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异源Oct-4基因启动子在猪、兔和小鼠早期胚胎中的时空表达活性 被引量:3
1
作者 张颖 史芳瑜 +1 位作者 高绍荣 林爱星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180-1185,共6页
Oct-4是一种哺乳动物早期胚胎中特异表达的转录因子,它与细胞多能性的维持有关.异源Oct-4基因在早期胚胎中的表达模式尚不明确.构建了一个以完整的牛Oct-4调控区指导GFP表达的转基因结构pOct-4(p)-GFP,通过单精子注射的方法将其导入猪... Oct-4是一种哺乳动物早期胚胎中特异表达的转录因子,它与细胞多能性的维持有关.异源Oct-4基因在早期胚胎中的表达模式尚不明确.构建了一个以完整的牛Oct-4调控区指导GFP表达的转基因结构pOct-4(p)-GFP,通过单精子注射的方法将其导入猪、兔和小鼠的受精卵中,分析其在胚胎发育过程中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牛Oct-4启动子驱动的GFP基因在3个物种的2-细胞胚胎就已经开始表达,在囊胚期表达加强且只特异表达于内细胞团中,而不表达于滋养层.研究表明:牛的Oct-4启动子在其他物种中也具有表达活性,异源性Oct-4启动子在不同物种的早期胚胎中具有相似的表达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CT-4 早期胚胎 小鼠
下载PDF
DC-CIK联合靶向治疗肾透明细胞癌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
2
作者 史芳瑜 徐全晓 +1 位作者 贺利民 杨卫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1年第9期1450-1453,共4页
目的:考察靶向治疗、靶向治疗联合树突状细胞(DC)和杀伤细胞(CIK)免疫疗法治疗肾癌患者2个疗程后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比率差异,探讨不同治疗方法治疗肾癌的疗效差异及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比率与其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1年... 目的:考察靶向治疗、靶向治疗联合树突状细胞(DC)和杀伤细胞(CIK)免疫疗法治疗肾癌患者2个疗程后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比率差异,探讨不同治疗方法治疗肾癌的疗效差异及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比率与其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1年1月—2015年7月收治的确诊为肾透明细胞癌的48例患者,将其分为靶向治疗组(ST)和DC-CIK联合靶向治疗组(DC-CIK&ST)组;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两组患者的治疗前、治疗2个疗程后外周血中CD3^(+)T、CD19^(+)B、CD3-CD56^(+)NK、CD3^(+)CD56^(+)NK-T、CD4^(+)、CD8^(+)、CD8^(+)CD28^(+)、CD8^(+)CD28^(-)、CD4^(+)CD25^(+)Treg占淋巴细胞百分比,依据结果结合临床评估统计分析两种治疗方法的差异,并尝试分析淋巴细胞亚群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经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分别为ST组5.3个月和DC-CIK&ST组7.8个月,具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期分别为ST组18.3个月和DC-CIK&ST组22.1个月,具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的CD3^(+)CD56^(+)NK-T细胞与CD4^(+)CD25^(+)Treg细胞的比率,在治疗前后的差值于两组间具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DC-CIK联合靶向治疗或可通过显著影响患者CD3^(+)CD56^(+)NK-T细胞与CD4^(+)CD25^(+)Treg细胞的比率而改善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C-CIK 靶向治疗 肾癌 淋巴细胞亚群
下载PDF
循环肿瘤细胞、BRCA1检测在卵巢癌复发转移预测中的价值
3
作者 史芳瑜 郝鹏飞 +2 位作者 马磊 贺利民 徐全晓 《淮海医药》 CAS 2022年第3期261-263,共3页
目的:探讨循环肿瘤细胞(CTC)、乳腺癌易感基因(BRCA1)检测在卵巢癌复发转移预测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某院接受药物化疗的120例卵巢癌患者,术后1年根据CT显像检测卵巢癌病灶复发或转移情况将其分为复发转移组(48例)和未复发转移组(72例)... 目的:探讨循环肿瘤细胞(CTC)、乳腺癌易感基因(BRCA1)检测在卵巢癌复发转移预测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某院接受药物化疗的120例卵巢癌患者,术后1年根据CT显像检测卵巢癌病灶复发或转移情况将其分为复发转移组(48例)和未复发转移组(72例)。分别于化疗前后,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TC,免疫组织化学—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连结法检测BRCA1的表达水平;评估CTC阳性率、BRCA1水平及联合检测对卵巢癌复发转移的预测价值。结果:复发转移组患者CTC阳性率明显高于未复发转移组患者,BRCA1低表达率明显高于未复发转移组患者(P<0.05);ROC分析显示,CTC阳性检测率预测卵巢癌患者复发转移的AUC为0.762(95%Cl=0.672~0.852,P<0.001);BRCA1表达水平预测卵巢癌患者复发转移的AUC为0.717(95%Cl=0.622~0.812,P<0.001);联合检测预测卵巢癌患者复发转移的AUC为0.786(95%Cl=0.070~0.873,P<0.001)。结论:CTC阳性率、BRCA1检测及联合检测均可用于临床预测卵巢癌复发转移,但联合检测与单一检测差异不明显,因此临床上可优先选用CTC阳性率方式预测卵巢癌复发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肿瘤 循环肿瘤细胞 乳腺癌易感基因1
下载PDF
胃癌组织细胞程序性死亡配体1表达情况和CD_(8)^(+)肿瘤浸润T淋巴细胞密度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2
4
作者 张丽柯 马磊 +1 位作者 史芳瑜 徐全晓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8期2262-2267,共6页
背景目前,胃癌组织细胞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表达情况和CD_(8)^(+)肿瘤浸润T淋巴细胞(TILs)密度是否可作为胃癌患者预后的评估指标尚不明确。目的分析胃癌组织PD-L1表达情况、CD_(8)^(+)TILs密度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 背景目前,胃癌组织细胞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表达情况和CD_(8)^(+)肿瘤浸润T淋巴细胞(TILs)密度是否可作为胃癌患者预后的评估指标尚不明确。目的分析胃癌组织PD-L1表达情况、CD_(8)^(+)TILs密度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3月在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行手术治疗的胃癌患者125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其胃癌组织PD-L1 mRNA相对表达量,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其胃癌组织CD_(8)^(+)TILs密度。分析胃癌组织PD-L1 mRNA相对表达量、CD_(8)^(+)TILs密度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胃癌组织PD-L1 mRNA相对表达量与CD_(8)^(+)TILs密度的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通过电话随访至术后36个月,以患者死亡或失访为终点事件,绘制Kaplan-Meier曲线以进行生存分析;胃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所有患者胃癌组织平均PD-L1 mRNA相对表达量为3.1,癌巢内平均CD_(8)^(+)TILs数量为36个,最终归为低水平组73例(PD-L1 mRNA相对表达量<3.1)和高水平组52例(PD-L1 mRNA相对表达量≥3.1),低密度组55例(CD_(8)^(+)TILs数量<36个)和高密度组70例(CD_(8)^(+)TILs≥36个)。低水平组与高水平组患者淋巴结转移、脉管侵犯、腹膜转移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密度组与高密度组患者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脉管侵犯、腹膜转移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胃癌组织PD-L1 mRNA相对表达量与CD_(8)^(+)TILs密度呈负相关(r=-0.412,P<0.001)。中位随访时间为36.0个月,125例患者中预后不良37例,预后良好88例;低水平组与高水平组、低密度组与高密度组患者Kaplan-Meier曲线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水平PD-L1 mRNA〔HR=3.021,95%CI(1.632,5.045)〕、低密度CD_(8)^(+)TILs〔HR=2.158,95%CI(1.854,4.632)〕为胃癌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高水平PD-L1 mRNA、低密度CD_(8)^(+)TILs均是胃癌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有望成为胃癌患者预后不良的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细胞程序性死亡配体1 CD_(8)阳性T淋巴细胞 疾病特征 预后
下载PDF
传统培养法与荧光PCR法检测弧菌的方法评价 被引量:6
5
作者 周霞霞 邱晶磊 +8 位作者 杨广 邢家溧 章银珠 徐晓蓉 章海通 吴莹莹 陈灿灿 史芳瑜 毛玲燕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550-1556,共7页
目的比较标准检测方法与杜邦BAX System Q7快速检测方法检测副溶血性弧菌、霍乱弧菌和创伤弧菌。方法采用GB 4789.7—2013《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副溶血性弧菌检验》、SN/T 1022—2010《进出口食品中弧菌霍乱弧菌检验方法》、DBS 13/004—2... 目的比较标准检测方法与杜邦BAX System Q7快速检测方法检测副溶血性弧菌、霍乱弧菌和创伤弧菌。方法采用GB 4789.7—2013《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副溶血性弧菌检验》、SN/T 1022—2010《进出口食品中弧菌霍乱弧菌检验方法》、DBS 13/004—2016《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创伤弧菌检验》标准和杜邦BAX System Q7系统操作方法对1份同时污染副溶血性弧菌、霍乱弧菌和创伤弧菌的样品进行检测。结果BAX System Q7操作方法与标准操作方法检测结果一致,其中BAX System Q7可同时检测3种弧菌,用时20 h,而标准操作方法至少需要6 d。结论BAX System Q7检测方法与标准方法均具备高准确性,但相较于标准检测方法,BAX System Q7检测方法鉴定更快速、操作更简便,且3种弧菌可以同时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溶血性弧菌 霍乱弧菌 创伤弧菌 方法评价
下载PDF
金黄色葡萄球菌定性定量检测中显色培养基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4
6
作者 周霞霞 杨广 +7 位作者 邢家溧 章银珠 徐晓蓉 章海通 吴莹莹 陈灿灿 史芳瑜 毛玲燕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20年第24期9329-9335,共7页
目的评估显色培养基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定性定量的检测效果。方法金黄色葡萄球菌标准菌株、食品样本分离菌株(30株金黄色葡萄球菌、30株其他葡萄球菌,5株常见食源性致病菌)分别用金黄色葡萄球菌显色培养基和Baird-Parker培养基进行培养实... 目的评估显色培养基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定性定量的检测效果。方法金黄色葡萄球菌标准菌株、食品样本分离菌株(30株金黄色葡萄球菌、30株其他葡萄球菌,5株常见食源性致病菌)分别用金黄色葡萄球菌显色培养基和Baird-Parker培养基进行培养实验,并用国标法和全自动微生物鉴定药敏分析系统对培养结果进行确证鉴定。结果实验定性结果显示金黄色葡萄球菌在显色培养基上呈粉紫色,30株其他葡萄球菌呈蓝色或乳白色,5株常见食源性致病菌其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呈蓝绿色、表皮葡萄球菌呈乳白色、其余3株不生长,可在直观上对几种食品中常见葡萄球菌进行有效区别,而且目标菌在显色培养基和Baird-Parker培养基上计数值无显著差异(P>0.05),确证结果显示全自动微生物鉴定药敏分析系统结果与GB4789.10-2016方法结果一致。结论显色培养基能快速锁定疑似目标菌落,为溯源调查指明方向,定量计数直观有效,配合全自动微生物鉴定药敏分析系统更提高了对目标菌的鉴定效率,更适用于金黄色葡萄球菌定性定量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黄色葡萄球菌 显色培养基 Baird-Parker培养基 定性定量法 全自动微生物鉴定药敏分析系统
下载PDF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外周血AKT信号通路关键蛋白的磷酸化和Netrin-1蛋白表达水平及意义 被引量:2
7
作者 鲁潇 史芳瑜 李雅钦 《实验与检验医学》 CAS 2022年第5期617-620,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外周血苏氨酸激酶(AKT)信号通路关键蛋白的磷酸化和神经导向因子1(Netrin-1)蛋白表达水平及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于本院确诊的92例ALL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在本院进行体检的健康... 目的探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外周血苏氨酸激酶(AKT)信号通路关键蛋白的磷酸化和神经导向因子1(Netrin-1)蛋白表达水平及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于本院确诊的92例ALL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在本院进行体检的健康者92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血常规,白细胞计数(WBC)、血红蛋白(Hb)、血小板(PLT);使用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水平;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使用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检测Netrin-1水平;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检测外周血AKT、p-AKT信号通路表达。常规化疗后,随访患儿复发情况、生存时间及随访时状态(存活、死亡或其他)。结果观察组WBC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LT、Hb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CRP、PCT、IL-6、TNF-α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Netrin-1水平、AKT、p-AKT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生存分析显示,ALL患者中Netrin-1高表达水平生存率为76.09%,显著低于低表达水平的84.78%(Log-rankχ^(2)=3.240,P=0.037);ALL患者中Netrin-1高表达水平无病生存率为45.65%,显著低于低表达水平的50.00%(Log-rankχ^(2)=7.792,P=0.005)。结论ALL患者外周血中Netrin-1蛋白会激活AKT信号通路表达,促进炎症因子释放,使机体相关水平出现异常,降低免疫功能,且Netrin-1水平在ALL患者中表达量显著升高,Netrin-1低表达患者生存率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周血蛋白激酶B信号通路 神经导向因子
下载PDF
血浆、浓缩红细胞不同比例输注应用于大量输血患者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2
8
作者 鲁潇 史芳瑜 李雅钦 《中国民康医学》 2022年第11期149-152,共4页
目的:比较血浆、浓缩红细胞不同比例输注应用于大量输血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92例大量输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B组、C组各31例。A组采用血浆、浓缩红细胞1∶1输注,B组采用血浆、浓缩红细胞1∶2输注,C组采用血浆... 目的:比较血浆、浓缩红细胞不同比例输注应用于大量输血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92例大量输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B组、C组各31例。A组采用血浆、浓缩红细胞1∶1输注,B组采用血浆、浓缩红细胞1∶2输注,C组采用血浆、浓缩红细胞1∶3输注,比较三组凝血功能指标[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水平、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结果:输血后,A组APTT、PT水平低于B组和C组,且B组低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IL-10、TNF-α水平低于B组和C组,且B组低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短于B组、C组,且B组短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浓缩红细胞1∶1输注应用于大量输血患者可降低凝血功能指标水平和炎性因子水平,以及缩短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效果优于血浆、浓缩红细胞1∶2输注和血浆、浓缩红细胞1∶3输注效果,且血浆、浓缩红细胞1∶2输注效果优于血浆、浓缩红细胞1∶3输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量输血 血浆 浓缩红细胞 比例 输注 凝血功能 炎性因子
下载PDF
流式细胞仪淋巴亚群在肿瘤化学治疗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9
作者 张丽柯 杨卫 +1 位作者 史芳瑜 徐全晓 《实用医技杂志》 2019年第4期445-447,共3页
目的探究流式细胞仪淋巴亚群在肿瘤化学治疗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到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恶性肿瘤患者80例,患者均进行化学治疗治疗,其中41例患者化学治疗后完全缓解,39例患者化学治疗后无缓解,并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80... 目的探究流式细胞仪淋巴亚群在肿瘤化学治疗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到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恶性肿瘤患者80例,患者均进行化学治疗治疗,其中41例患者化学治疗后完全缓解,39例患者化学治疗后无缓解,并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80名作为对照组,对比患者的淋巴亚群变化情况。结果 2组患者的淋巴亚群变化情况对比,试验组患者化学治疗前、化学治疗后与对照组CD4^+细胞、CD19^+细胞、CD3^+细胞、CD8^+细胞、NK(CD3^-CD16^+CD56^+)相比明显较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化学治疗后无缓解与化学治疗前患者的CD4^+细胞、CD19^+细胞、CD3^+细胞、CD8^+细胞、NK(CD3-CD16^+CD56^+)变化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化学治疗后完全缓解与化学治疗前、化学治疗后无缓解对比,CD4^+细胞、CD19^+细胞、CD3^+细胞、CD8^+细胞、NK(CD3^-CD16^+CD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恶性肿瘤患者的免疫功能会逐渐下降,患者经过有效的化学治疗后,能够使患者的免疫功能得到恢复,进而能够为患者的下一步治疗奠定基础,该种检验方式应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治疗 亚群变化 试验组 流式细胞仪 应用效果
下载PDF
芍药内酯苷调控NF-κB抑制卵巢癌转移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韩立 史芳瑜 +4 位作者 郭晓娟 李付玻 郭克磊 赵旭林 卞华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2期2361-2365,共5页
目的:研究芍药内酯苷(albiflorin,AL)抑制人卵巢癌转移的作用及其潜在机制。方法:卵巢癌耐顺铂SKOV3/DDP细胞分为5组:AL 25,50,100μmol·L^(-1)组、18μmol·L^(-1) NF-κB抑制剂SN50组和空白对照组。采用划痕试验检测AL对迁... 目的:研究芍药内酯苷(albiflorin,AL)抑制人卵巢癌转移的作用及其潜在机制。方法:卵巢癌耐顺铂SKOV3/DDP细胞分为5组:AL 25,50,100μmol·L^(-1)组、18μmol·L^(-1) NF-κB抑制剂SN50组和空白对照组。采用划痕试验检测AL对迁移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AL对凋亡的影响,采用RT-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AL对CDH1、CDH2和NF-κB 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AL各组均可明显抑制SKOV3/DDP细胞迁移,增加细胞凋亡,具有浓度依赖性(P<0.05,P<0.01)。随着AL浓度增加,其对CDH2和NF-κB的抑制作用,及其对CDH1的诱导作用均逐渐增强(P<0.05)。AL 100μmol·L^(-1)组抑制迁移、诱导凋亡和抑制CDH2和NF-κB mRNA和蛋白表达的作用与SN50组相当(P>0.05),诱导CDH1 mRNA作用弱于SN50组(P<0.05),但诱导CDH1蛋白表达的作用与SN50组相当(P>0.05)。结论:AL抑制SKOV3/DDP迁移作用可能与其诱导凋亡和CDH1表达,抑制CDH2和NF-κB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癌 芍药内酯苷 核因子ΚB E-钙粘蛋白 N-钙黏蛋白 上皮间质转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