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2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补阳还五汤治疗大鼠气虚血瘀型脑缺血的代谢组学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宋文婷 丁昭 +7 位作者 苗兰 孙明谦 尹春园 曹慧 史跃 马彦雷 李磊 刘建勋 《世界中医药》 CAS 2023年第15期2154-2159,共6页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对气虚血瘀型脑缺血大鼠生物代谢途径的影响。方法:将3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补阳还五汤组(3.49 g/kg)。模型组和补阳还五汤组采用荧光微球诱导多发性脑梗死合并睡眠剥夺,建立气虚血瘀型脑缺血动物模型...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对气虚血瘀型脑缺血大鼠生物代谢途径的影响。方法:将3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补阳还五汤组(3.49 g/kg)。模型组和补阳还五汤组采用荧光微球诱导多发性脑梗死合并睡眠剥夺,建立气虚血瘀型脑缺血动物模型,并分别给予蒸馏水或补阳还五汤灌胃。假手术组给予蒸馏水灌胃,不睡眠剥夺和微球注射。记录各组大鼠的体质量。实验结束后,处死大鼠,采血分析。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大鼠血清中血栓素B 2(TXB 2)和6-酮基-前列环素1α(6-keto-PGF 1α)水平。采用液质联用的代谢组学方法检测血清样品。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平均体质量明显降低,TXB 2/6-keto-PGF 1α比值升高(均P<0.05);与模型组比较,补阳还五汤组大鼠平均体质量升高,药物干预可降低TXB 2/6-keto-PGF 1α比值(P<0.05)。代谢组学结果显示,假手术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补阳还五汤组部分逆转模型组的变化,指标向假手术组回调的趋势明显。结论:模型大鼠体内的生物代谢途径受到明显干扰,补阳还五汤可以对异常生物代谢途径进行明显的调整,其调整的代谢途径包括:精氨酸的生物合成、精氨酸和脯氨酸代谢、谷胱甘肽代谢、赖氨酸的生物合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虚血瘀 益气活血 补阳还五汤 代谢组学 脑缺血 生物标志物 精氨酸的生物合成 精氨酸和脯氨酸代谢
下载PDF
醒脾养儿颗粒对正常大鼠排尿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李磊 王奥奥 +5 位作者 王紫艳 杨丽丽 史跃 马彦雷 孟红旭 刘建勋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9-75,共7页
目的 探索醒脾养儿颗粒对正常大鼠膀胱尿动力学及尿道外括约肌活动性的影响。方法 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醒脾养儿颗粒9.2、4.6、2.3 g/kg组及奥昔布宁组,每组12只。各给药组灌胃给药,正常对照组给予等体积纯水,连续7 d,... 目的 探索醒脾养儿颗粒对正常大鼠膀胱尿动力学及尿道外括约肌活动性的影响。方法 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醒脾养儿颗粒9.2、4.6、2.3 g/kg组及奥昔布宁组,每组12只。各给药组灌胃给药,正常对照组给予等体积纯水,连续7 d,末次灌胃后分别于深麻醉和浅麻醉状态下测定大鼠排尿时膀胱内压和尿道外括约肌电活动。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大鼠膀胱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 醒脾养儿颗粒各剂量组能明显降低深麻醉及浅麻醉下大鼠基础膀胱压,醒脾养儿颗粒大剂量组能显著增加膀胱最大容量;醒脾养儿颗粒大剂量组明显增加浅麻醉下大鼠排尿P_(2)期波峰数及膀胱顺应性;各组膀胱组织形态未见明显差异。结论 醒脾养儿颗粒可显著降低基础膀胱压,增加膀胱最大容量和膀胱顺应性,促进膀胱持续有力的排尿,其作用可能与松弛膀胱平滑肌改善膀胱功能状态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夜间遗尿症 醒脾养儿颗粒 膀胱内压 尿动力学 尿道外括约肌肌电图
下载PDF
不同缺血时间对中国小型猪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杨丽丽 康静 +6 位作者 任建勋 郭浩 孟红旭 马彦雷 史跃 刘建勋 李磊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28-37,共10页
目的探讨不同缺血时间对中国小型猪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为建立适合的小型猪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提供依据。方法中国小型猪29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6只)、缺血30 min组(7只)、缺血60 min组(7只)及缺血90 min组(9只)。各组戊巴比... 目的探讨不同缺血时间对中国小型猪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为建立适合的小型猪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提供依据。方法中国小型猪29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6只)、缺血30 min组(7只)、缺血60 min组(7只)及缺血90 min组(9只)。各组戊巴比妥钠麻醉后行左冠状动脉造影,后将球囊经导丝交换入冠脉左前降支中部,术中连续心电监护记录ST段改变情况、室颤及除颤次数,再灌注3 h后处死。于缺血前、再灌即刻、再灌后1 h、2 h及3 h采集超声心动图,描记心脏收缩功能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EF)及左心室短轴缩短率(left ventricular fractional shortening,FS);检测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 kinase isoenzyme,CKMB)、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TTC/伊文思蓝双重染色观察心肌梗死面积,硫磺素S染色法观察再灌后无复流面积。结果缺血90 min组动物死亡率较缺血30 min组、缺血60 min组高;随缺血时间增长,室颤及除颤次数明显增加(P<0.05,P<0.01);缺血90 min组再灌注3 h时EF值、FS值较其他组明显降低(P<0.05,P<0.01);模型组动物在心电图缺血性改变、心肌梗死及无复流面积、心肌组织染色及血清CK-MB、LDH、SOD、MDA含量方面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心肌缺血90 min再灌注小型猪模型的恶性心律失常及死亡率高,缺血30 min再灌注3 h条件建立的模型能复制临床疾病的特征性病变且死亡率低,适合于发病机制及药物作用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缺血再灌注 小型猪 动物模型 冠状动脉球囊栓塞 最佳时间
下载PDF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慢性肾病大鼠模型的建立和评价
4
作者 孟红旭 林力 +3 位作者 马彦雷 史跃 刘建勋 李磊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5-23,共9页
目的采用高蛋氨酸喂养和5/6肾摘除建立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慢性肾病大鼠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评价。方法大鼠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高蛋氨酸组、单纯肾摘组、复合模型组。分别采用高蛋氨酸饲料喂养建立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模型、5/6肾摘除... 目的采用高蛋氨酸喂养和5/6肾摘除建立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慢性肾病大鼠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评价。方法大鼠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高蛋氨酸组、单纯肾摘组、复合模型组。分别采用高蛋氨酸饲料喂养建立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模型、5/6肾摘除建立慢性肾病模型以及复合两种方法建立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慢性肾病模型,测定大鼠动脉血压、超声心动图、血清生化指标水平;观察离体胸主动脉血管环的张力变化和p-p85、p-Akt及p-eNOS(Ser1177)蛋白表达的差异;HE染色观察肾组织、心肌组织和主动脉组织的病理改变。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三组模型动脉血压均能够持续性显著升高(P<0.01),复合模型组的血压明显高于高蛋氨酸组和单纯肾摘组(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三组模型心动超声指标LVEDd、LVEDV、LVESV、SV差异显著(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高蛋氨酸组和复合模型组动物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蛋氨酸明显升高(P<0.01),而单纯肾摘组和复合模型组动物血清肌酐、尿素氮、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明显升高(P<0.05),甘油三脂明显降低(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三组模型由血管舒张剂诱导的血管环舒张作用曲线均发生右移,而且复合模型组由乙酰胆碱和硝普钠诱导的Emax和EC50较单纯模型组差异显著(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复合模型组主动脉组织中p-Akt及p-eNOS的表达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种模型动物肾组织、心肌组织和主动脉组织皆出现病理改变,复合模型病理改变更严重。结论采用高蛋氨酸喂养和5/6肾摘除可以建立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慢性肾病大鼠模型,与单纯模型比较功能和形态学指标差异显著,可应用于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慢性肾病的基础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慢性肾病 疾病动物模型
下载PDF
冠心病痰瘀互结证小型猪血浆代谢组学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张国瑗 李磊 +8 位作者 孟红旭 王奥奥 王紫艳 胡广 李瑛 马彦雷 史跃 孙明谦 刘建勋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6期117-122,共6页
目的基于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冠心病痰瘀互结证小型猪血浆除磷脂外的代谢物进行代谢组学分析。方法将小型猪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采用高脂饲料喂养结合冠状动脉内皮损伤法建立冠心病痰瘀互结证小型猪模型。HE和Masson染色观察心肌组... 目的基于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冠心病痰瘀互结证小型猪血浆除磷脂外的代谢物进行代谢组学分析。方法将小型猪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采用高脂饲料喂养结合冠状动脉内皮损伤法建立冠心病痰瘀互结证小型猪模型。HE和Masson染色观察心肌组织病理变化;血浆样本用96孔SPE板进行除蛋白和去磷脂处理,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对样本进行检测,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进行数据分析,通过HMDB数据库和二级质谱裂解规律比对,对内源性成分进行定性分析,筛选差异代谢物,通过MetaboAnalyst 5.0结合HMDB、KEGG数据库对差异代谢物进行代谢通路分析。结果HE和Masson染色显示,模型组心肌细胞肥大,部分心肌细胞融合,心肌间质水肿,大量胶原纤维增生;PLS-DA结果显示,模型组和对照组血浆代谢物差异明显,筛选出7a,12a-二羟基-3-氧代-4-胆氨酸、3b,12a-二羟基-5a-胆酸、脱氧胆酸甘氨酸结合物、别石胆酸、十六烷二酸、3-氧代十八烷酸、二十二碳六烯酸、丁烯肉碱、3-羟基-9-十六碳烯酰肉碱、3-羟基十六烷基肉碱、(9E)-10-硝基十八烷-9-烯酰肉碱等26个差异代谢物,涉及肉碱穿梭代谢、花生四烯酸代谢、胆汁酸生物合成、胆碱代谢、丙酮酸代谢等途径。结论内源性非磷脂类成分如胆酸类、脂肪酸类、氨基酸类、酰基肉碱类及其生物代谢途径参与冠心病痰瘀互结证发病过程。本研究可为了解冠心病痰瘀互结证病程进展提供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痰瘀互结证 代谢组学 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 小型猪
下载PDF
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气虚血瘀证大鼠模型的建立及评价 被引量:1
6
作者 康静 杨丽丽 +5 位作者 王紫艳 尤越 史跃 马彦雷 孟红旭 李磊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530-1538,共9页
目的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coronary microvascular disease,CMVD)发病率逐年增高,中医认为CMVD属中医学“络脉”的范畴,气虚血瘀证是CMVD主要证型,然而目前尚无气虚血瘀证CMVD动物模型的报道,因此本研究探索建立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气虚... 目的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coronary microvascular disease,CMVD)发病率逐年增高,中医认为CMVD属中医学“络脉”的范畴,气虚血瘀证是CMVD主要证型,然而目前尚无气虚血瘀证CMVD动物模型的报道,因此本研究探索建立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气虚血瘀证大鼠模型并进行评价。方法雄性SD大鼠45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冠脉微血管疾病组和冠脉微血管疾病气虚血瘀证组,每组15只。冠脉微血管疾病气虚血瘀证组动物每天随机14~16 h睡眠剥夺,持续6周,复制气虚证大鼠模型;假手术组及冠脉微血管疾病组动物正常饲养6周。实验6周后,冠脉微血管疾病组和冠脉微血管疾病气虚血瘀证组大鼠麻醉后开胸,向左心室内注射栓塞微球(40~120μm),假手术组动物行开胸手术但不注射栓塞微球。术后7 d,各组测定相关检测指标。结果冠脉微血管疾病组与假手术组相比,左室射血分数、左室缩短率明显降低,肌酸激酶MB同工酶(CK-MB)以及乳酸脱氢酶(LDH)活性明显增加。冠脉微血管疾病气虚血瘀证组与假手术组相比,心功能下降、心肌损伤标志物活性显著升高、血浆及全血粘度明显升高。结论睡眠剥夺复合心室内注射栓塞微球可成功建立冠脉微血管疾病气虚血瘀证大鼠模型,比较符合临床发病特征适合于发病与中药作用机制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 气虚血瘀证 病证结合 睡眠剥夺 动物模型
下载PDF
基于IL-6/STAT3通路探讨参芪复方对缺血性心力衰竭大鼠Th17/Treg平衡的影响
7
作者 史胜楠 苗兰 +5 位作者 李磊 马彦雷 孟红旭 史跃 王培利 刘建勋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811-1820,共10页
目的观察参芪复方对缺血性心力衰竭(IHF)大鼠的治疗作用并探究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SD大鼠60只,其中50只采用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建立IHF模型后随机分为模型组、参芪复方低、中、高剂量组、福辛普利组,每组10只,另10只设为假手... 目的观察参芪复方对缺血性心力衰竭(IHF)大鼠的治疗作用并探究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SD大鼠60只,其中50只采用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建立IHF模型后随机分为模型组、参芪复方低、中、高剂量组、福辛普利组,每组10只,另10只设为假手术对照组,只穿线不结扎。治疗组分别按不同剂量灌胃给药,模型组与假手术组给予相同容积的生理盐水,连续灌胃5周。治疗结束后,行心脏超声检测心室结构及心功能变化;采用苏木素-伊红染色(HE)观察心肌组织病理学改变;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IL-17A、IL-6、TNF-α、IL-10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和脾脏Th17、Treg细胞含量;免疫组化(IHC)观察心肌组织IL-6、STAT3、p-STAT3表达;蛋白质免疫印记(Western blot)检测心肌组织IL-6、STAT3、p-STAT3、Foxp3、RORγt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相比,模型组LVEF、LVFS、SV、CO明显下降,LVDs、LVDd、LVESV、LVEDV明显增加,并出现心肌细胞排列紊乱,伴炎性细胞浸润等病变,血清IL-17A、IL-6、TNF-α水平升高,IL-10水平下降,外周血与脾脏Th17细胞百分比增加,Treg细胞百分比下降,心肌组织IL-6、STAT3、p-STAT3、RORγt蛋白表达增加,Foxp3蛋白表达下降;与模型组比较,参芪复方高剂量组心室结构与心功能指标得到改善,心肌损伤减轻,血清IL-17A、IL-6、TNF-α水平下降,IL-10水平升高,Th17细胞百分比下降,Treg细胞百分比升高,心肌组织IL-6、STAT3、p-STAT3、RORγt蛋白表达减少,Foxp3蛋白表达增加。结论参芪复方可改善IHF大鼠心功能,抑制炎症反应,其机制可能与抑制IL-6/STAT3信号通路,调节Th17/Treg细胞免疫平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芪复方 缺血性心力衰竭 IL-6/STAT3信号通路 Th17/Treg平衡
下载PDF
多微孔多聚糖止血粉应用于软组织创伤性出血 被引量:22
8
作者 史跃 杜宝堂 +1 位作者 何远清 殷文静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4年第3期406-411,共6页
背景:前期实验以马铃薯为原料经交叉乳化制备了一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产品多微孔多聚糖止血材料。目的:观察多微孔多聚糖止血粉应用于软组织创伤出血的止血效果。方法:在实验组1家兔腹部软组织制作1条长约3 cm、深约0.5 cm的创面,... 背景:前期实验以马铃薯为原料经交叉乳化制备了一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产品多微孔多聚糖止血材料。目的:观察多微孔多聚糖止血粉应用于软组织创伤出血的止血效果。方法:在实验组1家兔腹部软组织制作1条长约3 cm、深约0.5 cm的创面,吸干出血创面后将多微孔多聚糖止血粉直接喷洒于创面,用量1.0-2.0 g,以吸干出血创面后不做任何处理的家兔为对照。在实验组2家兔腹部组织切割1条长约3 cm、深约1.0 cm的创面,吸干出血创面后将多微孔多聚糖止血粉均匀喷洒于创面,用量1.0-2.0 g,以吸干出血创面后不做任何处理的家兔为对照。结果与结论:多微孔多聚糖止血粉吸收血液中的水分,形成"糊状凝胶"止血痂黏附于出血创面表面达到止血效果。实验组1创面止血时间(15.25±1.04)s,实验组2创面止血时间(11.25±1.89)s,止血显效率为87.5%,有效率为100%;对照组创面止血时间大于5 min。喷洒多微孔多聚糖止血粉24 h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肌组织轻度水肿,小血管扩张,间质内可见少数散在中性粒细胞浸润;7 d时炎症消退,肌组织表面轻度纤维化、完全吸收,接近正常组织,肌细胞未见明显变化。以上结果表明多微孔多聚糖止血粉可用于软组织创伤止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材料 材料相容性 马铃薯淀粉 止血材料 多微孔多聚糖 实验 家兔
下载PDF
颅内动脉溶栓联合机械碎栓治疗急性脑梗死 被引量:9
9
作者 史跃 高从敬 +5 位作者 孟宪俊 蔡廷江 朱丽丽 陈艳丽 栾智勇 王振德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8年第5期309-312,共4页
目的探讨动脉溶栓联合机械碎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通过对9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实施动脉内尿激酶溶栓联合机械性碎栓介入治疗(其中大脑前动脉A1段栓塞1例、大脑中动脉M1段栓塞6例、颈内动脉C1段狭窄1例、颈内动脉主干栓塞... 目的探讨动脉溶栓联合机械碎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通过对9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实施动脉内尿激酶溶栓联合机械性碎栓介入治疗(其中大脑前动脉A1段栓塞1例、大脑中动脉M1段栓塞6例、颈内动脉C1段狭窄1例、颈内动脉主干栓塞1例;起病距介入治疗时间3 h内2例,3~6 h 5例,>24 h 2例。结果7例6 h以内急性脑梗死患者主要栓塞血管得到100%开通,2例大于24 h患者症状得到改善(颈内动脉C1段狭窄1例、颈内动脉主干栓塞1例)。结论超选择局域性动脉内尿激酶溶栓联合机械碎栓治疗6 h以内急性脑梗死,能使闭塞的血管尽快开通,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介入治疗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溶栓 机械碎栓 介入治疗
下载PDF
微孔多聚糖止血球组织吸收实验研究 被引量:10
10
作者 史跃 沈烈 +2 位作者 杜宝堂 何远清 殷文静 《医疗卫生装备》 CAS 2014年第8期15-18,共4页
目的:观察将微孔多聚糖止血球喷洒于新西兰兔软组织创面后组织吸收和创面修复的情况。方法:将新西兰兔麻醉后于一侧后腿肌肉丰富区域剃毛建模,形成一条长约4 cm、深约1 cm的软组织创面,将1~2 g微孔多聚糖止血球均匀喷洒于创面,记录止... 目的:观察将微孔多聚糖止血球喷洒于新西兰兔软组织创面后组织吸收和创面修复的情况。方法:将新西兰兔麻醉后于一侧后腿肌肉丰富区域剃毛建模,形成一条长约4 cm、深约1 cm的软组织创面,将1~2 g微孔多聚糖止血球均匀喷洒于创面,记录止血时间。分别在24、48、72 h和7 d,剪开手术部位的皮肤,观察组织吸收和创面修复情况。结果:软组织创面止血时间为(13.67±1.78)s,止血显效率为91.67%,有效率为100%。24、48、72 h止血球由粉状逐渐变为糊状凝胶黏附于创面,止血球与肌肉的接触创面表面发红,有少量炎性细胞渗出,7 d时完全吸收,肌细胞未见明显变化,创面未见水肿、渗出及溃烂,与正常对照组无明显差异。结论:微孔多聚糖止血球应用于软组织出血创面,止血效果好、吸收完全,是一种理想的止血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孔多聚糖 止血球 组织 吸收 新西兰兔
下载PDF
尿激酶双重溶栓联合机械性碎栓治疗急性脑梗死 被引量:4
11
作者 史跃 孟宪俊 +4 位作者 高从敬 陈艳丽 朱丽丽 栾智勇 王振德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3期1-3,共3页
目的探讨尿激酶双重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安全性与可行性。方法对发病6 h以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例,研究组)首先建立静脉通道,将90万U尿激酶溶于100 ml生理盐水中静滴,同时行3D DSA检查确定梗死的脑动脉及血栓部位,采用微导丝机械性碎... 目的探讨尿激酶双重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安全性与可行性。方法对发病6 h以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例,研究组)首先建立静脉通道,将90万U尿激酶溶于100 ml生理盐水中静滴,同时行3D DSA检查确定梗死的脑动脉及血栓部位,采用微导丝机械性碎栓及小剂量尿激酶颅内动脉溶栓;同期治疗的16例(对照组)用120万U尿激酶溶于120 ml生理盐水中静滴。结果研究组中基本治愈6例,显效1例,有效2例,无效0例,显效率为77.8%,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分别为3、2、5、6例,31.3%和62.5%。显效率和总有效率两组相比,P<0.05。研究组术后欧洲脑卒中评分法(ESS)(77.50±0.71)分,对照组为(62.25±5.95)分(P<0.05)。结论6 h以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双重溶栓联合机械性碎栓,能使闭塞的动脉尽快开通,安全有效,是一种可行的治疗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溶栓疗法 栓子清除术 介入疗法 尿激酶
下载PDF
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灌注治疗原发性肝癌临床应用 被引量:6
12
作者 史跃 高从敬 +2 位作者 董生良 陈复兴 徐永茂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7年第4期235-239,共5页
目的探讨肝动脉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CIK细胞)灌注+超液化碘油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方法采用超选择段性肝动脉灌注CIK细胞+超液化碘油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及经皮肝穿刺瘤体内多点注射CIK细胞共38例(研究组);将同期采用常规剂量经... 目的探讨肝动脉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CIK细胞)灌注+超液化碘油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方法采用超选择段性肝动脉灌注CIK细胞+超液化碘油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及经皮肝穿刺瘤体内多点注射CIK细胞共38例(研究组);将同期采用常规剂量经肝动脉段性化疗栓塞(C-TACE)联合经皮肝瘤体内注入无水乙醇80例(双介入组);单纯经皮肝动脉常规剂量C-TACE134例(单纯组)相比较。结果研究组、双介入组和单纯组近期显效率分别为76.3%、41.3%和14.9%,研究组的AFP降至正常及明显下降率则显著高于双介入组和单纯组,3组血清AFP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超选择段性肝动脉灌注CIK细胞+超液化碘油栓塞综合治疗原发性肝癌,可以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生存质量,延长带瘤生存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 介入治疗 随访
下载PDF
动脉溶栓联合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股骨头坏死 被引量:9
13
作者 史跃 王安明 +4 位作者 陈启忠 朱丽丽 刘军权 丁凯 高从敬 《东南国防医药》 2010年第1期27-29,共3页
目的探讨经动脉溶栓联合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灌注介入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疗效。方法观察组30例股骨头坏死患者采用seldinger技术,经皮-股动脉穿刺将导管选至股骨头供养动脉,灌注脲激酶40万U,罂栗硷30 mg。然后经旋股内动脉灌... 目的探讨经动脉溶栓联合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灌注介入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疗效。方法观察组30例股骨头坏死患者采用seldinger技术,经皮-股动脉穿刺将导管选至股骨头供养动脉,灌注脲激酶40万U,罂栗硷30 mg。然后经旋股内动脉灌注MSC悬液20 ml,MSC数量约为1×107~1×108个。并与同期单纯采用动脉溶栓介入治疗34例作比较。结果观察组股骨头、颈区域狭窄闭塞血管再通,股骨头血管染色区域明显增大,坏死区域逐渐缩小29例。观察组治疗前后关节活动度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观察组有效率及临床治愈率均高于对照组。结论经动脉溶栓后灌注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可以提高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动脉灌注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介入治疗
下载PDF
采用双重介入治疗中晚期肺癌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6
14
作者 史跃 高从敬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2年第3期184-186,共3页
目的 探讨中晚期支气管肺癌行肺动脉灌注化疗和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的双重介入DAI(PAI、BAI)双重介入治疗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 6 0例中晚期肺癌病人行DAI(PAI、BAI)的治疗效果。结果 完全缓解 9例占 15 % ,部分缓解 4 5例占 75 ... 目的 探讨中晚期支气管肺癌行肺动脉灌注化疗和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的双重介入DAI(PAI、BAI)双重介入治疗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 6 0例中晚期肺癌病人行DAI(PAI、BAI)的治疗效果。结果 完全缓解 9例占 15 % ,部分缓解 4 5例占 75 % ,无变化 6例占 10 % ,显效率 90 %。中位生存期达 10 .8和 12 .4个月 ,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应用该法治疗中晚期支气管肺癌病人可以增加疗效 ,提高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研究 肺癌 联合用药 双重介入治疗
下载PDF
肝细胞癌血供类型及其治疗意义 被引量:3
15
作者 史跃 李玺 +3 位作者 董生良 张南征 朱丽丽 张召辉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0期17-19,共3页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组织内血供类型及其对治疗中的指导意义。方法采用Seldinger技术对200例肝细胞癌(HCC)患者肝动脉行DSA检查,并对造影资料进行分析研究,根据供血动脉在瘤体内的分布情况进行分型,根据血供类型进行治疗。结果HCC的血供分...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组织内血供类型及其对治疗中的指导意义。方法采用Seldinger技术对200例肝细胞癌(HCC)患者肝动脉行DSA检查,并对造影资料进行分析研究,根据供血动脉在瘤体内的分布情况进行分型,根据血供类型进行治疗。结果HCC的血供分为4种类型,即肝动脉瘘型、多血供型、中血供型、少血供型。对其中100例根据4种不同的血供类型采用不同介入治疗方法。①肝动脉瘘型:采用明胶海绵或弹簧圈封堵瘘口,灌注小剂量化疗药物后用超液化碘油栓塞(TACE),联合经皮—肝穿刺瘤体内注射无水乙醇(PEI);②多血供型:经肝动脉行TACE联合PEI;③中血供型:经肝动脉灌注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联合超液化碘油(UFL)栓塞及PEI;④少血供型:经肝动脉灌注CIK联合PEI。显效率分别为31.3%、54.1%、38.9%、44.8%,总有效率为76%。结论对HCC患者根据不同的血供类型采用不同的介入治疗术式,可以弥补单一治疗方法的不足,可增强抗癌效果,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肝癌 血液供应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介入疗法
下载PDF
机械疏通联合医用聚乙二醇小檗碱液介入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 被引量:3
16
作者 史跃 王安明 +2 位作者 王全英 朱月华 陈慧萍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02-204,共3页
目的:探讨导丝机械疏通联合医用聚乙二醇小檗碱液介入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的临床价值。方法: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机引导下,采用微导管、微导丝技术对31例输卵管阻塞的患者进行输卵管再通治疗,闭塞的输卵管疏通后注入医用聚乙二醇... 目的:探讨导丝机械疏通联合医用聚乙二醇小檗碱液介入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的临床价值。方法: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机引导下,采用微导管、微导丝技术对31例输卵管阻塞的患者进行输卵管再通治疗,闭塞的输卵管疏通后注入医用聚乙二醇小檗碱液,记录输卵管再通成功率,患者不良反应等。结果:研究组31例62条,对照组30例60条全部开通。术后3天、1周及1个月妇科门诊通液研究组通畅率分别为100%、96.8%、93.5%;对照组分别为70%、80%、73.3%;两组通畅率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10.91,P<0.05;χ2=4.23,P<0.05;χ2=4.55,P<0.05)。3个月行子宫输卵管造影(HSG)检查,研究组成功率为90.3%、有效率为93.5%;对照组成功率为63.3%、有效率为80%;两组子宫输卵管疏通成功率及有效率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6.3754,P<0.05);随访6个月~1年,研究组妊娠15例、受孕率为48.4%,对照组妊娠10例、受孕率为33.3%,研究组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微导管、微导丝机械疏通联合医用聚乙二醇小檗碱液灌注介入治疗输卵管阻塞,能有效促进组织生理修复,抑制炎性渗出,防止介入治疗术后再粘连,是一种可行的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卵管阻塞 放射摄影术 介入性 治疗
下载PDF
机械碎栓联合液体冲击法介入治疗急性脑梗死 被引量:2
17
作者 史跃 孟宪俊 +5 位作者 王忠勋 崔益钿 蔡廷江 王振德 朱丽丽 栾智勇 《东南国防医药》 2008年第6期442-443,共2页
关键词 脑梗死 溶栓 机械碎栓 介入治疗
下载PDF
原发性肝癌肝动脉树X线解剖学类型及介入治疗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史跃 高从敬 +3 位作者 董生良 张南征 栾智勇 叶福林 《解剖与临床》 2007年第4期246-249,共4页
目的:研究原发性肝细胞癌肝动脉树的X线解剖学类型。方法:对100例原发性肝细胞癌肝动脉DSA造影资料分析研究,根据供血动脉在瘤体内的分布情况以及X线解剖学形态进行分型;根据不同的解剖学类型采用不同的介入治疗方法。结果:肿瘤组织内... 目的:研究原发性肝细胞癌肝动脉树的X线解剖学类型。方法:对100例原发性肝细胞癌肝动脉DSA造影资料分析研究,根据供血动脉在瘤体内的分布情况以及X线解剖学形态进行分型;根据不同的解剖学类型采用不同的介入治疗方法。结果:肿瘤组织内肝动脉树X线解剖学形态分为4种类型,即肝动脉瘘型、枯枝型(中血供)、柳枝型(少血供)、鸟巢型(多血供)。4种不同解剖学类型采用不同的介入治疗方法显效率分别为31.3%、38.9%、44.8%、54.1%,总有效率为76%。结论:原发性肝癌的肝动脉供血主要表现为鸟巢型、柳枝型。根据不同解剖学类型采用不同的介入治疗术式是一种可行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肝动脉树 X线解剖
下载PDF
肺癌支气管动脉树X线解剖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4
19
作者 史跃 高从敬 +2 位作者 曹志章 张南征 栾智勇 《解剖与临床》 2005年第4期261-263,共3页
目的:研究肺癌肿瘤组织内支气管动脉树X线解剖学类型。方法:对61例肺癌患者行选择性支气管动脉造影(BAG)检查,按照瘤体内供血动脉的形态进行分型研究;根据分型结果选择不同介入方法进行介入治疗。结果:肿瘤组织内支气管动脉树X线解剖学... 目的:研究肺癌肿瘤组织内支气管动脉树X线解剖学类型。方法:对61例肺癌患者行选择性支气管动脉造影(BAG)检查,按照瘤体内供血动脉的形态进行分型研究;根据分型结果选择不同介入方法进行介入治疗。结果:肿瘤组织内支气管动脉树X线解剖学形态可分为四种类型,即树干树枝型(10例,占16.4%)、树干树叶型(33例,占54.1%)、树枝树叶型(15例,占24.6%)、悬铃木树型(3例,占4.9%)。四种不同的解剖学类型采用不同的介入治疗方法显效率分别为30%、57.6%、86.7%、33.3%,总有效率75.4%。结论:根据支气管动脉树不同类型采取不同的介入治疗术式,其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支气管动脉树 X线解剖学
下载PDF
肝癌肝内血管系统三维重建及整合的X线解剖学研究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20
作者 史跃 李玺 +6 位作者 董生良 高从敬 罗中华 张南征 朱丽丽 张召辉 栾智勇 《解剖与临床》 2008年第2期90-93,共4页
目的:探讨三维动态增强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three dimensional dynamic contrast enhance multislice spiral compute tomography angiography,3D DCE MSCTA),以及肝内血管系统重建并与肝癌病灶进行整合技术在临床治疗中的指导作用。方... 目的:探讨三维动态增强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three dimensional dynamic contrast enhance multislice spiral compute tomography angiography,3D DCE MSCTA),以及肝内血管系统重建并与肝癌病灶进行整合技术在临床治疗中的指导作用。方法:对16例肝癌患者采用上腹部3D DCE MSCTA扫描技术采集影像资料,经最大密度投影(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MIP)、容积再现(volume rendering,VR)和表面遮盖(surface shaded display,SSD)法重建肝内血管及肝癌病灶,并与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three dimensional 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3D DSA)对照。结果:肝内血管与肿块关系:肝内血管系统主分支未见异常5例,由肝动脉发出供血动脉11例,肝内血管主干受压移位10例,其中门静脉或下腔静脉癌栓3例。MIP法在显示重建血管级数方面高于SSD法,VR法显示图像的立体感优于MIP法和SSD法,3D DSA显示肝动脉及门静脉优于VR、MIP和SSD。结论:肝脏血管系统和肝癌病灶三维重建与整合技术可以较好的显示血管和病灶的立体解剖关系,有助于临床医生确定能否手术及手术的方式、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三维重建 X线解剖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