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6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高血压病合并颈动脉硬化中医证型研究
被引量:
11
1
作者
黄琳
史红秀
+1 位作者
黄汉超
吴永刚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9期23-25,共3页
目的探讨临床上高血压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中医证型。方法运用四诊方法收集150例高血压病合并颈动脉硬化患者的病史资料、客观指标数据,根据颈动脉粥样硬化情况分为正常组、IMT增厚组和斑块组,并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
目的探讨临床上高血压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中医证型。方法运用四诊方法收集150例高血压病合并颈动脉硬化患者的病史资料、客观指标数据,根据颈动脉粥样硬化情况分为正常组、IMT增厚组和斑块组,并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等分别对其进行辨证,得出辨证结论。结果中医证型中,气虚痰瘀型的斑块阳性率最高,达81.13%;气虚血瘀型次之,占59.52%;而气虚痰浊和痰热型的斑块阳性率最低,均为33.33%。颈动脉内膜中层增厚时以气虚血瘀为主证,而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时以气虚痰瘀为主证。结论高血压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中气虚痰瘀证和气虚血瘀证为最主要的证型,其次为气滞血瘀证、气虚痰浊证、阴虚证和痰热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病
颈动脉粥样硬化
中医证型
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斑块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动态脉压与高血压肾损害的关系及中药干预的作用
被引量:
6
2
作者
黄琳
王清海
+2 位作者
丁大珍
史红秀
吴永刚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9期13-16,共4页
目的观察原发性高血压(气虚痰浊型)患者动态脉压与肾脏损害的关系及中药复方芪麻胶囊的干预作用。方法将100例符合标准的高血压病肾损害患者分为50mmHg≤动态脉压<60mmHg和动态脉压≥60mmHg2组,分析动态脉压与肾功能损害的关系。将...
目的观察原发性高血压(气虚痰浊型)患者动态脉压与肾脏损害的关系及中药复方芪麻胶囊的干预作用。方法将100例符合标准的高血压病肾损害患者分为50mmHg≤动态脉压<60mmHg和动态脉压≥60mmHg2组,分析动态脉压与肾功能损害的关系。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西药的基础上加用芪麻胶囊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常规西药治疗,12周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动态血压的变化和对肾功能的影响。结果 50mmHg≤动态脉压<60mmHg的高血压患者(气虚痰浊型)均出现尿微量蛋白等早期肾功能损害表现,并且随着脉压的升高,肾功能损害程度加重。治疗组能明显降低血压(P<0.05),降低尿微量蛋白的排出量(P<0.01),改善肌酐清除率(P<0.05),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0.01)。结论平均动态脉压与高血压患者(气虚痰浊型)的肾功能损害程度成正比,可作为判断高血压(气虚痰浊型)患者早期肾功能损害的指标。芪麻胶囊具有较好的干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脉压
高血压病
肾损害
芪麻胶囊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膜与动脉硬化指数等相关因子变化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
6
3
作者
黄琳
史红秀
+1 位作者
吴永刚
黄汉超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2年第2期131-133,共3页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膜与动脉硬化指数、血压、血脂、血尿酸、血纤维蛋白原等相关因子的关系,了解高血压合并动脉硬化的原因,为临床判断高血压患者的动脉硬化情况提供依据。方法选取门诊及住院患者中高血压病1、2、3级患者150例...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膜与动脉硬化指数、血压、血脂、血尿酸、血纤维蛋白原等相关因子的关系,了解高血压合并动脉硬化的原因,为临床判断高血压患者的动脉硬化情况提供依据。方法选取门诊及住院患者中高血压病1、2、3级患者150例,分为颈动脉内膜正常组、增厚组和斑块组三组,观察各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动脉硬化指数、血脂、血尿酸、血纤维蛋白原等情况,用统计学的方法进行分析。结果与颈动脉内膜正常组相比较,IMT增厚组和斑块组的动脉硬化指数均升高(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IMT增厚、斑块形成与高血压的病程、血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尿酸(UA)、血纤维蛋白原(FIB)呈正相关(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随着动脉硬化指数的升高,血管内膜增厚及动脉硬化斑块形成,血中TC、LDL-C、UA、FIB越高,颈动脉内膜越厚且斑块检出率越高。这些因子可作为了解高血压患者动脉硬化程度的指标,作为指导治疗及判断预后的客观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颈动脉内膜
动脉硬化指数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桂枝汤临床治验举隅
被引量:
1
4
作者
黄琳
史红秀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0年第7期18-19,共2页
桂枝汤是《伤寒论》的第一要方,具有解肌发汗、滋阴和阳、调和营卫之功用,临床只要辨证准确,桂枝汤加减治疗外感、内伤疾病均可获良效。
关键词
桂枝汤
临床应用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高血压合并动脉粥样硬化的中医研究进展
被引量:
1
5
作者
史红秀
黄琳
《黑龙江中医药》
2010年第3期52-53,共2页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导致的心、脑、肾损害,是患者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丽动脉粥样硬化(AS)则是高血压患者并发心脑血管疾病的最主要因素,因此治疗高血压并有效地延缓动脉硬化的进程,将有助于改善高血压病人的预后...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导致的心、脑、肾损害,是患者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丽动脉粥样硬化(AS)则是高血压患者并发心脑血管疾病的最主要因素,因此治疗高血压并有效地延缓动脉硬化的进程,将有助于改善高血压病人的预后,将有着重大的临床意义。本文就近年来高血压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方面的中医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动脉粥样硬化
研究进展
原文传递
复方芪麻胶囊对高血压病早期肾损害的影响
被引量:
21
6
作者
黄琳
王清海
+2 位作者
丁大珍
史红秀
吴永刚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92-194,共3页
目的:观察复方芪麻胶囊对原发性高血压病(气虚痰浊型),早期肾损害的干预作用。方法:将100例符合标准的高血压病早期肾损害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对照组50例。治疗组在常规西药的基础上加用复方芪麻胶囊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常规西药治疗...
目的:观察复方芪麻胶囊对原发性高血压病(气虚痰浊型),早期肾损害的干预作用。方法:将100例符合标准的高血压病早期肾损害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对照组50例。治疗组在常规西药的基础上加用复方芪麻胶囊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常规西药治疗,12周为1疗程,共两疗程。观察治疗前后血压、证候疗效、尿微量蛋白及肌酐清除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能明显降低血压(P<0.05),能显著降低尿微量白蛋白(P<0.01),改善肌酐清除率(P<0.05),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能显著改善全身症状(P<0.05或P<0.01)。结论:复方芪麻胶囊对高血压患者尿微量白蛋白有干预作用,是治疗高血压病早期肾损害的有效药物,与常规西药降血压药合用疗效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芪麻胶囊
高血压病
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清除率
原文传递
题名
高血压病合并颈动脉硬化中医证型研究
被引量:
11
1
作者
黄琳
史红秀
黄汉超
吴永刚
机构
广东省第二中医院
出处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9期23-25,共3页
基金
广东省科技厅立项课题(2008B060600071)
文摘
目的探讨临床上高血压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中医证型。方法运用四诊方法收集150例高血压病合并颈动脉硬化患者的病史资料、客观指标数据,根据颈动脉粥样硬化情况分为正常组、IMT增厚组和斑块组,并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等分别对其进行辨证,得出辨证结论。结果中医证型中,气虚痰瘀型的斑块阳性率最高,达81.13%;气虚血瘀型次之,占59.52%;而气虚痰浊和痰热型的斑块阳性率最低,均为33.33%。颈动脉内膜中层增厚时以气虚血瘀为主证,而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时以气虚痰瘀为主证。结论高血压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中气虚痰瘀证和气虚血瘀证为最主要的证型,其次为气滞血瘀证、气虚痰浊证、阴虚证和痰热证。
关键词
高血压病
颈动脉粥样硬化
中医证型
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斑块
Keywords
hypertension and atherosclerosis
TCM syndrome
carotid artery intima-media thickness
plaque
分类号
R259.441 [医药卫生—中西医结合]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动态脉压与高血压肾损害的关系及中药干预的作用
被引量:
6
2
作者
黄琳
王清海
丁大珍
史红秀
吴永刚
机构
广东省第二中医院
出处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9期13-16,共4页
基金
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立项课题(2008219)
文摘
目的观察原发性高血压(气虚痰浊型)患者动态脉压与肾脏损害的关系及中药复方芪麻胶囊的干预作用。方法将100例符合标准的高血压病肾损害患者分为50mmHg≤动态脉压<60mmHg和动态脉压≥60mmHg2组,分析动态脉压与肾功能损害的关系。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西药的基础上加用芪麻胶囊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常规西药治疗,12周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动态血压的变化和对肾功能的影响。结果 50mmHg≤动态脉压<60mmHg的高血压患者(气虚痰浊型)均出现尿微量蛋白等早期肾功能损害表现,并且随着脉压的升高,肾功能损害程度加重。治疗组能明显降低血压(P<0.05),降低尿微量蛋白的排出量(P<0.01),改善肌酐清除率(P<0.05),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0.01)。结论平均动态脉压与高血压患者(气虚痰浊型)的肾功能损害程度成正比,可作为判断高血压(气虚痰浊型)患者早期肾功能损害的指标。芪麻胶囊具有较好的干预作用。
关键词
动态脉压
高血压病
肾损害
芪麻胶囊
Keywords
ambulatory pulse pressure
primary hypertension
renal damage
Qimacapsule
分类号
R259.441 [医药卫生—中西医结合]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膜与动脉硬化指数等相关因子变化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
6
3
作者
黄琳
史红秀
吴永刚
黄汉超
机构
广东省第二中医院
出处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2年第2期131-133,共3页
基金
广东省科技厅立项课题(No.2008B060600071)
文摘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膜与动脉硬化指数、血压、血脂、血尿酸、血纤维蛋白原等相关因子的关系,了解高血压合并动脉硬化的原因,为临床判断高血压患者的动脉硬化情况提供依据。方法选取门诊及住院患者中高血压病1、2、3级患者150例,分为颈动脉内膜正常组、增厚组和斑块组三组,观察各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动脉硬化指数、血脂、血尿酸、血纤维蛋白原等情况,用统计学的方法进行分析。结果与颈动脉内膜正常组相比较,IMT增厚组和斑块组的动脉硬化指数均升高(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IMT增厚、斑块形成与高血压的病程、血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尿酸(UA)、血纤维蛋白原(FIB)呈正相关(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随着动脉硬化指数的升高,血管内膜增厚及动脉硬化斑块形成,血中TC、LDL-C、UA、FIB越高,颈动脉内膜越厚且斑块检出率越高。这些因子可作为了解高血压患者动脉硬化程度的指标,作为指导治疗及判断预后的客观标准。
关键词
高血压
颈动脉内膜
动脉硬化指数
Keywords
Hypertension Carotid Intima Atherogenic Index
分类号
R544.1 [医药卫生—心血管疾病]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桂枝汤临床治验举隅
被引量:
1
4
作者
黄琳
史红秀
机构
广东省第二中医院
出处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0年第7期18-19,共2页
文摘
桂枝汤是《伤寒论》的第一要方,具有解肌发汗、滋阴和阳、调和营卫之功用,临床只要辨证准确,桂枝汤加减治疗外感、内伤疾病均可获良效。
关键词
桂枝汤
临床应用
Keywords
Guizhi decoction
clinical application
分类号
R289.1 [医药卫生—方剂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高血压合并动脉粥样硬化的中医研究进展
被引量:
1
5
作者
史红秀
黄琳
机构
广州中医药大学
出处
《黑龙江中医药》
2010年第3期52-53,共2页
文摘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导致的心、脑、肾损害,是患者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丽动脉粥样硬化(AS)则是高血压患者并发心脑血管疾病的最主要因素,因此治疗高血压并有效地延缓动脉硬化的进程,将有助于改善高血压病人的预后,将有着重大的临床意义。本文就近年来高血压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方面的中医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
高血压
动脉粥样硬化
研究进展
分类号
R259 [医药卫生—中西医结合]
原文传递
题名
复方芪麻胶囊对高血压病早期肾损害的影响
被引量:
21
6
作者
黄琳
王清海
丁大珍
史红秀
吴永刚
机构
广东省第二中医院
出处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92-194,共3页
基金
广东省中医药局立项课题(2008219)
文摘
目的:观察复方芪麻胶囊对原发性高血压病(气虚痰浊型),早期肾损害的干预作用。方法:将100例符合标准的高血压病早期肾损害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对照组50例。治疗组在常规西药的基础上加用复方芪麻胶囊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常规西药治疗,12周为1疗程,共两疗程。观察治疗前后血压、证候疗效、尿微量蛋白及肌酐清除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能明显降低血压(P<0.05),能显著降低尿微量白蛋白(P<0.01),改善肌酐清除率(P<0.05),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能显著改善全身症状(P<0.05或P<0.01)。结论:复方芪麻胶囊对高血压患者尿微量白蛋白有干预作用,是治疗高血压病早期肾损害的有效药物,与常规西药降血压药合用疗效更佳。
关键词
复方芪麻胶囊
高血压病
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清除率
分类号
R285.6 [医药卫生—中药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高血压病合并颈动脉硬化中医证型研究
黄琳
史红秀
黄汉超
吴永刚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11
1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动态脉压与高血压肾损害的关系及中药干预的作用
黄琳
王清海
丁大珍
史红秀
吴永刚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10
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膜与动脉硬化指数等相关因子变化的临床观察
黄琳
史红秀
吴永刚
黄汉超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2
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桂枝汤临床治验举隅
黄琳
史红秀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0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高血压合并动脉粥样硬化的中医研究进展
史红秀
黄琳
《黑龙江中医药》
2010
1
原文传递
6
复方芪麻胶囊对高血压病早期肾损害的影响
黄琳
王清海
丁大珍
史红秀
吴永刚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
21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