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舞剧身体语言的叙事初探 被引量:5
1
作者 史晶歆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93-96,共4页
在中国舞剧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创作者们在形式、结构等方面做出了不少探索,但身体这一舞剧最根本的叙事工具,其语言的叙事功能却仍有待得到更大程度上的开发。从一个6分钟左右的舞蹈作品到一台大型的舞剧,随着时间长度的增加与内容含量... 在中国舞剧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创作者们在形式、结构等方面做出了不少探索,但身体这一舞剧最根本的叙事工具,其语言的叙事功能却仍有待得到更大程度上的开发。从一个6分钟左右的舞蹈作品到一台大型的舞剧,随着时间长度的增加与内容含量的丰富,身体作为一种语言通过舞蹈动作进行表达,其语言的功能也发生了变化。这时身体不仅是表现的对象,更变成了表现的手段。此时舞蹈的独特性也就在于其表达媒介的独特,即身体语言的独特性——身体除了表达自身的美感外,更上升为一种语言,它不仅表现自身,还可解释或传达其他更多的内容与含义。所以说,舞蹈身体语言这种非文字的、无声的语言,其叙事性的特征仍有待得到更大程度上的开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舞剧 舞蹈身体语言 叙事形式 审美需求
原文传递
游走在传统与当代的语境中--探寻以肢体为主的表演艺术的多元性 被引量:1
2
作者 史晶歆 《艺术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63-66,共4页
不知从何开始,自己被不同的质疑包围着,有来自自我的:"我要找寻的当代舞是怎么样的?自己和歆舞界的下一步又将去向何方?"也有来自外界的:"皮娜·包希对我的影响是什么?怎么理解中国的舞蹈剧场?从纽约回到中国后要怎么发展... 不知从何开始,自己被不同的质疑包围着,有来自自我的:"我要找寻的当代舞是怎么样的?自己和歆舞界的下一步又将去向何方?"也有来自外界的:"皮娜·包希对我的影响是什么?怎么理解中国的舞蹈剧场?从纽约回到中国后要怎么发展?"也不知从何开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舞 表演艺术 多元性 肢体 语境 传统 中国 舞蹈
原文传递
纽约大学访学考察报告 被引量:1
3
作者 史晶歆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15-118,共4页
2010年9月,我来到纽约大学TISCH艺术学院的人类表演学系(PerformanceStudies),正式开始为期一年的公派访问学者的项目。这里给予我一个全新的思考空间,作为教师去找寻一个质疑许久的答案:当代艺术教育的理念是什么?一个艺术院校... 2010年9月,我来到纽约大学TISCH艺术学院的人类表演学系(PerformanceStudies),正式开始为期一年的公派访问学者的项目。这里给予我一个全新的思考空间,作为教师去找寻一个质疑许久的答案:当代艺术教育的理念是什么?一个艺术院校的治学精神是什么?同时,作为编舞去思考一个最根本的问题:什么是表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纽约大学 考察报告 人类表演学 2010年 艺术学院 访问学者 艺术教育 治学精神
原文传递
“歆舞界”的身体探寻——从《水墨游》到《活着就好》 被引量:1
4
作者 史晶歆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9-22,共4页
十年对于一个创作者是一个成长期,也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蜕变期;十年在舞蹈的世界里,笔者从一个人的孤军作战到与"歆舞界"团队的默契融合,是命运本身的驱使;十年中有三个重要的阶段伴随着我们正在建构的身体剧场:一、从笔者... 十年对于一个创作者是一个成长期,也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蜕变期;十年在舞蹈的世界里,笔者从一个人的孤军作战到与"歆舞界"团队的默契融合,是命运本身的驱使;十年中有三个重要的阶段伴随着我们正在建构的身体剧场:一、从笔者自身创作开始的身体剧场,即以结构舞蹈本体为主的创作;二、以"歆舞界"为核心的身体剧场,即以开发表演方式为主的创作;三、向未知挑战的身体剧场,即以建构身体文本为主的创作。本文是一篇关于身体剧场的学术研究论文,从学会编创一个作品说起,到探寻跨界合作下的表演方式,再到建构身体隐藏的文化现象;本文也是一个创作者的自我剖析,是关于一种艺术形态、关于一个团队、关于一个创作者的身体力行式的实践报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体剧场 歆舞界 舞蹈本体 表演方式 身体文本
原文传递
透过“点对点” 进一步谈对当代舞的认识——第五届“点对点”亚欧舞蹈论坛之采风—创作—反思
5
作者 史晶歆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0-44,共5页
"点对点"亚欧舞蹈论坛作为亚欧基金会青年艺术家交流的主要活动之一,旨在使来自亚欧国家优秀青年艺术家能够通过个人的艺术表达来呈现自己对当代社会的看法,并致力于为亚欧青年提供一个进行艺术交流和对话、以过程为核心的平... "点对点"亚欧舞蹈论坛作为亚欧基金会青年艺术家交流的主要活动之一,旨在使来自亚欧国家优秀青年艺术家能够通过个人的艺术表达来呈现自己对当代社会的看法,并致力于为亚欧青年提供一个进行艺术交流和对话、以过程为核心的平台。"点对点"三个字是充满意味的,我将自己对"点对点"的理解概括为:联通——网络——共享。"点"代表每一位已经参与和即将参与的主体,"对"是指认识的过程和交流的状态;一个点与另一个点的对接成为一条线,无数个点的对接便形成了网络的概念,工作坊的形式虽然只是在某一个地方一小部分人的联结与触碰,但放大组织者的原始概念,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庞大的信息空间,通过虚拟的交流方式达到共享的状态,完成信息的发散与交换,流动的过程使人和事都充满了意义。在参与的过程中,我们认识彼此,产生联结与沟通,建立了默认的家庭;在这个大家庭里,我们共享着对艺术、对文化的感受与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点对点”亚欧舞蹈论坛 中国当代舞
原文传递
2011年美国舞蹈节考察报告 被引量:1
6
作者 杨越 史晶歆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11-114,共4页
在北京舞蹈学院的大力支持与鼓励下,由赴美访问学者杨越、史晶歆、东妮尔组成了"美国舞蹈节"考察小组,在美国各大学放假期间对美国舞蹈节进行学习和考察。此次受邀参加的项目是美国舞蹈节的国际编舞班(American Dance Festiva... 在北京舞蹈学院的大力支持与鼓励下,由赴美访问学者杨越、史晶歆、东妮尔组成了"美国舞蹈节"考察小组,在美国各大学放假期间对美国舞蹈节进行学习和考察。此次受邀参加的项目是美国舞蹈节的国际编舞班(American Dance Festival-International Choreographer Residency,通常简称ADF-ICR),以此进行课程学习、演出观摩、作品编创、大师课教学等多方面的交流,同时也对美国舞蹈节的管理模式、演出计划的操作方式和培训结构的水平状况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考察,特别是在舞蹈专业方向设置和专家教师资源的搭建上进行学习。整个项目从2011年6月8日至7月23日,在为期7周的时间内,通过亲身经历美国舞蹈节的全过程,全面详实地进行实地考察,这将为今后北京舞蹈学院举办国际舞蹈艺术活动提供重要的资讯和可借鉴的管理操作方式,是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舞蹈节 国际编舞班 北京舞蹈学院考察小组 中国当代舞
原文传递
从《日子》的创作谈对当代舞的理解
7
作者 史晶歆 《舞蹈》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4-25,共2页
第五届“荷花奖”舞蹈比赛落下了帷幕。比赛总是有悲有喜,而每每对于我这样年轻的创作者而言,得到的教训大大多于收获。我开始反省自己的创作,以及多年来的学习效果。作为一名即将从学院毕业,以大量的编创技法为起点的创作者而言,... 第五届“荷花奖”舞蹈比赛落下了帷幕。比赛总是有悲有喜,而每每对于我这样年轻的创作者而言,得到的教训大大多于收获。我开始反省自己的创作,以及多年来的学习效果。作为一名即将从学院毕业,以大量的编创技法为起点的创作者而言,时刻地反省自己,审视自己创作的每一个作品,清醒地看清自己留下的痕迹,真的十分重要。在此通过对双人舞《日子》的分析,谈谈我对当代舞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子》 创作者 当代舞 舞蹈比赛 学习效果 第五届 双人舞 反省 技法
原文传递
北京人在纽约
8
作者 史晶歆 《舞蹈》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63-65,共3页
家在何方?这也许是每位艺术家常常质疑自己的问题。生于兰州,长在上海,学于北京,漂泊于美国、法国、德国、英国、比利时、尼泊尔、日本、泰国、新加坡、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作为创作者,这些经历,赋予了我宝贵的精神财富。在北京生... 家在何方?这也许是每位艺术家常常质疑自己的问题。生于兰州,长在上海,学于北京,漂泊于美国、法国、德国、英国、比利时、尼泊尔、日本、泰国、新加坡、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作为创作者,这些经历,赋予了我宝贵的精神财富。在北京生活了11年,从1999年到2010年,这片土地俨然已经成了我的第二故乡,我爱这个北京的家,爱宽阔的街道和二月猛烈的狂风。北京时间2010年9月11日13:00,我离开了这个家,以一个北京人的身份来到纽约,来到这个承载着太多人梦想的城市,并对它说:"纽约,我来了!" 纽约时间2010年9月19日20:28,我坐在纽约的家中,一杯清茶,一曲音乐,一台电脑,书写在纽约的故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人 纽约 印度尼西亚 马来西亚 精神财富 艺术家 比利时 尼泊尔
原文传递
舞者的身体笔记
9
作者 史晶歆 《书摘》 2006年第11期28-31,共4页
维特根斯坦在《哲学研究》中说:“人的身体是灵魂的最好画图。”由此而言,舞者是幸运的。谁都希望有着澄澈的灵魂,迷人的身体。然而,一个优秀的舞者,需要日复一日枯燥艰苦地训练,需要年复一年对生活的沉淀,才能厚积薄发,在舞台上绽放出... 维特根斯坦在《哲学研究》中说:“人的身体是灵魂的最好画图。”由此而言,舞者是幸运的。谁都希望有着澄澈的灵魂,迷人的身体。然而,一个优秀的舞者,需要日复一日枯燥艰苦地训练,需要年复一年对生活的沉淀,才能厚积薄发,在舞台上绽放出光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舞蹈学校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