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川白河自然保护区连香树的空间分布与种群特征 被引量:4
1
作者 冷志成 叶信初 +1 位作者 李生强 杨彪 《林业科技》 2019年第1期24-28,共5页
以四川白河自然保护区连香树为研究对象,采用访问法、样线法和样方法相结合,调查连香树的空间分布位点、种群特征和干扰因素。调查结果表明:保护区有连香树365株,适宜面积约1 995.46 hm2;海拔1 900~2 200 m区域的连香树株数占总株数的8... 以四川白河自然保护区连香树为研究对象,采用访问法、样线法和样方法相结合,调查连香树的空间分布位点、种群特征和干扰因素。调查结果表明:保护区有连香树365株,适宜面积约1 995.46 hm2;海拔1 900~2 200 m区域的连香树株数占总株数的89.53%,尤其是海拔2 000~2 100 m分布最为密集(占43.01%);径级分布为纺锤形,自然更新差,种群呈不稳定状态,胸径在12~32 cm之间的有238株(占65.20%)。连香树主要分布区与传统耕作区和放牧区的重叠性高,林地转化成耕地及放牧践踏是连香树种群数量和栖息地下降的主要原因;减少人为干扰、就地保护与监测、建立天然母树园、种子繁殖和扦插是保护连香树种群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香树 空间分布 径级结构 干扰 白河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基于红外相机对四川千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兽类及鸟类多样性的初步调查 被引量:23
2
作者 蒋忠军 叶信初 +2 位作者 胡加云 杨彪 李生强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99-106,共8页
生物多样性编目是保护区管理和科研的基础性工作。2016年7月—2017年6月,利用红外相机调查四川千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兽类和鸟类多样性。调查期内共布设20个监测位点,累计3 333个相机监测日,获得照片2 355张,视频1 867段,独立有效... 生物多样性编目是保护区管理和科研的基础性工作。2016年7月—2017年6月,利用红外相机调查四川千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兽类和鸟类多样性。调查期内共布设20个监测位点,累计3 333个相机监测日,获得照片2 355张,视频1 867段,独立有效记录共计436次,共鉴定出兽类4目10科17种和鸟类2目8科18种,其中,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3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8种,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红色名录列为濒危(EN) 1种、易危(VU) 5种和近危(NT) 1种。调查中发现岷山山系的新记录1种:灰翅鸫Turdus boulboul。兽类相对丰富度指数(RAI)从高到低依次是川金丝猴Rhinopithecus roxellanae(2. 37)、毛冠鹿Elaphodus cephalophus(1. 83)、野猪Sus scrofa(1. 17)、岩松鼠Sciurotamias davidianus(1. 02)、赤麂Muntiacus vaginalis(0. 21); RAI最高的鸟类是鸡形目Galliformes,如红腹锦鸡Chrysolophus pictus(3. 21)和红腹角雉Tragopan temminckii(1. 05),其次是雀形目Passeriformes噪鹛科Leiothrichidae。本研究获得的兽类和鸟类数据是保护区生物多样性本底数据的有效补充,红外相机的持续监测将有利于保护区的长期监测和保护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千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红外相机 兽类 鸟类 生物多样性
下载PDF
四川黑竹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珙桐和光叶珙桐种群特征及生境适宜性评价 被引量:5
3
作者 马晓龙 程勇 +3 位作者 代世红 周勇军 叶信初 杨彪 《林业科技》 2019年第5期37-41,共5页
综合运用常规种群调查法和最大熵模型法,对四川黑竹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珙桐、光叶珙桐种群结构与适宜生境的研究结果表明:保护区内的珙桐、光叶珙桐种群处于初衰型和衰退状态,种群生存空间狭窄。珙桐种群的适宜、次适宜生境面积分别为... 综合运用常规种群调查法和最大熵模型法,对四川黑竹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珙桐、光叶珙桐种群结构与适宜生境的研究结果表明:保护区内的珙桐、光叶珙桐种群处于初衰型和衰退状态,种群生存空间狭窄。珙桐种群的适宜、次适宜生境面积分别为39.54 km^2和158.75 km^2,主要影响因子为海拔、植被类型和坡度;光叶珙桐种群适宜、次适宜生境面积分别为48.07 km^2和176.26 km^2,主要影响因子为海拔和植被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珙桐 光叶珙桐 最大熵模型 种群特征 生境适宜性评价
下载PDF
四川瓦屋山自然保护区周边社区森林资源依赖与保护意识调查 被引量:2
4
作者 宾建 王家才 +1 位作者 刘富文 叶信初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8年第6期90-92,共3页
[目的]调查四川瓦屋山自然保护区周边社区居民对森林资源的依赖与保护意识。[方法]选取4个典型社区,使用半结构访谈的方法开展抽样调查。[结果]共获得有效问卷114份,发现不同社区薪柴消耗状况呈现显著分化,受旅游红利较小、经济相对较... [目的]调查四川瓦屋山自然保护区周边社区居民对森林资源的依赖与保护意识。[方法]选取4个典型社区,使用半结构访谈的方法开展抽样调查。[结果]共获得有效问卷114份,发现不同社区薪柴消耗状况呈现显著分化,受旅游红利较小、经济相对较弱的社区仍有较大的薪柴消耗量。在周边社区居民家庭收入结构中,与林业直接相关的收入总体占比较少。但是,受旅游红利较小、经济相对较弱的社区,来源于木材采伐的收入占比相对较高。总体而言,保护区周边村民有较为强烈的保护认识,无论社区是否享受到好的旅游产业红利,对于保护区设立影响到家庭的"割竹""打笋"等生计都存在较大程度的抱怨。同时,保护区也存在一定的人兽冲突问题。[结论]该研究可为深化保护区社区管理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护区 保护意识 经济 认识 森林资源 态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