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山西绛县西吴壁遗址2023年IE5区发掘简报
1
作者 田伟 叶之童 +1 位作者 张开亮 孙慧琴 《文物季刊》 2024年第3期3-20,共18页
2023年,中国国家博物馆、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及运城市文物保护中心组成的联合考古队,在西吴壁遗址IE5区揭露出龙山、二里头、二里岗及周、汉等时期遗存,所见二里头文化时期特殊形制的窑址、二里岗下层与冶铸相关的活动面形制特殊,属中原... 2023年,中国国家博物馆、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及运城市文物保护中心组成的联合考古队,在西吴壁遗址IE5区揭露出龙山、二里头、二里岗及周、汉等时期遗存,所见二里头文化时期特殊形制的窑址、二里岗下层与冶铸相关的活动面形制特殊,属中原地区首见,为了解遗址夏商聚落形态,研究夏商冶金工艺提供了直接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晋南 西吴壁遗址 窑炉 活动面 冶铜
下载PDF
山西绛县西吴壁遗址铜冶金活动面的土壤化学成分研究
2
作者 潘博华 叶之童 +2 位作者 田伟 林俊伶 刘思然 《文物季刊》 2024年第3期140-147,共8页
绛县西吴壁遗址是二里头至二里岗时期重要的铜冶金生产遗址。2023年发掘过程中在遗址东部发现了一组二里头时期的原生活动面,为研究西吴壁遗址冶金技术与空间格局提供了重要材料。本研究对各活动面进行了系统取样,利用其化学组分的含量... 绛县西吴壁遗址是二里头至二里岗时期重要的铜冶金生产遗址。2023年发掘过程中在遗址东部发现了一组二里头时期的原生活动面,为研究西吴壁遗址冶金技术与空间格局提供了重要材料。本研究对各活动面进行了系统取样,利用其化学组分的含量和空间分布对各活动面的性质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显示,上部的活动面1和活动面2中的部分区域具有较高的CuO含量,可能与铜冶炼活动直接相关,下部的活动面3和活动面4则不见高CuO区域,且整体成分与遗址生土样品接近,表明其现存部分可能与铜冶炼活动不直接相关。活动面1和活动面2上还存在高P2O5、Fe2O3、CaO,高MgO和高SiO2区域。本研究通过梳理以往研究中上述化学组分与人类活动的对应关系,对其与西吴壁遗址铜冶金活动的关联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吴壁遗址 活动面 铜冶金 土壤 XRF
下载PDF
陕西旬邑西头遗址鱼嘴坡地点炭化植物遗存分析
3
作者 豆海锋 叶之童 李亚萍 《西部考古》 2022年第2期228-240,共13页
西头遗址鱼嘴坡地点位于陕西省旬邑县张洪塬的西侧边缘地带,考古发现有商周时期和汉代的文化遗存,以商周时期为主。我们通过系统的浮选工作获得了较为丰富的炭化植物遗存,包括粟、黍、大麦、小麦、大豆五种农作物,以及藜、野大豆、狗尾... 西头遗址鱼嘴坡地点位于陕西省旬邑县张洪塬的西侧边缘地带,考古发现有商周时期和汉代的文化遗存,以商周时期为主。我们通过系统的浮选工作获得了较为丰富的炭化植物遗存,包括粟、黍、大麦、小麦、大豆五种农作物,以及藜、野大豆、狗尾草、马鞭草、野燕麦等非农作物,浮选结果说明鱼嘴坡地点先民从事以粟黍为主的旱作农业生产。鱼嘴坡地点的植物遗存中还存在粟的颖果、带稃颖果及粟稃共存现象,说明该区域存在一定规模的粟类加工活动。通过对古豳地各个遗址动植物考古工作的总结分析,发现古豳地先民具有基本相似的生业模式,即以旱作农业为主,兼营畜牧业,这种混合型生业经济为周人崛起之后“小邦周”灭“大邑商”提供了稳固的经济基础。各个遗址对农业和畜牧业的不同偏重或可为探索先周文化提供另外一种行之有效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头遗址鱼嘴坡地点 植物遗存 旱作农业 古豳地 生业经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