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河南确山早上新世裂隙堆积中发现大量蛇类化石
1
作者 史静耸 王元 江左其杲 《化石》 2023年第4期41-44,共4页
确山后胥山隶属驻马店市,位于河南南部,淮河以北。此地喀斯特残丘极为发育,残丘顶面的裂隙中有大量新生代晚期的脊椎动物化石堆积。20世纪40年代始,这里曾发现大量的“龙骨”(哺乳动物化石)。20世纪90年代开始,中国科学院古脊椎所金昌... 确山后胥山隶属驻马店市,位于河南南部,淮河以北。此地喀斯特残丘极为发育,残丘顶面的裂隙中有大量新生代晚期的脊椎动物化石堆积。20世纪40年代始,这里曾发现大量的“龙骨”(哺乳动物化石)。20世纪90年代开始,中国科学院古脊椎所金昌柱研究员和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李占杨研究馆员等人在确山后胥山开展地质古生物调查和发掘,1992年,《中国岩溶》初步报道了该地区一些脊椎动物化石名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馆员 中国科学院 河南南部 淮河以北 哺乳动物化石 驻马店市 确山
下载PDF
太行林蛙地理分布厘定
2
作者 邱显淳 周圣博 +11 位作者 齐硕 王锦泽 周瑜 陆宇燕 徐克阳 袁静 梁咏亮 朱亚超 李静尧 王兴哲 史静耸 李丕鹏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26-335,共10页
太行林蛙Rana taihangensis目前已知分布在河南、河北、北京和辽宁等地。根据采自宁夏固原和山东青岛的标本,报道宁夏回族自治区和山东省太行林蛙新分布记录。根据采集自内蒙古通辽和辽宁阜新的太行林蛙标本对其进行形态学补充描述。基... 太行林蛙Rana taihangensis目前已知分布在河南、河北、北京和辽宁等地。根据采自宁夏固原和山东青岛的标本,报道宁夏回族自治区和山东省太行林蛙新分布记录。根据采集自内蒙古通辽和辽宁阜新的太行林蛙标本对其进行形态学补充描述。基于不同地区蛙属Rana标本线粒体cyt b基因的分子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显示,山西省和陕西省为此前尚未记录的太行林蛙分布区。由此可将太行林蛙在中国的分布范围增加4个省(自治区),目前太行林蛙的分布范围则包括河南省、河北省、北京市、天津市、辽宁省、山东省、山西省、陕西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和内蒙古自治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夏回族自治区 山东省 无尾目 分布新记录种 中国林蛙
下载PDF
辽宁省蜥蜴类新纪录——山地麻蜥 被引量:2
3
作者 史静耸 齐硕 李丕鹏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84-385,共2页
2013年8月6日~11日,作者在辽宁省凌源市进行野外调查,于大河北乡南刘杖子村田地边缘的山麓(40°48'02.3″N,118°54'11.4″E~40°48'09.5″N,118°54'11.6″E,海拔约693 m)采集到蜥蜴标本3号,另于居民住宅附近... 2013年8月6日~11日,作者在辽宁省凌源市进行野外调查,于大河北乡南刘杖子村田地边缘的山麓(40°48'02.3″N,118°54'11.4″E~40°48'09.5″N,118°54'11.6″E,海拔约693 m)采集到蜥蜴标本3号,另于居民住宅附近低矮丘陵顶部(40°48'02.5″N,118°54'02.9″E,海拔811 m)采集到蜥蜴标本1号。经鉴定为蜥蜴科Lacertidae麻蜥属Eremias山地麻蜥E.brenchleyi,为辽宁省蜥蜴新纪录。标本保存于沈阳师范大学两栖爬行动物研究所标本室,编号为SYNU13090016~SYNU1309001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地麻蜥 蜥蜴类 辽宁省 动物研究所 标本室 野外调查 居民住宅 师范大学
下载PDF
雄性峨眉髭蟾“胡子”的组织结构特征 被引量:2
4
作者 张武元 陆宇燕 +2 位作者 史静耸 朱磊 李丕鹏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86-193,共8页
采用石蜡切片与苏木精-伊红染色及扫描电镜,对雄性峨眉髭蟾Leptobrachium boringii的角质刺及其周边皮肤进行了显微结构和亚显微结构的观察。显微结构观察发现,峨眉髭蟾的角质刺属于皮肤衍生物,突起呈倒"V"形。角质刺由表皮... 采用石蜡切片与苏木精-伊红染色及扫描电镜,对雄性峨眉髭蟾Leptobrachium boringii的角质刺及其周边皮肤进行了显微结构和亚显微结构的观察。显微结构观察发现,峨眉髭蟾的角质刺属于皮肤衍生物,突起呈倒"V"形。角质刺由表皮和真皮构成,表皮为复层扁平上皮,可分成4层;最外层细胞角质化,细胞轮廓不清,被染成深红色。真皮由疏松结缔组织构成,分辨不出致密层与疏松层,其内未见皮肤腺,但有少量色素细胞与毛细血管分布。表皮嵴伸入到真皮层,在以往的无尾两栖类研究中未见报道。角质刺基部可见皮肤褶翻起将其包裹在内,皮肤褶向上延伸形成角质刺。扫描电镜观察表明,角质刺顶端呈锥形的"小山丘"状,表面可分辨出表皮细胞轮廓,细胞为呈覆瓦状排列的角质化细胞。角质刺与皮肤交界处为多边形的角质化细胞。角质化上皮细胞的上表面与下表面均具有凹凸不平的花纹结构,细胞之间以镶嵌的方式连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峨眉髭蟾 角质刺 皮肤 表皮嵴
下载PDF
横斑玉斑蛇的补充描述 被引量:1
5
作者 丁利 干少雄 +5 位作者 史静耸 黄耀华 李书彬 刘家斌 周生焱 周财权 《四川林业科技》 2017年第2期36-39,74,共4页
横斑玉斑蛇(旧称"横斑锦蛇")(Euprepiophis perlacea(Stejneger,1929))是一种相对罕见的无毒蛇。但自其命名报道以来,相关的基础研究资料甚为缺乏,关于该种清晰的生态照片就更加稀少。本研究基于数年来的野外观察和标本检视,... 横斑玉斑蛇(旧称"横斑锦蛇")(Euprepiophis perlacea(Stejneger,1929))是一种相对罕见的无毒蛇。但自其命名报道以来,相关的基础研究资料甚为缺乏,关于该种清晰的生态照片就更加稀少。本研究基于数年来的野外观察和标本检视,发现该种幼体和成体有很大差别,解剖标本发现其有食鼠习性。近年来的野外调查中陆续报道了该种在四川西部更多的分布纪录,并报道了该种在陕西的省的分布,系该省蛇类新纪录。基于上述信息,对我国横斑玉斑蛇的形态特征、地理分布和食性等进行补充描述,为对其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斑玉斑蛇 补充描述
下载PDF
天津市蛇类新记录——黑头剑蛇指名亚种 被引量:2
6
作者 齐硕 史静耸 李丕鹏 《蛇志》 2012年第4期385-386,共2页
2012年8月21日,作者在天津蓟县采集到2条小型无毒蛇,经鉴定为黑头剑蛇指名亚种(Sibynophis chinensis chinen-sis),属天津蛇类分布的新记录,此记录证实黑头剑蛇在我国北方有更加广泛的分布。
关键词 黑头剑蛇 分布 新记录 天津
下载PDF
北京及邻近地区蛇类存疑种分布及讨论 被引量:4
7
作者 张博 马亮 +3 位作者 李树然 汪洋 史静耸 孙宝珺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74-478,共5页
本研究基于前人对北京及邻近地区蛇类的基础调查文献进行总结,并于2010—2016年,多次对北京及邻近地区进行蛇类资源调查。本研究根据调查结果和现有文献对北京蛇类多样性资源予以初步总结,并对部分存疑物种进行讨论。其中,黑头剑蛇Sibyn... 本研究基于前人对北京及邻近地区蛇类的基础调查文献进行总结,并于2010—2016年,多次对北京及邻近地区进行蛇类资源调查。本研究根据调查结果和现有文献对北京蛇类多样性资源予以初步总结,并对部分存疑物种进行讨论。其中,黑头剑蛇Sibynophis chinensis曾被认为是人为引入的物种,但本研究证实其应为原生种;北京地区所纪录的"中介蝮"实际应为2个不同种,分别为华北蝮G.stejnegeri和西伯利亚蝮指名亚种G.halys halys;乌苏里蝮G.ussuriensis系误记,应为短尾蝮G.brevicaudu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 蛇类 分布 多样性
下载PDF
北京市发现刘氏链蛇 被引量:2
8
作者 张路杨 史静耸 +4 位作者 侯绍兵 张德怀 王兴哲 李京强 雷隽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813-815,共3页
2020年8月7日,于北京市怀柔区X020公路获得刘氏链蛇(Lycodon liuchengchaoi)亚成体雌性标本1例.另于2020年8月8日在北京市密云区雾灵山保护区获得刘氏链蛇雄性亚成体标本1例.系刘氏链蛇首次于北京市境内发现.标本现存于北京师范大学标... 2020年8月7日,于北京市怀柔区X020公路获得刘氏链蛇(Lycodon liuchengchaoi)亚成体雌性标本1例.另于2020年8月8日在北京市密云区雾灵山保护区获得刘氏链蛇雄性亚成体标本1例.系刘氏链蛇首次于北京市境内发现.标本现存于北京师范大学标本馆及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所标本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氏链蛇 北京 新记录
下载PDF
西伯利亚蝮-中介蝮复合种在中国的分布及其种下分类(蛇亚目:蝮亚科) 被引量:12
9
作者 史静耸 杨登为 +3 位作者 张武元 齐硕 李丕鹏 丁利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777-798,共22页
我国学者一度认为中国北方不同地区的"中介蝮"(Gloydius intermedius)是一个单一物种,但中国东北、西北、华北地区不同的"中介蝮"彼此的形态和生活习性都有明显差异。为了探究这种差异的内在原因,本研究在中国境内... 我国学者一度认为中国北方不同地区的"中介蝮"(Gloydius intermedius)是一个单一物种,但中国东北、西北、华北地区不同的"中介蝮"彼此的形态和生活习性都有明显差异。为了探究这种差异的内在原因,本研究在中国境内进行了较大范围野外调查采样,并检视了相关标本,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系统发育分析,并结合地理分布资料,对中国北方的体中段背鳞23行的一些亚洲蝮属蛇类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不同地区的"中介蝮"彼此形态差异显著,具分类鉴别意义,达到亚种划分标准,进而将这些蝮蛇与西伯利亚蝮不同亚种间的形态特征和模式产地信息进行了比对,发现这些蝮蛇符合西伯利亚蝮(G.halys)种下几个亚种的鉴定标准:主产区位于东北及内蒙古东部者应为G.h.halys(西伯利亚蝮指名亚种);主产区位于华北地区者应为G.h.stejnegeri;主产区位于西北地区者应为G.h.cognatus。分子研究结果揭示,我国西伯利亚蝮不同亚种在系统发育树中不构成单系群,且彼此间线粒体基因遗传距离达到或高出该复合种中其他已知独立种间的距离。故建议将G.h.stejnegeri和G.h.cognatus从西伯利亚蝮种下独立分出,称华北蝮(G.stejnegeri)和阿拉善蝮(G.cognatus)。单倍型网络分析亦建议将G.h.caraganus提升为种级。本研究亦证实了蛇岛蝮(G.shedaoensis)在辽东半岛陆地山区的分布,从而恢复蛇岛蝮千山亚种(G.sh.qianshanensis)的有效性,主张在下一步工作中对其进行新模指订和再描述工作。在上述结果基础上,对我国境内上述几种蝮蛇的地理分布资料进行了系统地整理和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伯利亚蝮-中介蝮 亚洲蝮 分类学 线粒体DNA 系统发育 中国
原文传递
辽宁省青龙河自然保护区发现中介蝮 被引量:2
10
作者 史静耸 陆宇燕 李丕鹏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605-608,共4页
2013年8月8日,在辽宁省凌源市青龙河自然保护区红石砬子山主峰(40°47'N,118°55'E,海拔1 253 m)采集到2号亚洲蝮属(Gloydius)蛇类标本,经鉴定为中介蝮(G.intermedius),系该种在辽宁省境内首次发现。本文对其形态特征... 2013年8月8日,在辽宁省凌源市青龙河自然保护区红石砬子山主峰(40°47'N,118°55'E,海拔1 253 m)采集到2号亚洲蝮属(Gloydius)蛇类标本,经鉴定为中介蝮(G.intermedius),系该种在辽宁省境内首次发现。本文对其形态特征进行了描述,并与国内其他地区的标本进行了比较,讨论了其分布格局和生物地理学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介蝮 辽宁 首次发现
原文传递
甘肃迭部县发现若尔盖锦蛇 被引量:2
11
作者 史静耸 姜中文 +1 位作者 赵伟 石岳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769-770,共2页
2018年8月19日,在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迭部县城附近(34°03'N,103°14'E,2586m)采集到幼体锦蛇1条(图1),鉴定为若尔盖锦蛇(Elaphe zoigeensis Huang,Ding,Burbrink,Yang,Huang,Ling,Chen and Zhang,2012),系该种在甘... 2018年8月19日,在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迭部县城附近(34°03'N,103°14'E,2586m)采集到幼体锦蛇1条(图1),鉴定为若尔盖锦蛇(Elaphe zoigeensis Huang,Ding,Burbrink,Yang,Huang,Ling,Chen and Zhang,2012),系该种在甘肃省首次发现。标本保存于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标本馆现生动物标本区,编号IVPP OV267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省 若尔盖 迭部县 甘南藏族自治州 古脊椎动物 中国科学院 动物标本
原文传递
寻找藏地精灵
12
作者 史静耸 《知识就是力量》 2018年第7期60-65,共6页
有“世界屋脊”之称的青藏高原,涵盖了青海、醢藏等不同的省份和地区,而不同的地理位置,所拥有的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也截然不同。既有“高处不胜寒”的高原环境,也有气候温润的雨林。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地理位置 生态系统 自然环境 高原环境 雨林
原文传递
河南省驻马店发现大别山原矛头蝮 被引量:3
13
作者 齐硕 史静耸 李丕鹏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084-1085,共2页
2016年9月17日,河南省驻马店市西平县村民王孝在自家果园中(33°11′32.45″N,113°37′19.42″E,海拔218 m)采集到1号蛇类标本,置于75%酒精保存后,送至沈阳师范大学两栖爬行动物研究所,
关键词 驻马店市 河南省 大别山 动物研究所 师范大学 海拔 标本 蛇类
原文传递
浙江发现无尾蹄蝠及其3D头骨图像重建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宝权 李烜 +3 位作者 史静耸 刘凯怊 张芬耀 周佳俊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939-945,共7页
2019年11月23日,在浙江省丽水市莲都区白云山森林公园1废弃矿洞内(28°29′51″N,119°54′34″E,海拔306 m)采集到蝙蝠标本1号。此蝙蝠主要特征为,前臂长35.4 mm;耳壳半透明,呈圆形漏斗状;无尾,股间膜内凹呈“∧”形;背毛基部... 2019年11月23日,在浙江省丽水市莲都区白云山森林公园1废弃矿洞内(28°29′51″N,119°54′34″E,海拔306 m)采集到蝙蝠标本1号。此蝙蝠主要特征为,前臂长35.4 mm;耳壳半透明,呈圆形漏斗状;无尾,股间膜内凹呈“∧”形;背毛基部黑褐色,毛尖赤褐色;翼膜黑褐色。基于形态及分子数据(Cyt b)鉴定为无尾蹄蝠(Coelops frithii),为浙江省兽类分布新记录种。本研究应用CT扫描和计算机辅助三维图像重建技术,在保证标本完整性的前提下,对其头骨进行CT扫描与三维(3D)图像复原,高清显示了其头部骨骼形态,该技术的应用,是在小型兽类骨骼形态学研究与描述上的有益探索和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翼手目(蝙蝠):无尾蹄蝠 浙江 分布新记录种 CT扫描
原文传递
辽宁省爬行动物名录及地理区划更新 被引量:1
15
作者 邱显淳 周圣博 +5 位作者 齐硕 王小平 王昊天 王锦泽 史静耸 李丕鹏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23-539,共17页
基于此前辽宁省爬行动物调查资料和分类学研究,结合近年来野外调查进展,对辽宁省爬行动物名录和区系进行修订,并报道辽宁省蛇类新记录二种——乌梢蛇(Ptyasdhumnades)和黑头剑蛇(Sibynophischinensis)。根据从辽宁省凌源市野外获得的影... 基于此前辽宁省爬行动物调查资料和分类学研究,结合近年来野外调查进展,对辽宁省爬行动物名录和区系进行修订,并报道辽宁省蛇类新记录二种——乌梢蛇(Ptyasdhumnades)和黑头剑蛇(Sibynophischinensis)。根据从辽宁省凌源市野外获得的影像资料进一步确认黑眉锦蛇(Elaphe taeniura)在辽宁省的分布。另依据采集自葫芦岛市的1号王锦蛇(E.carinata)标本对该种在辽宁省的分布予以补充描述。截至2023年5月,辽宁省记录爬行动物2目11科21属37种,其中,龟鳖目3科4属5种,有鳞目蜥蜴亚目3科5属10种,蛇亚目5科12属22种。爬行动物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3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6种。此外,有15个物种被《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脊椎动物第三卷爬行动物》评估为受威胁物种。根据辽宁省爬行动物最新分布信息,将辽宁省划分为6个动物地理省,分别为辽东山地丘陵省、辽东半岛山地丘陵省、辽河平原省、努鲁儿虎山北麓丘陵台地及西辽河沙地省、辽西山地丘陵省和冀辽山地省,其中,冀辽山地省为本研究中新增动物地理省。扩大原辽东半岛丘陵省涵盖范围,并将其名称修订为“辽东半岛山地丘陵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种多样性 分类厘定 编目 乌梢蛇 黑头剑蛇
原文传递
四川省若尔盖地区发现阿拉善蝮 被引量:2
16
作者 索郎夺尔基 吴亚勇 +2 位作者 史静耸 丁利 齐银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75-679,共5页
2015年7月,于四川省若尔盖县采集到亚洲蝮属蛇类标本2号,雌雄各1号,经形态学比对和基于线粒体基因ND4片段的单倍型网络分析,证实该蛇为阿拉善蝮(Gloydius cognatus),系四川省蛇类新纪录。
关键词 阿拉善蝮 四川 新纪录
原文传递
东秦岭地区齿突蟾属一新种记述(两栖纲:角蟾科)
17
作者 周圣博 关萍 史静耸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41-650,共10页
2020年5月在洛阳市嵩县白云山国家森林公园玉皇顶林场(33°38′37″N,111°50′01″E,海拔1882 m)采集到齿突蟾属(Scutiger)物种9号标本,经形态特征比较及线粒体COI和Cyt b基因联合构建的齿突蟾属部分物种系统发育树显示,采集... 2020年5月在洛阳市嵩县白云山国家森林公园玉皇顶林场(33°38′37″N,111°50′01″E,海拔1882 m)采集到齿突蟾属(Scutiger)物种9号标本,经形态特征比较及线粒体COI和Cyt b基因联合构建的齿突蟾属部分物种系统发育树显示,采集到的齿突蟾标本系一新种,命名为华夏齿突蟾Scutiger feiliangi Zhou,Guan and Shi,sp.nov.。其主要鉴别特征为:1)体型中等,雄性体长45.7~50.2 mm,雌性体长48.9~51.5 mm;2)头宽略大于头长,鼓膜不显;3)前臂及手长略超过体长之半,后肢较短;4)背面粗糙,布满疣粒;5)指间无蹼,趾间微蹼;6)具两对胸腺,外侧者略小于内侧;7)背部有4行断续排列的纵行肤褶;8)肛周有多个近圆形腺体。同时,对新种华夏齿突蟾的生物学特性进行描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夏齿突蟾 系统学 分类学 物种多样性
原文传递
中国无尾两栖类新记录种——朝鲜侧褶蛙
18
作者 周圣博 张芷赫 +4 位作者 王惠 苗青 徐树军 关萍 史静耸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40-446,共7页
2021年9月在沈阳市蒲河湿地公园(41°41′54″N,122°52′19″E,海拔35 m)采集到3号无尾两栖类动物,经形态特征比较确认为侧褶蛙属(Pelophylax)金线侧褶蛙种组(P.plancyi species complex)的物种。基于线粒体12S rRNA和16S rRN... 2021年9月在沈阳市蒲河湿地公园(41°41′54″N,122°52′19″E,海拔35 m)采集到3号无尾两栖类动物,经形态特征比较确认为侧褶蛙属(Pelophylax)金线侧褶蛙种组(P.plancyi species complex)的物种。基于线粒体12S rRNA和16S rRNA基因联合构建的侧褶蛙属部分物种最大似然系统发育树显示,采集到的侧褶蛙标本与朝鲜侧褶蛙(P.chosenicus)聚为一支,且具有较高的支持率(0.95)。综合形态和系统发育比较,确定采集到的标本为无尾目(Anura)蛙科(Ranidae)侧褶蛙属的朝鲜侧褶蛙,系中国两栖动物分布新记录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朝鲜侧褶蛙 中国 无尾两栖类 侧褶蛙属 新记录种
原文传递
赤链蛇达氏腺提取液对小白鼠致死现象的探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邱思语 史静耸 《生物学通报》 2017年第10期53-55,共3页
对于"赤链蛇是否为毒蛇"这一问题,目前在学术界尚存争议。通过对赤链蛇的解剖观察,发现其存在一对达氏腺,进一步将达氏腺提取液稀释后,注射到小白鼠体内,发现其对小白鼠有明显的致死作用,进而证实了赤链蛇有一定的毒性,但对... 对于"赤链蛇是否为毒蛇"这一问题,目前在学术界尚存争议。通过对赤链蛇的解剖观察,发现其存在一对达氏腺,进一步将达氏腺提取液稀释后,注射到小白鼠体内,发现其对小白鼠有明显的致死作用,进而证实了赤链蛇有一定的毒性,但对其上颌齿解剖观察发现其不具备后沟牙,由此,结合野外和实验室环境下对其捕食行为的观察,对其注毒的机理进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链蛇 达氏腺 致死
下载PDF
一次突变,蜥蜴变成蛇?
20
作者 易鸿宇 史静耸 《环球科学》 2018年第2期68-73,共6页
从蜥蜴到蛇的演化是剧烈的,但是甩掉四肢和增长脊椎,就能更适应当时周围的环境了?中国有个谜语:“无足而行,无鳍而游,无翼而翔”。谜底倒是不难猜,是蛇。如今,全球有3000多种蛇。
关键词 蜥蜴 突变 应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