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友病性关节炎和骨关节炎软骨下骨的组织形态学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叶厚龙 冯茹 +6 位作者 郑刘杰 罗达胜 韩志伟 钟齐刚 戚任飞 荆珏华 姚运峰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4期1663-1672,共10页
目的分析血友病性关节炎(hemophiliac arthritis,HA)与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患者软骨下骨组织形态学的差异,探讨HA软骨下骨异常骨重塑的机制。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6月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因HA行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 目的分析血友病性关节炎(hemophiliac arthritis,HA)与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患者软骨下骨组织形态学的差异,探讨HA软骨下骨异常骨重塑的机制。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6月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因HA行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的15例男性患者,年龄(32.60±7.58)岁(范围22~45岁),均为A型血友病且凝血因子Ⅷ抗体为阴性;选取同期因OA行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的15例男性患者,年龄(75.67±5.09)岁(范围71~87岁)。获取术中截去的胫骨平台骨组织,以MicroCT扫描评估两组胫骨平台标本软骨下骨的形态学参数,HE和蕃红"O"固绿染色评估两组软骨下骨板(subchondral bone plate,SBP)和骨小梁组织结构变化,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artrate-resistant acid phosphatase,TRAP)染色评估软骨下骨破骨细胞分化水平,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A和Osterix免疫组化染色评估软骨下骨血管生成和成骨细胞分化水平。结果MicroCT扫描结果显示:HA组骨体积分数(bonevolume fraction,BV/TV)内侧平台为25.14%±0.70%、外侧平台为22.31%±0.53%;骨小梁连接密度(connectivity density,Conn.D.)内侧平台为(4.20±0.10)1/mm^(3)、外侧平台为(3.27±0.08)1/mm^(3);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内侧平台为(0.288±0.006)g/cm^(3)、外侧平台为(0.285±0.004)g/cm^(3);骨小梁厚度(trabecularthichness,Tb.Th)内侧平台为(0.257±0.008)mm、外侧平台为(0.206±0.008)mm;骨小梁数量(trabecularnumber,Tb.N)内侧平台为(0.984±0.043)1/mm、外侧平台为(0.908±0.026)1/mm;骨小梁间距(trabecularseparation,Tb.Sp)内侧平台为(0.683±0.008)mm、外侧平台为(0.808±0.010)mm;HA组内、外侧平台除Tb.Sp高于OA组,BV/TV、Conn.D.、BMD、Tb.Th和Tb.N均低于O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E和蕃红"O"固绿染色结果显示:HA组SBP厚度内侧平台为(177.43±6.42)μm,高于外侧平台的(117.96±5.08)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RAP染色结果显示:HA组内侧平台软骨下骨TRAP阳性破骨细胞数为33.4%±3.1%,高于外侧平台的25.1%±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HA组内侧平台软骨下骨VEGFA阳性细胞数为34.1%±5.9%,高于外侧平台的25.9%±3.7%;内侧平台软骨下骨Osterix阳性细胞数为14.6%±1.4%,高于外侧平台的5.8%±1.1%,HA组内、外侧平台软骨下骨VEGFA阳性细胞数较OA组多,Osterix阳性细胞数较OA组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OA组相比,HA组软骨下骨的骨破坏程度更高、骨小梁更稀疏,潮线基本消失,破骨细胞分化和血管生成水平更高,成骨细胞分化水平更低,表现出更严重的骨质疏松,但SBP却增厚。结果提示可以通过干预HA软骨下骨异常骨重塑和血管生成达到延缓HA进展和治疗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友病性关节炎 骨关节炎 软骨下骨 骨重塑 血管生成
原文传递
髋臼方形区骨折的手术治疗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叶厚龙 姚运峰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34-337,共4页
髋臼系位于髋骨中下部的半球形深凹,由髂、耻、坐3骨的体部连接而成,是人体的重要承重关节。方形区骨折在髋臼骨折中时常发生,由于方形区位于髋臼内侧壁,邻近关节且骨质较薄,因此在手术中要做到该区的充分显露和复位固定十分困难。目前... 髋臼系位于髋骨中下部的半球形深凹,由髂、耻、坐3骨的体部连接而成,是人体的重要承重关节。方形区骨折在髋臼骨折中时常发生,由于方形区位于髋臼内侧壁,邻近关节且骨质较薄,因此在手术中要做到该区的充分显露和复位固定十分困难。目前针对方形区骨折的治疗方法也有很多,但疗效不尽相同,本文就方形区的解剖学特点和治疗方式进行了综述,其中着重叙述了手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臼 方形区骨折 开放复位内固定 手术入路
原文传递
髋臼后柱顺行螺钉置入的3D影像测量研究
3
作者 叶厚龙 郑刘杰 +5 位作者 荆珏华 韩志伟 冯茹 钟齐刚 姚强 姚运峰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6期1503-1507,共5页
[目的]提出一种髋臼后柱顺行螺钉置入新的参考方法和相关解剖学参数,为后期导板设计提供基础。[方法]收集40例成人骨盆CT数据,通过Mimics软件重建三维模型。从髂翼内侧顺行置入一圆柱体通过后柱,调整到理想位置,该圆柱体从髂翼内侧的穿... [目的]提出一种髋臼后柱顺行螺钉置入新的参考方法和相关解剖学参数,为后期导板设计提供基础。[方法]收集40例成人骨盆CT数据,通过Mimics软件重建三维模型。从髂翼内侧顺行置入一圆柱体通过后柱,调整到理想位置,该圆柱体从髂翼内侧的穿入点(A)作为拉力螺钉的入钉点,从坐骨结节下方的穿出点(B)作为拉力螺钉的出钉点。在弓状缘上取点C,使AC为入钉点到弓状缘的最短距离,D点为骶髂关节最前缘,连接AC和CD。在Mimics上找到方形区靠近坐骨大切迹后缘的一块较平整的区域,做一平面β平行于此区域,再做一平面γ垂直于平面β并与坐骨大切迹后缘相切。测量AC,CD的距离、拉力螺钉的最大半径和长度、拉力螺钉与平面β的夹角(a)及与平面γ的夹角(b)。[结果]在同一侧别男性与女性比较中,男性的螺钉最大半径和最大长度大于女性,线段CD小于女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线段AC、夹角a和夹角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同一性别左侧和右侧比较中,螺钉的最大半径、最大长度、线段AC、CD、夹角a和b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相关解剖学数据,使置钉过程更加精准安全,并为后期导板设计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臼 方形区 拉力螺钉 三维成像 影像解剖学
原文传递
长柄与普通柄半髋置换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 被引量:3
4
作者 冯茹 叶厚龙 +5 位作者 方望 张春 吕浩 李军 荆珏华 姚运峰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89-294,共6页
[目的]比较骨水泥型长柄和普通柄半髋置换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6年1月—2020年1月采用骨水泥型假体半髋置换治疗的12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医患沟通结果,60例采用骨... [目的]比较骨水泥型长柄和普通柄半髋置换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6年1月—2020年1月采用骨水泥型假体半髋置换治疗的12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医患沟通结果,60例采用骨水泥型长柄,60例采用普通柄。比较两组围术期、随访及影像结果。[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均无严重并发症。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中透视次数、术后引流量、切口愈合等级、住院时间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长柄组的手术切口长度显著长于普通柄组(P<0.05),下地行走时间显著早于普通柄组(P<0.05)。两组获得完整随访12个月以上的患者共107例,两组恢复完全负重活动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时间推移,两组Harris评分、髋关节伸-屈ROM、髋内旋-外旋ROM均显著增加(P<0.05),相应时间点,两组间上述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方面,两组骨折复位质量、骨折愈合时间、双侧股骨长度差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水泥型长柄和普通柄假体的半髋置换均可用于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治疗,术后的短期疗效似乎没有明显差别,但长期疗效还有待进一步随访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龄 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 半髋置换 骨水泥假体 长柄 普通柄
原文传递
是否使用止血带全膝置换术的中期随访比较 被引量:4
5
作者 钟齐刚 冯茹 +5 位作者 叶厚龙 韩志伟 李家乐 郑刘杰 李军 姚运峰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3期2113-2117,共5页
[目的]比较全膝关节置换术中是否使用止血带中期效果。[方法]2014年1月一2015年6月,98初次全膝置换的患者纳入本研究。依据术前医患沟通结果,48例术中使用止血带(T组),50例术中不使用止血带(NT组)。比较两组围手术期、中期随访和影像资... [目的]比较全膝关节置换术中是否使用止血带中期效果。[方法]2014年1月一2015年6月,98初次全膝置换的患者纳入本研究。依据术前医患沟通结果,48例术中使用止血带(T组),50例术中不使用止血带(NT组)。比较两组围手术期、中期随访和影像资料。[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与T组相比,NT组患者住院时间显著减少(P<0.05),术中出血量显著增多(P<0.05),手术时间显著增加(P<0.05),但总失血量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切口长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随访5年以上,随访期间,两组患者均主诉疼痛较术前得到明显好转,均未发生症状加重等现象,无因假体松动、假体感染进行翻修手术者。与术前相比,术后两组患者HSS、KSS、ROM均显著改善(P<0.05);相应时间点,两组间HSS、KSS和ROM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方面,术后即刻、术后I年和术后5年,两组患者的骨水泥渗透深度、FTA、MPTA、PTS均无显著改变(P>0.05),相应时间点,两组间在骨水泥渗透深度、FTA、MPTA、PTS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KA术中不使用止血带对中期临床效果及假体稳定性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膝关节置换 止血带 假体 骨水泥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