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门脉CTA及内镜对胃静脉曲张诊断及疗效评估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史琲 朱晖 +4 位作者 吴云林 朱春燕 吕婵 孙萍胡 陈克敏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07年第6期507-511,共5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门脉CTA,简称CTPA)在诊断门脉高压胃静脉曲张及内镜下胃静脉曲张黏合剂联合硬化剂治疗疗效评估中的作用。方法对20例内镜下证实存在胃静脉曲张的患者予以黏合剂联合硬化剂治疗,治疗前后分别进行多层螺旋CT...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门脉CTA,简称CTPA)在诊断门脉高压胃静脉曲张及内镜下胃静脉曲张黏合剂联合硬化剂治疗疗效评估中的作用。方法对20例内镜下证实存在胃静脉曲张的患者予以黏合剂联合硬化剂治疗,治疗前后分别进行多层螺旋CT血管门脉造影检查。结果20例门脉CTA检查均发现胃静脉曲张。GOV-1型门脉CTA示血流来源以胃左静脉为主,GOV-2型则由胃左静脉、胃短/胃后静脉混合供血,IGV-1型以胃短/胃后静脉供血为主,此型分流发生率较高。经内镜下黏合剂联合硬化剂治疗,孤立性瘤状胃静脉曲张(IGV-1型)10例,总体有效率为90.00%,而非孤立性瘤状胃静脉曲张(GOV-1型和GOV-2型)9例,总体有效率为44.45%。结论门脉CTA能准确、直观、立体地显示血管解剖特点,为门脉高压胃静脉曲张的诊断、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重要依据,并且可作为评估内镜下胃静脉曲张黏合剂联合硬化剂治疗疗效的一种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静脉曲张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 门脉CTA
下载PDF
粘合剂联合硬化剂治疗瘤状孤立性1型胃静脉曲张 被引量:13
2
作者 史琲 吴云林 +1 位作者 吕婵 朱晖 《肝脏》 2008年第4期287-291,共5页
目的评价粘合剂α-氰基丙烯酸烷基酯联合硬化剂乙氧硬化醇治疗瘤状孤立性1型胃静脉曲张(IGV1)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6例瘤状IGV1出血患者进行内镜下α-氰基丙烯酸烷基酯联用乙氧硬化醇注射治疗,观察临床止血疗效、胃静脉曲张消除情况... 目的评价粘合剂α-氰基丙烯酸烷基酯联合硬化剂乙氧硬化醇治疗瘤状孤立性1型胃静脉曲张(IGV1)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6例瘤状IGV1出血患者进行内镜下α-氰基丙烯酸烷基酯联用乙氧硬化醇注射治疗,观察临床止血疗效、胃静脉曲张消除情况及临床不良反应。结果全组16例患者粘合剂和硬化剂平均注射次数为(1.56±0.51)次,α-氰基丙烯酸烷基酯每例平均注射(1.36±0.20)ml,乙氧硬化醇每例平均注射(7.13±2.96)ml,即时止血率100%。术后平均随访(244.44±90.51)d内,再出血率18.75%,无死亡病例。内镜随访胃静脉曲张消退显著有效6例(42.86%),有效6例(42.86%),无效2例(14.28%),总有效率为85.72%。结论内镜下粘合剂α-氰基丙烯酸烷基酯联合乙氧硬化醇治疗控制瘤状IGV1出血迅速有效,并有望消除胃静脉曲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静脉曲张 α-氰基丙烯酸烷基酯 乙氧硬化醇 内镜治疗
下载PDF
门静脉CTA对孤立性胃静脉曲张内镜下治疗前后的评估 被引量:8
3
作者 史琲 朱晖 +4 位作者 郑嘉岗 黄傲霜 张仁岭 武和平 吴云林 《肝脏》 2013年第10期659-663,共5页
目的探讨门静脉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对门脉高压患者门脉系统血管的显示情况及血流动力学改变,判断其在诊断以及内镜下治疗后疗效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通过门脉CTA对186例门脉高压的患者进行筛查,对伴有单支流入道的孤立性胃静脉曲张... 目的探讨门静脉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对门脉高压患者门脉系统血管的显示情况及血流动力学改变,判断其在诊断以及内镜下治疗后疗效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通过门脉CTA对186例门脉高压的患者进行筛查,对伴有单支流入道的孤立性胃静脉曲张患者行内镜下粘合剂联合硬化剂治疗,治疗后门脉CTA随访,图像重建后通过血管分析软件测量主要血管,包括流入道胃左静脉(LGV)或胃脾分流道(GSS)、门静脉主干(MPV)、肠系膜上静脉(SMV)和脾静脉(SV)的横截面积来观察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筛查出伴有单支流入道的胃静脉曲张患者32例,内镜治疗前主要血管的横截面积:LGV/GSS(89.31±74.10)mm^2,MPV(176.82±64.78)mm^2,SMV(123.89±40.21)mm^2,SV(113.61±56.60)mm^2;治疗后LGV/GSS(71.78±70.33)mm^2,MPV(203.12±64.53)mm^2,SMV(148.55±51.17)mm^2,SV(137.71±57.18)mm^2。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门脉CTA是一种有效的筛查和内镜治疗后疗效评估的工具,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静脉曲张 门脉CTA 内镜治疗
下载PDF
Janus激酶抑制剂治疗炎症性肠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4
作者 史琲 黄傲霜 林江 《国际消化病杂志》 CAS 2018年第4期222-225,257,共5页
Janus激酶(JAK)抑制剂为一种小分子口服制剂,具有较低的免疫原性风险,并且制造成本较低。JAK抑制剂可针对JAK-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STAT)信号通路,抑制多种细胞因子的信号转导,影响炎性反应和免疫过程中的多个环节。基于现有的Ⅱ、... Janus激酶(JAK)抑制剂为一种小分子口服制剂,具有较低的免疫原性风险,并且制造成本较低。JAK抑制剂可针对JAK-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STAT)信号通路,抑制多种细胞因子的信号转导,影响炎性反应和免疫过程中的多个环节。基于现有的Ⅱ、Ⅲ期临床试验数据,托法替尼、filgotinib等JAK抑制剂可能成为一类具有潜力的治疗炎症性肠病(IBD)的靶点。此文对JAK抑制剂在治疗IBD中的临床应用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症性肠病 JAK抑制剂 JAK-STAT信号通路
下载PDF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在胃肿瘤中应用的新进展 被引量:7
5
作者 史琲 俞丽芬 吴云林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07年第4期395-397,共3页
自从1968年应用高频电流在内镜下成功切除胃息肉后,陆续又有块状活检(1984年)和透明帽技术(1993年)问世,随后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开始普遍推广。目前,EMR在日本已成为治疗无淋巴结转移的早期胃癌(EGC)的标准技术,而欧美... 自从1968年应用高频电流在内镜下成功切除胃息肉后,陆续又有块状活检(1984年)和透明帽技术(1993年)问世,随后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开始普遍推广。目前,EMR在日本已成为治疗无淋巴结转移的早期胃癌(EGC)的标准技术,而欧美国家也开始逐渐接受并常规应用。虽这一技术安全、方便且有效,但由于其本身的限制,一些大的病灶常需分次切除,这样既不利于正确评估肿瘤的浸润深度.也增加了局部复发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外科手术 内窥镜 方法
下载PDF
清肠栓对LPS诱导Caco-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2
6
作者 史琲 黄傲霜 +3 位作者 胡鸿毅 郑嘉岗 卞慧 林江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19年第6期69-74,共6页
目的探讨清肠栓(QCS)含药血清对脂多糖(LPS)诱导Caco-2细胞损伤模型的保护作用。方法收集对数生长期细胞,分为5个组,即正常对照组、LPS组,以及QCS低剂量组(2.5%含药血清)、中剂量组(5%含药血清)、高剂量组(10%含药血清)。采用MTT法检测... 目的探讨清肠栓(QCS)含药血清对脂多糖(LPS)诱导Caco-2细胞损伤模型的保护作用。方法收集对数生长期细胞,分为5个组,即正常对照组、LPS组,以及QCS低剂量组(2.5%含药血清)、中剂量组(5%含药血清)、高剂量组(10%含药血清)。采用MTT法检测细胞活力;ELISA法测定培养细胞上清液IL-8、IL-17和PGE2含量,以及MDA、GSH和SOD水平;划痕实验检测细胞体外迁移能力;Western blot技术检测RhoA、Rac1蛋白的表达。结果 QCS能拮抗LPS诱导的Caco-2细胞活性下降;与LPS组比较,QCS可显著减少LPS诱导的IL-8、IL-17和PGE2分泌(P<0.05),并减少LPS诱导的MDA释放,增加GSH和SOD的分泌(P<0.01);划痕实验48 h时QCS组的划痕宽度明显变小,细胞迁移能力增强(P<0.001),划痕的修复加快,且呈浓度依赖性改变;Western blot结果显示,QCS能有效逆转LPS所致RhoA、Rac1蛋白表达的抑制(P<0.05)。结论 QCS含药血清对LPS诱导的Caco-2细胞损伤有保护作用,可通过抑制炎症因子、抗氧化应激和促进结肠上皮细胞迁移来提高Caco-2的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肠栓 CACO-2细胞 脂多糖 RHOA RAC1 细胞培养
下载PDF
门脉高压症出血的药物治疗 被引量:6
7
作者 史琲 吴云林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07年第1期10-14,共5页
关键词 门脉高压症 出血 药物治疗
下载PDF
门静脉高压患者胃静脉曲张的内镜识别和分类 被引量:4
8
作者 吴云林 吴巍 +3 位作者 史琲 江凤翔 林孜 陆玮 《胃肠病学》 2007年第6期335-338,共4页
背景: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的出血原因中,食管和(或)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最为常见。胃静脉曲张的发生率较食管静脉曲张低,但再出血率高,出血量大,死亡率亦较高。尽管如此,胃静脉曲张在临床诊治过程中未受到应有的重视。目的:根据内镜下对食... 背景: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的出血原因中,食管和(或)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最为常见。胃静脉曲张的发生率较食管静脉曲张低,但再出血率高,出血量大,死亡率亦较高。尽管如此,胃静脉曲张在临床诊治过程中未受到应有的重视。目的:根据内镜下对食管和胃静脉曲张的识别和分类,了解食管和胃静脉曲张的比例。方法:根据Sarin分类,在内镜直视下将114例门静脉高压患者分为单纯食管静脉曲张、胃食管静脉曲张1型(GOV1型)、胃食管静脉曲张2型(GOV2型)、孤立性胃静脉曲张1型(IGV1型)和孤立性胃静脉曲张2型(IGV2型)五种类型。结果:本组患者中单纯食管静脉曲张42例(36.8%),GOV1型40例(35.1%),GOV2型20例(17.5%),IGV1型12例(10.5%),未见IGV2型。结论:半数门静脉高压患者存在胃静脉曲张,临床工作中仅处理食管静脉曲张是很片面的。须努力开展组织黏合剂、球囊闭塞下逆行经静脉栓塞术(B-RTO)或外科分流等治疗;对有条件的患者应鼓励开展肝移植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门静脉 食管和胃静脉曲张 内镜检查 组织黏合剂 球囊闭塞下逆行经静脉栓塞术
下载PDF
Stat3信号通路参与结肠癌细胞中AngⅡ对MMPs表达的诱导 被引量:2
9
作者 俞丽芬 黄玮 +3 位作者 史琲 钟捷 乔敏敏 吴云林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37-541,共5页
目的探讨转录因子Stat3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结肠癌细胞株表达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MMP-9中的作用。方法以AngⅡ受体(AT1R)高表达的人结肠癌细胞Lovo为研究对象,观察经AngⅡ处理不同时间后Stat3、MMP-2和MMP-9mRNA及其编码蛋... 目的探讨转录因子Stat3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结肠癌细胞株表达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MMP-9中的作用。方法以AngⅡ受体(AT1R)高表达的人结肠癌细胞Lovo为研究对象,观察经AngⅡ处理不同时间后Stat3、MMP-2和MMP-9mRNA及其编码蛋白、磷酸化Stat3(Phospho-Stat3)蛋白的表达变化;研究AngⅡ受体1(AT1R)拮抗剂和JAK激酶抑制剂AG490对上述蛋白表达的影响;并观察转染Stat3反义寡核苷酸后,Lovo细胞中上述蛋白的表达变化。采用实时定量RT-PCR检测Stat3、MMP-2和MMP-9mRNA的表达;Westernblotting法检测Phospho-Stat3、Stat3、MMP-2和MMP-9的蛋白表达。结果Lovo细胞经10-7mol/LAngⅡ处理后,Stat3和MMP-9mRNA均在刺激后30min达最高峰,MMP-2mRNA在刺激后1h达最高峰;Phospho-Stat3蛋白在刺激后12h表达最强,MMP-2和MMP-9蛋白在刺激后48h表达最强;AT1R拮抗剂和AG490分别能显著抑制上述蛋白的表达上调;转染Stat3反义寡核苷酸后,Phospho-Stat3、MMP-2和MMP-9的蛋白表达均有明显减少。结论Stat3信号通路参与了AngⅡ对MMP-2和MMP-9表达的诱导,可能在结肠肿瘤的侵袭转移过程中具有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号转导及转录活化因子3 血管紧张素Ⅱ 基质金属蛋白酶 结肠癌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诱导MMP-2和MMP-9在人结肠癌细胞中的表达 被引量:2
10
作者 黄玮 俞丽芬 +4 位作者 钟捷 江凤翔 史琲 乔敏敏 吴云林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42-545,共4页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对人结肠癌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表达的影响。方法筛选出AT1受体(AT1R)高表达的结肠癌细胞株,采用不同浓度的AngⅡ进行处理,收集不同时点的细胞,提取细胞总RNA和总蛋白。采...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对人结肠癌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表达的影响。方法筛选出AT1受体(AT1R)高表达的结肠癌细胞株,采用不同浓度的AngⅡ进行处理,收集不同时点的细胞,提取细胞总RNA和总蛋白。采用实时PCR和Western blotting,分别检测AngⅡ处理前后结肠癌细胞MMP-2、MMP-9 mRNA以及相应编码蛋白的表达变化,研究AngⅡ对MMPs表达的诱导作用。结果AT1R在多数结肠癌细胞株中有表达,以LoVo细胞最为明显。AngⅡ能够刺激LoVo细胞MMP-2、MMP-9 mRNA和蛋白的表达,并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效应。Lovo细胞MMP-2、MMP-9蛋白表达水平的上调能被AT1R拮抗剂阻断。结论AngⅡ可以通过AT1R诱导人结肠癌细胞MMP-2和MMP-9的表达,在肿瘤的转移机制中可能具有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癌 血管紧张素Ⅱ 基质金属蛋白酶
下载PDF
内镜成像技术在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辨证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殷泙 杨振华 +4 位作者 黄傲霜 张仁岭 史琲 武和平 邹煜明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10年第4期3-6,共4页
目的研究溃疡性结肠炎(UC)影像检测结果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内镜成像技术和计算机图像软件定量分析UC患者结肠黏膜变化。159例UC患者分为EUS组、NBI内镜组和AFI内镜组。EUS组评估炎症深度分UC-M、UC-SM、UC-SMdeep、UC-MP和UC-... 目的研究溃疡性结肠炎(UC)影像检测结果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内镜成像技术和计算机图像软件定量分析UC患者结肠黏膜变化。159例UC患者分为EUS组、NBI内镜组和AFI内镜组。EUS组评估炎症深度分UC-M、UC-SM、UC-SMdeep、UC-MP和UC-SE;NBI内镜组分析炎症程度的黏膜表面微血管类型(CP)改变分UC-CPI、UC-CPII、UC-CPIII和UC-CP0;AFI内镜组获取的RGB值进行荧光强度(G/R比值)分析。结果EUS组湿热证患者肠壁UC-M、UC-SM和UC-SMdeep厚于脾虚证患者;脾虚证患者肠壁UC-MP和UC-SE厚于湿热证患者(P<0.05)。NBI内镜组湿热证患者多见UC-CPII和UC-CPIII,脾虚证多见UC-CPI和UC-CP0(P<0.05)。AFI内镜组患者脾虚证R成分明显低于湿热证,脾虚证G成分明显高于湿热证;湿热证G/R比值明显低于脾虚证(P<0.05)。结论溃疡性结肠炎脾虚证与活动期(轻度)和缓解期之间及湿热证与活动期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内镜成像技术 湿热证 脾虚证
下载PDF
应用内镜荧光强度分析法研究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证型特征 被引量:1
12
作者 杨振华 殷泙 +2 位作者 黄傲霜 史琲 毛燕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319-1321,共3页
目的研究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不同中医证型自发荧光成像(auto fluorescence imaging,AFI)内镜下荧光强度[绿/红(the ratio of green to red,G/R比值)]的特征,为UC中医辨证提供客观依据。方法收集UC患者49例,根据白光内... 目的研究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不同中医证型自发荧光成像(auto fluorescence imaging,AFI)内镜下荧光强度[绿/红(the ratio of green to red,G/R比值)]的特征,为UC中医辨证提供客观依据。方法收集UC患者49例,根据白光内镜(white light endoscopy,WLE)黏膜形态和G/R比值对大肠湿热组(19例)、脾胃气虚组(30例)和健康对照组(21名)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脾胃气虚组和大肠湿热组G/R比值分别为(1.147±0.137)和(0.915±0.114),较健康对照组(1.227±0.137)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其中大肠湿热组G/R比值较脾胃气虚组更低(P<0.01)。大肠湿热组活动期内镜活动指数(endoscopic index,EI)以中度(11例)和重度(5例)为主;脾胃气虚组以缓解期(17例)和活动期EI轻度(7例)为主。活动期G/R比值小于缓解期(0.963vs1.220,P<0.01),且活动期EI轻、中、重度的G/R比值依次降低,分别为1.044、0.967和0.830(P<0.01)。结论 UC大肠湿热证的炎症程度高于脾胃气虚证。AFI能较好地反映UC的炎症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发荧光成像 白光内镜 荧光强度 溃疡性结肠炎 中医辨证
下载PDF
固有荧光癌症诊断仪对胃部病变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
13
作者 陈颖 吴云林 +1 位作者 吴巍 史琲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08年第11期880-883,共4页
目的探索激光诱发固有荧光光谱诊断仪(IFS-I)对胃癌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胃镜下收集66例病例,共74个病灶的固有荧光光谱。将三种光谱特征与病理结果相对照,分析诊断方法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率。结果三种光谱特征中符合任意1条即为阳... 目的探索激光诱发固有荧光光谱诊断仪(IFS-I)对胃癌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胃镜下收集66例病例,共74个病灶的固有荧光光谱。将三种光谱特征与病理结果相对照,分析诊断方法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率。结果三种光谱特征中符合任意1条即为阳性的诊断敏感度最高,可用于胃癌和良性增生性病变的普查。在(460±20)nm波长处荧光特征的诊断特异性最高,可用于胃癌的精查。结论激光诱发固有荧光光谱诊断仪在胃癌及癌前病变的普查和胃癌明确诊断方面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激光 固有荧光
下载PDF
门静脉高压脾切除门奇静脉离断术后再出血的食管胃静脉曲张分类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吕婵 吴云林 +2 位作者 梁丽 史琲 杨卫平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09年第1期45-48,共4页
目的:探讨门静脉(门脉)高压患者脾切除门奇静脉离断术(脾切断流术)后再发上消化道出血的平均时间、内镜下食管和胃静脉曲张的分类特点及门脉高压性胃病的发病率。方法:190例肝硬化门脉高压出血患者分为脾切断流术后再出血组(40例)和未... 目的:探讨门静脉(门脉)高压患者脾切除门奇静脉离断术(脾切断流术)后再发上消化道出血的平均时间、内镜下食管和胃静脉曲张的分类特点及门脉高压性胃病的发病率。方法:190例肝硬化门脉高压出血患者分为脾切断流术后再出血组(40例)和未行手术组(150例),统计手术患者术后至首次出血的平均时间间隔,每组患者分别行内镜检查,观察并对比其曲张静脉的分型特点及门脉高压性胃病发生率。结果:脾切断流术后再发出血时间平均为24个月,再出血患者内镜皆提示存有食管和(或)胃静脉曲张,2组患者内镜下的曲张静脉分型构成比有明显差异,脾切断流术者以单纯食管静脉曲张及食管胃静脉曲张(GOV)1型为主,未发现孤立性胃静脉曲张(IGV)1型及IGV2型,60.0%患者存在门脉高压性胃病,其发病率及严重程度均高于未行手术组患者。结论:脾切断流术治疗门脉高压近期止血疗效确切,但术后曲张静脉并未有效消退,须强调手术的规范性,并在再出血高发时段定期内镜随访,及时掌握食管胃曲张静脉及门脉高压性胃病的发展情况,早期干预治疗,从而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静脉高压 脾切断流术 再出血 食管静脉曲张 胃静脉曲张
下载PDF
窄波成像(NBI)技术在大肠肿瘤性病变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殷泙 黄傲霜 +3 位作者 史琲 仲敏 王俐琼 唐志鹏 《中国消化内镜》 2009年第1期17-22,共6页
大肠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大肠早期黏膜层(m)癌和癌前病变可以在内镜下安全、完整和根治性切除,这一观念彻底改变了传统对这类病变的处理方式。常规内镜检查难以区别肿瘤性和非肿瘤性病变,使部分病变得不到正确的内镜治疗。... 大肠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大肠早期黏膜层(m)癌和癌前病变可以在内镜下安全、完整和根治性切除,这一观念彻底改变了传统对这类病变的处理方式。常规内镜检查难以区别肿瘤性和非肿瘤性病变,使部分病变得不到正确的内镜治疗。随着电子内镜诊断技术的发展和染色内镜的普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肿瘤性病变 成像 非肿瘤性病变 内镜检查 根治性切除 恶性肿瘤 癌前病变 内镜治疗
下载PDF
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证候的胃镜及病理特征分析研究 被引量:28
16
作者 杨振华 孙波 +2 位作者 黄傲霜 史琲 殷泙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 CAS 2021年第1期58-61,共4页
目的:对慢性萎缩性胃炎(CAG)中医证型的胃镜及病理特征进行分析,探讨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20年4月—8月经胃镜及病理检查诊断为CAG的347例患者,利用胃镜对黏膜萎缩范围和黏膜形态特征以及活检病理结果进行分析研究,以明确CA... 目的:对慢性萎缩性胃炎(CAG)中医证型的胃镜及病理特征进行分析,探讨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20年4月—8月经胃镜及病理检查诊断为CAG的347例患者,利用胃镜对黏膜萎缩范围和黏膜形态特征以及活检病理结果进行分析研究,以明确CAG中医各证型胃镜及病理结果的差异性,探讨与中医各证型的相关性。结果:CAG各中医证型萎缩范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以闭合型萎缩为主。CAG中医证型在单纯萎缩、胆汁反流、平坦糜烂及隆起糜烂等黏膜形态特征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出血、肠化生发生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AG中医证型在萎缩程度、Hp感染率和异型增生发生率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AG中医证型与内镜及病理特征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微观辨证可以为中医辨证论治提供有力的客观依据,以此提高CAG的中医辨证论治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萎缩性胃炎 癌前病变 中医辨证论治 消化内镜
原文传递
窄带成像放大内镜鉴别大肠肿瘤性与非肿瘤性病变的价值 被引量:12
17
作者 殷泙 黄傲霜 +6 位作者 张仁岭 史琲 仲敏 李冰 武和平 唐志鹏 吴云林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83-87,共5页
目的 探讨窄带成像放大内镜(NBI—ME)鉴别大肠肿瘤性与非肿瘤性病变表面网状微血管结构改变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常规内镜检出大肠肿瘤性、非肿瘤性病变144处(102例),记录NBI—ME观察病变表面微血管结构(CP)形态和染色放大内镜... 目的 探讨窄带成像放大内镜(NBI—ME)鉴别大肠肿瘤性与非肿瘤性病变表面网状微血管结构改变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常规内镜检出大肠肿瘤性、非肿瘤性病变144处(102例),记录NBI—ME观察病变表面微血管结构(CP)形态和染色放大内镜观察病变黏膜表面腺管开口(pit)形态。分析pit周围CP形态变化,比较两者形态间的关系。所有病变经内镜或手术治疗后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常规内镜鉴别病变是否为肿瘤性的准确率75.7%、敏感性85.1%、特异性40.0%,明显低于NBI—ME和染色放大内镜(P〈0.005),NBI—ME和染色放大内镜间则未见差异。CP分型与pit分型对照,CP—Ⅰ型、Ⅱ型、Ⅳ型、Ⅵa型分别与pitⅠ型、Ⅱ型、Ⅳ型、Ⅴ1型间一致性达100%。144处病变中,内镜治疗129处,手术治疗15处。组织病理学检查:非肿瘤性30处(增生性息肉17处、炎症性息肉13处);肿瘤性114处(腺瘤95处、腺癌19处)。结论初步显示NBI—ME和染色放大内镜之间具有正相关性,两种检查方法互补可作为当前鉴别大肠病变是否为肿瘤性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肿瘤 内窥镜 窄带成像 放大内镜 腺管开口
原文传递
内镜超声在溃疡性结肠炎诊断中的价值初步研究 被引量:11
18
作者 殷泙 杨振华 +2 位作者 黄傲霜 史琲 毛燕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2012年第1期6-10,共5页
目的探讨内镜超声检查(EUS)和白光内镜、放大内镜在判断溃疡性结肠炎(UC)严重程度中的一致性和互补性。方法确诊的125例UC患者经白光内镜和EUS检查,其中51例行放大内镜检查。根据白光内镜黏膜形态、放大内镜腺开口进行分级,比较... 目的探讨内镜超声检查(EUS)和白光内镜、放大内镜在判断溃疡性结肠炎(UC)严重程度中的一致性和互补性。方法确诊的125例UC患者经白光内镜和EUS检查,其中51例行放大内镜检查。根据白光内镜黏膜形态、放大内镜腺开口进行分级,比较各分级下内镜超声测得的肠壁总厚度。结果白光内镜下判断UC炎症程度:重度16例、中度46例、轻度44例、缓解期19例,EUS测得肠壁总厚度分别为(5.903±1.551)mm、(4.673±1.235)mm、(3.756±1.322)mm、(3.464±0.970)mm,除轻度与缓解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他组别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大内镜下根据UC炎症程度分为,绒毛状结构(9例)、典型珊瑚礁状结构(9例)、重度珊瑚礁状结构(8例)、规则腺开口(13例)、上皮微小缺损(6例)、小黄色斑(6例),肠壁总厚度分别为(5.701±0.941)mm、(5.518±0.581)mm、(5.181±0.751)mm、(3.763±0.659)mm、(3.587±0.461)mm和(2.505±0.330)mm,除上皮微小缺损与规则腺开口、典型与重度珊瑚礁状结构和绒毛状结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他组别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内镜评估黏膜深度,小黄色斑(6/6)、规则腺开口(10/13)多位于黏膜层,而重度珊瑚礁状结构(8/8)病变均浸润至固有肌层。结论EUS对判断UC炎症程度及浸润深度和白光内镜、放大内镜具有一定的一致性,可达到辅助或替代放大内镜判断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炎 溃疡性 内镜超声检查 放大内镜检查
原文传递
超声内镜在结肠克罗恩病微观辨证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9
作者 黄傲霜 史琲 +3 位作者 郭圆 郑嘉岗 张仁岭 杨振华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 CAS 2016年第5期367-369,373,共4页
[目的]归纳总结结肠克罗恩病临床内镜特征,探讨与中医辨证分型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2年3月~2014年2月在我院就诊的依据临床特征及常规结肠镜检查结果拟诊为克罗恩病的病例,共50例,根据临床特征进行中医辨证,并通过常规内镜、超... [目的]归纳总结结肠克罗恩病临床内镜特征,探讨与中医辨证分型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2年3月~2014年2月在我院就诊的依据临床特征及常规结肠镜检查结果拟诊为克罗恩病的病例,共50例,根据临床特征进行中医辨证,并通过常规内镜、超声内镜对病变发生部位、黏膜形态、病变肠壁各层组织结构和回声改变进行观察,探讨超声内镜下特征与中医辨证分型之间的相关性。[结果]通过超声内镜对病变处观察可提高诊断的准确率,黏膜下层的增厚程度与炎症程度呈正相关,脾虚湿热证及气滞血瘀证内镜下炎症程度更加明显。[结论]超声内镜检查在结肠克罗恩病的中西医结合诊疗中是一种很好的辅助诊断方法。活动期以脾虚湿热证、气滞血瘀证多见,缓解期以脾虚痰湿型、脾肾阳虚型多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克罗恩病 超声内镜 中医证型
原文传递
门脉高压胃静脉曲张的内镜分类 被引量:8
20
作者 朱春燕 史琲 +1 位作者 吴云林 杨蒲芳 《临床消化病杂志》 2008年第5期273-276,共4页
目的将234例门脉高压患者,根据内镜下静脉曲张的分布部位进行分类。方法内镜直视下对食管静脉曲张以及食管贲门静脉曲张(GOV1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GOV2型)、无食管静脉曲张的孤立性胃底静脉曲张(IGV1型)及异位静脉曲张(IGV2型)作内镜... 目的将234例门脉高压患者,根据内镜下静脉曲张的分布部位进行分类。方法内镜直视下对食管静脉曲张以及食管贲门静脉曲张(GOV1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GOV2型)、无食管静脉曲张的孤立性胃底静脉曲张(IGV1型)及异位静脉曲张(IGV2型)作内镜分类。结果234例门脉高压患者中,单纯食管静脉曲张67例(28.6%),食管静脉曲张伴贲门部静脉曲张98例(GOV1型,41.9%),食管静脉曲张经贲门延伸至胃底部46例(GOV2型,19.7%),内镜未见食管静脉曲张,仅有胃底静脉曲张者22例(IGV1型,9.4%),1例异位静脉曲张(IGV2型,0.4%)。结论门脉高压患者内镜检查表明半数以上患者存在胃静脉曲张,其中存在胃底静脉曲张的GOV2型和IGV1型68例,占全组患者的29.1%。应高度重视门脉高压患者胃静脉曲张的临床治疗,可选择内镜黏合剂、B-RTO术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静脉曲张 食管静脉曲张 门脉高压 内镜分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