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方国瑜与民族史和地方史
1
作者
叶之声
无
《创造》
2022年第6期F0002-F0002,共1页
方国瑜(1903-1983),云南省丽江市古城区五一街人,纳西族,教授,当代著名社会科学家、教育家。曾任云南大学文法学院院长、云南省民委委员、全国人大民委委员、省博物馆筹委会副主任、云南省民族研究所副所长、云南省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
方国瑜(1903-1983),云南省丽江市古城区五一街人,纳西族,教授,当代著名社会科学家、教育家。曾任云南大学文法学院院长、云南省民委委员、全国人大民委委员、省博物馆筹委会副主任、云南省民族研究所副所长、云南省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组副组长、九三学社云南省工委副主任等职。被誉为“南中泰斗滇史巨擘”“云南地方史奠基人”“纳西历史文化研究之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学院院长
方国瑜
历史文化研究
云南省民委
云南省民族
副所长
地方史
民族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姜亮夫与国学研究
2
作者
叶之声
《创造》
2022年第7期F0002-F0002,共1页
姜亮夫(1902-1995),著名的楚辞学、敦煌学、语言音韵学、历史文献学家。1902年,姜亮夫出生在云南昭通的一个书香世家,受父亲影响,他自小打下了扎实的国学根基。中学毕业后,姜亮夫以官费生资格考入成都高等师范学校,在名师指点下遍读经典...
姜亮夫(1902-1995),著名的楚辞学、敦煌学、语言音韵学、历史文献学家。1902年,姜亮夫出生在云南昭通的一个书香世家,受父亲影响,他自小打下了扎实的国学根基。中学毕业后,姜亮夫以官费生资格考入成都高等师范学校,在名师指点下遍读经典。1926年,考入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跟王国维先生学习文字声韵之学。1925年9月,还未毕业的姜亮夫就完成了他人生的第一本著述《昭通方言考》。1927年,王国维自沉于昆明湖鱼藻轩,梁启超也去了天津,他只得离开清华,辗转到南通、无锡教了两年的中学。后来到上海,在大夏、暨南、复旦等校任教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亮夫
楚辞学
国学研究院
高等师范学校
云南昭通
书香世家
敦煌学
王国维先生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无声的史书--四牛鎏金骑士铜贮贝器
3
作者
叶之声
《创造》
2021年第2期83-84,共2页
2019年1月6日,中央电视台综艺节目《国家宝藏》第二季云南省博物馆专场隆重发布,四牛鎏金骑士铜贮贝器作为此期《国家宝藏》首件被推荐的国宝,无论是从艺术价值还是历史价值都极具代表性。器物的设计高低错落,构图丰满,极具美感,富有滇...
2019年1月6日,中央电视台综艺节目《国家宝藏》第二季云南省博物馆专场隆重发布,四牛鎏金骑士铜贮贝器作为此期《国家宝藏》首件被推荐的国宝,无论是从艺术价值还是历史价值都极具代表性。器物的设计高低错落,构图丰满,极具美感,富有滇青铜文化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贮贝器
青铜文化
综艺节目
鎏金
云南省博物馆
骑士
中央电视台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句町古国的历史印记——广南羽人船纹铜鼓
4
作者
叶之声
《创造》
2021年第10期82-84,共3页
铜鼓起源于云南。2000多年来,在我国云南、四川、贵州、广西、广东等省区以及东南亚国家,都有使用铜鼓的习俗。我国共出土了2000多件铜鼓,它们被分为万家坝型、石寨山型、冷水冲型、遵义型、麻江型、北流型、灵山型和西盟型8个类型,其...
铜鼓起源于云南。2000多年来,在我国云南、四川、贵州、广西、广东等省区以及东南亚国家,都有使用铜鼓的习俗。我国共出土了2000多件铜鼓,它们被分为万家坝型、石寨山型、冷水冲型、遵义型、麻江型、北流型、灵山型和西盟型8个类型,其中除了北流型和灵山型,其他类型的铜鼓在云南都有发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鼓
冷水冲型
石寨山型
北流
东南亚
历史印记
灵山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云南青铜文明之巅——牛虎铜案
5
作者
叶之声
《创造》
2021年第1期83-84,共2页
20世纪70年代,出土于云南江川李家山古墓群24号墓的牛虎铜案震惊了中国文物考古界。它记录了一场牛虎厮杀的场景:一头壮硕的大牛笔直站立,一只猛虎撕咬着大牛牛尾,大牛腹下横置一只等比缩小的小牛。这件文物高43厘米、长76厘米,因其独...
20世纪70年代,出土于云南江川李家山古墓群24号墓的牛虎铜案震惊了中国文物考古界。它记录了一场牛虎厮杀的场景:一头壮硕的大牛笔直站立,一只猛虎撕咬着大牛牛尾,大牛腹下横置一只等比缩小的小牛。这件文物高43厘米、长76厘米,因其独特的造型和民族特征成为了云南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铜文明
中国文物考古
古墓群
云南省博物馆
江川李家山
镇馆之宝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满堂精彩——鉴赏云南工艺精品
6
作者
叶之声
邢毅
《青年与社会(中)》
2011年第9期52-55,共4页
工艺品来源于生活,却又创造了高于生活的价值,它可供人们欣赏.亦可供人们把玩。作为人娄智慧的结晶,工艺品充分体现了人类的创造性和艺术情趣,是人类文化遗产的无价之宝。云南人民创造的工艺品涉及年代久远、门类众多,产生的历史...
工艺品来源于生活,却又创造了高于生活的价值,它可供人们欣赏.亦可供人们把玩。作为人娄智慧的结晶,工艺品充分体现了人类的创造性和艺术情趣,是人类文化遗产的无价之宝。云南人民创造的工艺品涉及年代久远、门类众多,产生的历史更是悠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艺品
云南
人类文化遗产
精品
鉴赏
艺术情趣
创造性
生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探究云南民族乐器的古今传承
7
作者
叶之声
《民族音乐》
2021年第4期14-17,共4页
云南少数民族的历史悠久、数量众多,各族人民不仅能歌善舞,也擅长于制作各种乐器,因此民间乐器和民族歌舞资源极为丰富。云南少数民族通过乐舞来纪念婚嫁、丧葬、祭祀等重要仪式,抒发生活中的欢乐与悲伤,在人与人之间传递情绪和意念,而...
云南少数民族的历史悠久、数量众多,各族人民不仅能歌善舞,也擅长于制作各种乐器,因此民间乐器和民族歌舞资源极为丰富。云南少数民族通过乐舞来纪念婚嫁、丧葬、祭祀等重要仪式,抒发生活中的欢乐与悲伤,在人与人之间传递情绪和意念,而这一切大多以乐器为承载,它们展示着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显示出少数民族的文明轨迹,也因此成为民族文化宝库中最有生命力的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少数民族
民族文化宝库
民族歌舞
民间乐器
民族乐器
古今传承
文化内涵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李鑫:把一生交给党
8
作者
叶之声
《云岭先锋》
2022年第6期56-56,共1页
1928年,在个旧马拉格锡矿漆黑的矿洞里,一位身穿破布麻衣、面容鞍黑粗糙的“砂丁”(背矿的工人)背着沉重的矿石,靠着昏暗的煤石灯,艰难地爬出了悠长的矿洞……“砂丁”们称他为“施大爹”,没人知道他的来历,只知道他来的时候文弱白净,...
1928年,在个旧马拉格锡矿漆黑的矿洞里,一位身穿破布麻衣、面容鞍黑粗糙的“砂丁”(背矿的工人)背着沉重的矿石,靠着昏暗的煤石灯,艰难地爬出了悠长的矿洞……“砂丁”们称他为“施大爹”,没人知道他的来历,只知道他来的时候文弱白净,短短几个月后己经和大家难分你我,大家也都喜欢他写的歌谣,背矿的时候哼几句,能发泄生存的艰辛,也能慢慢地在黑暗中期待着光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丁
在黑暗中
歌谣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古滇人的春播秋收 云南石寨山出土的两件铜鼓形贮贝器腰部图像试释
9
作者
叶之声
邢毅(图)
《人与自然》
2023年第8期88-101,共14页
农耕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根基,是传承华夏文明的基因密码,是中国各民族生生不息的根源基础。在辽阔的土地上,凝聚着人们最深沉、最质朴的情感,也见证着历史的变迁与兴替。云南是举世闻名的古人类发祥地之一,也是原始农业的重要起源地之一...
农耕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根基,是传承华夏文明的基因密码,是中国各民族生生不息的根源基础。在辽阔的土地上,凝聚着人们最深沉、最质朴的情感,也见证着历史的变迁与兴替。云南是举世闻名的古人类发祥地之一,也是原始农业的重要起源地之一。早在新石器时代,居住在滇池、洱海等区域的人们就已能使用石器从事原始的农业生产。大理宾川白羊村遗址出土的碳化稻、剑川海门口文化遗址出土的碳化麦等表明,最迟约在距今3000~4000年,原始农业已在云南诞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门口
贮贝器
华夏文明
白羊村遗址
基因密码
石寨山
原始农业
农耕文化
原文传递
博物馆线上虚拟展示的传播应用研究
10
作者
叶之声
《文物天地》
2023年第3期60-62,共3页
虚拟技术的高速发展为博物馆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在虚拟技术的支持下,博物馆的展示、体验都更加新颖、更具吸引力,而传播媒体的多元化发展,也使得博物馆焕发出新的活力。博物馆的线上虚拟展示只是博物馆探索未来发展的起步阶段,但以此...
虚拟技术的高速发展为博物馆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在虚拟技术的支持下,博物馆的展示、体验都更加新颖、更具吸引力,而传播媒体的多元化发展,也使得博物馆焕发出新的活力。博物馆的线上虚拟展示只是博物馆探索未来发展的起步阶段,但以此为基础的博物馆智慧化建设前景无限远大,本文解构了博物馆线上虚拟展示的定义、内容、特征,并以传播学视角提出了博物馆在此项应用中应注意的关键点,以期促进博物馆线上虚拟展示的不断成熟与传播方式的不断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物馆
虚拟展示
线上传播
云南省博物馆
原文传递
从古滇青铜器探寻云南古代的生物多样性世界
11
作者
叶之声
邢毅(图)
《人与自然》
2021年第3期72-89,共18页
素有“动植物王国”美誉的云南拥有着全国首屈一指的多样性生态系统,是中国17个生物多样性关键地区和全球34个物种较丰富的热点地区之一,也是中国重要的生物多样性宝库和西南生态安全屏障。
关键词
生态安全屏障
生物多样性
生态系统
热点地区
动植物
云南
原文传递
题名
方国瑜与民族史和地方史
1
作者
叶之声
无
机构
不详
云南省博物馆
出处
《创造》
2022年第6期F0002-F0002,共1页
文摘
方国瑜(1903-1983),云南省丽江市古城区五一街人,纳西族,教授,当代著名社会科学家、教育家。曾任云南大学文法学院院长、云南省民委委员、全国人大民委委员、省博物馆筹委会副主任、云南省民族研究所副所长、云南省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组副组长、九三学社云南省工委副主任等职。被誉为“南中泰斗滇史巨擘”“云南地方史奠基人”“纳西历史文化研究之父”。
关键词
法学院院长
方国瑜
历史文化研究
云南省民委
云南省民族
副所长
地方史
民族史
分类号
D63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姜亮夫与国学研究
2
作者
叶之声
机构
不详
出处
《创造》
2022年第7期F0002-F0002,共1页
文摘
姜亮夫(1902-1995),著名的楚辞学、敦煌学、语言音韵学、历史文献学家。1902年,姜亮夫出生在云南昭通的一个书香世家,受父亲影响,他自小打下了扎实的国学根基。中学毕业后,姜亮夫以官费生资格考入成都高等师范学校,在名师指点下遍读经典。1926年,考入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跟王国维先生学习文字声韵之学。1925年9月,还未毕业的姜亮夫就完成了他人生的第一本著述《昭通方言考》。1927年,王国维自沉于昆明湖鱼藻轩,梁启超也去了天津,他只得离开清华,辗转到南通、无锡教了两年的中学。后来到上海,在大夏、暨南、复旦等校任教授。
关键词
姜亮夫
楚辞学
国学研究院
高等师范学校
云南昭通
书香世家
敦煌学
王国维先生
分类号
I20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无声的史书--四牛鎏金骑士铜贮贝器
3
作者
叶之声
机构
云南省博物馆
出处
《创造》
2021年第2期83-84,共2页
文摘
2019年1月6日,中央电视台综艺节目《国家宝藏》第二季云南省博物馆专场隆重发布,四牛鎏金骑士铜贮贝器作为此期《国家宝藏》首件被推荐的国宝,无论是从艺术价值还是历史价值都极具代表性。器物的设计高低错落,构图丰满,极具美感,富有滇青铜文化特色。
关键词
贮贝器
青铜文化
综艺节目
鎏金
云南省博物馆
骑士
中央电视台
分类号
K87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句町古国的历史印记——广南羽人船纹铜鼓
4
作者
叶之声
机构
云南省博物馆
出处
《创造》
2021年第10期82-84,共3页
文摘
铜鼓起源于云南。2000多年来,在我国云南、四川、贵州、广西、广东等省区以及东南亚国家,都有使用铜鼓的习俗。我国共出土了2000多件铜鼓,它们被分为万家坝型、石寨山型、冷水冲型、遵义型、麻江型、北流型、灵山型和西盟型8个类型,其中除了北流型和灵山型,其他类型的铜鼓在云南都有发现。
关键词
铜鼓
冷水冲型
石寨山型
北流
东南亚
历史印记
灵山
分类号
K87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云南青铜文明之巅——牛虎铜案
5
作者
叶之声
机构
云南省博物馆
出处
《创造》
2021年第1期83-84,共2页
文摘
20世纪70年代,出土于云南江川李家山古墓群24号墓的牛虎铜案震惊了中国文物考古界。它记录了一场牛虎厮杀的场景:一头壮硕的大牛笔直站立,一只猛虎撕咬着大牛牛尾,大牛腹下横置一只等比缩小的小牛。这件文物高43厘米、长76厘米,因其独特的造型和民族特征成为了云南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关键词
青铜文明
中国文物考古
古墓群
云南省博物馆
江川李家山
镇馆之宝
分类号
K87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满堂精彩——鉴赏云南工艺精品
6
作者
叶之声
邢毅
出处
《青年与社会(中)》
2011年第9期52-55,共4页
文摘
工艺品来源于生活,却又创造了高于生活的价值,它可供人们欣赏.亦可供人们把玩。作为人娄智慧的结晶,工艺品充分体现了人类的创造性和艺术情趣,是人类文化遗产的无价之宝。云南人民创造的工艺品涉及年代久远、门类众多,产生的历史更是悠久。
关键词
工艺品
云南
人类文化遗产
精品
鉴赏
艺术情趣
创造性
生活
分类号
C913.1 [经济管理]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探究云南民族乐器的古今传承
7
作者
叶之声
机构
云南省博物馆
出处
《民族音乐》
2021年第4期14-17,共4页
文摘
云南少数民族的历史悠久、数量众多,各族人民不仅能歌善舞,也擅长于制作各种乐器,因此民间乐器和民族歌舞资源极为丰富。云南少数民族通过乐舞来纪念婚嫁、丧葬、祭祀等重要仪式,抒发生活中的欢乐与悲伤,在人与人之间传递情绪和意念,而这一切大多以乐器为承载,它们展示着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显示出少数民族的文明轨迹,也因此成为民族文化宝库中最有生命力的部分。
关键词
云南少数民族
民族文化宝库
民族歌舞
民间乐器
民族乐器
古今传承
文化内涵
分类号
J632 [艺术—音乐]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李鑫:把一生交给党
8
作者
叶之声
机构
云南省博物馆
出处
《云岭先锋》
2022年第6期56-56,共1页
文摘
1928年,在个旧马拉格锡矿漆黑的矿洞里,一位身穿破布麻衣、面容鞍黑粗糙的“砂丁”(背矿的工人)背着沉重的矿石,靠着昏暗的煤石灯,艰难地爬出了悠长的矿洞……“砂丁”们称他为“施大爹”,没人知道他的来历,只知道他来的时候文弱白净,短短几个月后己经和大家难分你我,大家也都喜欢他写的歌谣,背矿的时候哼几句,能发泄生存的艰辛,也能慢慢地在黑暗中期待着光明。
关键词
砂丁
在黑暗中
歌谣
分类号
I26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古滇人的春播秋收 云南石寨山出土的两件铜鼓形贮贝器腰部图像试释
9
作者
叶之声
邢毅(图)
机构
不详
出处
《人与自然》
2023年第8期88-101,共14页
文摘
农耕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根基,是传承华夏文明的基因密码,是中国各民族生生不息的根源基础。在辽阔的土地上,凝聚着人们最深沉、最质朴的情感,也见证着历史的变迁与兴替。云南是举世闻名的古人类发祥地之一,也是原始农业的重要起源地之一。早在新石器时代,居住在滇池、洱海等区域的人们就已能使用石器从事原始的农业生产。大理宾川白羊村遗址出土的碳化稻、剑川海门口文化遗址出土的碳化麦等表明,最迟约在距今3000~4000年,原始农业已在云南诞生。
关键词
海门口
贮贝器
华夏文明
白羊村遗址
基因密码
石寨山
原始农业
农耕文化
分类号
K87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博物馆线上虚拟展示的传播应用研究
10
作者
叶之声
机构
云南省博物馆
出处
《文物天地》
2023年第3期60-62,共3页
文摘
虚拟技术的高速发展为博物馆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在虚拟技术的支持下,博物馆的展示、体验都更加新颖、更具吸引力,而传播媒体的多元化发展,也使得博物馆焕发出新的活力。博物馆的线上虚拟展示只是博物馆探索未来发展的起步阶段,但以此为基础的博物馆智慧化建设前景无限远大,本文解构了博物馆线上虚拟展示的定义、内容、特征,并以传播学视角提出了博物馆在此项应用中应注意的关键点,以期促进博物馆线上虚拟展示的不断成熟与传播方式的不断进步。
关键词
博物馆
虚拟展示
线上传播
云南省博物馆
分类号
G260.7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从古滇青铜器探寻云南古代的生物多样性世界
11
作者
叶之声
邢毅(图)
机构
不详
出处
《人与自然》
2021年第3期72-89,共18页
文摘
素有“动植物王国”美誉的云南拥有着全国首屈一指的多样性生态系统,是中国17个生物多样性关键地区和全球34个物种较丰富的热点地区之一,也是中国重要的生物多样性宝库和西南生态安全屏障。
关键词
生态安全屏障
生物多样性
生态系统
热点地区
动植物
云南
分类号
G63 [文化科学—教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方国瑜与民族史和地方史
叶之声
无
《创造》
2022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姜亮夫与国学研究
叶之声
《创造》
2022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无声的史书--四牛鎏金骑士铜贮贝器
叶之声
《创造》
2021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句町古国的历史印记——广南羽人船纹铜鼓
叶之声
《创造》
2021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云南青铜文明之巅——牛虎铜案
叶之声
《创造》
2021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满堂精彩——鉴赏云南工艺精品
叶之声
邢毅
《青年与社会(中)》
2011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探究云南民族乐器的古今传承
叶之声
《民族音乐》
2021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李鑫:把一生交给党
叶之声
《云岭先锋》
2022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古滇人的春播秋收 云南石寨山出土的两件铜鼓形贮贝器腰部图像试释
叶之声
邢毅(图)
《人与自然》
2023
0
原文传递
10
博物馆线上虚拟展示的传播应用研究
叶之声
《文物天地》
2023
0
原文传递
11
从古滇青铜器探寻云南古代的生物多样性世界
叶之声
邢毅(图)
《人与自然》
2021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