +1 位作者 邱子健 史新柏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36-441,共6页
利用半薄连续切片和超薄切片对贻贝棘尾虫口器的显微及亚显微结构进行了观察。澄清了口侧膜和口内膜的立体位置。它们均为纤毛膜。口侧膜发自内唇的边缘 ,由两排纤毛构成 ,口内膜发自口围右壁 ,紧贴口围顶壁向左伸展 ,由单排纤毛组成。... 利用半薄连续切片和超薄切片对贻贝棘尾虫口器的显微及亚显微结构进行了观察。澄清了口侧膜和口内膜的立体位置。它们均为纤毛膜。口侧膜发自内唇的边缘 ,由两排纤毛构成 ,口内膜发自口围右壁 ,紧贴口围顶壁向左伸展 ,由单排纤毛组成。在口内膜的腹侧发现一非纤毛厚膜 ,暂定名为吞噬辅助膜 ,它由两层质膜夹一纵行微管束层构成 ,至口围后部口围带内收之处 ,此膜再向腹侧延伸出第二个膜 ,共同构成括号状 ,至胞口处此膜与口内和口侧膜互相包卷而成一包卷体 ,共同进入胞咽。经分析认为此膜及其与两纤毛膜形成的包卷体 ,对棘尾虫摄取大的固体食物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贻贝棘尾虫 口器结构 摄食功能
下载PDF
微齿喜马拉雅低额溞生长及种群增长的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施心路 于丽杰 +1 位作者 张大维 史新柏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262-270,共9页
于1990年6月在哈尔滨市东北林业大学实验林场一水池中采到微齿喜马拉雅低额,根据实验结果应用生物统计学方法对它的生长和种群增长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温度条件下性成熟时间与水温的关系为,雌性(10-30℃):h=8072t-1.313(... 于1990年6月在哈尔滨市东北林业大学实验林场一水池中采到微齿喜马拉雅低额,根据实验结果应用生物统计学方法对它的生长和种群增长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温度条件下性成熟时间与水温的关系为,雌性(10-30℃):h=8072t-1.313(r=0.985P<0.01);雄性(5-25℃):h=1074t-0.855(r=0.9844,P<0.01)。在20±1℃条件下,其体长增长模型为:lt=3.334-27345e-0.1117t。龄期(X)与年龄(t,d)的关系为:雌体:t=0·07l69X2+1.3808X-l·7361;雄体:t=0.8425X2+2.534x-l.8600。内禀增长率(rm)为0.4076。种群增长呈“logistic”型,其方程式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喜马拉雅低额溲 生长 种群增长 微齿
下载PDF
中国水螅属一新种(水螅虫纲:螅形目) 被引量:12
11
作者 范学铭 史新柏 《动物分类学报》 CSCD 1999年第4期372-379,共8页
报道采自黑龙江省漠河地区北极村水螅1新种,即漠河水螅Hydra mohensis sp.nov.,模式标本保存于哈尔滨师范大学生物学系无脊椎动物教学研究室。
关键词 水螅虫纲 螅形目 水螅属 新种
下载PDF
贻贝棘尾虫形态及二分裂期间形态发生的扫描电镜观察 被引量:3
12
作者 邱子健 张大维 史新柏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319-322,共4页
于1986年在哈尔滨郊外水池采集赔贝棘尾虫标本,利用扫描电镜观察其形态及二分裂期间形态发生,在扫描电镜样品制备中,采用KMnO4代替常用的OsO4。研究表明,(1)口原基发生的位置在第一横棘毛的左前角,这与贪食棘昆虫相同,但不同于... 于1986年在哈尔滨郊外水池采集赔贝棘尾虫标本,利用扫描电镜观察其形态及二分裂期间形态发生,在扫描电镜样品制备中,采用KMnO4代替常用的OsO4。研究表明,(1)口原基发生的位置在第一横棘毛的左前角,这与贪食棘昆虫相同,但不同于鬃棘尾虫。参与后仔虫额、腹、横棘毛原基发生的老腹棘毛只有一个,这与前人在其他贻贝棘尾虫株系上的观察结果不同。这些表明,口原基起源的位置和参与形成额、腹、横棘毛原基的老腹棘毛的数目不适于作为这个属的分类特征。对Wirnsberger等提出的用参与新原基形成的老腹棘毛根数做为区分Stylonychia属和Oxytricha属的依据的观点提出了商榷意见。(2)第一额棘毛不是来自波动膜原基,而是独立发生,这与前人的光镜观察结果不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态发生 棘尾虫 贻贝 扫描电镜
下载PDF
中国低额溞属二新种和二新纪录(甲壳纲:双甲目:溞科) 被引量:6
13
作者 施心路 史新柏 《动物分类学报》 CSCD 1994年第4期403-411,共9页
本文描述了中国枝角类科低额属的两个新种:黑龙江低额Simocephalusheiongjiangensissp.nov.和北安低额Simocephalusbeianensisbeianensissp.nov.及两个中... 本文描述了中国枝角类科低额属的两个新种:黑龙江低额Simocephalusheiongjiangensissp.nov.和北安低额Simocephalusbeianensisbeianensissp.nov.及两个中国新记录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壳纲 双甲目 溲科 低额溲属 新种
下载PDF
喜马拉雅低额溞一新亚种(甲壳纲:双甲目) 被引量:6
14
作者 陈受忠 施心路 史新柏 《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1992年第1期91-95,共5页
本文描述了新亚种微齿低额溞。本新亚种与指名亚种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壳纹粗显,使后背缘呈细微的锯齿状;头顶较尖窄,头部腹面较凹,吻较长而稍上翘。第一触角的触毛长在基部。第二触角较短,尚不及体之中部。后腹部末端较宽,然而长有肛刺... 本文描述了新亚种微齿低额溞。本新亚种与指名亚种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壳纹粗显,使后背缘呈细微的锯齿状;头顶较尖窄,头部腹面较凹,吻较长而稍上翘。第一触角的触毛长在基部。第二触角较短,尚不及体之中部。后腹部末端较宽,然而长有肛刺的一段又比喜马拉雅低额溞为窄,肛背角更为突出,肛刺数目也较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壳纲 双甲目 Shao科 低额Shao属
下载PDF
黑龙江省低额溞属的种类及分布(鳃足纲:双甲目) 被引量:3
15
作者 施心路 史新柏 《动物分类学报》 CSCD 1996年第3期263-276,共14页
本文对黑龙江省低额属Simocephalus的种类及分布进行了初步的调查。鉴定出低额9种,即锯顶低额Simocephalusserrulatus,老年低额S.vetulus,拟老年低额S.vetuloides,棘爪低... 本文对黑龙江省低额属Simocephalus的种类及分布进行了初步的调查。鉴定出低额9种,即锯顶低额Simocephalusserrulatus,老年低额S.vetulus,拟老年低额S.vetuloides,棘爪低额S.exsfinosus,西伯利亚低额S.sibiricus,角壳低额S.lusaticus,微齿低额S.himalayensismicrodus,黑龙江低额S.heilongjtangensis和北安低额S.beianensis。对各种低额的形态特征及分布特点作了概括并编制了种的检索表。对所述各种的模式形态及已获种中雄体的精子形态提供活体照片。对部分低额生活环境中的几种主要因子进行了测试,其结果表明,本属各种多生活在水质清洁溶解氧较高且偏碱的水环境中,其水质多在寡污到β中污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鳃足纲 双甲目 Shan科 低额Shan属 分布
下载PDF
贻贝棘尾虫年轻与衰老无性系抗氧化能力的比较 被引量:1
16
作者 邱子健 单志新 +1 位作者 史新柏 付桂荣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519-524,共6页
贻贝棘尾虫采自黑龙江省帽儿山南山水库附近水塘,于1995年9月在本系实验室通过接合生殖得到的接合后体,克隆培养作为年轻无性系;采用1988年9月以来实验室保存培养的去小核无性系为衰老无性系。测定了在相同条件下培养的贻贝棘尾虫年... 贻贝棘尾虫采自黑龙江省帽儿山南山水库附近水塘,于1995年9月在本系实验室通过接合生殖得到的接合后体,克隆培养作为年轻无性系;采用1988年9月以来实验室保存培养的去小核无性系为衰老无性系。测定了在相同条件下培养的贻贝棘尾虫年轻(约200代分裂)和衰老(约2000代分裂)无性系消除02和·OH的能力、脂质过氧化程度及脂褐素含量。结果表明,贻贝棘尾虫年轻无性系消除02和·OH的能力(P<0.01)显著高于衰老无性系,脂质过氧化程度(p<0.001)和脂褐素含量(p<0.001)显著低于衰老无性系,即年轻无性系抗氧化能力显著高于衰老无性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贻贝棘尾虫 衰老 自由基 抗氧化能力
下载PDF
多核草履虫(Paramecium Polycaryum)的接合型、接合型遗传和接合生殖的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杨仙玉 史新柏 《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1991年第3期74-83,共10页
在哈尔滨马家沟采集和建立了45个,多核草履虫的原培养。两两原培养相混,只发现二个互补接合型。可认为它们是中国的繁殖群1中的两个互补接合型Ⅰ和Ⅱ。利用接合后建立大核系并混合每两个不同的大核系证明多核草履虫接合型遗传是克隆遗... 在哈尔滨马家沟采集和建立了45个,多核草履虫的原培养。两两原培养相混,只发现二个互补接合型。可认为它们是中国的繁殖群1中的两个互补接合型Ⅰ和Ⅱ。利用接合后建立大核系并混合每两个不同的大核系证明多核草履虫接合型遗传是克隆遗传而不是大核系遗传。多核草履虫的未成熟期为15次细胞分裂。细胞分裂45次达到完全成熟。已发现接合期间有迁移原核的相互交换。这篇文章中给出了迁移原核相互交换的不同模式的照片。还证明在大核胚基发育过程中,有一特殊的形态发育时期。从总的研究结果看,多核草履虫哈尔滨品系与 Hayashi 和 Takayanagi 在1962年报告的日本品系更为相似而不同于 Diller1954年和1958年报告的美国品系和印度品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核草履虫 接合型 接合生殖 遗传
下载PDF
腹柱虫属一新种及其形态发生(纤毛动物门 :腹毛目 ) 被引量:2
18
作者 徐朝晖 施心路 史新柏 《动物分类学报》 CSCD 2000年第3期268-274,共7页
记述采自哈尔滨和大庆市近郊的一种腹毛目纤毛虫。用蛋白银的不同改进法显示间期细胞的纤毛器和分裂期的形态发生 ,与其近似种小腹柱虫GastrostylaminimaHemberger,1982进行比较 ,确定本种为腹柱虫属一新种 ,命名为后枝腹柱虫Gastrostyl... 记述采自哈尔滨和大庆市近郊的一种腹毛目纤毛虫。用蛋白银的不同改进法显示间期细胞的纤毛器和分裂期的形态发生 ,与其近似种小腹柱虫GastrostylaminimaHemberger,1982进行比较 ,确定本种为腹柱虫属一新种 ,命名为后枝腹柱虫Gastrostylaopisthocladasp nov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毛目 新种 形态发生 纤毛动物门 腹柱虫属
下载PDF
多节核棘尾虫无小核系虫体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李洪超 史新柏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1993年第1期91-92,共2页
纤毛虫细胞具有大核和小核之分。多年来认为大核控制当代无性系细胞的全部代谢活动,小核只在有性生殖时起产生两性原核和受精的作用,从而更新无性系。近年来的研究证明,小核对当代无性系细胞的皮层形态及形态发生也起相当重要的作用。... 纤毛虫细胞具有大核和小核之分。多年来认为大核控制当代无性系细胞的全部代谢活动,小核只在有性生殖时起产生两性原核和受精的作用,从而更新无性系。近年来的研究证明,小核对当代无性系细胞的皮层形态及形态发生也起相当重要的作用。这此工作是在草履虫上(Ng等,1981,1984,1987)和贻贝棘尾虫上(史新柏等,1983,1990;Lu等,1989)完成的。但小核对大核的影响在任何纤毛虫上尚未见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节核棘尾虫 无小核系 大核
下载PDF
贻贝棘尾虫镜像骈体横切后前后切块再分别左右对折的实验 被引量:1
20
作者 丘子健 陈瑛 +1 位作者 孙寓姣 史新柏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2000年第3期241-248,共8页
将贻贝棘尾虫镜像骈体横断后 ,再将前后切块的左右半细胞做对折骈接。前半部分切块对折后有 67%成为左右镜像对称骈体 ;有 33 %形成末端对末端的镜像骈体 ,最后分开成为一正常虫体和一具有反向口围带的单体虫。后半部分切块对折后基本... 将贻贝棘尾虫镜像骈体横断后 ,再将前后切块的左右半细胞做对折骈接。前半部分切块对折后有 67%成为左右镜像对称骈体 ;有 33 %形成末端对末端的镜像骈体 ,最后分开成为一正常虫体和一具有反向口围带的单体虫。后半部分切块对折后基本上全部形成左右镜像对称骈体。这一事实可用位置值的添加理论来解释。但也显示出预存的缘棘毛在确定形成左右镜像对称骈体或末端对末端的镜像骈体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贻贝棘尾虫 镜像骈体 位置值理论 预存结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