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宋代经济财政中的“度牒”
被引量:4
- 1
-
-
作者
史旺成
-
出处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4年第2期20-24,共5页
-
文摘
度牒是封建政府发给佛教僧侣的身份证。在我国封建社会里,出家人只有持有度牒,政府才承认其为合法的僧尼,才能够享受种种特权,如免除赋税徭役和减免罪罚等等。在宋代,度牒由少府监文思院印制,由祠部管理。宋代的度牒除仍起上述作用外,从治平四年以后,更重要的是充当了、一种特殊的商品和货币。此后一直到南宋灭亡的二百多年中,政府发行出卖了大量的度牒,在社会经济和政府财政中占据了相当重要的地位。
-
关键词
宋代经济
度牒
政府财政
社会经济
少府监
封建社会
出家人
重要的地位
身份证
佛教
-
分类号
G65
[文化科学—教育学]
C55
[社会学]
-
-
题名佛教哲学与佛教医学
被引量:2
- 2
-
-
作者
史旺成
-
出处
《五台山研究》
1991年第2期17-21,共5页
-
文摘
佛教哲学是佛教独有的宇宙观和方法论,是佛教徒进行修持以期解脱的理论依据,也是佛教医学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基石。深入研究佛教哲学与佛教医学的有机联系,必将促进哲学研究和医学科学的发展。一佛教哲学博大精深,其中,与佛教医学密切相关的有“四谛”、“缘起性空”“四大增损”、“五大归纳法”等内容。“四谛”是佛教的基本内容:四谛是说世间的苦(苦谛)和苦的原因,以及苦的消灭(灭谛)和灭苦的方法(道谛),谛的意义是真理。四谛所依据的哲学理论是“缘起性空”“缘起”,亦名缘生,是“因缘生起”的略称。缘,意为关系或条件,所谓缘起,即诸法由缘而起。
-
关键词
佛教哲学
缘起性空
道谛
缘起论
修持
摩诃止观
增损
灭谛
文殊师利
入不二法门
-
分类号
B9
[哲学宗教—宗教学]
-
-
题名朱弁出使金国考
被引量:1
- 3
-
-
作者
史旺成
-
出处
《晋阳学刊》
1983年第1期110-110,共1页
-
文摘
朱弁、字少章,宋代徽州婺源(今江西省婺源县)人。南宋初军,作为“通问副使”赴金议和并探望徽钦二帝,不幸被金国扣留。其间,金国用种种办法威逼利诱其归降,朱弁“誓不为屈”。直到绍兴十三年,宋金“和议成”,朱弁才得以回到宋朝。关于朱弁出使金国的时间,《宋史·朱弁传》、《宋稗类抄》
-
关键词
金国
朱弁
十三年
出使
江西省
扣留
徽州
绍兴
宋金
皇统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略论佛教医学对中医药学的影响
被引量:1
- 4
-
-
作者
史旺成
-
出处
《五台山研究》
1992年第3期44-48,共5页
-
文摘
佛教医药学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世界传统医药学中的一支奇葩。本着去伪存真和去粗取精的原则,发掘整理佛教医药学这一人类医药学宝藏,定将使佛医瑰宝重放异彩,造福人类。本文拟从医论、微生物学、胎孕学和方药学四个方面,就佛教医药学对中医药学的影响,作一些粗浅的探讨。
-
关键词
中医药学
发掘整理
医论
胎孕
传统医药学
增损
重放异彩
骨在
《千金要方》
诸病源候论
-
分类号
B9
[哲学宗教—宗教学]
-
-
题名佛教医药学浅谈
被引量:1
- 5
-
-
作者
史旺成
-
出处
《五台山研究》
1990年第1期8-12,共5页
-
文摘
佛教的宗旨是利乐有情和普度众生。历来有研究医药学和施医舍药的优良传统。佛教经籍记载:“(佛)为大医王,善疗众病。分别病相,晓了药性,随病授药,令众乐服。”释迦牟尼佛的弟子耆婆,是王舍城的名医。耆婆医术高超,著述甚丰。隋唐之际,耆婆的《耆婆五脏篇》、《耆婆脉经》,就已传入我国。佛经中记述的持水父子,也都是巧知四大,善解医方、妙通八术的佛教医学名医。
-
关键词
耆婆
释迦牟尼佛
大医王
王舍城
普度众生
释迎牟尼
佛教经籍
缘起论
摩诃止观
止观法
-
分类号
B9
[哲学宗教—宗教学]
-
-
题名宋初对官吏贪污受贿的惩处
- 6
-
-
作者
史旺成
-
机构
山西省社会科学院
-
出处
《中州学刊》
1985年第2期112-113,共2页
-
文摘
宋代初年,在五代时期贪污成风贿赂公行社会风气的影响下,宋朝政府官吏“承五季(代)之习”,贪污腐败的情况相当严重,经济犯罪活动十分猖獗。(《宋史·刑法志》)不仅地方官吏借职务之便大多“黩货厉民”,中央政府的重要官员,甚至国家最高监察机关御史台的官员,也有不少人“罔顾宪章”进行种种经济犯罪活动。在这种情况下,宋太祖赵匡胤和其后的宋太宗赵光义,由于“亲见五代贪吏恣横,民不聊生”,更怕重蹈五代各朝由于吏治贪污腐败造成国运短夭的复辙,曾相继采取有力的措施,对政府官吏的贪赃枉法活动,
-
关键词
宋太祖
贪污受贿
宋太宗
经济犯罪活动
贪污腐败
公元
本纪
最高监察机关
宗正寺
处以死刑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宋初严法治贪官
- 7
-
-
作者
史旺成
-
出处
《法学》
1983年第7期44-45,共2页
-
文摘
宋代初年,在五代时期贪污成风贿赂公行的社会风气影响下,宋朝政府官吏“承五季(代)之习”,贪污腐败的情况非常严重。不仅地方官吏借职务之便大多“黩货厉民”,中央的重要官员,甚至国家最高监察机关御史台的官员,也有不少人“罔顾宪章”进行贪污受贿活动。在这种情况下,宋太祖赵匡胤和其后的宋太宗赵光义,鉴于“五代贪吏恣横,民不聊生”,深怕重蹈五代各朝由于官吏贪污腐败造成国运短夭的复辙,因此,曾相继采取有力的措施,对政府官吏的贪赃枉法行为,“用重法治之”。
-
关键词
法治
监察机关
贪官污吏
宪章
死刑
宋太祖
贪污腐败
官吏
宋太宗
社会风气
-
分类号
D90
[政治法律—法学理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