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体外诱导培养健康成人外周血单核细胞源树突状细胞及鉴定 被引量:4
1
作者 叶双樱 陈礼平 武蓉珍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9年第12期740-742,F0003,共4页
目的:建立体外从健康成人外周血单核细胞(Mo)诱导培养成熟的树突状细胞(DC)的方法。方法:采用连续贴壁法分离正常人外周血单核细胞,在GM-CSF和IL-4的完全培养基中培养。培养5天后收集细胞,重新铺板后继续在TNF-α的完全培养基中培养48... 目的:建立体外从健康成人外周血单核细胞(Mo)诱导培养成熟的树突状细胞(DC)的方法。方法:采用连续贴壁法分离正常人外周血单核细胞,在GM-CSF和IL-4的完全培养基中培养。培养5天后收集细胞,重新铺板后继续在TNF-α的完全培养基中培养48小时后,收集细胞和上清液,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DC表型CD80、CD83、CD40的表达;用ELISA法检测上清液中细胞因子IL-12的浓度;用倒置显微镜动态观察DC形态变化。结果:采用连续贴壁法和用GM-CSF、IL-4和TNF-α联合培养可以从人外周血诱导培养出大量的树突状细胞,且高表达CD80、CD83、CD40,表达率分别为84.29%、90.73%、92.38%。DC分泌的细胞因子IL-12浓度为38.52±11.34pg/ml。结论:采用连续贴壁法和用GM-CSF、IL-4和TNF-α联合培养可以从人外周血诱导培养大量的树突状细胞,检测表型CD80、CD83、CD40的表达率和细胞因子IL-12浓度可以鉴定树突状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血 树突状细胞 体外培养 鉴定
下载PDF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树突状细胞功能的变化
2
作者 陈礼平 武蓉珍 +3 位作者 叶双樱 陈东红 胡武明 陈俊冲 《临床荟萃》 CAS 2011年第12期1062-1063,共2页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是一组由急性心肌缺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其病理基础是不稳定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变化,斑块中炎症反应强烈从而导致斑块破裂。免疫炎症反应的发生和放大需要抗原递呈,而树突状细胞...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是一组由急性心肌缺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其病理基础是不稳定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变化,斑块中炎症反应强烈从而导致斑块破裂。免疫炎症反应的发生和放大需要抗原递呈,而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是机体功能最强的专职抗原递呈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树突细胞 免疫
下载PDF
高浓度胰岛素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外周单核细胞源树突状细胞分化成熟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6
3
作者 叶双樱 陈礼平 +3 位作者 武蓉珍 陈东红 胡武明 陈俊冲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61-65,共5页
目的研究高浓度胰岛素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外周单核细胞源树突状细胞分化、成熟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贴壁法分离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ACS组)和正常人(正常组)外周血单核细胞,在含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100μg/L)和白... 目的研究高浓度胰岛素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外周单核细胞源树突状细胞分化、成熟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贴壁法分离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ACS组)和正常人(正常组)外周血单核细胞,在含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100μg/L)和白细胞介素4(100μg/L)的RPM I 1640完全培养基中培养。5天后收集细胞,作为未成熟树突状细胞,重新铺板后继续在胰岛素浓度分别为1、10 nmol/L和100 nmol/L的RPM I1640完全培养基中培养48 h后,收集细胞和上清液,此时细胞作为成熟树突状细胞,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成熟树突状细胞表面CD40、CD80和CD83的表达;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检测上清液中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2、白细胞介素10和肿瘤坏死因子α的浓度;用倒置显微镜动态观察树突状细胞形态变化。结果树突状细胞表型CD40、CD80和CD83随着胰岛素浓度升高而升高(P<0.05),培养上清液中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2、肿瘤坏死因子α的浓度也随着胰岛素浓度升高而升高(P<0.05),而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0的浓度则随着胰岛素浓度升高而降低(P<0.05)。同等胰岛素浓度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较正常组的树突状细胞表面CD40、CD80和CD83的阳性表达率升高(P<0.05),培养上清液中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2、肿瘤坏死因子α的浓度升高(P<0.05),而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0的浓度则降低(P<0.05)。结论高浓度胰岛素促进了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树突状细胞表面标志物CD40、CD80和CD83的表达;促进了树突状细胞对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2和肿瘤坏死因子α的分泌;对白细胞介素10的分泌则起抑制作用。高浓度胰岛素通过促进树突状细胞免疫功能成熟,参与动脉粥样硬化免疫炎症反应的发生和发展,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发生的可能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浓度胰岛素 树突状细胞 免疫反应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下载PDF
早期康复对急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研究 被引量:15
4
作者 潘大津 杨苏骏 +3 位作者 朱满莲 徐哲明 吴绍长 叶双樱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79-79,共1页
关键词 脑卒中患者 早期康复 预后 急性 排除标准 肾功能障碍 防治中心 头颅CT 智能损害 精神障碍
下载PDF
多奈哌齐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疗效 被引量:11
5
作者 潘大津 徐哲明 +3 位作者 吴绍长 朱满莲 叶双樱 程英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1-13,共3页
目的: 观察多奈哌齐治疗轻、中度血管性痴呆病(vascular dementia,VaD)的疗效。方法:轻、中度 VaD病人69例完成验证,其中多奈哌齐组35例[男性27例,女性8例,年龄(70±s 6)a]用多奈哌齐片剂 5 mg,po,qd;安慰剂组34例[男性26例,女性8例... 目的: 观察多奈哌齐治疗轻、中度血管性痴呆病(vascular dementia,VaD)的疗效。方法:轻、中度 VaD病人69例完成验证,其中多奈哌齐组35例[男性27例,女性8例,年龄(70±s 6)a]用多奈哌齐片剂 5 mg,po,qd;安慰剂组34例[男性26例,女性8例,年龄(70±7)a]用安慰剂(维生素C)1片,po,qd。2组总疗程均为8 wk。结果:2组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74%和18%,2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多奈哌齐组的不良反应轻微。结论:多奈哌齐治疗轻、中度VaD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痴呆 血管性 多奈哌齐 药物疗法 随机对照试验
下载PDF
脑卒中后抑郁症的发生率及相关因素的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潘大津 邱伟文 +2 位作者 江瑞来 叶双樱 徐哲明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04年第3期5-7,共3页
目的 探讨初发脑卒中患者抑郁症的发生率及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抑郁量表评定抑郁症状 ,选择 16项指标作为可能影响抑郁症状发生的相关因素 ,对 136例初发脑卒中患者抑郁症状的发生率进行检测。结果 初发脑卒中患者抑郁症的发... 目的 探讨初发脑卒中患者抑郁症的发生率及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抑郁量表评定抑郁症状 ,选择 16项指标作为可能影响抑郁症状发生的相关因素 ,对 136例初发脑卒中患者抑郁症状的发生率进行检测。结果 初发脑卒中患者抑郁症的发生率为 5 7 35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 ,内向不稳定性格、家庭的矛盾性、社会的支持、手的功能状况与脑卒中后抑郁症的发生有关。结论 脑卒中后抑郁症的发生率较高 ,且与躯体、心理、社会等多方面因素有关 ,故其防治应采取综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抑郁症 发生率 相关因素
下载PDF
首发脑卒中后抑郁症状的临床特征及相关因素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潘大津 邱伟文 +3 位作者 程英 叶双樱 徐哲明 何旭东 《浙江临床医学》 2005年第12期1304-1305,共2页
关键词 脑卒中后抑郁症 临床特征 抑郁症状 相关因素研究 首发 初发脑卒中 精神心理 情感障碍 情绪改变 发病率
下载PDF
高浓度胰岛素对人树突状细胞分化、成熟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陈礼平 叶双樱 +3 位作者 武蓉珍 陈东红 胡武明 陈俊冲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10年第2期100-102,共3页
目的:研究高浓度胰岛素对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分化、成熟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连续贴壁法分离正常人外周血单核细胞,在含重组人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100ng/ml)和重组人白细胞介素-4(IL-4,100ng/ml)的完全... 目的:研究高浓度胰岛素对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分化、成熟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连续贴壁法分离正常人外周血单核细胞,在含重组人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100ng/ml)和重组人白细胞介素-4(IL-4,100ng/ml)的完全培养基中培养。5天后收集细胞,重新铺板后继续在胰岛素浓度分别为0nmol/L、10nmol/L及100nmol/L的培养基中培养48小时,收集细胞和上清液,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面CD40、CD80和CD83的表达;用ELISA法检测上清液中细胞因子IL-12、IL-10、TNF-α的浓度;用倒置显微镜动态观察DC形态变化。结果:胰岛素浓度为10nmol/L、100nmol/L组的DC表面标成CD40、CD80和CD83阳性表达率较含胰岛素0nmol/L的对照组升高,培养上清液中细胞因子IL-12、TNF-α的浓度也较对照组升高,而细胞因子IL-10的浓度则较对照组降低。结论:高浓度胰岛素促进了树突状细胞表型CD40、CD80和CD83的表达;促进了DC对细胞因子IL-12和TNF-α的分泌;对IL-10的分泌则起抑制作用。高浓度胰岛素通过促进树突状细胞免疫功能的成熟,可能是其参与动脉粥样硬化免疫炎症反应的发生、发展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浓度胰岛素 树突状细胞 免疫反应 动脉粥样硬化
下载PDF
树突状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 被引量:2
9
作者 叶双樱 陈礼平 《临床荟萃》 CAS 2010年第23期2114-2116,共3页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树突状细胞 免疫反应
下载PDF
门静脉宽度对心得安治疗门脉高压疗效的评估
10
作者 叶双樱 江瑞来 +2 位作者 吕小锦 单国栋 项尊 《浙江预防医学》 2007年第8期F0003-F0003,共1页
关键词 门脉高压症 心得安 门静脉宽度 hypertension 治疗 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门静脉压力 评估
下载PDF
多奈哌齐与石杉碱甲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6
11
作者 徐哲明 潘大津 +3 位作者 吴绍长 程英 朱满莲 叶双樱 《医药导报》 CAS 2008年第7期801-802,共2页
目的评价多奈哌齐治疗血管性痴呆病(vascular dementia,VD)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VD患者随机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多奈哌齐5mg,qd;对照组服用石杉碱甲片,初始剂量为100μg·d-1,1周内渐加至300μg·d... 目的评价多奈哌齐治疗血管性痴呆病(vascular dementia,VD)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VD患者随机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多奈哌齐5mg,qd;对照组服用石杉碱甲片,初始剂量为100μg·d-1,1周内渐加至300μg·d-1,分1~3次口服。疗程8周。采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评定疗效,用不良反应量表(TESS)及有关实验室检查评定不良反应。结果治疗8周后,治疗组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22.9±4.4)分,较治疗前(17.6±3.3)分明显提高(P<0.05)。治疗期间两组TESS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多奈哌齐能改善轻、中度VD患者的认知功能和痴呆程度,且耐受性好,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奈哌齐 盐酸 石杉碱甲 痴呆 血管性
下载PDF
早期康复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6
12
作者 潘大津 程英 +4 位作者 杨苏骏 朱满莲 徐哲明 吴绍长 叶双樱 《中国康复》 2005年第5期283-284,共2页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9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分为康复组47例和对照组43例,均予以神经内科常规治疗与护理;康复组同时由经过专业训练的治疗师给予系统的康复训练。治疗前后采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9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分为康复组47例和对照组43例,均予以神经内科常规治疗与护理;康复组同时由经过专业训练的治疗师给予系统的康复训练。治疗前后采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长谷川智力量表(HDS)、韦氏记忆量表(WMS)、临床痴呆量表(CDR)、老年临床评定量表(SCAG)、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定期对2组患者进行认知功能评价。结果:治疗第4周时康复组MMSE、WMS、SCAG、HDS和ADL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改善,对照组仅WMS和HDS评分有明显改善(均P<0.05或0.01);治疗8周后,康复组CDR评分下降(P<0.05),对照组MMSE、ADL、SCAG评分出现明显改善(P<0.05或0.01),CDR则无改变。治疗后各时间段各项指标评分比较,康复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卒中安全有效,可明显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认知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认知功能 早期康复
下载PDF
心理护理干预对冠心病合并抑郁患者抑郁程度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0
13
作者 毛娟娟 叶双樱 《中国现代医生》 2015年第23期139-142,共4页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冠心病合并抑郁患者抑郁程度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96例冠心病合并抑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心内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抑郁程度、生活...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冠心病合并抑郁患者抑郁程度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96例冠心病合并抑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心内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抑郁程度、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1个月后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1个月后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1个月内心绞痛发生率为22.9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2.08%(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可改善冠心病合并抑郁患者抑郁程度,提高其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抑郁 心理护理 生活质量
下载PDF
多奈哌齐改善血管性痴呆患者的认知功能 被引量:5
14
作者 潘大津 叶双樱 +3 位作者 吴绍长 朱满莲 徐哲明 程英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15-316,共2页
目的:评价多奈哌齐对轻、中度血管性痴呆(VaD)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6例VaD患者随机分为多奈哌齐组(35例)和石杉碱甲组(31例),治疗8周。采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长谷川智力量表(HD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临床疗效总评... 目的:评价多奈哌齐对轻、中度血管性痴呆(VaD)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6例VaD患者随机分为多奈哌齐组(35例)和石杉碱甲组(31例),治疗8周。采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长谷川智力量表(HD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等评定疗效;用不良反应量表(TESS)及有关实验室检查评定不良反应。结果:治疗4,8周后,两组MMSE、HDS和ADL总分评定与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P>0.05)。临床总体有效率:多奈哌齐组有效率为65%,石杉碱甲组为61%,差异无显著性(P>0.05),说明两药疗效相近。治疗期间两药不良反应均轻微,患者易耐受。结论:多奈哌齐能改善轻、中度VaD患者的认知功能,且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痴呆 盐酸多奈哌齐 石杉碱甲
下载PDF
脑安胶囊对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15
作者 叶双樱 梅建华 +1 位作者 华英 周小云 《浙江中医杂志》 2009年第4期309-310,共2页
关键词 脑安胶囊 腔隙性脑梗死 血液流变学
下载PDF
初发脑卒中后抑郁症状的临床特征及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潘大津 程英 +2 位作者 叶双樱 徐哲民 何旭东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04年第17期2279-2280,共2页
目的 探讨初发脑卒中患者抑郁症 (PSD)的发生率、临床特征及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抑郁量表(HAMD)对 16 9例初发脑卒中患者抑郁症状进行评定 ,分析病灶部位与抑郁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与PSD发生率的关系。结果 初发脑卒中患者PSD的... 目的 探讨初发脑卒中患者抑郁症 (PSD)的发生率、临床特征及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抑郁量表(HAMD)对 16 9例初发脑卒中患者抑郁症状进行评定 ,分析病灶部位与抑郁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与PSD发生率的关系。结果 初发脑卒中患者PSD的发生率为 5 1% ,发生高峰为 6 0d~ 6个月 ;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重 ,PSD发生率高 (P <0 .0 5 )。抑郁程度与病灶部位明显相关。HAMD中焦虑躯体化因子评分PSD患者明显高于老年期抑郁症患者 (P <0 .0 1) ,而认知障碍、绝望、睡眠因子评分则明显低于老年期抑郁症患者 (P <0 .0 1)。结论 脑卒中后抑郁症的发生率较高 ,临床特征与躯体功能、神经受损部位、心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抑郁症 发生率 相关因素
下载PDF
米氮平联合小剂量奥氮平治疗心血管神经症疗效观察
17
作者 徐哲明 吴绍长 +2 位作者 潘大津 叶双樱 周小云 《浙江医学》 CAS 2009年第8期1172-1174,共3页
心血管神经症是以心血管疾病的有关症状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患者常伴有抑郁、焦虑、睡眠障碍等心理学症状。该病易反复发作、迁延不愈^[1]。尽管经多种检查排除了器质性心脏病,但患者仍表现出繁多的心脏病症状,加之对心脏性猝死... 心血管神经症是以心血管疾病的有关症状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患者常伴有抑郁、焦虑、睡眠障碍等心理学症状。该病易反复发作、迁延不愈^[1]。尽管经多种检查排除了器质性心脏病,但患者仍表现出繁多的心脏病症状,加之对心脏性猝死的恐惧,导致了患者生理及心珲上的极度痛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神经症 联合小剂量 疗效观察 奥氮平 米氮平 器质性心脏病 治疗 临床综合征
下载PDF
使用CCD摄像仪检测系统测定老年人体平衡能力的敏感性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叶双樱 吴绍长 +2 位作者 潘君玲 江依法 周青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986-989,共4页
目的 分析使用CCD摄像仪检测系统测定老年人平衡能力的敏感性,从而探讨其测定人体平衡功能的可能性. 方法 采用CCD摄像仪检测系统由CCD摄像仪.观察指标主要有:身体动摇角度(TSA)、身体动摇速度(TSS)和跌倒指数(FI).根据FI分为对... 目的 分析使用CCD摄像仪检测系统测定老年人平衡能力的敏感性,从而探讨其测定人体平衡功能的可能性. 方法 采用CCD摄像仪检测系统由CCD摄像仪.观察指标主要有:身体动摇角度(TSA)、身体动摇速度(TSS)和跌倒指数(FI).根据FI分为对照组和平衡功能障碍轻度、中度、重度组.平衡功能障碍组为丽水市第二人民医院老年科收治的脑血管意外患者42例,平均年龄(67.4±8.0)岁.对照组为健康体检志愿者42例,平均年龄(65.3±6.5)岁.所有参与者均Berg平衡量表评分,CCD摄像仪的测定TSA、TSS、FI,使用CCD摄像仪每人开眼(eo)检测3次,闭眼(ec)检测3次,取平均值. 结果 平衡功能障碍组与对照组相比,TSAeo、TSAec、TSSeo、TSSec、FIeo、FIe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erg平衡量表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衡功能障碍组中TSAeo、TSAec、TSSeo、TSSec轻度、中度、重度间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与轻度间TSAeo、TSAec、TSSeo、TSSec有显著(P<0.01).Berg平衡量表评分重度与轻度间有差异(P<0.05). 结论 测定人体平衡功能CCD摄像仪检测系统敏感性较高,较Berg平衡量表CCD摄像仪具有更高的敏感度,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肉骨骼平衡 跌倒
原文传递
高浓度胰岛素对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树突状细胞分化、成熟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19
作者 叶双樱 陈礼平 +3 位作者 武蓉珍 陈东红 胡武明 陈俊冲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767-767,共1页
抗胰岛素是动脉粥样硬化风险相关的一个重要环节之一,炎症反应是它们的共同发病基础。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的发生与DC密切相关。本实验通过分离培养ACS患者DC,使用高浓度胰岛素加以干预,通过测定DC表型(... 抗胰岛素是动脉粥样硬化风险相关的一个重要环节之一,炎症反应是它们的共同发病基础。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的发生与DC密切相关。本实验通过分离培养ACS患者DC,使用高浓度胰岛素加以干预,通过测定DC表型(CD83、CD80、CD40),检测分泌的细胞因子(IL-12、TNF-α、IL-10)探讨高浓度胰岛素对ACS患者DC分化、成熟,免疫功能等可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浓度胰岛素 细胞分化 免疫功能 急性冠脉综合症 患者 成熟 树突状 急性冠脉综合征
原文传递
实现房室顺序搏动的无导线起搏器临床应用近况 被引量:5
20
作者 韩红伟 吴丹宁 叶双樱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22年第2期159-160,共2页
第二代无导线起搏器(Micra AV)与Micra VR有相同的外观,植入心脏的技术相同,保留了Micra VR的全部优势,增加了一个三轴的加速度传感器,实现了起搏时的房室同步功能。多个临床试验证明了Micra AV房室顺序搏动的有效性。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无导线起搏器 综述 房室顺序搏动 生理性起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