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鼠冲击伤复合缺氧对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A合成的影响 被引量:3
1
作者 史辛波 周继红 +4 位作者 王东 徐建洪 韦微 李晓炎 刘大维 《创伤外科杂志》 2006年第5期429-432,共4页
目的探讨大鼠冲击伤复合缺氧对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A(SP-A)合成的影响。方法健康SD大鼠38只,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冲击伤复合缺氧1、3、6小时组。用W estern b lot法检测大鼠伤后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SP-A含量变化,用RT-PCR法检... 目的探讨大鼠冲击伤复合缺氧对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A(SP-A)合成的影响。方法健康SD大鼠38只,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冲击伤复合缺氧1、3、6小时组。用W estern b lot法检测大鼠伤后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SP-A含量变化,用RT-PCR法检测大鼠伤后肺组织SP-A mRNA的改变并观察其与BALF中SP-A变化间的关系。结果复合伤组BALF中SP-A在伤后1小时即显著降低(P<0.01),3、6小时较1小时仍呈下降趋势(P<0.05);肺组织中SP-A mRNA在各时相点亦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各时相点间比较无差异,亦无明显变化规律。结论肺冲击伤复合缺氧后,可引起SP-A合成障碍,是导致肺内SP-A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A 冲击伤 缺氧 肺损伤
下载PDF
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与骨骼肌呼吸链电子漏的关系 被引量:3
2
作者 夏舒萌 张德琛 +4 位作者 吴小晶 于卫江 史辛波 陈立芳 郑戈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39-240,共2页
关键词 大鼠 肢体缺血 再灌注损伤 骨骼肌 呼吸链电子漏
下载PDF
瑞芬太尼、舒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35
3
作者 史辛波 郑戈 +2 位作者 徐佳 张思鑫 张俊伟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15年第1期52-55,共4页
目的对比瑞芬太尼或舒芬太尼全凭麻醉应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的麻醉特点。方法选择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80例,分为2组,瑞芬组40例实施全凭瑞芬太尼静脉麻醉,舒芬组40例实施全凭舒芬太尼静脉麻醉,比较2组在诱导前、诱导后、插管、气腹、术毕... 目的对比瑞芬太尼或舒芬太尼全凭麻醉应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的麻醉特点。方法选择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80例,分为2组,瑞芬组40例实施全凭瑞芬太尼静脉麻醉,舒芬组40例实施全凭舒芬太尼静脉麻醉,比较2组在诱导前、诱导后、插管、气腹、术毕5个阶段心率、平均动脉压的变化情况,记录2组在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术后24 h疼痛、排气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患者心率、平均动脉压变化趋势和幅度无明显差别(P>0.05),患者苏醒时间、拔管时间瑞芬组优于舒芬组(P<0.01),术后24 h疼痛舒芬组较瑞芬组轻(P<0.01),排气时间、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舒芬太尼和瑞芬太尼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均能取得良好的麻醉效果,两者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基本一致,瑞芬太尼在恢复方面优于舒芬太尼,而舒芬太尼具有更强的术后镇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芬太尼 舒芬太尼 全凭静脉麻醉 腹腔镜妇科手术
下载PDF
人工流产术中应用羟考酮麻醉效果的观察
4
作者 史辛波 郑戈 +2 位作者 徐佳 张思鑫 张俊伟 《世界中医药》 CAS 2016年第B06期2212-2213,共2页
目的探讨将羟考酮应用于人工流产术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拟行人工流产术的患者250例,随机分为5组,每组50例,丙泊酚组予以单纯丙泊酚、羟考酮1组予以羟考酮50μg/kg复合丙泊酚、羟考酮2组予以羟考酮60μg/kg复合丙泊酚、羟考酮3... 目的探讨将羟考酮应用于人工流产术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拟行人工流产术的患者250例,随机分为5组,每组50例,丙泊酚组予以单纯丙泊酚、羟考酮1组予以羟考酮50μg/kg复合丙泊酚、羟考酮2组予以羟考酮60μg/kg复合丙泊酚、羟考酮3组予以羟考酮70μg/kg复合丙泊酚、羟考酮4组予以羟考酮80ug/kg复合丙泊酚。结果:进行给药后。3组患者的心率以及血压等指标有显著下降的趋势,但经统计学意义研究,其每组下降的幅度呈现为p〉0.05。羟考酮1-4组丙泊酚用量明显少于单纯丙泊酚组(P〈0.01),且里一定剂量相关,苏醒时间明显缩短(P〈0.01),术毕痛发生减少(P〈0.05)。结论:盐酸羟考酮复合丙泊酚用于人工流产术可以取得良好的麻醉效果,安全可行,效果优于单纯丙泊酚,可降低丙泊酚用量,可减少相关并发症。但术中仍需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和加强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考酮 丙泊酚 人工流产术
下载PDF
缺血再灌注损伤对骨骼肌细胞生命活动的影响(英文) 被引量:12
5
作者 夏舒萌 张德琛 +4 位作者 吴小晶 于卫江 史辛波 陈立芳 郑戈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3年第8期1240-1241,共2页
目的对不同条件下骨骼肌线粒体RCR(呼吸控制率)的测定水平评估缺血再灌注对线粒体活性的影响。方法通过夹闭大白鼠右髂总动脉,造成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模型,并对不同缺血时期及再灌注或右股静脉静注NSMA(3-硝基-N-甲基水杨酰胺)再灌... 目的对不同条件下骨骼肌线粒体RCR(呼吸控制率)的测定水平评估缺血再灌注对线粒体活性的影响。方法通过夹闭大白鼠右髂总动脉,造成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模型,并对不同缺血时期及再灌注或右股静脉静注NSMA(3-硝基-N-甲基水杨酰胺)再灌注后的腓肠肌提取线粒体进行RCR测定。结果2,3,5,6组与对照组相比RCR下降(P<0.01),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4组与对照组比RCR无明显变化(P>0.05),7组与对照比RCR下降(P<0.05),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各用药均比相对应组线粒体RCR明显提高。结论在缺血再灌注后,线粒体活性显著降低,氧化磷酸化偶联程度下降;研究提示NSMA可能影响呼吸链电子传递,使氧自由基产生减少,从而改善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时线粒体的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再灌注损伤 骨骼肌细胞 生命活动 线粒体 线粒体活性 大白鼠 病理生理学
下载PDF
线粒体功能与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关系 被引量:8
6
作者 夏舒萌 张德琛 +4 位作者 吴小晶 于卫江 史辛波 陈立芳 郑戈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03-105,共3页
目的:观察骨骼肌缺血再灌注后呼吸链电子漏、呼吸控制率、丙二醛和髓过氧化物酶的变化,评价3-硝基-N-甲基水杨酰胺(3-nitro-N-methysolicylamide,NSMA对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实验于1998-10/2000-05在解放军第三0四医院创伤... 目的:观察骨骼肌缺血再灌注后呼吸链电子漏、呼吸控制率、丙二醛和髓过氧化物酶的变化,评价3-硝基-N-甲基水杨酰胺(3-nitro-N-methysolicylamide,NSMA对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实验于1998-10/2000-05在解放军第三0四医院创伤外科研究室完成,制备缺血再灌注模型。将35只健康Wistar大白鼠,饲养环境清洁,合格证号军医动字第B98008号。随机分为7组(对照组、缺血2h、缺血2h再灌注1h、缺血2h用NSMA再灌注1h、缺血6h、缺血6h灌注1h、缺血6h用NSMA再灌注1h),选取不同时点骨骼肌标本,提取骨骼肌线粒体、测定线粒体呼吸控制率、抗氰呼吸、经皮测量动脉氧分压及局部相对血流量、测定骨骼肌丙二醛含量和髓过氧化物酶活性、对骨骼肌线粒体超微结构进行透射电镜检测。结果:缺血2h(1.45±0.10)、缺血2h再灌注1h(1.49±0.13)、缺血6h(0.79±0.08)、缺血6h灌注1h(1.32±0.07)RCR比对照组(2.82±0.25)、缺血2h用NSMA再灌注1h(2.93±0.47)、缺血6h用NSMA再灌注1h(2.19±0.38)显著下降(P<0.01);缺血2h用NSMA再灌注1h组线粒体氧化磷酸化偶联程度与对照组相似,缺血6h用NSMA再灌注1h组与相应的缺血2h、缺血2h再灌注1h、缺血6h、缺血6h灌注1h组明显提高;缺血2h(3.02±0.24)、缺血2h再灌注1h(3.30±0.08)、缺血6h(3.3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杨酰胺类 再灌注损伤 线粒体
下载PDF
缺血再灌注期经皮氧分压与MDA、MPO的变化 被引量:2
7
作者 夏舒萌 张德琛 +3 位作者 于卫江 史辛波 陈立芳 郑戈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11期594-595,共2页
目的 旨在为临床预计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程度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夹闭大白鼠右髂总动脉制成右后肢缺血模型。实验分对照组 (Ⅰ组 )、缺血 2小时组 (Ⅱ组 )、缺血 2小时再灌注组(Ⅲ组 )、缺血 6小时组 (Ⅳ组 )、缺血 6小时再灌注组 (Ⅴ... 目的 旨在为临床预计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程度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夹闭大白鼠右髂总动脉制成右后肢缺血模型。实验分对照组 (Ⅰ组 )、缺血 2小时组 (Ⅱ组 )、缺血 2小时再灌注组(Ⅲ组 )、缺血 6小时组 (Ⅳ组 )、缺血 6小时再灌注组 (Ⅴ组 )。经皮氧监测动脉氧分压及局部相对血流量。对不同条件缺血的骨骼肌丙二醛 (MDA)的含量和髓过氧化物酶 (MPO)的活性进行测定。结果 与Ⅰ组比 ,4个实验组的MDA含量、MPO活性均显著增加 (P <0 0 5或P <0 0 1) ;与Ⅳ组比 ,Ⅱ组MDA含量、MPO活性低 (P <0 0 5或P <0 0 1) ,Ⅴ组MDA含量、MPO活性均有增加 (P <0 0 5 ) ;Ⅲ组比Ⅱ组MDA含量、MPO活性显著增加 (P <0 0 1) ;Ⅱ组与Ⅳ组比 ,氧分压和相对血流量的变化 :阻断中PO2 :0~ 1mmHg ,W :4 5~ 6mW ;阻断 2小时后再灌注的最初 2分钟PO2 :35mmHg ,W :349mW ,随后PO2 :18~ 2 0mmHg ,W :76~ 99mW ;阻断 6小时再灌注的PO2 :0mmHg ,W :1 0mW ,此时被阻断的肢体无痛觉反应。结论 随缺血时间的延长 ,组织中脂质过氧化产物增加 ,MPO活性增加 ,相对血流减少直至停止 ,反映缺血区域组织除强氧化剂次氯酸和超氧阴离子造成组织细胞损伤外 ,尚有不可忽视的血管中有大量白细胞积聚以至血管腔狭窄 ,甚至梗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 再灌注损伤 丙二醛 髓过氧化物酶 经皮氧监测
下载PDF
乌拉地尔在神经外科全麻拔管期的应用 被引量:18
8
作者 夏舒萌 张德琛 +3 位作者 于卫江 郑戈 史辛波 陈立芳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308-309,共2页
关键词 神经外科手术 分身麻醉 拔管期 乌拉地尔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