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活的万花筒,历史的热寂观——评品钦的长篇小说《V.》中的忧患意识 被引量:12
1
作者 叶华年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3期52-57,共6页
美国当代作家品钦在他的后现代主义风格的长篇小说《V.》中以隐喻的手法应用物理学的热力学第二定律来观照人类世界的现状。小说生动地状绘了芸芸众生盲目浮躁的生存姿态和空泛虚幻的人生追求,刻画了社会能量毫无节制地无效甚至有害释... 美国当代作家品钦在他的后现代主义风格的长篇小说《V.》中以隐喻的手法应用物理学的热力学第二定律来观照人类世界的现状。小说生动地状绘了芸芸众生盲目浮躁的生存姿态和空泛虚幻的人生追求,刻画了社会能量毫无节制地无效甚至有害释放的熵增值现象,预示了历史可能走向热寂的可怖前景,并就此提出了应对的方法。小说直面现实,针砭时弊,结构繁复,文体多变,是一部颇具艺术性的警世佳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品钦 后现代主义风格 长篇小说 《V.》 隐喻 文学评论 忧患意识
下载PDF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解构主义和文学批评 被引量:2
2
作者 叶华年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1期63-69,共7页
 解构主义的策略之一似是"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即从本源上审视和检验文本中占统治地位的传统观念和方法的具体细节,揭示其所遮蔽或压制的意指过程中的差异与矛盾,以期颠倒原等级次序,更新认识,促进思想。解构主义用于文学批...  解构主义的策略之一似是"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即从本源上审视和检验文本中占统治地位的传统观念和方法的具体细节,揭示其所遮蔽或压制的意指过程中的差异与矛盾,以期颠倒原等级次序,更新认识,促进思想。解构主义用于文学批评则能排除定见,别开生面,取得耳目一新的释解,如文章中对《拧紧螺丝》和《莺莺传》的解构性阅读所证。解构主义所关注的不只是知识与真理问题,而更是权力与权威问题,它虽有局限性,但其合理的批判精神有利于破旧布新,至今仍能大有作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子之矛 攻子之盾” 解构主义 文学批评 情节逻辑 故事逻辑 语音中心主义
下载PDF
后现代社会中熵现象的深刻写照——评品钦的长篇小说《V.》的人文关怀
3
作者 叶华年 《英美文学研究论丛》 2004年第0期83-99,共17页
西方后现代主义的代表作之一、美国作家托马斯·品钦于1963年发表的首部长篇小说《V.》在问世40周年时被译成中文在中国出版发行了(2003年8月,译林出版社)。这是一位独特的作家的一部奇异的作品。在当代美国作家中,最不抛头露面、... 西方后现代主义的代表作之一、美国作家托马斯·品钦于1963年发表的首部长篇小说《V.》在问世40周年时被译成中文在中国出版发行了(2003年8月,译林出版社)。这是一位独特的作家的一部奇异的作品。在当代美国作家中,最不抛头露面、个人生活最鲜为人知的是品钦,在他这一代作家中最受推崇、最为评论界所注目的也是品钦。他的《V.》直面人生,或嬉笑嘲弄,或严峻剖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钦 后现代社会 普鲁 译林出版社 人文关怀 出版发行 托马斯 万有引力之虹 纳博科夫 这一代
下载PDF
寻找异质文化中的人类共性——从《大地》的恋土情结谈起
4
作者 景晓莺 叶华年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39-146,326-327,共8页
小说《大地》中主人公王龙展示出了深厚的恋土情结,土地既给他提供了生存之本,也满足了他内心的精神需求。在守护土地的过程中,王龙得到了归属感和内心的安宁平和。恋土情结体现着和谐、仁爱的中国精神,同时作为人类的集体无意识,共存... 小说《大地》中主人公王龙展示出了深厚的恋土情结,土地既给他提供了生存之本,也满足了他内心的精神需求。在守护土地的过程中,王龙得到了归属感和内心的安宁平和。恋土情结体现着和谐、仁爱的中国精神,同时作为人类的集体无意识,共存于中美两国的社会传统和文学创作中。赛珍珠特殊的文化边缘人的身份和双焦透视的视角使她敏锐地发现了异质文化中人类的共性,以作品为媒介唤起美国读者的共鸣和面对灾难的勇气,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中国与美国文化的沟通与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地》 恋土情结 中国精神 经济危机 双焦透视
下载PDF
中美部分大学生文学、史学、美术观念比较研究讨论会综述
5
作者 叶华年 书宗 +2 位作者 万庆华 石斋 雨舍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3年第3期136-140,共5页
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对于同一作品或同一论题的见解有无异同?异同在何处?造成异同的原因有哪些?这是上海师范大学和纽约大学“中美文、史、美比较研究讨论会”所探讨的课题。参加学术交流的纽约大学代表有施密特·希洛考瓦、沈... 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对于同一作品或同一论题的见解有无异同?异同在何处?造成异同的原因有哪些?这是上海师范大学和纽约大学“中美文、史、美比较研究讨论会”所探讨的课题。参加学术交流的纽约大学代表有施密特·希洛考瓦、沈善宏教授和11位学生;上海师大有历史、中文、艺术、外语4系的教师、翻译和研究生共18名。会议就双方共同收集的材料和感兴趣的问题展开讨论,各抒己见,畅所欲言。这是一次热烈坦诚、互有启发、彼此沟通的、涉及文、史、美诸方面的跨文化的比较研究讨论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讨论会 作文 作品 东山魁夷 史学 文学 异同 审美感悟 师范大学 比较研究
下载PDF
多种智力理论及其对语言教育的启示 被引量:27
6
作者 唐力行 叶华年 《外语界》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24-32,共9页
多年以来 ,智力被界定为回答各种智力测验的题目或回答主要检查词汇、数字和记忆技能的智商测试题的能力。测试之后 ,被测试者会得到一个分值 ,表明他的智商。无论他得到什么分值 ,该分值将会伴随他终生。如果他测得是高智商 ,便会得到... 多年以来 ,智力被界定为回答各种智力测验的题目或回答主要检查词汇、数字和记忆技能的智商测试题的能力。测试之后 ,被测试者会得到一个分值 ,表明他的智商。无论他得到什么分值 ,该分值将会伴随他终生。如果他测得是高智商 ,便会得到赞扬 ,倘不幸是低智商 ,则被贴上“庸才”的标签。有高智商的儿童常被视为机智聪颖 ,极有可能进入尖子学校就读 ,然后其中大部分将继续升入名牌大学深造。这类“神童”的未来角色或“最终地位”早被设定 :律师、政治家、科学家、医生或实业家。而“低智商”的儿童却常常发现他们将踏上一条完全不同的人生之路 :上公办学校 ,坐在拥挤的教室里 ,学着缺乏挑战性的课程。这些所谓低智商者的最终地位将是工厂工人、勤杂人员、文秘或临时工。霍华德·加德纳 (HowardGardner)于 1 983年提出的多种智力理论向上述的传统观念发起挑战。他认为智力远不是智商测试所得的一个分值所能涵括的 ,它事实上可以表现在多个方面。按照加德纳的说法 ,智力包括 (1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创作有效产品的能力 ,(3)发现和提出问题的潜在能力。在这一理论基础上 ,加德纳于 1 993年把早先提出的 7种智力充实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力理论 逻辑 学习方法 教学活动 空间智力 加德纳 学习日记 智力方面 数学智力
原文传递
科技时代的生存悖论——反思《万有引力之虹》揭示的世界 被引量:2
7
作者 景晓莺 叶华年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34-39,共6页
品钦的代表作《万有引力之虹》通过构建诸多二元对立,揭示了当作为生产力的科学技术上升为一种控制人类的方法时便成为危害社会的技术至上主义。从自然之虹与人造之虹、决定论与概率论、科技崇拜与情感守护以及死亡废墟与自然生命力等... 品钦的代表作《万有引力之虹》通过构建诸多二元对立,揭示了当作为生产力的科学技术上升为一种控制人类的方法时便成为危害社会的技术至上主义。从自然之虹与人造之虹、决定论与概率论、科技崇拜与情感守护以及死亡废墟与自然生命力等四组对立,就足以管窥科技崇拜给现代社会带来的生存悖论。品钦选取的万有引力之虹,一为自然之虹,一为人造之虹,前者代表着人类的希望和理想,后者代表着希望和理想的幻灭。万有引力之虹这个象征性的符号高度概括了绝望与希望、奴役与反抗、情感与科技等并存的社会现实,表现科技时代人类生活的荒诞以及对这种生活的反抗和期冀,充分体现出品钦对人类社会现状深切的人文关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崇拜 《万有引力之虹》 二元对立 悖论主题
原文传递
关于我国英语教师对整体语言教学的意见调查报告 被引量:57
8
作者 唐力行 叶华年 《外语界》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27-33,共7页
关键词 整体语言教学 教学理论 传统英语教学法 中小学英语教师 教学应用 小学教师 交际法 意见调查 教学方法 问卷调查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